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历史题材中“母亲”形象的建构范式

2024-05-29韩明芮

秀江南 2024年3期
关键词:沂蒙人物形象题材

韩明芮

《沂蒙母亲》围绕特定人物王换于展开,以深入人心的舞台艺术表演塑造了“革命母亲”的光辉形象。作品的完美演绎得益于鲜明人物形象的塑造,由此引发了笔者对革命题材人物塑造的思考。

革命题材作品以现实革命事件或现象为背景,以舞台化的艺术手段对现实历史中的革命生活进行再现。《沂蒙母亲》对“母亲”这一形象的塑造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其一,对革命现实历史中生活在山东省沂南县的王换于这一特定人物进行舞台艺术呈现,作品内容情节的设定均以该客观形象的塑造为中心,讲述了她在抗战中保护了第一纵队及烈士的近百名遗孤却痛失自己骨肉时,依然肩负保护战士子女生命安全的责任与使命的故事。其二,以王换于的伟大形象代指中国抗战时期所有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母亲”形象,同时以“母亲”形象隐喻中国革命英雄视死如归的铮铮铁骨之形象。

形态塑造

“形”是舞蹈形象塑造的基础,是以身体的外部形态对现实进行模拟。《沂蒙母亲》作品中“母亲”的形象主要是王換于,因此,深入分析王换于的形象是塑造舞台人物外部形态的基础。舞蹈演员以轻微的耸肩、上身的前倾刻画了承担生活重负的人物形象,微开的双脚同时展现了人物的憨厚。舞蹈作品的表意性要求中国革命题材舞蹈作品不仅是对特定的、典型的人物进行简单的模拟,更要通过某一典型的人物形象体现整个革命大环境中具有共识性的形象。《沂蒙母亲》在对王换于形态的刻画中,将侧身窥探、翘首等待等“中国母亲”的共识性形态特点融入舞蹈动作,形成了具有个性与共性的外部形象,达到了“以形立象”的艺术效果。

情感塑造

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呵护是所有“中国母亲”的共同点,《沂蒙母亲》以舞台艺术手法展现了“中国母亲”对无血缘关系子女的爱,深度刻画了“英雄母亲”的形象。剧中描写敌军入侵时,母亲“双手两侧张开,身体后倾,膝盖弯曲作保护状”,目光坦率、坚定,充满了保护欲;面对“血肉”的离去,近百名子女得以生存后,母亲于悲痛中释然的情感,深刻诠释了“革命母亲”为民族大义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畏之情。《沂蒙母亲》实现了“情感塑造”的准确性,人物的真情实感融入了舞蹈作品中,将舞蹈作品的表意性提升到了更高水平。

《沂蒙母亲》的形象塑造艺术完美诠释了“立象尽意”。在编创中,舞蹈形象的塑造应从“形”与“象”两方面入手,而不能将其简单地划为一体。在“形”的设计,特别是革命历史题材的人物设计中,要以人物在社会共识下的形象为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作用于观众,使其在对舞蹈特定现实人物的历史背景与信息不够了解的前提下,能够围绕人物特征,准确定位到革命英雄身份。编创者同时应抓住《沂蒙母亲》作品创作灵感来源—王换于,对人物独特内外形象的塑造能有效实现作品内容情节发展、情感表述的深刻,抒发对母亲王换于的敬佩与怀念,同时展现“革命母亲”大爱无疆的民族情结。由此可见,在舞蹈编创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由宏观至微观、由表及里、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

猜你喜欢

沂蒙人物形象题材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
广电总局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信息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