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教学五法研究

2024-05-27刘玉华

科技风 2024年13期
关键词:教学法计算机课堂

摘 要: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的主渠道,也是“授业解惑”的第一场所。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21世纪,设计课堂教学,增强教学实效,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学习上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伴随计算机的高速发展,如何设计教学结构显得尤为重要。“五步法”实质上是将教学分解为5个步骤,由浅及深,由点及面,利用五步训练,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要点,提升操作技能,促进理论和技能的双丰收。本文将探讨计算机教学中五法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五法

作为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模块,计算机教学以实操为主,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计算机课基本上都是在机房进行,分成教师讲解、课堂演示、分配任务、学生操作这几个步骤。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表明,“五步”教学法最大的特征在于以学生为中心,颠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以能力为本位,构建由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以及多元评价为一体的新型模式。新模式教学的根本是教师,唯有理解教学目标和本专业课程的定位,抓住教学大纲中的重、难点,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热情和能动性,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基于计算机应用入手,探讨五步教学法的具体策略及其相关问题,以期为同行人员提供参考。

1 “五步教学法”概述

1.1 研究背景

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学生除了掌握计算机理论和基础的操作技能外,也要围绕各个科目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所以,教学内容本身就比较复杂、多变。如今,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很多学校仍旧沿用传统的灌输教式,教师一味地照本讲解,然后要求学生自己上机去操作。实操中,教师也会按照统一的范式和模板进行演示。对个体而言,该种教学方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毫不夸张地说,以往的教学模式已明显滞后现代的教学需求。“五步教学法”模式倡导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主体,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主导角色,使学生从知识与技能、步骤与方法、价值观培养上均得到均衡的发展。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五步教学法”模式的参考依据为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并非单纯地利用传授得来。相反,它是学习者在某种情境或是社会背景下,得益于他人(如教师或是伙伴)、学习资料的帮助,利用建构主义进行获得。

2 “五步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2.1 课前导入

导入,指的是正式上课前,教师运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导入正题,以提升学生兴趣。如提出一个启发性问题;设计一组趣味的小实验;讲某位科学家生平的小事件;也可以说说计算机对于人类历史的影响……在讲解鼠标使用时,笔者提前上网下载一个小球碰撞实验,利用游戏来引导学生如何使用鼠标。讲解五笔输入法前,组织全班同学前往多媒体教室,现场给他们演示文字录入。安静的教室里,只有教師敲键盘的清脆声响,屏幕上弹出一行行文字。在QBASIC课程作图时,教师先要演示小球碰撞现象,要求学生结合物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同时,让他们思考如何编写这样的程序。这样的游戏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打开知识的泉流,让他们在愉快中求知、探索。

2.2 精讲释疑

自学期间,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不懂不会的问题,心存疑惑。在巡视时,有的学生从个别辅导中得到了启发,但更多学生还是要靠教师精讲、点拨才能完全领会,这是课堂教学的任务。精讲并非盲目地照本宣科,它要求学生课前通览教材,进行一般性思索,再由教师当堂讲解。所以,教师要善于用精炼的言语去提炼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要明白,如果自学中的难题讲不透,那么自学最终也会落空。不论学生有没有弄懂,泛泛而讲,不留任何的思考空间,最后可能会将学生带入满堂灌的老路,使自学流于表面。为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所学中提炼出那些对解决疑难有帮助的知识点,利用精讲来启发应用。精讲,必须抓住学生学习难度大、易于混淆和带共性的内容,重点对实现过程进行分析,介绍具体的解决方法。唯有如此,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按自己的思路去抽取知识,填补大脑中的“空白”。教师精讲,学生听起来也会更加认真。要明白一点,讲得太多,人的大脑兴奋点反而难以集中,有些学生抓不住要点。相反,精讲能够破除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转变被动接受的习惯,克服阅读不思考的毛病。那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上课时总会惜话如金,不多讲,更不乱讲,他们善于使用精讲,以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2.2.1 游戏闯关

教师可借鉴这种闯关模式,将章节设计为若干“关卡”,由学生单独闯关,以获得知识。关卡设计要保证梯度式的难度,自第一关到最终关,难度持续性递增,学生需要按顺序通关,而最后一关一般都是本章设计的综合测试。有关关卡设计,有选择平行式,也就是每个关卡的难度大致一样,顺序上没有先后,学生先完成哪一关均可,每闯成功一关,就会得到下一关的“密钥”,闯过结束,则代表任务完成。以《Excel电子表格》章节为例,该章节共计10个模块,分成10个关卡,其难度系数逐步增加,最后一关则是对全章的实操考查。根据前期的视频教学,学生已熟悉其中的知识,可以自行闯关,对闯关时间、数量不做任何的限制。该种设计尊重了个体的差异性,缩短了学生对章节知识、技能的掌握时间,提高了参与度,其效果十分明显。这种闯关形式使各章节保持一种平行关系,章节学习不存在时间上的限制。各模块则设计为递进式,让学生逐个闯关。关卡评判也是利用课前设计出来的一款计算机程序进行操作;整个闯关程序的运行,也都是靠平台来支撑。

2.2.2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法即赋予某个假定角色,让学生按要求去展示和扮演,观察并且评价自己的行为,评价角色是否接近和自己的胜任力。通常,教师会设计如下疑问:“假如你是一名××人员,你会如何完成自己的任务?”如“制作演示文档”,教师要求学生自行扮演“教师、新闻发布人”这些不同的角色,提供少量素材和统一的评定要求,以3~4人进行分组,各组挑选角色并且拿到任务单,各组成员加强协作,从设计思路到整理素材,从设计到公开演讲,时长为4~6节。前期2~4节都是分组设计,后面2节则用于公开演讲、角色评定,利用PPT来展现学生的“演出”。由设计者和各小组自行推选成员进行公开展示,不仅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培养了表达能力和“舞台感”,使学生更乐于“表现”。PPT制作结果的评定建议由学生自评+互评,最后交给教师做判断。必要时,还可以邀请业界专家共同参与评定。

2.3 操作实验

计算机属于实验学科,上机实操符合认知规律,可以调动学生的五官和大脑,集中精力,活跃思维,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思考。在启迪思维和欲望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收效。要明白,讲的再多,不如自己动手操作。

(1)学生试作——尝试性操作。对于某个知识点,为了解班上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需要请个别学生先进行尝试性操作。通常,由3个档次(好、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单独演示,从现场演示中教师找到问题,在后续课堂上进行精讲。“千人千面”,每位同学的思想和实操方式都不一样。观察学生的演示中,其他人可以对照教材,找到自身的差异,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2)演示操作——在做中教,提升观察力。教师动作要娴熟,操作清晰,让学生直观、可见。要将抽象的理论呈现于学生眼前,帮助他们建立概念,找出规律,攻克其中的难点。举个例子:Photoshop中层与层的关系和通道概念,很多学生表示不易理解。利用演示操作,学生迅速就会将理论、实际进行结合,操作也变得十分上手。另外,如何在电脑上对硬件进行安装等,同样也可以演示。结合现实情况,从实操中展现理论,得到预期的收效。总之,计算机教学要尽量直观,不能口说无凭。如仿真模拟,其优势是节省资源、安全系数高、支持重复使用。以“电子邮件”为例,不少学校公共机房并不支持联网,甚至不允许学生使用外网。脱离外网,意味着没有办法借用邮件服务器。而本节课运用仿真模拟法,可以对如何注册电子邮件,如何登出和收发进行模拟,让学生在“脱机”状态下同样可以顺利地收发、使用电子邮件。

(3)学生操作——在做中学,提升动手能力。实践表明,操作中遇到的疑难要比课堂讲解多得多。可见,实操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作为学习的唯一主体,学生也乐于勤快地思考。操作时,最好不要携带教材,只需一个预习笔记。一是让学生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说明对本内容的看法,不懂之处,在实验中加以检验);二是让学生切勿过多地依赖教材。相反,让学生做好预习,了解章节课的操作目的、步骤。结合预习理解进行操作,学生也会留下难忘的印象。为提升操作技能,要适度地增加动手机会,将课堂演示转为学生操作。演示操作时,很多学生表示领会,但自己动起手来,总会感到不适应。加强动手操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内容需要多次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教师讲得再如何仔细,课堂上演示再如何充分,也无法帮学生真正“提速”,“练”才是通往熟练的唯一路径。设计有趣的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此乃理想的教学方法。如字根、双字词或是二级简码这几组单项练习,是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上机练习中的难点。唯有反复、多次地练习,学生才能变得熟练。为保持练习状态,建议模仿“金山打字通”中的游戏板块(如打苹果、青蛙过河),将单项练习更改为趣味小游戏,搭配舒缓的音效,将学生带入一种“上课=打游戏,打游戏=练打字”的状态,在无形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目标也更易达成。

2.4 讨论排疑

为了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培养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教师需要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议论。一切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优先交给学生自己。在教师点拨或是提醒后可以解决的问题,同样也要交给学生。拥有这样机会后,学生在自学中也会潜心思考,乐于使用日常中的参考书或是工具书。同时,在精讲中学会独立分析,为获得讨论发言权,很多学生也会主动地寻找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讨论实质上也是拓展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为此,教师要懂得“激疑”,提出一些表面矛盾,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体会“跳起来摘桃子”是何感受,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利用讨论,让学生懂得使用专业术语进行表达,打消他们内心对计算机课的畏惧感。由此,部分见解一致的学生也会在学习上产生快感,而那些见解不一致的学生也会感到欲罢不能。有了教师的引导,部分学习上存在困惑的学生也顺着线索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可见,讨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排疑过程。一般来说,经过反复的争议、讨论,疑难大多都会有个最后的答案。为确保讨论沿着对的方向,得到预期的结果,教师要懂得启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勇于争论和质疑,将讨论推向更深的地方。同时,也要仔细观察,把握课堂的动向。对于讨论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适时地抓住时机,进行点拨。

2.5 学以致用

计算机作为客观世界的一种微观反应,也是人类多年探索和经验的结晶,是现代文化的核心构成。计算机学习务必要和操作应用进行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找到二者的切入点。具体来说,概括为如下几点。

(1)当堂解决课本上的习题,减轻学生身上的课业负担。

(2)实现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举个例子:利用编制程序来对小球碰撞进行滚动;利用Flash软件来制作一份卡通画;利用Photoshop来对精美图片进行修饰;在母亲节那天,要求学生利用图像软件亲手制作一幅画,将它送给伟大的母亲……实现和生活有关的该种现象,提升学生内心的自豪、优越感,帮助他们重建学习的信心。

(3)展示:创造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在班级、学校乃至全网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增强他们的自信。如:利用Photoshop来对一张个人照进行修饰。很多学生都会乐于参与,利用投影来展示部分成果,让教学课堂变得更加活跃。由此,全体学生都会抱有一定的成就感。同时,鼓励学生报名学校举办的计算机竞赛,彰显个人的才华,让他们形成一定的竞争意识,适应外部的竞争。每堂课,教师都要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时间不能低于整节课的1/2,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体,教师和其他外来因素都是需要学生自主地接受,将其内化后才有意义。五步教学法中,教师占据相对的主导地位。“导演”的水平和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败。总体上,教师要抓好如下几个事项:

①提前准备阅读提纲和议题,适当地演示。教师要拟定一份提纲,要求学生在寻纲求答中学习计算机课的相关知识。提纲最好是由浅及深,从书本中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通常,讨论问题不会给出标准答案,其目的在于突破重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出的问题必须巧妙,和本章节知识挂钩,演示操作尽量做到精准,点评恰到好处,不必要全程演示,要预留一部分,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

②保护学生的热情与能动性,踊跃加入。计算机课上的活动多,学生的表现也是各有千秋。对于正确的行为,教师要提出表扬。相反,对于错误的行为,教师也要耐心引导,让每個人都学得轻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找到学习的自信。五步教学法的实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能动性,培养对于提升自学、动手能力均有重要的意义。

结语

为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有必要探索一条“夯实计算机专业基础,提高计算机专业素养为目标”的新路子。实践表明,“五步”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意识和自觉性,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效益。不过,教无定法,唯有把握学生为主、恰到引导的教学方法,我们坚信:明天的计算机教学必将会有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沈建林.“互联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五步”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1):194.

[2]马行空,王勇军,赵文涛,等.基于学习圈理论的五步递进教学方法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7(8):9295.

[3]陈刚.“问—引—做—教—反”五步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9(3):77.

[4]陈丽琼.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中技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2006(04):6061.

[5]陈海霞.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方法探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8):187.

作者简介:刘玉华(1976— )女,汉族,山东鄄城县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技工学校计算机一体化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法计算机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计算机操作系统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