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处理儿童发热?
2024-05-29郝娟
郝娟
发热是人体对外来病原体的一种自然防御反应,但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一定影响。
儿童发热主要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此外,免疫系统紊乱、疫苗反应、过度劳累、气候变化等也可能导致儿童发热。在处理发热前,了解其原因对正确护理至关重要。
一般发热程度以腋温为准:低热(37.5℃~38.℃)、中度发热(38.1℃~38.9℃)、高热(39℃~41℃)和超高热(41℃以上)。
轻度发热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有助于抵抗病原体。但中度及以上发热可能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心脏、肝脏等器官造成一定损害,需及时处理。
可以用物理降温方法
1.温水擦浴
用温水(约25℃)擦拭孩子的身体,特别是大血管经过的部位,如腋窝、肘窝、胭窝、腹股沟等。擦浴时,用温湿毛巾轻轻擦拭,直到皮肤略微发红。
2.温热水泡脚
泡脚可促进全身毛细血管扩张,有助于热量蒸发。水温约38℃,泡15~20分钟即可。
3.退热贴
使用退热贴敷在孩子的额头、颈部等部位,可起到暂时降低体温的作用。
4.减少穿衣
适当减少孩子的衣物,使其身体散热。同时,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避免过热。
5.喝水
多喝水,以補充体内丢失的水分,缓解发热症状,避免脱水。
【特别提醒】
不要使用酒精擦拭:
酒精可能通过皮肤进入儿童的体内,有潜在的毒性,不推荐使用。
退烧药物要这样用
针对儿童发热,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等药物。使用时,需按照说明书和医生建议,同时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症状选择适当的药物。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滥用退烧药物,孩子体温未达到38.5℃时不必使用:使用退烧药物时,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反应,如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长期使用退烧药物可能会对孩子的肝肾造成损害,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用药前,了解药物的禁忌症和副作用,特别是对于有某些特定疾病或过敏史的儿童,应避免使用相应的药物。
处理儿童发热时,应关注孩子的体温变化,结合物理降温方法和适当使用退烧药物,缓解发热症状。同时,积极寻找发热的原因,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最重要的是,密切观察孩子的整体状况,如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