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提供智力支持

2024-05-30

党员生活·下 2024年4期
关键词:新质绿色发展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研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24年4月7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与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在北京共同主办“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理论对话会”,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齐聚清华,围绕“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本刊现将与会专家的主旨发言内容进行摘编,以飨读者。

找准战略定位和主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中部地区崛起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擘画了蓝图,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中部篇章”,是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与会专家认为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是找准战略定位和主攻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原副部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守英提出,一是要谋划重大领域原创性突破的布局。湖北要打破发展传统工业的既定思路,不能仅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科技人才和科技应用的输出地,而是要谋划一批重大领域原创性突破的布局。湖北拥有良好的科教基础,可以通过利用高校和本地企业家资源,将创新的国家级实验室定位为国家应用型科技实验室,建设真正具有应用前景的科技园,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二是探索实现农业强国和农业现代化新路,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化。工業化不能只在城市地区推行,农村地区也需要实现工业化。其核心是生产要素的组合和升级。将分散小规模农业转变为成体系的大规模产业,推动“一县一业”的产业变革,通过产业规模化提高土地回报。应注重绿水青山的保护与利用,将其转化为金山银山,挖掘资源的价值,实现一二三产的融合和绿色资本化,同步促进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三是围绕城乡融合战略进一步丰富完善城市形态。中部地区需要加强战略规划,鼓励市场主导的城市连接,同时更好发挥县级城市和地级城市的作用。农村地区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地方,还可以成为城市的重要资源供给地。双向流动的人口政策和市场化改革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罗志刚提出,要学习运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方法,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是运用战略方法。以“胸怀天下”的战略视野和“国之大者”的战略格局认识中部地区崛起的“三基地、一枢纽”“一中心、四区”战略地位,扛起“建成支点”的重大责任。以时不我待的战略意识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全力争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导区、世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美丽中国先行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核心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示范区。二是坚持系统观念。要用统筹兼顾、联动协同的方法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其他重大发展战略对接;建立健全区域内省际合作机制,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坚持统筹规划和规划统筹,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形成全省统筹发展“一盘棋”。三是突出精准施策。湖北将“支点建设”进一步细化为“五个功能定位”。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切入点、着力点,把“五个功能定位”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层级、各领域、各方面。

做好做足“新”字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中部地区崛起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要牢牢抓住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机遇。

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原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雷明认为,中部地区要围绕“新”字做文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更大功夫,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更大功夫,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加速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提出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要围绕新型先进技术、技术装备制造基地+新型服务业基地建构,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是要立足实体经济根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围绕“三基地、一枢纽”、“一中心、四区”及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讲话8点建议,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提升自主创新水平,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是要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杨开忠提出,中部地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绿色低碳、智能化、高端化融合为方向,以新能源、数据、算力、算法等为关键要素,以适应韧性、协同创新、开放共享为新业态,把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加快发展新质制造和新质服务,一是着力把武汉打造成国际性新质生产力配置中心,大力在武汉推进新质制造和新质服务(装备+服务),发展与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二是打造国际性供应链组织运筹中心,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三是推动创新空间品质提升,培育一系列创新——生活一体化的创新综合体,吸引集聚高级人才,实现新业态和创新空间的良性互动,大力提升城市品质。四是畅通武汉与国内外的循环和流动,加快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用好用活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与会专家认为改革开放是推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动力。

中央党校原副教育长、一级教授王怀超认为,中部地区的核心问题是经济还不发达,现代化水平还不高,人民生活还不富裕。中部地区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激活生产力要素,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注重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性。要通过改革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打破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经济发展瓶颈,推动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开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立足实际多出实招硬招,闯出一条中部地区崛起的新路。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路洪卫提出,要把中部地区放到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来定位思考,加快形成和完善内陆高水平开放新体制,在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全方位提升开放能级。一是更好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各种生产力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升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全方位开放的“雁阵效应”。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持续提升中部地区加工贸易的全球综合竞争力。二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化“陆海空”一体化的新丝绸之路发展模式,重点织密“空中丝路”,链接全球资源要素,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供应链平台。积极融入高质量共建“數字丝绸之路”进程,推进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三是联动打造吸引外资“投资中国”的新热土。加强河南、湖北、湖南、安徽等自贸试验区及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改革经验互学互鉴和复制推广,与各类开发区、保税区等协同创新联动发展,提升中部地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

共塑美丽中部绿色崛起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部”。与会专家认为中部地区资源优势突出、生态地位重要,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应发挥更大作用。

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原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雷明提出,协同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创新,加强长江、黄河和重要湖泊生态环境系统协同治理,创新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静提出,要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坚决守住绿色崛起安全底线。坚持底线思维,着力提升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坚持战略思维,强化流域水资源刚性约束。坚持系统思维,推动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坚持科学思维,推动流域水环境精准治理。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激活绿色崛起内生动能。加快形成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前沿技术创新体系,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加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加快形成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和能源结构,筑牢新质生产力的绿色本底。要强化协同融通联动,加快完善绿色崛起保障体系。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新时代美丽中部建设,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推动区域内部整体联动,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激发中部地区绿色崛起的潜能和活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相互促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促进,努力提升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原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雷明提出,有效提升粮食和能源安全新水平,推进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升煤炭、稀土等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增强煤炭等化石能源兜底保障能力,注重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中部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阳小华提出,要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治理的矛盾问题。要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创新生态产品形式,优化绿色发展的产业结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搭建可行的转化路径,促进中部绿色崛起。

激活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文化力量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家教材建设重点教材研究基地主任吴潜涛认为,中部地区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更好地激活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文化力量,在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上下大功夫、硬功夫,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展现新作为。一是紧密结合中部地区崛起的时代诉求,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要提炼中部地区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赓续历史文脉,提升中部地区发展的整体文化软实力。二是中部地区崛起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强化中部地区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的协同,深入挖掘中部六省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篇章,提升中部地区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打造世界级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要顺应文化产业数字化、创意化的发展趋势,催生更多体现中部地区特色的文化新业态。三是激活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文化力量,归根结底要立足中部地区的独特文明,激活中部地区特有的文化传统、文化基因、文化根脉对于中部地区发展的优势,推动中部地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供稿)

猜你喜欢

新质绿色发展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4个着力点
新华社评论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绿色低碳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