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龄友好视角下厦门居住小区户外体育空间布局的舒适性模拟
2024-05-29叶静怡吴正旺
叶静怡 吴正旺
摘要:为探究居住小区户外体育空間的布局方法,依据全龄使用特征,对厦门市9个典型居住小区进行实地观测和微气候模拟。结果表明:居住小区户外体育空间的主要使用者是老人和儿童,其次是中青年和青少年,夏秋季10:00-11:00及15:00-17:30全年龄段使用者最多;集中布局并在附近布置公园有利于提高使用率;若不考虑植物遮阴,通风和日照对选址布局影响较大,太阳辐射、气温和相对湿度影响较小;合理配置绿化、设置遮阳设施、采用底层架空及调整建筑物相对位置等,可有效改善微气候、提高全龄舒适度;冬季户外空间获得日照时长差异较大,建筑布局对其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全龄友好;户外体育空间;居住小区;微气候模拟;舒适性;空间布局;厦门市
中图分类号:TU 984.1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013(2024)03-0357-13
Comfort Simulation on Layout of Outdoor Sports Space in Xiamen City Residential Quarters
From Age-Friendly Perspective
YE Jingyi,WU Zhengwa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Huaqiao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layout methods of outdoor sports spaces in the residential quarters,field observations and microclimate simulations of 9 typical residential quarters in Xiamen City are conducted based on the usage characteristics of all a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users of outdoor sports spaces in residential quarters are the old people and children,followed by the middleaged,young people and teenagers,the highest usage time among all age groups is 10:00-11:00 and 15:00-17:30 in summer and autumn. Centralized layout and setting up parks nearby are beneficial to improve utilization rates. If plant shading is not considered,ventilation and sunlight exposure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ite selection and layout,while solar radiation,air temperature,and relative humidity have a smaller impact.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greenery,installation of sunshade facilities,stilt ground floor,and adjustment of building relative position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microclimate and enhance overall comfort of all age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uration of sunlight exposure of the outdoor spaces in winter,and the architectural layou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m.
Keywords:age-friendly;outdoor sports space;residential quarters;microclimate simulation;comfort;spatial layout;Xiamen City
居住小区户外体育空间主要包含球类场地、室外游泳池、健身广场、健康步道、儿童游乐场和全民健身路径等多种空间类型,是居民近距离开展户外运动健身、休闲游戏等活动的主要场所[1]。户外体育空间的舒适性直接影响着使用实效,而建筑布局方式与户外体育空间的舒适性密切相关[2-3]。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构建“全龄友好型城市”[4],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及自然资源部联合颁布《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导则(试行)》,对包含体育健身功能的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提出明确要求,提出“全龄友好、功能集成,安全可靠、服务便捷,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等3个基本原则。然而,我国对全龄友好的相关研究和讨论仍相对滞后,对全龄人群空间使用特点和需求差异的考虑明显不足。目前,已有研究主要关注老幼友好及全龄共享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及营造策略[5-9]、公共服务设施全龄友好性评估及优化策略[10-11]及公共福利设施规划标准研究[12]等3个方面的内容。赵珂莹[13]对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和交往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空间布局、强化自然设计、增进社交环境、提升空间体验、改善人文环境”的全龄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营造策略。李飞等[14]总结全龄融合的绿道活动场景和空间特征,并提出改善绿道空间全龄友好度的空间优化策略。本文以福建省厦门市9个典型居住小区为例,对全龄友好视角下厦门居住小区户外体育空间布局的舒适性进行模拟研究。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厦门市居住小区按照建筑布局方式分类,主要有行列式、周边式(又称围合式)、点群式(又称点阵式)、混合式及自由式等5种类型。其中,周边式分为单周边式和半周边式;混合式分为行列+周边式、行列+点群式、点群+周边式、行列+点群+周边式。
以厦门市9个典型居住小区为例,其户外体育空间主要有集中式、分散式、集中+分散式等3种布局方式。其中,集中式的典型案例有丰泽苑(小区A)、槟榔东里(小区F)、滨水小区(小区G)、电台山小区(小区I),其特点是将户外体育空间集中布局于小区中心、组团中心或小区中轴线处;分散式的典型案例有国贸天琴湾一期(小区D)、洋唐居住区A09地块(小区E)、天心岛小区(小区H);集中+分散式的典型案例有中央湾区珊瑚海(小区B)、新景中心(小区C)等。
厦门市典型居住小区及其户外体育空间的布局方式,如图1所示。图1中:X,Y为距离;橙色为户外体育空间现状区域;橙色十字号为居住小区出入口位置。
1.2 研究方法
采用实地观测及ENVI-met,Ecotect Analysis软件模拟的方法。
1)实地观测。对上述居住小区进行人群活动观察和环境数据采集,在2023年的冬(1,2月)、春(3,4月)、夏(6,9月)、秋(10,11月)4季共监测32 d(表1),在9:00-21:00对各观察点每隔10 min监测一次,记录活动类型、活动人次、活动人群年龄段等信息,同时,记录1.5 m高度处的气温(ta)、空气相对湿度(RH)、风速(va)和黑球温度(tg)等。
热环境监测仪器参数,如表2所示。使用具有自动记录功能的热环境监测仪器,将其分为4组,均匀布置在居住小区的户外空间。采集的热环境数据将用于验证及调整模拟模型,以确保模拟结果的有效性,即当真实环境和模拟结果之间的差异最小时,则认为模拟模型可以代表真实环境。
2)软件模拟。ENVI-met[15],Ecotect Analysis[16]软件可在热环境、风环境、光环境等方面对自然和人工构筑物的特性进行模拟。通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长波和短波辐射等指标评估建筑周边的微气候环境,适用于湿热地区户外空间热舒适模拟。ENVI-met软件虽然可以模拟太阳直射辐射、太阳散射辐射和平均辐射温度等与太阳热辐射有关的数据,但不能直接模拟某一时间段的日照阴影,因此,使用Ecotect Analysis软件对其进行补充。
居民主要通过冬季日照及夏季遮阳条件选择场地[17]。采用Ecotect Analysis软件模拟大寒日(1月20日)早上9:30-11:30的日照;采用ENVI-met软件模拟大暑日(7月23日)11:00的微气候,以讨论居住小区户外体育空间夏季一天中温度较高、全年龄段居民使用频次也较高时段的热安全和热舒适问题。模拟初始条件输入值:气温为30~40℃,风速为3 m·s-1,风向为西南偏南(SSW)。
2 空间观测及微气候分析
2.1 实地观测结果
由年龄段的观测结果,可得以下2个结论:1)厦门居住小区户外体育空间的使用者主要是老人和儿童,其次是中青年和青少年。2)不同年龄段使用者的使用特点存在较大差异。在夏秋季,老人使用户外体育空间的高峰时段是9:00-11:00,14:30-17:30,20:00-21:00;儿童为9:00-11:30,14:00-17:30;中青年为9:00-11:30,14:30-17:30,19:30-21:00;青少年为周末15:00-17:30;全年龄段人群使用最多的时段为10:00-11:00,15:00-17:30(图2)。
夏季气温实测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一天中气温最高时间段在13:00-14:00前后,可该时间段居民使用频次较低;11:00和15:00前后夏季一天温度较高,全年龄段居民使用频次也较高,但11:00中位温度略高于15:00中位温度,同时11:00前后温度极差较小,15:00前后温度极差较大。另外,以代表小区A为例连续模拟24 h,对比11:00与15:00两时段,发现模拟结果差异较小。因此,综合考虑气温和居民使用特点,在ENVI-met软件上选择11:00的模拟结果进行夏季相关热环境分析。
2.2 气温及相对湿度分析
国内外大多数微气候实测及模拟研究普遍参考标准气象站,将1.5 m高度处作为采集气候数据或分析截面高度[18-19],因而微气候分析亦采用1.5 m高度处截面。大暑日1.5 m高度处的居住小区气温及相对湿度模拟示意图,如图4所示。图4中:ta,min,ta,max分别为气温的最小值和最大值;RHmin,RHmax分别为相对湿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由图4可知:气温和相对湿度分布呈现相反的趋势;模拟的最高气温在34.19~34.89℃,小区D(点群式)和小区I(自由式)的温差最小,分别为1.03,1.02℃,小区F(行列+点群式)的温差最大,为2.13℃。
王庆等[20]研究表明,湿热地区夏季社区公园健身设施场地人体舒适度评价指数湿球黑球温度(WBGT)的阈值为32℃。夏季气温与WBGT差值和气温的关系,如图5所示。图5中:Δ为气温与WBGT差值的平均值。由图5可知:气温与WBGT的差值和气温成线性正相关关系,即气温与WBGT的差值受气温的影响,并随气温升高而增大。当地夏季日间WBGT比空气干球温度低3℃以上,而模拟最高气温为34.89℃,因此,大部分户外空间均能满足在WBGT舒适度阈值范围之内。综上所述,气温对户外体育空间布局的影响较小。
人体空气相对湿度偏好研究表明,相对湿度为40%~70%时,其对人体热舒适无影响,但在低湿和高湿条件下,相对湿度对热舒适有影响,甚至会引起病理现象[21]。随着适应时间的增加,舒适的相对湿度范围可适当加大[22]。
文中相对湿度模拟结果为59.99%~69.08%,对人体热舒适无影响。由此可知,相对湿度对户外体育空间布局的影响亦较小。
2.3 风环境分析
风环境是自然风通过建筑群体时形成的风场,是户外场地选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23]。依据厦门市气象局发布的气象要素文件,厦门市7月的平均风速为3 m·s-1,主导风向为SSW[24],以此为模拟输入条件,模拟大暑日11:00在1.5 m高度处的风速情况。
居住小区风环境模拟示意图,如图6所示。图6中:va,min,va,max分别为风速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风速与人体的舒适性有关,据国内外相关研究,风速小于5 m·s-1时,人体会感觉舒适;风速为5~10 m·s-1时,人体会感觉不舒适,行动受到影响;风速大于10 m·s-1时,人体会感觉很不舒适,行动受到严重影响[25]。一般认为,夏季室外1~5 m·s-1的风速最为舒适[26]。
居住小区风环境不舒适区域比例(风速小于1 m·s-1或大于5 m·s-1)及场地最大风速,如表3所示。表3中:η为风环境不舒适区域比例。
综上可得以下3个结论。
1)建筑的布局及高度会影响风环境,半周边式布局具有最多的风舒适区域,其次是混合式和点群式布局,行列式和自由式布局的风舒适最差。单周边式小区由于周边较为封闭,有相当多的户外区域处于风速小于1 m·s-1的风影区,从而导致单周边式布局风环境較差。行列式和自由式居住小区由于布局过于紧密、楼间距较小,出现了大面积低风速区域,不适合布置户外体育空间。半周边式楼间距较大,自然通风最佳。建筑背风面温度较高,低温区集中在风速高、相对湿度高的地方。由此可见,在平面布局中,建筑群不宜过于封闭,保持自然通风顺畅极为重要,以底层架空、增加楼间距等措施导流,可改善风环境。
2)建筑对进风口的遮挡普遍较为严重,风速最多可减少6.39 m·s-1。由于受到建筑物阻挡,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产生巨大风压差,最大风速出现在迎风面,而在大部分建筑物的背风面易产生较长的风影区,应避免将户外体育空间布置在风影区内。在建筑设计中,需控制建筑高度、长度及间距,可在居住小区西北侧和东北侧设置挡风墙或种植乔木和灌木,对风进行疏导,可有效减少风影区。在景观设计中,要特别重视高大乔木及成片灌木的位置,勿阻挡夏季入风口。
3)注意避免“狭管效应”在建筑周围形成过大速度的风。虽然单周边式、行列+周边式、点群+行列+周边式居住小区中均出现了5.06~6.99 m·s-1的最大风速,但由于在外围、范围很小,且是阵风,故不会对小区内部户外体育活动造成较大的影响。除点群式之外的其他类型小区的东南侧和西南侧的建筑附近容易形成较大风速,为避免局部风速过高,新建居住小区可考虑以合理布置建筑物的相对位置、增加前后左右的间距等方式来舒缓风速的变化,也应特别注意夏季台风的影响。
2.4 太阳辐射分析
ENVI-met软件可模拟太阳直射辐射和太阳散射辐射,其后置处理器BioMet也可计算平均辐射温度(tmrt)、通用热气候指数和生理等效温度等户外热舒适指标[27]。太阳总辐射强度是表示太阳辐射强弱的物理量,是太阳以辐射形式发射出的功率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强度[28],为太阳直接辐射和太阳散射辐射之和。平均辐射温度是一个假想等温围合面的均一温度,人体与其之间的辐射换热量等于人体周围实际非均匀环境与人体间的辐射换热量[29],辐射热交换取决于实际每个表面的温度及人体与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30]。
平均辐射温度综合考虑了风速、气温、长短波辐射、地面、建筑等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更接近人体的真实感受,其计算公式[31]为
式(1)中:ε为热辐射系数;D为黑球直径。
当夏季气温较高时,大部分居民偏好较低的太阳辐射[32-33],夏季进行户外活动的人数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而不断减少[34]。模拟居住小区大暑日11:00时在1.5 m高度处的太阳总辐射和平均辐射温度,可得居住小区平均辐射温度模拟示意图,如图7所示。由图7可知:多层建筑西侧及高层住宅西北侧的建筑阴影区太阳辐射较低,但较为分散、面积有限,可布置少量户外体育空间,而高层住宅西北侧冬季日照不好,此处户外体育空间只适合夏季活动。另外,此时因太阳高度角较高而缺少遮阴,其他大部分户外场地均处于900 W·m-2以上的高太阳总辐射下,平均辐射温度高于38.15℃。为减少强太阳辐射对居民户外活动的影响,提高夏季户外体育空间使用效率,增加场地遮阴十分重要。
黄博泽[35]的研究表明,太阳辐射强度受到天空可视因子的影响,即天空遮挡越高,辐射越弱。因此,除建筑阴影区外,户外体育空间宜布置在夏季天空可视因子较低的区域,如冠下空间、遮阳设施下等,同时可布置凉亭、绿化长廊等景观建筑,防止因夏季日照时间过长而影响人群活动。夏季太阳高度角高,主要加热地面,大面积硬质铺地区域还需考虑地面材质对微气候的影响。
此外,由于绿色植被对辐射的吸收和拦截,即使其降温效果有限,却也可以显著提高热舒适。应合理种植本地冠幅宽大、高叶面积指数的阔叶乔木和高灌木,布置绿墙及藤本等立体绿化,以保证为夏季提供足够舒适阴凉的户外空间场地。阴影区可适当搭配种植地被、阴生低矮灌木及小乔木,以调节局部气温及相对湿度。由于住宅建筑架空层太阳辐射近乎为0[36],也可考虑在底层架空空间布置户外体育空间和设施,但应注意热舒适及采光问题。
2.5 日照分析
冬季日间居住小区户外体育空间居民活动高峰时段为9:30-11:30及16:30-18:00[37]。根据GB 50180-19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38]中“有效日照时间带为8:00-16:00”,模拟大寒日9:30-11:30的日照,可得无阴影覆盖及阴影覆盖少于1 h的适建区。居住小区日照模拟示意图,如图8所示。
由图8可得以下2个结论。
1)户外空间获得的日照时长相差较大,建筑布局对户外空间具有重要的影响。小区H(点群+行列+周边式)和小区I(自由式)的冬季日照条件较差,几乎没有适合布置户外体育空间场地的区域。小区B(单周边式)尽管会产生很长的阴影,但还是有部分小区的中心区域可以满足该时段的日照需求。对于小区A(行列式)及小区E,F,H(行列组合式)而言,建筑东侧山墙间阴影区域较少,适合老幼人群进行晒太阳、照看小孩、儿童游戏等日照需求较大的活动,可以布置简易的健身器械、儿童游乐及休闲游憩设施。
2)硬质空间应避免布置在冬季建筑阴影面积较大的区域,建筑山墙东西侧及建筑南侧无阴影遮挡区域均可布置户外体育空间。冬季太阳高度角低,人体及场地的热量来源主要受垂直界面的影响[39]。因此,可在场地北侧及西侧增加景墙、座墙等,利用其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转化作用,给人体带来长波辐射,增加周边环境空气温度。另外,在适建区北侧种植冬季透阳效果好的落叶乔木和低矮灌木,可保证冬季日照,并抵挡北向寒流。
2.6 综合叠加分析
综合叠加风环境和日照分析,将夏季风速在1~5 m·s-1,且冬季9:30-11:30有1 h以上日照的区域作为适合全年使用的适建区。适合布置户外体育空间的区域示意图,如图9所示。
由图9可得以下4个结论。
1)居住小区中,大部分都可以采取户外体育空间集中式布局,功能丰富的集中式布局有利于全龄共享,提高场地使用效率。小区F(行列+点群式)现状虽为多个地块串联的集中式布局,但儿童游乐设施、全民健身设施、休憩凉亭等节点被小区道路划分为面积较小的板块,使用人群仅做短暂停留,使用效率有限。同时,其南侧紧邻健身公园,居民普遍更爱去功能更加丰富的居住区公园锻炼。由此可见,适建区若为线性,应采取线性集中式布局,综合多种功能,形成小区中央轴线,但应同时注意地块的整体性,避免被道路分割,以提高户外体育空间的共享性和使用频率。
2)当居住小区整体热环境、日照条件较差,或现状无更多可建设空地时,宜在居住小区附近布置满足全年龄段步行可达的居住区公园,以满足居民近距离进行户外体育锻炼的需求。例如,由于小区I(自由式)较小的楼间距,导致小区内部整体热环境和日照条件较差,仅在外围有少量适建区,现状仅有一处门球场地布置在小区西北角,使用效率较低,但其距离公园较近,仍可以满足居民就近锻炼的需要。
3)小区D(点群式)和小区E(点群+周边式)的楼间距一般较大,在各组团中心有集中度较高的适建地块,可以结合组团中心绿地布置户外体育空间。由小区D(点群式)的分析结果可知,在点式高层南侧的组团中心、高层与多层住宅交界处、多层住宅楼间区域均有大量适建区。因此,可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策略,在组团中心或组团交界处集中布置户外体育空间及游憩场地,并结合健康步道,将各节点串联。
4)对比现状布局,多数居住小区在设计时并未考虑舒适度的问题,这将导致居民在实际使用时受到更多环境的不利影响。例如,小区E(行列+周边式)楼间错位形成集中度较高、面积较大的小区中心,适宜集中布置户外体育空间,而其西北侧和东北侧冬季日照较差,现状却布置了大面积硬质广场;小区F(行列+点群式)南北侧的3条主要景观轴线上通风和日照俱佳,较适合做户外体育空间,而南北侧楼间距离较小,夏季通风和冬季日照条件均较差,不适合布置户外体育空间,现状却有2块场地布置于此;小区H(点群+行列+周边式)主要在住宅群的东侧有一个条形适建区,而现状场地均分散在適建区之外。
3 结论与讨论
1)集中布局有利于全龄友好,在附近布置公园能提高使用率。模拟结果表明,无论集中式、分散式或集中+分散式居住小区,均能够提供较大且适宜布局户外体育空间的场地。从实地观测看,对于不同年龄使用者,其各种活动之间有较强的共享性、互动性,因此,依照“全龄友好、功能集成”原则,应优先采取集中式布局。行列式、周边式、行列+周边式居住小区均适合在小区中心集中布置户外体育空间;对于点群和点群+周边式居住小区等组团构成的居住小区,可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策略,即在组团中心或组团交界处集中布置户外体育空间;适建区若为线性,可将功能类型较为复合的户外体育空间与小型空间节点串联,形成小区景观轴线,应同时注意户外体育空间地块的整体性,避免被小区道路分割;此外,对于部分适建区域较少、场地集中度较低的居住小区,宜在附近布置满足全年龄段人群步行可达的居住区公园。
2)通风和日照对布局影响较大,气温、相对湿度和太阳辐射影响较小。在通风、日照、气温、相对湿度和太阳辐射5个因素中,居住小区通风和日照相差较大,对布局选址影响也较大,若不考虑植物遮阴,气温、相对湿度和太阳辐射对户外体育空间布局选址的影响较小。半周边式和行列+周边式居住小区适宜全年使用的适建区最多,无论是通风还是日照,舒适区域比例均为最高。对于居住小区而言,夏季大部分户外空间虽然处在高温、强太阳辐射下,但仍然能满足居民基本活动的热舒适需求。儿童比成年人更不耐高温和强太阳辐射[35],因此,儿童游乐场地的设计需格外注意热舒适和热安全问题,特别是在绿化植物设计、地面材料选用、游乐器械和其他人工设施的材质选用和布局等方面,以防止长时间热接触导致的中暑或烧伤。
3)建筑对通风遮挡明显,改善通风对全龄友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风环境模拟结果看,建筑对进风口的遮挡普遍较为严重,特别是单周边式布局,其风速最多可减少6.39 m·s-1。其次,在大部分建筑物的背风面会产生风影区,其风速甚至低于1 m·s-1,这在湿热地区的夏季很不舒适。最后,半周边式、点群式和混合式居住小区的风舒适区域比例较高,自由式布局、行列式及单周边式居住小区的自然通风条件最差,风环境不舒适区域比相差高达53%,由自由式居住小区的59%与半周边布局的6%相差所得。王珍吾[26]研究表明,单周边式布局内部风环境恶劣,这与文中研究结果一致,而其结论“行列式具有较多的风舒适区域”,与文中行列式布局风速较差相悖。经对比发现主要原因为其模拟风向与建筑群几乎平行,建筑对通风的遮挡较少,而文中模拟风向与建筑多为垂直,建筑遮挡通风会产生更多风影区。
4)增加场地遮阴,为夏季提供阴凉的户外场地,能够有效地提高全龄舒适度。从太阳辐射模拟结果看,夏季日间大部分户外场地处在900 W·m-2以上的高辐射下,平均辐射温度高于38.15℃,仅在建筑阴影区的太阳辐射较低,有少量适合户外体育活动的空间。尽管夏季高层住宅西北侧有较大区域太阳辐射较低,但其冬季日照不佳,此处布置户外体育空间只适合夏季活动,需进一步考虑季节性适宜问题。除建筑阴影区外,宜将户外体育空间设置在夏季天空可视因子较低的区域,如冠下空间、遮阳设施下等,以阻挡高强度的太阳辐射,在附近宜布置景观凉亭、绿化长廊、露天长椅等,供居民根据自身热适应来选择活动或休憩。
5)冬季户外空间获得的日照时长相差较大,建筑布局对其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9种典型居住小区,冬季16:30-18:00普遍缺乏日照,9:30-11:30则差异较大。从具体地块的模拟结果来看,建筑布局对日照具有重要影响,其中,自由式、单周边式、点群+行列+周边式居住小区内部日照最差,点群式、点群+行列及点群+周边式居住小区较好,行列式、半周边式及行列+周边式居住小区最好。建筑山墙东西侧及建筑南向贴临区域日照通常较为充足,可布置适合冬季活动的户外体育空间。
考虑各年龄层使用者的基本特征,从舒适度角度出发,将风、热、光等因素纳入布局考虑,探讨了符合湿热地区居民舒适度的居住小区户外体育空间布局方法,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全年龄段居民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热情,从而改善居住小区整体体育健身氛围,促进全龄居民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全年时段内,全龄友好布局对新建小区户外体育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可考虑湿热地区户外空间场地的季节性特征,讨论分别适宜热季、冷季的户外体育空间布局。
参考文献:
[1]叶静怡,吴正旺.国际户外体育空间研究进展及趋势[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3(6):743-752.DOI:10.11830/ISSN.1000-5013.202207022.
[2]朱焱,陈文佳,徐鑫.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空间集聚格局与发展特征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7(1):107-116.DOI:10.12046/j.issn.1000-5277.2021.01.014.
[3]魏德样,林政梅,雷雯.基于空间变差函数的中国省域国民体质发展空间差异演变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4):69-76.DOI:10.12046/j.issn.1000-5277.2019.04.011.
[4]WHO.Global age-friendly cities: A guide[M].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ess,2007.
[5]徐静,梁远玲,陈杰灿.儿童友好视角下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以广州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3(10):132-135.DOI:10.19875/j.cnki.jzywh.2023.10.041.
[6]方心怡.全龄共享视角下北京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路径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23.DOI:10.26943/d.cnki.gbjzc.2023.000221.
[7]姚之浩,李昊昱.全龄友好导向下居住型街区更新的研究框架與规划应对[J].规划师,2024,40(1):34-41.
[8]王鲁豫,谢波,王嵩.新时间地理学视角下的老年友好社区规划框架与策略[J].规划师,2024,40(1):42-49.
[9]甘霖,邱红,加雨灵.北京“新三代家庭”育儿模式下的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策略[J].规划师,2024,40(1):10-16.
[10]刘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全龄友好性评估与规划策略探索[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23.DOI:10.26943/d.cnki.gbjzc.2023.000591.
[11]曹政,柯希淼.老旧社区微更新视角下全龄友好居住环境评价及优化策略: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例[C]∥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广州: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023:7.DOI:10.26914/c.cnkihy.2023.055853.
[12]王佳文,胡继元,王建龙,等.新时代城市公共社会福利设施规划标准研究:走向全龄友好社会[J].城市规划,2024,48(2):75-83.
[13]赵珂莹.健康视域下的全龄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营造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23.DOI:10.27360/d.cnki.gtlgy.2023.001214.
[14]李飞,董博,王龙.全龄友好视角下的城市绿道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佛山禅城步道为例[C]∥202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广州: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023:1-12.DOI:10.26914/c.cnkihy.2023.050690.
[15]BRUSE M,FLEER H.Simulating surface-plant-air interactions inside urban environments with a three 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J].Environmental Modelling and Software,1998,13(3/4): 373-384.
[16]王真琦.Ecotect软件在园林被动式生态设计中的应用[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1.
[17]熊光艳.基于气候适应性的西安高层住区户外活动空间布局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18]LIN B S,LIN C T.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of urban parks on local temperature reduction[J].Urban Forestry and Urban Greening,2016,20:348-357.DOI:10.1016/j.ufug.2016.10.003.
[19]NIU Jiaqi,XIONG Jiangpeng,QIN Hongqiao,et al.Influence of thermal comfort of green spaces on physical activity: Empirical study in an urban park in Chongqing,China[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22,219(7):109168(1-15).DOI:10.1016/j.buildenv.2022.109168.
[20]王庆,李萌,李相逸.基于小气候人体舒适度的社区公园健身设施场地景观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21,37(8):68-73.DOI:10.19775/j.cla.2021.08.0068.
[21]杜雪情.不同湿度环境下人体呼吸气道干燥感受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3.DOI:10.27393/d.cnki.gxazu.2023.000995.
[22]王超.空气湿度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22.
[23]方小山.亚热带湿热地区郊野公园气候适应性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24]厦门市气象局.气候要素[EB/OL].(2017-03-30)[2023-12-17].http:∥fj.cma.gov.cn/xmsqxj/qxfw/qhfw/201703/t20170330_106527.htm.
[25]唐毅,孟庆林.广州高层住宅小区风环境模拟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3(4):352-356,360.DOI:10.3969/j.issn.1006-7930.2001.04.012.
[26]王珍吾,高云飞,孟庆林,等.建筑群布局与自然通风关系的研究[J].建筑科学,2007,23(6):24-27,75.DOI:10.3969/j.issn.1002-8528.2007.06.007.
[27]LIU Zhixin,CHENG Wenwen,JIM C Y,et al.Heat mitigation benefits of urban green and blue infrastructur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modeling techniques,validation and scenario simulation in ENVI-met V4[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21,200(8):107939(1-15).DOI:10.1016/j.buildenv.2021.107939.
[28]张浩,郑禄红.基于Ecotect与Phoenics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微气候模拟[J].山西建筑,2014,40(22):10-12.DOI:10.13719/j.cnki.cn14-1279/tu.2014.22.008.
[29]THORSSON S,LINDBERG F,ELIASSON I,et al.Different methods for estimating the mean radiant temperature in an outdoor urban sett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2007,27(14):1983-1993.DOI:10.1002/joc.1537.
[30]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 7726-1998: Ergonomics of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physical quantities[S].Geneva: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1998.
[31]LI Kunming,ZHANG Yufeng,ZHAO Lihua.Outdoor thermal comfort and activities in the urban residential community in a humid subtropical area of China[J].Energy and Buildings,2016,133:498-511.DOI:10.1016/j.enbuild.2016.10.013.
[32]LAI Dayi,GUO Deheng,HOU Yuefei,et al.Studies of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in northern China[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14,77(7):110-118.DOI:10.1016/j.buildenv.2014.03.026.
[33]李坤明.濕热地区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舒适性评价及其优化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8.
[34]胡静文.广州市老人院室外热环境适老化设计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0.DOI:10.27151/d.cnki.ghnlu.2019.002814.
[35]黄博泽.基于室外热舒适的儿童公园开放空间优化设计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
[36]张进,李坤明,赵立华.湿热地区夏季不同室外空间的主观热舒适评价特点研究[J].建筑科学,2019,35(8):18-24.DOI:10.13614/j.cnki.11-1962/tu.2019.08.03.
[37]YE Jingyi,LAI Wanling,WU Zhengwang.Study on Xiamen′s spring and winter thermal comfort of outdoor sports space in the residential community[J].Buildings,2023,13(9):2369.DOI:10.3390/buildings13092369.
[3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 GB 50180-1993[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9]马小赫.太阳辐射影响下西安城市住区峡谷组团户外场地热过程实态分析[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责任编辑:钱筠 英文审校:方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