APP下载

强化文化引领功能 建设全国文化中心

2024-05-30赵维平

民生周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北京中心建设

赵维平

首都文化建设要有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引领全国文化的龙头意识、服务全国文化的责任担当。要把建成当代中华文化的思想中心、价值中心、艺术中心、创新中心作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目标,坚持以首善标准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形成更多生动实践。

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作为首都文化引领的主线

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要集中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重点抓好“一核一城三带两区”。

“一核”是指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研究阐释以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为代表的首都文化,使其温润人的心灵,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让首都充满人文关怀,洋溢人文风采,展现人文魅力。

“一城”是指北京老城,要认真落实北京新总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做好中轴线文物保护和申遗工作,加大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力度,不断强化对老城世界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

“三带”是指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要统筹推进三个文化带建设,着力构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精心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这张金名片。可适时在三个文化带建设中建设诸如“大国工匠园”等富有北京特色的工艺美术展示体验中心,以丰富三个文化带的内涵。

“两区”是指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领区,要加强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供需两端精准对接,着力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效率,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将首都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文化領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融合化,加快构建高精尖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使全国文化中心与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

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有4条基本路径。

一是坚持改革先行。文化中心建设,要靠改革引路,靠改革破题,解决好文化产品和服务供需矛盾问题,激发北京丰富的文化资源活力。

二是保护利用并举。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提升。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本着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扩大历史文化街区范围,保护好胡同、四合院、名人故居,修复历史肌理。扎实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深入挖掘老城文化内涵,保留老北京的乡愁和记忆。深入推进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街区更新是老城复兴的关键环节,要把群众利益放在优先位置,探索“共生院”模式,实现老胡同的居民过上现代生活。

三是打造公共文化示范区。把公共文化设施作为政府的基本投资建设来考虑,积极推进布局合理、服务配套,努力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重视实体书店建设,大力支持博物馆、图书馆、剧院建设,尤其鼓励民间投资,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

四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试验区要进一步向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拓展。树立文化融合意识,注重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集聚化、专业化。

把思想价值建设作为首都文化引领的核心

思想和价值是文化的根和灵魂。要使文化之树常青、枝繁叶茂,就要涵养文化之根、培育文化之魂。

首都文化建设应首先抓好思想文化和价值文化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价值支撑。加强哲学和社会科学基础建设,组织开展对文化基础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各种不同价值观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构建起一套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为全体中国人高度认同,能够走向世界的中国思想和中国价值。

北京一直走在生产优秀文化作品的前列,广大文化工作者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创作推出的精品佳作关注时代和人民的命运,体现着主流价值、家国情怀。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并对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的要求。

首都北京一直走在生产优秀文化作品的前列,广大文化工作者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创作推出的精品佳作关注时代和人民的命运,体现着主流价值、家国情怀。加强思想价值成果的艺术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是文艺的规律。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北京的文艺工作者始终活跃在各种舞台上。从话剧、舞台音乐剧等文艺形式来看,精品频出。2017年夏,人艺话剧《茶馆》《窝头会馆》时隔3年公演,一票难求引起媒体热烈讨论,文化消费的不平衡与不充分矛盾充分展现。著名导演林超贤,近年来与北京市合作,先后执导了《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两部展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主旋律题材影片,取得广泛社会影响,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首都剧场、国家话剧院小剧场、蜂巢剧场等已成为首都的文化地标,孟京辉、林兆华等话剧导演成为首都艺术界的文化翘楚,冯远征、濮存昕等一大批知名演员被尊称为“老戏骨”,蜚声海内外。综合看,音乐舞台剧、歌舞剧、话剧等小众文艺形式在首都人民的文化生活中越来越重要。

以创新精神打造首都文化引领金名片

首都文化的引领应体现在文化产品最丰富,文化精英最集中,文化设施最先进,文化机构最完善,文化实力最雄厚。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解读城市文化?首都博物馆开展了“北京故事、解读北京”等一系列文化活动。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总书记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

此后,北京掀起了一股“首博热”,一组数字足以证明其热度:每年参观人数递增150万人次。

从海昏侯墓精品特展到妇好墓精品特展,再到“读城”系列展览,沉浸式互动展览,让禁宫收藏的文物、大地陈列的遗产、古籍书写的文字成为“活字典”。

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面向市场,需要围绕大众需求多做研究。坦率地讲,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供给却相对单一。

新形势下,文化领域可与互联网等其他产业开展跨界合作,为公众提供更为丰富多元、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倡导和推广全民阅读。2018年,北京阅读季公共服务平台联结京港地铁,打造书香专列;联结名人大家和北京历史文化地标,推出“北京阅读季·书香行走·名家带你逛北京”的创新阅读模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18年5月,北京正式出台《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培育打造一批承载全国文化中心功能、富有首都文化特质、具备较强文化辐射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城市阅读综合体。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中国书店等24小时营业,成为首都的文化精神地标。

着力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在音乐、电影、戏曲等领域品牌塑造方面,北京形成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音乐节”“中国戏曲文化周”等文化品牌。历届音乐节,中国传统音乐、古典戏曲和民族音乐等都占有一定的比重,首都音乐人自觉承担起了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全面展现中国文化的责任。

这些文化活動以弘扬传统文化、塑造中国概念为主题,兼容国际性与民族性。中国戏曲文化周共推出戏曲花车巡游、全球京剧票友大赛、地方院唱地方戏、亲子剧场、非遗互动展示、戏曲珍品展、戏曲大会等十余个大项主题活动,尽显国粹大美,展现了传统戏曲文化的现代魅力。

首都文化就是国家的龙头文化、中心文化,是以北京文化为基础、荟萃了全国各地各民族文化精华的中华文化的代表。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是履行首都职责使然,是贯彻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必然要求。

作为首都,北京的文化中心功能和地位就是龙头,起的作用和任务就是引领带动,而不是简单的交流和互通。只有建设起龙头文化、中心文化,才有资格充当文化龙头、文化中心。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更好发挥凝聚荟萃、创新引领、展示交流功能,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努力使北京成为文化繁荣兴盛、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

猜你喜欢

北京中心建设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北京,北京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