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学视域下《应急产品设计》课程体系建设

2024-05-29胡佳斌

秀江南 2024年3期
关键词:基础课产品设计救援

胡佳斌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但仍有重特大事故发生,自然灾害频发,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大国应急”体系,强调加快应急人才培养。高校是人才培养基地,华北科技学院是应急管理部直属高校,应突出应急安全特色,艺术学院设有产品设计专业,致力于应急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本文阐述了《应急产品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路、过程并提出了展望。

长期以来,我国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首要考虑应急救援与处置,个别情况下关注善后与安置,但对预防工作的重视不足。为了优化应急管理结构,需要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安全和应急之间难以完全划清界限,安全侧重于预防,确保“不出事”,而应急更注重“出事时”的紧急处置与应对,应急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应坚持防范与处置相结合的原则。

在应急管理范畴中,应急产品在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和安置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产品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工学、艺术学等领域。应急产品的设计不仅能解决外观、使用方式、人机工程学等方面的问题,还能为应急产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和方案。

国内设计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已经对应急产品设计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例如,苏州大学的江牧撰写了《工业产品安全设计原则》,对与人类安全相关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赵锋研究了地震情况下的防护和安置产品设计;天津科技大学的张琲等人在天津港爆炸事故后开展了应急产品设计工作;燕山大学的王文年团队在应急产品设计方面獲得了国际大奖。虽然许多高校在应急产品相关教学、研究和设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相应的课程体系尚未形成。

应急产品分为安全与防护产品、自救与救援产品、保障与安置产品三类。这些产品既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减少人员伤害,也能在事发后为受灾人员提供及时的自救、救援和保障。这些产品之间存在交集,例如,应急医护箱既是自救与救援产品,也是保障与安置产品。此外,应急产品还应包括风险监测产品、应急指挥系统等。因此,有必要构建应急产品相关课程体系,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应急管理需求。

目标及任务

学校将“应急产品设计”作为产品设计专业特色方向之一,完善基础课程、开设专业方向课、设置实践环节,建立《应急产品设计》课程体系。大四上学期,学生能独立完成应急装备类产品设计及应急概念产品设计,毕业后能在相关应急产品制造企业或设计公司从事应急产品设计工作。

课程体系基本架构

应急产品范畴大、内容抽象,《应急产品设计》为专业方向课,设置在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之上,基础课中融入应急产品内容。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学科基础课初步引入应急产品设计内容,以临摹现有应急产品外观为主。如在《素描》课程教学中引入灭火器、破拆切割机、呼吸面具等产品的绘制,在《色彩》课程教学中对《素描》中所绘制的部分应急产品进行着色。专业基础课进一步引入应急产品设计内容,从结构、原理、可行性等角度对应急产品进行分析。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以案例的形式对包括灭火器在内的救援装备产品结构原理进行解析。

教研室活动对每一门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进行研讨,在执行已有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将应急产品特色融入基础课的部分环节,并做好衔接。同时,基础课程之间属性清晰、界限明确,有一定的先后逻辑,不为讲“应急”而设置“应急”、不为从事“应急”而牵强附会。这一设置符合设计学科基本教学规律,其他专业方向课内容也有选择地融入基础课教学中。基础课中融入的应急特色内容如表1所示。

应急特色方向课程设置

从学科基础课到专业基础课再到专业方向课,应急产品设计的引入过程是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的过程。应急产品设计专业方向课由两门专业课构成,一门课程为专业核心课、学位课《产品设计3》,另一门课程为专业选修课《应急救援产品设计》。结合教研室现有资源,对这两门课程内容进行建设。

1.《产品设计3》课程建设

产品设计专业设置了三门主干方向课程,即《产品设计1》《产品设计2》《产品设计3》。根据社会对产品设计发展的需求,专业对这三门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了修订。考虑到应急产品设计的复杂性和抽象性,我们将应急产品设计纳入了《产品设计3》课程。《产品设计3》总课时为48学时,主要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对应急产品进行研究,内容包括课程概述、应急产品设计方法、应急产品功能设计要素、应急产品外观设计要素、案例赏析等。

(1)课程概述:介绍课程内容、应急产品范畴、产品设计与应急产品的关系等。

(2)应急产品设计方法:介绍信息搜集分析方法,如数理统计和访谈调研,以确定应急产品设计的方向。同时,引入创造性思维方法,如5H2W、头脑风暴、整体思考法,帮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另外,介绍TRIZ理论和其他设计决策方法。

(3)应急产品功能设计要素:从产品设计角度划分应急产品的功能要素,包括环境要素、心理要素、行为与人机要素以及产品属性要素。针对不同要素进行设计分析,考虑环境、人类行为和产品属性的影响。

(4)应急产品外观设计要素:强调产品外观设计的重要性,涉及造型、色彩和材料等方面。根据应急产品特征,要求学生设计出反映特征的外观。

(5)案例赏析:通过分析已投产的应急产品和应急概念产品,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产品设计3》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引入动画、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重视提问与作业布置,作业内容以练习为主,形式简明。同时,引入设计研究方法,提升学生设计作品的质量与可行性,为高年级学生深造提供引导。

2.《应急救援产品设计》课程建设

在必修《产品设计3》的基础上,开设选修课《应急救援产品设计》,该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采用专题内容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1)确定选题方向:根据研究方法和当前应急管理发展情况,确定课程选题方向,如近年来燃气爆炸、电动车充电起火等问题比较突出,将与之相关的产品作为设计的方向示例。

(2)细化选题:根据各选题方向的不同使用场景和人群,将选题进一步细分,解決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确定具体题目和设计思路。

(3)开展设计:将《产品设计3》中的应急产品设计方法、功能设计要素、外观设计要素运用到具体应急产品的设计上,遵循产品设计的基本过程,由功能定义到手绘外观、方案修正,再进行三维建模、渲染、效果图绘制。

(4)设计评价与修正:每个步骤完成后,均需引入设计评价,不断修正设计结果。小组设计评价过程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应急救援产品设计》课程以设计实践为主,使用产品设计专业教室进行教学,便于学生讨论和完成设计表现。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分享思路,设计过程中的各个节点作为课程的平时考核内容,最终作品作为结课作业。

《产品设计3》从方法理论角度对应急产品设计进行了分析,《应急救援产品设计》从具体设计上开展教学。前者是理论,后者是表现。“学位课学理论、选修课做设计”的课程结构是华北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一个突出的标志。例如,《产品设计1》讲授家居设计相关方法理论,后配套《家具设计》选修课;《产品设计2》讲授家电设计相关方法理论,后配套《小家电设计》选修课。三门主干学位课的方向构成了产品设计专业的三个人才培养方向。

课外设计实践

课外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应急救援产品设计》课程依托设计研究所开展应急产品设计实践。设计实践是对应急产品设计课程内容的补充与完善,能更快地增强学生的应急产品设计能力。部分设计实践作品如图2所示。华北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作为联合主办单位举办2020中国应急救援创新设计大赛,以大赛形式进行课外实践,按照应急产品课程思路,指导学生开展设计并参赛。学生直接为应急产品相关生产企业提供设计服务,为某医疗企业设计救护移位机,对产品功能、场景进行重新定义,完成外观、结构等设计。毕业设计设置应急产品设计方向,十余位学生选择应急产品设计相关课题。一系列的实践环节弥补了课程内容的不足,提高了应急产品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

应急产品设计作为专业特色方向,与学校发展相契合,基础课中融入应急特色,专业课中开设《应急产品设计》专门课程,理论方法课与设计实践课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多课程、多环节构建了《应急产品设计》课程体系,在实际教学中运行该课程体系,产出了大量设计方案。《应急产品设计》课程体系的建设从产品设计角度为应急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多件作品在设计大赛中获奖,课外设计实践为相关应急产品开发企业直接提供设计服务,强化了学生的应急、安全意识,取得了预期效果。

学校未来仍需加大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研究所的合作力度,在应急产品设计框架下,使设计内容与成果更贴近生产应用需求,缩短设计作品与产品的距离。学校还要依托应急管理部相关司局,组织主办全国性应急产品设计比赛,更广泛地强化全社会的应急意识,为应急管理事业提供更优质的产品设计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基础课产品设计救援
紧急救援
智能产品设计
《冷·暖》
《教堂之夜》
3D打印大救援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LESS IS MORE:极简主义的产品设计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救援行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