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逻辑

2024-05-29宋腊梅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监督政治

宋腊梅

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把握“两个大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前提下,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这个时代课题,突出主题主线——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一系列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我们党成功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开创中国之治、中国共产党之治新气象,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本文系统梳理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取得的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展示这一重要思想的强大的实践引领力。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奋斗百年的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第一条经验就是“坚持党的领导”——“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1]。曾几何时,党内“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特别是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不力,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口是心非、擅自行事”[2]。针对上述种种,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对坚持党的领导提出明确要求:“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3]。“党政军民学”,即纵向的各个系统;“东西南北中”,即横向的各个区域。纵向的各个系统和横向的各个区域都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4]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由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被载入党的十九大党章和写入宪法。从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开始,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的表述变成“全面领导”。在此之前,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的领导”的表述均是“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至此,党的领导全面加强,确保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确保了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5]。

二、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何谓自我革命?自我革命就是“补钙壮骨、排毒杀菌、壮士断腕、去腐生肌,不断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人亡政息”[6]。202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窑洞对”:“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7]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可以说是一个世界上最艰难的问题。经过百年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给出了两个答案:人民监督和自我革命。人民监督主要从党外影响党内,是他律;自我革命主要发生在党内,是自律。二者互补又相互促进,更关键的是,二者聚合,可形成监督合力,能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这方面的有力证明就是巡视。数据显示,“中央纪委审查的案件中 ,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8]巡视成为有效的反腐方式,是“国之利器、党之利器”。事实证明,我们既需要来自于人民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于党内的监督,更需要来自于两者相结合的监督。这种聚合监督,独具中国特色,既推动了腐败问题的解决,又避免了西方政党每几年因选举争斗而导致的社会分裂,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成为现实。

三、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党的建设,内容广泛,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方面。在这些建设中,党的政治建设不仅摆在首位,还统领其他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并摆在重要位置,是有着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的。一方面,每个政党都有其政治属性,都有自己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马克思主义政党追求自己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自然就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2019年1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它“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9]。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既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还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视,坚决防止和治理“七个有之”,坚决清除对党中央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两面派,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净化,从而全党的“四个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四个自信”日益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经过新时代的实践,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统领其他各项建设正取得显著成果。

四、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出发、要走到哪里、走着什么道路、靠着什么力量朝前走,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全体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10]。中国共产党立党之始,就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政治纲领,确立崇高的政治理想,树立宏伟的奋斗目标,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除此之外,作为一个政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一宣告,就把中国共产党与追求党派利益的西方政党作了区别,高下立判。政党的出发点就是它的初心,政党的立足点就是实现它的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1]中国共产党靠着立党的唯一宗旨,根本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赢得了过去,也定将赢得现在和未来。

五、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因此,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保证全党步调一致。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能结合中国的实际、结合当时的时代,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接连取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又取得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成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掌握了真理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社会革命不断取得巨大成功。党的二十大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强调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此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六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持续加强、不断推进党的思想建设。

六、坚持严密党的组织体系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之所在、力量之所在。我们党的组织,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党的基层组织,组织体系十分严密,有着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备的强大优势。其中,党中央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大脑”和“中枢”,有着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地方党组织是“躯干”和“四肢”,在党的组织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中间段”,在本地区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全面领导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负责本地区党的建设,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职责;基层党组织是“神经末梢”,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健全、过硬,都坚强有力、充分发挥作用,党的组织体系的优势和威力就能充分体现出来,党的领导就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这也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调“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的道理之所在。

七、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民族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需要我们党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2018年11月,在党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12]。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召开三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在2013年6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18年7月召开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2021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批准《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提出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好干部标准内涵,既给选人用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又为广大干部健康成长指明了努力方向。2023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上述举措行之有效,干部队伍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蓬勃生机。

八、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当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特征更加明显,教育、科技、人才成为大国比拼的主战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3]。2021年9月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新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在2003年、2010年召开两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从“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变为“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不仅会议名称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它进一步凸显党管人才原则,也鲜明地体现出党中央将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全局中更重要位置的深谋远虑,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擘画宏伟蓝图。站在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党管人才,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用“八个坚持”系统概括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这是第一次。人才引领驱动,走出了新时代人才强国之路。

九、坚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由于一段时间内出现管党不力、治党不严问题,导致“四风”盛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普遍存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到一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把作风建设作为切口,制定《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的二十大继续指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14]。与以往的做法相比,这次的作风建设有两个很大的不同,体现在:第一,它是以上率下,也就是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普通党员做到的,党的高级干部先做到;要求普通党员不能做的,党的高级干部先不做。这种做法反映了普通党员的心声,受到普遍欢迎。这种以上率下的开篇也为党的十八大之后的作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在于它的锲而不舍。自2013年以来的十年,抓铁有痕地在全国各地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且越来越严,没有丝毫松懈的氛围。党的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党中央的这些重大举动,既强化了带头示范的一贯做法,也释放出驰而不息的强烈信号。十多年来,通过以上率下持续深化、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歪风被刹住了,顽瘴痼疾被纠治了。党风的改变,引领了政风、社会风气的改变。

十、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腐败的本质及其危害的认识、惩治腐败的措施和力度都达到了新高度。“十年前,我们面对的形势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一些贪腐问题触目惊心”[15],“党内和社会上不少人对党和国家前途忧心忡忡”[16]。鉴于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开展反腐败斗争“首先要从政治上看”[17],并提出五个方面的要求。鲜明提出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展现出“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和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及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刷新了党内风气,涤荡了社会风气。党的二十大报告继续指出,“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坚决治理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18]等等。

十一、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腐败的本质是权力出轨、越轨,许多腐败问题都与权力配置不科学、使用不规范、监督不到位有关。”[19]开展反腐败斗争,“关键是制约和监督权力”。由此,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开始日益完善。首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把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起来。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重申,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这就为我们指明了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目标。必须要强调的是,在党和国家的各项监督制度中,党内监督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党内监督带动其他各方面监督,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十二、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

相比于其他,法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早在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就谈到:“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搞了不少制度性规范,但有的过于原则、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形同摆设;有的相互脱节、彼此缺乏衔接和协调配合,形不成系统化的制度链条,产生不了综合效应;有的过于笼统、弹性空间大,牛栏关猫,很多腐败问题不仅没有遏制住,反而愈演愈烈。”[20]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制度的笼子扎细扎密扎牢,做到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系统集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坚持依规治党,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全方位、立体式推进建章立制工作,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即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准则、条例等中央党内法规为主干,以部委党内法规、地方党内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各领域各层级党内法规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党内法规体系以“1+4”为基本框架,即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之下分为党的组织法规、党的领导法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四大板块。截至2022年6月,全党现行有效党内法规共3718部。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建立十分严格的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充分释放党内法规的强大治理效能,充分彰显依规治党的强大政治保障功能。回顾党的百年征程,这十多年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推进力度之大、取得成效之显著是前所未有的。全世界也没有哪个政党像我们党这样,拥有这么严密完善的制度体系。党的制度如此全面深刻发力于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也就成为了一大独特优势。

十三、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辩证法告诉我们,抓住事物的要害和问题的关键,如同抓住“牛鼻子”,可取得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之效。针对“反腐败工作责任不清”“腐败案件频发却责任追究不够”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牵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能不能担当起来,关键在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抓没抓住。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36条鲜明指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2014年1月14日,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2016年7月8日制定《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的理念深入人心。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上升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202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批准《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对管党怎么管、从严治党如何治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牢牢牵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综上,上述“十三个坚持”,集中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它来源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并非泛泛而谈,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解决了实践中存在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具有强大的实践引领力,又在服务于该项伟大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不断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监督政治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