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汽车出口的选择题

2024-05-27齐策

中国汽车界 2024年4期
关键词:奇瑞整车出口

文 / 齐策

在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取得历史性进展之后,业内普遍对2024年更加期待。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3年整车出口522.1万辆,同比增长57.4%。鉴于如此高的增长率,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2024年整车出口可能高达650万辆。如果不是为了对此前预测偏低的矫枉过正,要么指望既有市场进一步释放需求;要么指望拓展新市场。

2024年1月整车出口44.5万辆,环比下跌11.2%,同比增长47.4%;2月整车出口37.7万辆,环比下跌16%,同比增长25.7%。

中汽协口径,1-2月整车出口82.2万辆,同比增长30.5%;而海关数据则为83.1万辆,同比增长21.85%。后者加上了“底盘出口”,吻合度还是比较高的。

2024年1月和2月,环比连续下降,同比增幅也有所滑落,如果都算作季节性因素,可能不客观。

上汽的海外基本盘

《汽车人》在《2月车市:销量下跌,价格战升级》一文中提到,按照1、2月出口数据,奇瑞超越了上汽,不但拿到出口榜首,还将上汽甩下一个身位,超越后者53%。

《汽车人》有理由相信,奇瑞的超越,是结构性的,而非偶然因素。整个2024年,上汽想反超回来,难度非常大,必须指望对应市场政策,有根本性变化。

按照以往的规律,3月底才会公布海外区域市场的销售数字。但很容易猜的出来,除了数字有涨跌,出口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上汽之所以长期领先,和MG在英联邦国家(尤其是英国本土)、欧盟的品牌知名度有直接关联。市场认知无法决定销量上限,但基本可以保个下限。

2023年底,MG4在英国电动车全年排行榜上列第二,仅次于ModelY。而后者是唯一跻身于前10名排行榜(不区分动力源)的电动车。

从2023全年来看,英国和欧盟新能源渗透率前高后低,全年下来,英国不过22%左右。欧陆上法国、德国略高,其余工业国(比如意大利)还不如法国和德国。而未将汽车作为经济支柱的北欧国家,新能源渗透率都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从60%到85%不等。

上汽海外销量更多依靠发达国家,不是刻板印象。根据上汽自己公布的结果,2023年上汽集团海外销售120.8万辆(比中汽协口径略多),其中自主品牌占92%,新能源占比24%。新能源占比刚好和欧洲的渗透率差不多。

具体来看,上汽在欧洲销售33万辆,美洲销售36万辆,亚洲销售27万辆,大洋洲销售10万辆,中东及非洲销售15万辆。MG是上汽海外销量的扛把子,超过84万辆,其中发达国家占比超过50%。

越是关口,越要对方向性有充分的感知和把握。这不仅涉及到战略资产的投向问题,也涉及到如何利用历史机遇的问题。

两条路线的趋势演化

奇瑞2023年海外出口(包含在海外产能)93.7万辆(占总销量49.8%),和国内销量相差无几,奇瑞也因此成了国内国外市场权重相当的唯一中国车企。

奇瑞声称,产品卖到80多个国家。这个当然是实情,不过这属于积累量,很多小国市场,不过刷个存在感,卖个百十辆,也算一号市场。其实对品牌全球战略来说,就是个凑数的。

对奇瑞来说,有三个重点市场:俄罗斯、拉美、中东,其它没了。这三个市场当中,燃油车都是主力。不过,奇瑞旗下新能源品牌正大举进军中东和东南亚市场。

这些市场有个共同特点,都属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截至2023年10月,中国已经与15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其中的重量级经济体,与奇瑞的重点区域市场拥有很高的重合度,这应该不算巧合。奇瑞没有发布过官方数据,表明“一带一路”市场占据海外总销量的比例,但《汽车人》估算,至少在80%以上。

这样一来,上汽和奇瑞就分别代表了两条海外开拓路线:前者更倚重购买力强、市场准入门槛高的发达国家市场;后者则广泛撒网,重点在于“一带一路”中的重量级经济体,其主要布局力量,集中于成长性高、跨国品牌市场控制能力略低的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对市场的认知,不是基于今天的局面,而是20年前。当时全球化进程刚刚展开,看上去到处都充满了商机,唯一要解决的是自身产品和品牌竞争力的问题。

现在全球贸易格局已经发生了剧变,两种路线形成了不同的前景预期。发达国家路线必然走窄,原因就是欧美发达市场,试图对中国关门;而“一带一路”市场,正取代WTO、G20(虽然它们并非同类全球公共产品),成为中国海外生意的新抓手。

在此消彼长的背景下,奇瑞反超上汽,不足为奇。如果上汽不做积极的调整,今后两者的差距,还将扩大。那么,今后所有中国车企走哪条线,就很容易选。

中企在美设厂前景

在2月底的时候,刚退出“一带一路”的意大利梅洛尼政府,就试图拉比亚迪在意大利投资产能,以弥补斯特兰蒂斯将部分生产从意大利转移走的空缺。

但比亚迪欧洲分公司负责人表示,“是否需要在欧洲建设第二家工厂将取决于销售情况”,在匈牙利的产能尚未落位的情况下,眼下谈论建第二家工厂“为时过早”。其实,由分公司负责人、而非比亚迪高层出面谈话,就已经表明比亚迪的态度。

虽然邀约看上去不大靠谱,但至少说明,欧盟对中企建厂,还是提供了可实操的审批通道。

这和美国大相径庭。对于来自中国的整车产品,美国在2.5%的进口车关税基础上单独征收25%的关税,进口税就变成27.5%(欧洲对中国车征税10%)。《汽车人》也提过,美国DMV(车辆管理局)压根不让中国车登入乘用车销售目录,这就意味着彻底的准入禁止。

对于产能投资,美国给的7500美元电动车补贴,已经成为歧视性补贴,2023年只有10款电动车拿到全额抵免。该补贴不但要求整车在美国制造,还要求关键矿物和电池满足一定比例的本土采购要求,而比例要求则逐年提高。

在实际操作中,本土企业申请建设的电池工厂,哪怕拨款已经发放,随后查到该企业在中国有子公司,拨款也会被索回。而整车售卖,则需要特殊的经销商网络支持。这很难逾越,迄今唯一能撇开这套规则的,只有特斯拉,但也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如果有哪家中企觉得自己比特斯拉在美国与经销商顶牛的本事更大,也可以尝试。

当然,中企不会走到这一步,在申请阶段就都被否掉了。事实上,中企知趣到,没有一个企业申请哪怕一辆乘用车产能。

特朗普“画饼” 不保真

如果期待政治气氛有变化的,还真是瞌睡给个枕头。正式拿到共和党候选人资格的特朗普,最近放风称:“上台后要让中国投资美国生产电动汽车厂,条件是用美国劳工……”

结合他让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带话,表示要和中国谈个“大交易”,似乎有和中国和解的打算。但是,若加到60%关税,这交易也够大的。

美国两党都在争取汽车制造业的基本盘,这不用多说。以中美贸易正常化为噱头,争取国际资本和中间派,可能是第二重意思。

但是,鉴于以往中国和特朗普打交道的经验,中国可能讨厌后者的不确定性,更别提八字没一撇的饼了。

不提欧尔班提前“上杠杆”的问题,当前特朗普知道中国的态度,对其最理想的助攻,是中方出手制裁自己或者家人,以激发选民的逆反心理,助其上台。但中国外交部的态度是:“美国大选是美国内政,中方不持立场。”

既然拉中国下水的任何期望都是不现实的,那么反向操作一下,利用大饼稳一稳中方的预期,倒是有可能。而且,万一对方信了这个饼呢?

把中国在美投资整车产能,作为选战的一个筹码,放在4年前都不可想象。尽管它仍是虚造的,但至少表明,中企投资美国整车产能,已经成为中美贸易关系的一根刺、一个标志。

寄希望中国汽车出口在2024、2025两年,抓住历史机遇,连续上大台阶,这个想法是合理的,因为实力已经涨到这儿了,不抓住就对不起自己。但是,越是关口,越要对方向性有充分的感知和把握。这不仅涉及到战略资产的投向问题,也涉及到如何利用历史机遇的问题。

猜你喜欢

奇瑞整车出口
基于六自由度解耦分析的整车悬置设计
奇瑞瑞虎8鲲鹏版
奇瑞瑞虎7PLUS
奇瑞eQ1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整车低频加速噪声研究及改进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HFF6127G03EV纯电动客车整车开发
奇瑞A5车散热风扇无低速挡
整车静态电平衡测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