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开珠峰的夏尔巴人

2024-05-28李士闻

北方人(B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尼泊尔政府尔巴珠峰

李士闻

凯米·瑞塔·夏尔巴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尼泊尔登山向导,也是世界上登顶珠穆朗玛峰次数最多的人。2021年年底,他带着自己20出头的儿子拉巴来到壮美的珠峰脚下。不过,凯米可不是为了启发或激励自己的孩子登山。他告诉儿子,如果想接近珠峰,到山脚就够了。

“太难了,你看看我。”这位夏尔巴人回忆起和儿子在这里说的话,“我看不到什么未来。”

珠峰向导一行往往是子承父业,但现在,这行里的不少人都越来越感到无望。在权衡风险与回报之后,更多夏尔巴家庭决定离开珠峰,不再从事登山向导工作。

坠落、雪崩、极端天气等状况总会不断出现,珠峰向导这行的危险程度显而易见。登山记录保存机构“喜马拉雅数据库”提供的信息显示,过去一个世纪内,记录在册的315名珠峰登山遇难者中,夏尔巴向导占比近1/3。仅在2023年4月,就有3名夏尔巴人在珠峰大本营附近的冰川上被冰柱击中身亡。

经年艰苦登山并证明自己成功后,有的从业者会进入精英向导俱乐部,但除了他们,其他人的工资并不丰厚。夏尔巴人在职业生涯早期的年收入约为4000美元。然而,扣除购置珠峰探险装备的钱,他们的年收入也剩不下多少了。

不过,不尽如人意的安全保障才是真正迫使夏尔巴人离开这个行业,且不让孩子入行的原因。如果登山向导在工作时落得残疾,甚至死亡,他们的家庭便彻底失去了保障——保险赔付非常有限,而尼泊尔政府许诺的福利基金也未落地。

一些不再做登山向导的夏尔巴人选择移民国外。在这个亚洲最欠发达的国家,多数人通过移民来寻找更好的工作。其他从行业中出走的人则在尼泊尔境内随便找个别的生计。

“我不会推荐我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上山,不希望他接班做这么危险的工作。”卡吉·夏尔巴说。他在2016年离开这一行,之后给当地一个水电工程项目当保安。在此之前,他做了8年登山向导。

2014年,珠穆朗玛峰发生雪崩,16名夏尔巴人葬身其中,卡吉幸运地从这起最为致命的灾难中存活了下来。不少登山向导曾希望,人们或许能因为这场悲剧而对这个行业进行反思,并推出新的安全保障措施和人寿保险项目。

当时,夏尔巴人威胁说要取消珠峰探险活动。随后,尼泊尔政府宣布要为登山向导提供福利基金。要知道,这项业务每年能给尼泊尔带来上百万美元的外汇。然而,政府官员、珠峰探险领队却表示,这项计划从未实施。

登山机构也没采取新的安全保障措施。保险政策虽得到了改善,但一名夏尔巴登山向导死亡或受伤时,却只能分别得到1.1万美元或3000美元的赔付。如果发生事故,登山机构会出5000美元担保金用于救援。

在尼泊尔境内,人们能在414座海拔超过6000米的高山进行攀爬活动。登山公司“14峰探险”的创始人扎西·夏爾巴表示,这些项目至少需要4000名适应高海拔环境的夏尔巴人。另外,行业还需要成千上万名搬运工,将物资运送至营地。

虽然没有确切数字来反映夏尔巴人的就业趋势,但夏尔巴登山向导和探险后勤人员都出现了人手短缺的迹象。

为了在群山之间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尼泊尔政府之前发布了一项规定:搬运工和牦牛需要将设备从距珠峰最近的央波切机场运到珠峰大本营,前者海拔约3800米,而后者海拔高达5334米。

各家探险公司均对此表示不满,因为搬运工和牦牛数量根本不够。后来,尼泊尔政府不得不取消这一决定。2023年3月,距珠峰登山季开始仅数周之前,政府官员准许物资以直升机运输的方式送至大本营。

夏尔巴人走出群山的同时,探险组织者也发现了一些规律。夏尔巴向导因能够忍耐高海拔与极端气候而闻名,他们大多来自尼泊尔山区附近的少数民族聚落。来自昆布的夏尔巴人可以算是登山行业的先行者,但他们的人数正在不断减少;若瓦岭的夏尔巴人虽入行较晚,可他们也在改变谋生方式;干城嘉章和马卡鲁的夏尔巴人正在进入登山行业。

许多夏尔巴人去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或海外寻找更好的教育和工作机会。少数人依然混迹在登山行业,其他人则打些零工或做些别的工作。“他们不会再登山,甚至不会再回自己的村子。”探险组织者达瓦·夏尔巴说,“所以,这里的昆布夏尔巴人不多,他们不少都生活在美国、奥地利、瑞士等地。”

阿帕·夏尔巴就是离开尼泊尔群山的人之一。他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向导,在凯米于2018年打破登顶次数纪录前,他就是纪录的保持者。

如今年过六旬的阿帕和家人在2006年搬到了美国犹他州,并在那里定居。阿帕的长子丹增说:“这都是为了教育。”他现在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会计。“我的父母没有什么文化,所以,我父亲不得不在山里费力工作。”丹增补充道。

凯米则是因为自己的艰辛历程才不让儿子步他后尘成为珠峰向导。登顶28次的凯米已经是夏尔巴人中的精英向导,但他的收入仅能勉强维持四口之家的生计。现在,他们一家在加德满都租了间公寓过日子。

凯米每年春天要带队登珠峰的时候,一家人都会提心吊胆。“我每天从早到晚都会祈祷,在他远行的时候去博达哈大佛塔为他点蜡烛,希望他能平安无事地回来。”凯米的妻子说,“只有看到他进门的那一瞬间,我才会长舒一口气。”

凯米表示,他愿意在这行一直做下去,因为自己这份工作能给尼泊尔带来上千美元的外汇。“如果我带一个探险队的话,不少夏尔巴人都能借此找到搬运工的工作。”他说,“我还会继续干这行,至少还会再干几年。”

不过,夫妻二人给孩子们规划了登山外的人生道路。他们的女儿巴桑很快就能取得信息技术学士学位,儿子拉巴正在攻读旅游管理学位。

“我了解他为我们留下的东西。”拉巴谈到父亲时说,“我想当风景摄影师,这样的话,我和群山会更加亲近,但也不会靠得那么近。”

(摘自2024年第2期《海外文摘》)

猜你喜欢

尼泊尔政府尔巴珠峰
如何才能登上珠峰
咦?珠峰“身高”在变?
夏尔巴族源与迁徙历史再探
揭秘珠峰身高
视界
每年都在长高的珠峰,是怎么测“身高”的?
夏尔巴人研究综述
禁止“高龄车”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