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审计中的实施探究

2024-05-27王德胜

中国市场 2024年14期
关键词:企业审计风险导向企业管理

王德胜

摘 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审计领域愈发重视对原有审计方法的创新,探索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优化审计模式,目的是发展新型审计形式,提高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水平。文章分析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和作用,总结了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审计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风险导向;企业审计;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14-0151-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14.036

1 引言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企业开始广泛地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目的是将风险导向审计的功能利用起来,监督和管理企业的审计情况。在审计制度和审计流程的规范性建设等层面,充分地体现出企业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和作用,推动企业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创新审计模式,提高审计效果,助力企业实现稳定的经营和发展。

2 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

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企业主要的审计风险来源于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这会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稳定发展受到不利影响,风险导向审计是从系统性的角度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对重大的审计错报风险进行评估,指导审计过程,在评估风险的基础上,防范错报风险,对于经营舞弊等问题带来的风险隐患问题进行早期的防治。

企业在常年的经营发展中会产生一定无法根除的固有型风险,此类风险有着广泛的来源,造成该风险问题的原因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如会计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管理理念,会影响会计报表,对财务工作形成无法确定的多层面影响。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环境、资产资金的周转情况、业务的种类,也有可能引起审计风险,企业现行的内部审计控制机制对于风险进行防治技术措施功能不足,产生了审计风险漏洞问题。

风险导向审计就是针对此类风险进行评估和检查的工作方法,针对审计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基于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之上,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进行运用,明确流程,从理论层面、实践层面等,解决审计工作中的问题,推动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2.1 审计前移特征

以往的审计方式以审计测试为主,而风险导向审计是逐渐向风险评估转移,以审计测试方式为重心,传统的审计测试方法体现出了明显的缺陷问题,因该方式下的风险评估工作难以落实到位,无法对风险审计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很难有效的发现风险。风险导向审计则体现出了一定的前移性的特征,早期对风险进行评估,重视风险评估程序和风险早期防治环节,这与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的内在要求相互呼应。

2.2 综合风险评估特征

企业的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具有综合风险评估的特点,改变了以往风险控制的落后形式,按照风险控制的方法,工作人员出现重大错误的问题,或是出现徇私舞弊问题,会导致审计工作出现不全面,产生风险漏洞的情况。从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支持下,风险评估逐渐向着综合风险评估转移,针对风险进行控制的工作愈发全面、有效,提高了风险评估的有效性。

2.3 间接评估特征

企业在传统的审计工作中,是以直接评估的方式进行审计,引进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体现了间接评估的特征,在原有的直接评估基础上,向间接评估转移,展开了重新探索。直接评估的方式是对重大错报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风险评估在间接评估的形式下,找到了经营风险评估中重要的切入点,对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化的考量,包括企业是否持续进行经营活动、经营风险对审计风险的哪些方面会产生影响等。风险导向审计的间接评估还体现在了对经营风险的关注方面,包括经营风险中发现财务报表潜在重大错报的范围和纪律,从经营风险的角度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可以促使企业审计职能的拓展,将审计工作向着咨询工作延伸,提高了企业的评估全面性和准确性。

2.4 结构化特征

风险导向审计具有结构化的特点,改变了零散的风险评估模式,其结构化特征注重全面考量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从结构化视角,获取准确的综合风险评估结果,以保证其准确和科学。

2.5 分析性复核特征

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具有分析性复核的特征,重视对信息的再次加工,以分析性复核作为核心,对报表进行分析,该程序环节应用到了多元手段,可以分析非财务数据信息和财务数据信息,注重对分析性复核功能的拓展和应用[1]。

3 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

3.1 有助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在企业审计体系中具有创造理想利润的作用,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因为企业作为一种经济主体,其存在和运行的目的就是要追求利润。该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要引进高效率的审计方法,借助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式,监督和管理企业,利用风险导向审计,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相关的协助,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有关的对策,降低审计活动中面临的风险问题。风险导向审计是实质性审计,使工作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协助企业防范风险,创造经济利润,节约工作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

3.2 弥补了传统审计方式的不足

风险导向审计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按照传统的审计模式,企业是以解决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导向审计为主,而风险导向审计针对上述审计模式中存在的内在缺陷问题进行了补充,加强了对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掌握,结合内部控制的评估结果,构建审计风险模型,制订针对性较强的审计计划,审计工作更具有目的性。

针对审计人员风险进行准确的预测,将具有较高风险的审计项目提取出来,揭露其中的重大差错,对徇私舞弊的风险行为进行了早期的防范。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运用下,企业审计制度愈发完善,切实满足了不同领域的业务审计工作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因此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和优势[2]。

4 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审计中的实施策略

4.1 加强风险评估和有效处理

针对风险进行评估时,是企业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基础步骤,风险评估环节,工作人员要针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编制详细的审计计划,并在此基础之上对风险应对的策略进行制定、实施,提高风险的应对水平。在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的环节,采用多种方式,探索多种渠道,获取审计证据,对审计程序进行设计实施。进入最终的审计风险的报告阶段,要对获得的审计证据进行评价,编制准确的审计报告,提高风险评估水平,强化风险应对的有效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要保持专业的态度,形成一定的职业怀疑意识,对重大错报的财务报表要加强挖掘、分析早期发现的审计证据是否恰当、充分,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直到审计风险能够被企业所接受,获取科学、准确的审计结论。

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要准确地识别风险,明确财务报表的错项问题,根据审计证据的具体内容,判断审计意见对报表的内容来说是否具备一定的恰当性和准确性。结合工作人员已有的经验,风险导向审计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对审单情况的充分讨论,保持一定的职业态度,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策略,应对审计风险,将其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对审计程序进行执行的过程中,要将不可预计性等因素融入其中,如对存货盘点的时间不进行宣布,用特别的审计程序,对管理层强制性管理引起的风险问题进行处理和防范。

4.2 加强风险识别

重视风险识别,制订风险计划,要在风险识别环节,对经营风险和徇私舞弊的风险进行第一时间的识别和处理,正确、有效地做好评估记录,制定恰当的审计对策,形成准确性较强的报告,为管理层人员提供审计结果。

对重大错报风险要进行准确的识别评估,了解企业所处环境,采集其中有效的数据信息,将大量的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融合起来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企业财务报表的层次,对财务报表中的账户余额、交易环节的重大错报风险加强评估与识别。

明确重点关注的审计范围、审计领域,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需要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综合考量各种账户余额和交易情况,把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领域之间的关联准确地提炼出来,考量和识别风险程度,在准确识别风险的前提下进行风险防治活动[3]。

4.3 制订和实施完善的审计计划

审计工作人员在制订审计计划、加强风险导向审计创新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提高估计水平,在评估和计算中,计算重大错报风险概率,再将重大错误风险和检查风险的结果相融合,获取审计风险发生概率的有关数据。

对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进行判断和分析,以此作为依据,对审计时间进行恰当的安排,分配审计资源,降低审计风险,在制订审计计划的基础之上,要求审计人员从风险导向的角度,选择恰当、可行的审计方法。

密切关注各种风险因素是否得到了有效处理、处理方式是否恰当,在实施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采取多元化的技术方法,对企业风险进行控制、改善。例如,采取走访调查的方式进行审计工作,利用舞弊评估的技术措施和试验检测的技术方法,控制企业风险。采取控制测试的方式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判断,分析后续的审计工作中是否可以信任内部控制措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利用实质性测试的方式,针对的是审计人员、各种重大交易、账户余额等要素,强调企业财务报表各项认定的公允性和准确性,全面地审核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各项指标情况,了解企业的经济情况。

4.4 再次评估风险,完善审计计划

对风险进行再次评估,目的是对于审计计划进行修改和完善,审计工作人员如果发现了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计划内容,而且该计划较为重要,此时需要在重新评估风险之后,及时对审计计划进行调整,再次评估风险,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评估的准确性,协助企业发现问题纠正不足。根据风险再次评估问题的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出具简洁的审计报告,对于风险较大的情况,要进行后续进一步的审计,保证审计意见的可行性和具体性,完善编制审计报告的内容。审计人员应定期实施评估计划,重新分析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围绕企业的核心风险展开对风险点的识别、风险等级的划分,制定和实施风险应对措施。

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审计人员应及时调整审计计划、完善高风险领域的审计程序、扩大抽查比例、适度增加审计证据等。积极协助企业发现潜在的问题,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财务报表等加强全面审查,为企业提供改进建议。依据风险再次评估的结果,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完善审计报告的内容,方便企业管理层和相关利益方对审计结果和建议形成清晰了解,报告中应包括审计目的、范围、方法、主要发现、风险评估、审计意见等维度的内容[4]。

4.5 保持风险审计独立性

风险审计机构应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因为风险审计部门的管理层人员具有较高的领导层次,才能够顺利地开展各项审计活动,提高风险导向审计的有效性,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功能。

因此,企业的风险导向审计工作中,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强的职业意识,不破坏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结合风险导向审计的功能和当前发展的新趋势,注重完善风险导向实施程序和方法。获取第三方的技术指导,提高业务操作水平,保持风险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公平性和公正性,营造良好的企业审计环境[5]。

4.6 引进先进的工具

在信息化互联网的时代,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解决现阶段发展滞后的问题,革新观念,引进先进的工具、方法,对审计软件分析工具进行初步的完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適应风险评估的需求,提高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企业应加强对审计软件分析工具的研发,改进现状,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开发和使用具有自动识别潜在风险点功能的审计软件,生成审计报告,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风险评估的需求,在网络、服务器、数据库配置中增加投入,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加强数据管理,为审计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活动创造条件。

企业应积极引进和应用数据分析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注重机器学习技术的功能应用,提高风险导向审计有效性。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获取分析结果,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对审计过程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提高审计效率。加强对信息安全的关注和管理,保障审计过程中的数据安全,落实隐私保护的目标,引进技术防护措施,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风险事件的发生和蔓延。不断创新审计方法,改造落后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业务需求,采用实时审计、远程审计等新型审计方式,提高审计工作的灵活性和时效性,应对风险导向审计工作中的挑战,提高审计工作的效果,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专业的计算机人才,结合企业的审计工作需求,建设资料库,对各行各业的数据信息进行及时的补充,更新资料库,设计分析模型,对模型中的企业现状、数据参数等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输入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获取全面、准确的评估结果。尽可能地将审计工作人员的主观判断、人工操作中存在的风险降低,准确评估风险,提高审计工作中的风险防治效果。

建立一个强大的资料库是审计工作有效性的基础,在资料库中存储和处理大量的数据,包括财务、业务、市场和其他类型的数据,设计资料库时,要考虑审计工作的需求,如数据的存储、检索和分析。审计工作涉及各行各业,有着庞大的数据量,因此,及时补充和更新资料库中的数据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机专业人员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意识,持续监控行业动态,收集最新的数据,将有用的数据信息整合到资料库中。

基于审计需求,计算机专业人员需要设计各种分析模型,对企业现状、数据参数等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企业的运营状态,挖掘潜在风险。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数据,調整分析模型,输入企业的财务、业务和战略信息,生成更符合企业实际的评估结果,快速获取全面、准确的评估信息,减少依赖人工判断和手工操作的风险,强调审计工作的客观性,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6]。

4.7 促进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

在企业风险导向审计中,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是各部门对风险和控制措施了解的前提,为了实现全面深入的参与、做出恰当的决策,有必要在部门间加强信息共享,促进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效率。

各部门工作人员要展开协同工作,以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点,针对特定风险点强化审计程序,积累和应用审计证据,加强跨年度、跨地域、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分析,提炼出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在企业风险导向审计中,分配资源,根据风险评估,合理地调整审计资源,当某一领域的风险较高时,应该增大对该领域的审计资源分配,有效地控制和消除审计风险。

资源分配的方法不同于传统内部控制审计手段,该方式要注重合理地分配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提高审计效率的目的,结合企业所处的环境,充分考虑企业经营风险,制订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主动控制审计风险。

关注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重点管理由企业的整体经营风险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并进行评估,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明确审计的重点和范围,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集中利用起来,在高风险领域进行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立健全各级审计机关之间审计结果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和审计整改情况公告力度,保持审计工作与时俱进,了解各项业务的风险状况,防治风险隐患[7]。

4.8 加强人才建设

人才资源在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工作中是必要的资源,因为审计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技术性要求高,因此参与到企业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工作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审计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地提升自我,参与到后期的培训和锻炼中,提升自身的审计素养。

企业要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势、审计工作人员队伍的现状,加强对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从招聘、入职培训以及常规培训等环节,做好审计工作者职业素质的指导和教育。

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企业发展中无形的资本,企业要以为审计队伍注入新的活力作为着力点,在源头处着手,招聘具备较高素质的审计专业人才,要求应聘者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技术素养。遵循着宁缺毋滥的招聘原则,将高素质型的人才留在企业,在员工入职后,制订岗前培训计划,并对员工进行考核,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基本素质,还需要对审计工作的职业伦理、价值观念进行考核。塑造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探讨深层次的问题,促使风险导向审计人才队伍的逐渐壮大,力争在审计领域内得到最大程度的突破和人才技能的提升[8]。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和理念下,企业审计工作要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发挥出来,在实际的操作中,针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优化,推进审计工作的改革。引进新型的审计技术,将风险导向审计助力企业发展的功能利用起来,增强企业的发展竞争力,为企业的经营和效益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邵天英.企业风险导向审计问题研究 ——基于互联网视频企业的存货角度[J].现代营销,2020(4):252-253.

[2]朱瑞.关于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审计中的应用[J].财讯,2020(29):76-77.

[3]张楠.风险导向审计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财讯,2020(12):91.

[4]温峻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煤炭企业应用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20(19):16-17.

[5]郜勇刚.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9):163-164.

[6]陶琰.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财经界,2020(34):243-244.

[7]羊卉.探究风险导向下的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路径[J].财经界,2020(14):222-223.

[8]冯鄂.风险导向审计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20,6(12):131-132.

猜你喜欢

企业审计风险导向企业管理
基于风险导向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内部审计在企业境外投资中的运用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新时期企业审计的创新发展
全球化语境下我国企业审计范式构建
风险导向方法在央行内部审计实践中的运用
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