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玉米、大豆种植特性提高产量及效益的有效应用研究

2024-05-29王晓龙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4期
关键词:大豆玉米土地

王晓龙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利用玉米和大豆的高秆作物特性,进行合理的空间配置,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并使大豆和玉米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该种植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还可以增加农业的产量。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种植方式,其生产效益不仅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农业用地不足、粮食减产等问题。因此,研究和探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出发,分析了其产量和经济效益,并提出了其应用前景。

云南省大姚县石羊镇属于平坝丘陵地区,海拔1840—2689m,年降雨量700—800mm,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多年平均气温14.8℃,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丰富,寒、暑、干、濕四季分明,非常适合粮食作物水稻、蚕豆、小麦、玉米。根据云南省资源禀赋、品种特点、配套机具和玉米大豆两种作物的生产实际,按照“扩距增光、缩株保密,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的原则,鼓励各地开展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

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基本概念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种植方式,其主要利用玉米和大豆的高秆作物特性,合理进行空间配置,并使两者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通常情况下,大豆和玉米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进行合理的种植,使它们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从而使玉米和大豆能够得到有效生长。此外,玉米和大豆的高度也会影响空间配置。通常情况下,玉米和大豆是不能同时生长的,但是如果将其进行合理搭配,可以有效避免空间的浪费。通常情况下,在大豆和玉米之间可以选择距离较近的种植方式,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土地利用面积,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

这种种植模式是在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基础上,在适宜种植带内采用不同生育期的大豆品种,采取宽行(玉米带)窄行(大豆带)间作的一种复合种植方式。该技术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充分利用光能、热能、水、气等农业自然资源。通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可实现玉米不减产,增加产量20%左右;大豆不减产,增加产量30%左右。是一种节本增效的新型种植方式。

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了空间。大豆和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实际种植中,将大豆和玉米的高度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并且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比如,在进行大豆和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利用有限的空间,合理地使用土地,有效地利用好有限的资源。二是,保证了作物间的良好生长环境。带状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作物之间的间距,从而保证作物间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三是,充分利用了阳光。大豆和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充分利用了阳光,对于大豆来说,带状种植技术可以使其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同时也能使大豆的产量得到提升。由于大豆的种子较小,所以其生长时需要充足的阳光,在大豆生长时如果光照不足,就会使其长势受到影响。同时,如果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种植玉米,就会使玉米的产量下降。由于玉米的种植面积较大,所以其光照不足的问题很难得到解决。通过对玉米和大豆进行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后,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方法

1、合理选配品种

玉米选用株型紧凑或半紧凑型高产、耐密、抗倒、抗病、中矮和(株高<250cm)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品种,如云瑞47、云瑞999、华兴单88和珍甜8号等。大豆选用高产、耐阴、抗倒的品种,如滇豆7号、云黄13、云黄12、云黄17、齐黄34等或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

2、常用复合种植模式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中的种植模式通常采用“4+3”“4+4”两种主要模式,这些模式都是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效益而设计的,选择哪种模式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水资源情况和经济效益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科学选取。

①“4+3”种植模式

该种植模式是指在每个种植带内轮流种植4行玉米和3行大豆,也就是玉米和大豆交错种植,形成一种互生的格局。此类种植模式将大豆和玉米的生长周期相对错开,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还有助于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此外,通过这种方式,大豆和玉米可以有效利用光能、土壤和水分资源,促进两者之间的协调生长,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利用和生产效益的提高。

②“4+4”种植模式

此类种植模式是指在每个种植带内轮流种植4行大豆和4行玉米,玉米和大豆同向种植。与“4+3”种植模式相比“4+4”种植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并且对于土壤、光照和水分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同时,由于玉米和大豆的生长周期存在一定重叠。因此,对于土壤的保护和改良也更加有利。此外,这种模式的种植布局较为整齐,管理起来相对简单,对于机械化作业也具有一定的便利性。

3、掌握适宜的播种时间及相应株距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适宜在中早熟区种植,播种时间为4月10日—4月30日,最迟不超过5月1日。播种时期一般要求玉米≥10℃积温2500℃左右,大豆≥10℃积温2600℃左右,大豆需水较多,玉米需水较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要充分利用光、热、水、气等农业自然资源,实现农作物最大增产潜力。

为了能够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播种。在进行播种之前,需要先对土地进行全面的翻耕和晾晒,然后再进行播种。如果大豆和玉米的质量较差,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晾晒处理,以保证大豆和玉米能够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①大豆的行距通常根据具体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当地的种植环境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大豆的标准行距在50cm—75cm之间,这样有助于大豆的正常生长发育并保证适当的通风透光。如果采用“4+3”模式,一般大豆和玉米的行距可以相同。

②玉米的行距需要综合考虑玉米品种、生育期、土壤肥力、水分状况等因素。一般而言,常规玉米的行距一般为60cm—75cm,早熟或密植品种可以适当缩小行距。对于“4+3”模式的种植,玉米和大豆的行距可以一致,有利于统一机械作业。

4、田间管理原则

①因地因苗确定施肥量。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中,肥料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应根据产量水平、土壤肥力状况、产量目标以及施肥水平确定施肥量。根据当地土壤养分含量和肥料利用率,结合当地肥料供应情况,按照“因地因苗施肥”的原则,确定施肥量。

一般情况下,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中,其施肥量应该保持在每公顷1800—2200kg,如果大豆和玉米的施肥量过少,那么就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同时还会降低产量。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复合肥来进行施肥。其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在播种前进行施肥,其主要包括农家肥、尿素和复合肥;第二种方式是在大豆和玉米之间进行施肥,其主要包括尿素、復合肥和有机肥。

②结合不同作物的需肥差异合理施肥

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关键在于结合不同作物的需肥差异,并科学合理地选择高效、环保的肥料,同时控制施肥量。以玉米和大豆为例,种植人员应选择适宜的肥料类型可减少氮肥用量并降低成本。此外,科学应用有机肥也是实施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重要一环,可以有效替代化学肥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③采取适时灌溉措施

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借鉴了玉米的抗旱能力,采取适时灌溉的措施,从而提高了作物的防潮抗淹能力。为了确保作物的生长发育,田间含水量的控制也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实践证明,将田间含水量控制在60%—75%的范围内,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

④综合考虑病虫害防治对策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具体来说,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中,其病虫害防治工作应该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具体来说,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中。首先,需要对玉米进行及时除草和灭虫处理,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其次,是要对大豆进行及时除草和灭虫处理。最后,要加强大豆和玉米之间的通风管理。在玉米苗期和盛花期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尤其要注意防治玉米螟。可利用赤眼蜂防治,放蜂时间在当地玉米螟化蛹率达到20%后10天第一次放蜂,间隔1周后第二次放蜂;也可用50%或80%的敌敌畏乳剂600—800倍液或用90%的敌百虫800—1000倍液,效果亦佳。大豆苗期后易发的病虫害主要有大豆锈病、蚜虫、红蜘蛛等。可在苗后5—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在玉米中后期要特别注意大豆食心虫的防治,可用10%除尽或90%敌百虫300倍液喷雾。在大豆开花下针期,可选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

5、创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

建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可以让种植人员更直观地看到品种的不断更新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所带来的生产效益。在农民种植意识较差的情况下,通过建设示范区能有效应用与推广新技术,并能进一步强化农民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建成示范区后,应该积极组织种植人员参观示范区,并进行实地测产,用真实的数据,让种植人员更多地了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带来的益处,从而提高种植人员持续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对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重要性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6、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为切实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成效,有关部门应加大相关资金投入,为农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推广服务,提高推广水平。有关部门应积极地扩大筹资渠道,加强与企业的深入合作,为推广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同时,各地的基层部门要提高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技术的认识,并根据地方财政状况,科学地调整财政资金的投资比重;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的比重,为科技进步提供物质支持。

7、对资源进行科学分配

我国传统的大豆、玉米混作模式较为单一,加之受地区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对其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套种高产技术的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品种和适宜的栽培方式。

当前,我国科技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农业机械化正在全面推进和普及,将先进的机械化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有利于大豆和玉米播种。在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过程中,种植人员要根据制定的规范进行工作,同时对农业生产管理方法进行优化,力争实现玉米、大豆的双丰收,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三、种植模式效益分析

通过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效益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该种植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相比传统种植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该技术还可以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此外,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该种植模式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当然,除了提高农产品产量外,该技术还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在走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和绿色化。在这种形势下,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必须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应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四、应用前景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种植方式,不仅具有非常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解决我国土地资源不足、粮食增产难的问题。首先,该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其次,该种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大豆和玉米的生长,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玉米的产量,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最后,该种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土地资源却非常有限。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我国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出现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农作物种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农作物种植提出的要求和标准,必须不断地加强对农作物种植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好两种作物之间的矛盾,促进它们协调发展。首先,在大豆与玉米复合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要重视选择适宜的高产优质大豆品种是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推广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在两种作物之间,要处理好幼苗期、开花结荚期和灌浆成熟期等不同时期的矛盾,以便为后期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要保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只有通过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才能进一步促进该种植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单位:675402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石羊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大豆玉米土地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收玉米啦!
我爱这土地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我的玉米送给你
玉米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最饱满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