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在环境监管中的运用价值研究

2024-05-28陈瑾

大科技 2024年20期
关键词:污染源监控监管

陈瑾

(绍兴市生态环境局诸暨分局,浙江 绍兴 311800)

0 引言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重要产物,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可以组建时效性和稳定度更高的环境监管体系,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待检环境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帮助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污染源动态,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依据,针对可能或已经发生的污染问题制定最优解。

1 环境监管的价值

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大批量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形式被源源不断地释放至环境中,例如生活垃圾、汽车尾气、工业废水废气等等。在工业领域的生产阶段,部分企业力求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针对各类废弃物,未经专业设备的过滤和处理,便将其随意释放,进而引发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1]。在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过程中,环境监管工作起到关键性作用,例如督促排污单位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查处污染环境事件等,而排污单位体量大、执法人员少的问题,给日常监管工作带来一定压力,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应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固定污染源现场监管压力。

2 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

2.1 应用现状

目前的污染源在线监控可以简要分为以废水自动监测分析仪、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等为主的自动采样检测类在线监控系统,及以用电用水用能、视频、工况参数等为主的简易监控系统。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过程中,我国污染源在线监控工作取得了较高成就,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污染物排放种类监控的覆盖面,目前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受设备影响,采样检测对象存在特定性,污染物监控种类并未达到理想化要求。此外,尽管部分企业应用了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但是受系统日常管理及运维水平影响,相关机构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所需数据或存在数据造假风险。

创建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过程中,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各类自我检测技术,及时有效地了解环境污染状况,帮助有关部门更快速地落实环境治理[2]。对污染源或工况进行监控,结合标准指标设置限值,利用影像、传感技术,实现实时的信息传输与信号预警。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能够有效提升环境监管效率,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本次研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对该监控系统的优势进行论述,包括以下3 点。

(1)借助实时检测设备能够让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清楚了解被监管区域相关排放指标情况,从而更好地落实环境保护工作。

(2)第一时间发现目标监控区域的环境污染超标情况,并及时制订对应的治理方案,对各类生产企业开展即时监管[3]。

(3)系统将获取到的各类数据同步传输给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可通过数据的分析建立环境监管数据库或查找企业污染物排放造假线索。

以某生产企业的环境监管工作为例,该企业制定废水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在废水排放口设置在线监控装置,利用监控系统对排污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通信传输网络建立与生态环境部门之间的联系,做到精准监控现场情况并实时传输数据信息。该企业所应用的监控系统主要组成设备包括在线pH 计(酸度计)、总有机碳分析仪(TOC)、氨氮在线分析仪、总磷在线分析仪、数据采集传输仪、自动记录数据监控平台,并设置警告软件。简易工艺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工艺流程

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废气产生环节,以废气产生环节收集装置完备、废气收集效率达标、输送环节无泄漏、治理环节运行高效为总体目标,通过设置用电监控,实时采集废气产生、收集环节的工况数据及废气收集效率,污染治理设施用电量及其运行参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企业有计划停产与限产、工艺废气收集不完全、废气治理设施擅自停运与低负荷运行、废气治理设施低效运行等现象的实时监测、预警、分析与管理。

同时,该企业在其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危险废物主要产生点位、交通主干道等重点场所配备视频监控系统,并设置一体化称重系统,相关信息同步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固体废物监管平台,实现危险废物产生、入库、贮存、出库、转运的全生命周期可视化管理。

2.2 存在问题

受到在线监控系统设施安装及后期运维管理等问题的影响,工作人员在应用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时,系统的稳定度存在差异。针对这一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当前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相关设备的生产厂家较多,在设备选型及对自身污染物匹配性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缺乏精准判断。此外,根据相关管理条例可知,负责运维管理内容的工作人员需掌握各类专业的知识,科学使用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自主解决使用中的一些问题。但实际上,仍存在业务能力不足、安全意识不足等情况,影响相关程序的稳定运行,降低数据时效性[4]。

涉及采样检测类的各项仪器属于精密度仪器,需要定期进行数据校正与设备养护。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人员未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系统维护和更新,严重影响该系统的安全系数和稳定程度,为节约成本,部分企业便会降低系统的维修保养频次,导致所获取的数据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差异。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中存在数据缺失、数据失真、传输时间不一致等问题,主要原因包括监控系统故障、系统显示调线状态、取样管道堵塞导致数据偏高、排放指标不精准、远程校正功能不健全等,在进行数据查询或汇总时难以实现异常数据的精准剔除。想要切实解决问题,确保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应用水准,有关部门应督促使用单位在指定的时间内,及时有效地落实系统的检修和校准,并积极与开发商建立沟通桥梁,定期进行设备升级。

此外,在日常监管工作中会遇到企业通过弄虚作假的形式逃避在线监管的情况,严重影响环境监管工作质效。例如少数企业、第三方运维单位片面追求利润,不惜私设暗管,干扰污染源监测系统正常运行,甚至修改程序,篡改监测数据。部分污染源企业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但都是基于常规视频监控技术,只能产生大量非结构化数据,由于主管部门人力有限,大量的视频图像数据无法被分析,只能作为违法事件发生后调阅取证使用,无法实现智能化应用,管理效率低下。

3 在环境监管中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应用的措施

3.1 加强成本监管

在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应用阶段,受经费限制,无法实现全覆盖,政府应给予一定财政补贴。相关机构还可以在有限的资金成本中调用部分经费,成立基金组织,在社会范围内筹备资金,以此帮助工业企业缓解压力,更好地完成环境治理工作[5]。此外,不管经费的提供者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业本身,都应将资金交由专业的人员管控,并结合对设备的使用情况的评定结果科学分配资金,降低隐患问题出现的概率。为确保在线监控系统充分发挥其质效,还需加强对监控中心的建设,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通信设施等,建立专网直接将企业监控平台和数采仪与监控中心相连,降低中间转折成本,利用其本地自动存储的功能避免由于故障而导致的数据遗失,提升监控信息完整性。

3.2 创建管控程序

对于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管理平台的建立,主要依靠环境感知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由相关部门统一监管,明确企业自身在环境监管中的主体责任。应建立完善规范化的监控体系,及时跟踪不同企业实况和污染物排放指标要求,开展科学评价。在使用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过程中,由于其存在较高的运维难度系数,可以借用第三方机构的专业优势,创建以相关部门为中心的管理体系。从而有效提升管理有效性,在技术支持下提高环境管理部门的业务能力,保证污染源监控、污染环境评价、环境应急管理等多环节同步进行,解决以往人员监管任务繁重、管理界限不清晰等问题。

在线监控系统定期巡检+后续维修的运维模式基础上,可以对监控设备的相关数据进行挖掘,重点加强对各个部件异常参数的记录,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预警,实现预知性维护。例如,在检查过程中根据设备的使用时间、发热情况等判断可能出现故障的部件,及时发现潜伏期故障,降低隐患。

3.3 加大管理力度

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应用应当保证监控数据真实有效,才能发挥其监控价值,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无法保障监控数据真实性的问题。常见的原因主要有监控设备故障、企业或第三方人为干扰。针对设备故障,应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制定规范化考核体系,不断提升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保证各类系统的正常运转,增强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获取数据的稳定性和正确率。注重设备的管理与更新,及时核查设备性能是否满足标准需求,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对其进行精密度分析和故障检修,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整。

启动线上调阅数据和线下执法结合的管理模式,相关管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指标信息优先排出一些监控数据异常情况频繁的企业,在进行线下执法检查时严格审查此类企业,检查其自动监控设施是否能够稳定运行,查阅设备运维记录、校准记录、维修情况等,督促排污单位对存在问题进行及时整改。企业或第三方人为干扰方面,主要是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管,从数据分析、程序设定、现场排查等方面入手,挖掘其弄虚作假、干扰在线监控工作线索。此外,在对第三方运维单位的选择方面,需要科学审查其资质,并引入淘汰机制,打造良性竞争环境。能够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升系统监控效果,降低数据失真、造假现象发生率,从而获取精准的监控数据。

3.4 完善相关制度

污染源在线监管系统应用企业应积极构建在线监控工作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责任,利用标准的规章制度约束其行为,避免操作失误、作假行为的发生,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联系相关责任人进行排查,缩短排查周期实现精准审核。建议成立自动监测设备检查小组,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测,包括监控站房建设、台账记录、设备维修保养记录、操作人员培训记录、设备运行情况等。对于现阶段已经存在的问题,需要认真分析问题来源,查明原因后寻找解决方案,并积极整改。尤其针对一些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设备故障问题或数据精准度问题,需要严格审查,加强现场管理排查故障,协调各方力量及时解决。还应保证同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之前的联动,杜绝数据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发生,确保污染源企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以及相关机构等协同开展污染防治工作。

3.5 强化专业技术

针对技术方面,及时了解各项业务需求,对现有在线监控系统、设备、软件等进行定向升级与开发,提升平台自动统计、大数据存储及处理功能,克服图像解析困难、监控数据篡改、调阅取证难等问题。同时加强对排污口的动态化监控,依托系统对污染物排放单位进行综合管理,实现自动化监测排污与收费,为日常监管、污染应急管理、污染纠纷等问题提供数据参考。此外,应加大力度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并落实岗位培训,有利于在线监控系统应用及相关技术的推广。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专题培训、线上咨询、送法入企等方式,针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现场管理、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技术规范等对企业进行培训,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升管理水平,确保在线监控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针对污染源在线控制系统的研究逐渐呈现专业化、自动化、规范化,并通过有效运用监控系统来强化对环境的监管,提升监管能力。针对当前存在的管理问题,需要逐步转变运行维护模式,完善相关制度,明晰权责范围,科学应用在线监控系统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管控,进一步规范日常维护,提升管理质效。

猜你喜欢

污染源监控监管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基于污染源解析的空气污染治理对策研究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看监控摄像机的4K之道
看不见的污染源——臭氧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