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的特色与起源
2024-05-29方心怡曹宇航刘文
方心怡 曹宇航 刘文
不同的民族服饰有不同的特征,而苗族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非常具有研究价值。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苗族服饰也在不断更新、发展。苗族在迁徙途中与其他民族交往融合,本民族的服飾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征,又因居住地多在山区,交通阻塞,信息闭塞,服饰原始性保持得较好,所以苗族服饰保存的完整性在中国民族服饰中地位显赫。
由于民族历史悠久,苗族服饰色彩鲜艳,样式种类繁多,据资料记载,有200多种样式,年代跨度大。研究苗族服饰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苗族服饰的发展,熟悉苗族文化。我们通过文献调查法总结出以下四个特征:银饰装饰、色彩艳丽、纹样丰富以及注重礼仪。
苗族民谚中有一句古话:“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成盛装。”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在绚丽多彩的苗族服饰文化中,银饰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苗族银饰历史悠久,其民族艺术形态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化、更新、丰富,历经数百年的文化融合与演绎,成为多元文化激荡交流的载体,更是苗疆人文风情的重要表现形式。
苗族银饰的起源
在讨论苗族服饰中的银饰这一特色前,一定要提及神秘遥远的苗疆服饰及其银饰造型元素的源头。但在学术界,有关苗族服饰的银饰装饰艺术起源的说法不同。明朝以前,各类史书对苗族服饰中的银饰记载较少且比较杂乱。在贵州黔东南一带,代代相传的文学作品《苗族古歌》中有两章以对唱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了苗疆人民用金银锻造日月悬挂于空中、打磨柱子支撑起一片天空的古老传说。虽然这些古老传说中描述和记载的苗族银饰历史悠久,但其实人们所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苗族银饰起源至少晚了几百年。被多数人认可的苗族银饰起源在明朝前后,明朝郭子章的《黔记》是最早记载苗族银饰的文献,书中卷五九《诸夷》记载:“未娶者以银环饰耳,号曰马朗,婚则脱之。”从这段描述中可知,银饰已经作为首饰品了,有了一定的装饰功能。史书记载,苗族因为明朝时期实行“屯田制”,长期受战乱影响,家园被破坏,迫不得已不断迁徙,由于银子轻便、易携带保存,并且比较珍贵,可当盘缠使用,也可以作为装饰品,在此之后,历史上有关苗族银饰的记载渐渐增加,银饰也得以普及并流行于世间。
苗族银饰的特点
苗族服饰中的银饰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完善,经历了为满足民族生存融合需要而演绎、组合、变化的民族化过程。
由于生活习俗和历史文化的影响,苗族从古至今一直延续“以钱为饰”的习俗。在古代,银子作为一种货币在市场流通,由于银子自身的可塑性,后来渐渐演变为装饰品,被苗族人民用来装饰服装。根据史料记载,在苗族服饰中,“钱”饰与银饰是同时进入人们视野的,一开始是为了维护民族自尊心,通过“以钱为饰”的手段满足自己的夸富心理,从始至终贯穿了苗族服饰中银饰的审美取向,对其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这种重要的价值取向使苗族银饰形成了三大明显的艺术特征: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
1.以大为美
在现在可见的苗族银饰中,“以大为美”的艺术表现特征不言而喻,最常见的苗族头饰“大银角”高高耸起,差不多是佩戴者身高的一半,这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证。
2.以重为美
苗族人民在一些重要仪式场合讲究盛装出席。对苗族来说,一套盛装所需要的配饰非常多并且非常讲究,这就意味着银饰也会很重。事实上,按照苗族的价值取向,银饰的重量是另一种展现财富的方式。
3.以多为美
在苗族服饰习俗里,配饰越多越好,层层叠叠,让盛装有种繁缛之美。
苗族作为我国极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除了在银饰的装饰艺术上极具特点、源远流长,服饰色彩也别具一格,特征显著。在表现形式上,苗族服饰虽然多以蓝、黑等传统低调的颜色打底,但又用高饱和度及高对比度的艳丽明亮颜色来表现服装上的纹饰,成为苗族鲜明的文化标记。
色彩丰富绚丽
苗族服饰的款式多为百褶裙,大多长短不一、色彩艳丽,由盛装花衣演变而来。苗族服饰的主要色彩比较传统,包括红、蓝、白、黑、黄五种,但又在衣领、围裙、腰带等装饰性部件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的苗绣,色彩丰富、纹样不一。黔东南一带的苗族女性服饰则将色彩丰富绚丽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她们用传统的黑色或蓝色底布,再以深红或暗红等色系搭配,描绘主体,配上亮色等多种颜色,使一套衣服看上去绚丽多彩,视觉效果强烈。
搭配大胆奔放
高饱和度以及高对比度的色彩与传统的蓝、黑、红对比,碰撞出一种极为绚烂的视觉效果。
虽然苗族服饰颜色鲜明,但苗族人民并不是一味地加颜色,而是注重色彩搭配,讲究服饰色彩之间的组合互补关系,让服装通过颜色的大胆碰撞呈现出强烈的民族特色。桃花褶裙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以红、白、蓝、黄这四种颜色的桃花纹样交相呼应,鲜明艳丽的色彩相互碰撞,让裙子表现出强烈的对比效果,富有视觉冲击力。
图案是民族特色的重要表现。民间有句话:“如果你遇见一百个苗族人,那么你就会欣赏到一百种苗族服饰。”苗族的支系不同,其图案的纹样也不同。各个支系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习俗和思想,但是苗族并未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文字,于是服装上的图案纹样就代替了文字。
图案纹样的种类与运用
苗族的图案纹样种类丰富,是中国所有传统民族服饰中种类最多的,苗族服饰也因此成为中国“最美少数民族服饰”之一,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苗族人信仰“万物皆有灵”,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苗族人的图案表达了他们对天地和自然万物的崇拜,他们将刺绣和蜡染工艺应用在服饰上。苗族女性多心灵手巧,她们精通织锦、刺绣、点蜡等。苗族姑娘从小学习刺绣,她们把对自然的感受和精湛的刺绣手艺相结合,用彩色丝线一针一线缝制。她们善于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鱼龙鸟兽,绣出色彩明艳、细腻精美的图案纹样。苗族的图案纹样是多变的,它们源于苗女对大自然的不同感受和独特的理解。
苗族有一些图腾,如蝴蝶纹、枫香树纹、龙纹、鱼纹、鸟纹、花纹、涡纹、苗族英雄纹样等。
蝴蝶纹常用于婴儿背扇、鞋子和服装的装饰。苗族人发现蝴蝶产卵,卵孵化成虫,接着化茧成蝶,这样的轮回让苗族人把蝴蝶奉为人类的祖先,以此轮回转世,获得新生。这种纹样用于婴孩的服装上表达了人们对新生命的祝福。
枫香树是苗族的神树,在苗族有着重要的地位。传说枫香树孕育了蝴蝶,蝴蝶是人类的祖先,每个苗族村落中都有一棵巨大的枫香树。他们用枫香树的树脂蜡染布料,用枫香树的果实做孩童帽子上的绒球,也有祈福的意味。
龙是蝴蝶孕育出来的,龙也常常和雨有关,所以龙的纹样经常被绣在农民的衣服上,以求风调雨顺。
花不仅纹样美丽,又因为能给蝴蝶提供食物、结出果实,成为富足的象征,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赞颂。花纹多用于女性服装上,如领口和袖口等部位,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
苗族英雄纹样经常被用在织绣上。苗族的分布范围广,这是因为苗族是一个为了逃避战争而不断迁徙的民族。在他们逃离故乡寻求安宁的途中发生了一次起义,苗族英雄带领苗人获得胜利,他们的形象被大家牢记并放在织绣上,用以纪念。
涡纹代表苗族迁徙以来经过的黄河和长江的漩涡,是苗族发展历程的缩影。都说苗族服饰的图案不只是图案,更蕴含着苗族的发展史,这一点在涡纹上可以展现,苗族人用精湛的绣艺来记载苗族的发展历程。
不同图案纹样的寓意
苗人十分敬畏自然万物,他们戴头巾,头巾中间是最神圣的部位,那里有最神圣的纹样,比如枫树葉,四周绣着当地不同样式的花鸟鱼虫,象征生活的富饶。还有神话中的动物,如孕育生命的蝴蝶,代表生活安宁幸福。
狮子在苗族纹样中表示力量强大;桃花代表财富;蝴蝶代表祖先;辣椒花寓意子孙满堂、民族传承;梳子是民族的骄傲,象征富有,表达了苗人对祖先的崇拜;龙代表丰收;凤凰象征幸福。诸如此类,每个纹样都有自己的寓意,也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苗族历史悠久,我国历来重视礼仪,苗族也不例外。现在人们常说生活要有仪式感,其实中国人从古至今总是很在意仪式感,苗族的仪式感在服装上也能体现出来。苗族服饰分为便装和盛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苗族男性服饰逐渐变少,只有女装完整保留了下来,男装与现代服装区别并不大。
便装
“便装”的苗语叫“欧耿”,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头饰、上衣、下装和围腰。便装相对简约,多由刺绣花纹装饰,素净,面料用量少,制作简单,便于穿脱,在日常工作和农活中比较便利。
但便装中也有充满仪式感的部分。就算是便装,人们也会头戴“苗啾啾”头饰,挽“S”形高发,戴红花,戴耳柱,在袖口和襟边绣上精细的花纹,既有装饰作用,又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景。
盛装
盛装的图案展示了生活环境的特点,也体现了苗族女性的高雅审美。盛装常在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每逢节日、坡会等重大活动,她们都会在头上、脖间、手腕上、衣服上穿戴银饰。这些银饰是女生展示美貌和财富的方式。
在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服装是苗族风俗,是仪式感的传承,显示了苗族人对生活的热爱。
在对苗族服饰特征的研究中,笔者了解到更多苗族传统。任何文化都会在时代的发展中改变或继承。苗族文化在时代的发展中保留了大部分风俗和仪式。在网络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不仅要传承这些文化,还要传播这些文化,让更多人知道它们。
在时代的发展中,苗族男性服饰逐渐被取代,而苗族女性服饰产生了现代化的趋势,在保留原有的精华部分时,也可以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比如现在的服饰图案中也有飞机纹样,版型适合现代人穿着。服装的多样性也是苗族的特点之一,200多种服饰展现了苗族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用图案绘制生活,用自己的双眼体会人生、感受自然,用勤劳的双手记录历史,以美妙的纹样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苗族传承的不只是服饰纹样、色彩,还有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