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年轻人不能吃苦?

2024-05-26本刊编辑部刘书锦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年轻人意义时代

最近,话题“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吗”引发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唤起无数年轻人的共鸣。事实上,许多年轻人都心怀渴望成功和实现梦想的热情,也愿意付出艰苦努力去实现人生的目标。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进步,对于吃苦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什么是吃苦文化?

吃苦,是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智慧。虽然苦是五味中相对不能为人接受的一味,但它却一直是中华饮食风味图鉴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苦不光能去火,后面还跟着甘,这里面蕴含的人生哲学是“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历经风和雨,饱尝苦与辛”。

吃苦,更是人生的智慧。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苦文化,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已经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身体里,成为了前进的动力。

素材链接

近日,重庆一女子为省邮费坐火车背冰箱从山东到重庆,历经二十个小时,全程约1800公里,中途还换了两次火车。新闻一出,本以为大家都会对这位女子吃苦耐劳的勤俭品质进行歌颂和赞扬,但出乎意料的是,评论区都是诸如这样的言论“这样的行为没有意义,吃这种没有意义的苦,又能省多少钱呢?”“现在快递行业这么发达,这样的吃苦行为到底是在感动谁呢?”很明显,现在的年轻人似乎对于这样的吃苦文化,已经不买账了。

吃苦文化从何而来?

“吃苦文化”的根基是小农经济。长期的农业经济衍生出许多独特文化,比如提倡稳定而不是冒险,依托关系而不是契约,赞美勤劳而不是效率。“吃苦文化”由“天道酬勤”发展而来,最开始提倡吃苦,指的是吃“劳作”的苦,而不是那些不可抗拒的灾祸。后来,逐渐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吃苦有意义吗?

1.苦难,磨砺我们,使我们成长。

中国人对苦难有一种特殊情结,在我们的词典里,苦更多作为一个褒义词出现:吃苦耐劳、苦中作乐、不辞劳苦、埋头苦干、良药苦口,等等。苦难,能磨砺我们,使我们成长。相反,过于安逸的生活,会消磨斗志。

2.吃苦,绝不是受苦。

吃苦,不是吃糠咽菜,物质匮乏,刻意制造挫折,而是在真实的生活中,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经受自然的挫折,培养起坚韧的意志力。吃苦不是最终目的,只是可能要经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坚守意志,并且牢记自己的理想信念去跳出这个困境,达到目标。所以,“吃苦”的真意始于自我目标的定义,完成于对此目标的不断挑战与刷新。

3.吃苦的关键,是经受苦难后的心灵觉醒。

“吃苦”常常被误解,认为只要接受生活中的艰难,就能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精神。然而,低级别的苦只是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与真正的成长和发展无关。尼采曾经说过:“凡是杀不死我的,都会让我更强大。”苦难是一种压力,但是,导致成长的不是压力,而是承受压力之后构建起的强大内心。

素材链接

生活中常常有家长坚信,吃苦要从娃娃抓起,于是将孩子送去各种“魔鬼训练营”。高温的夏天,孩子们要在两天内步行70多公里;寒冬天气里,孩子们被要求穿短袖短裤在雪地里打滚……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吃苦教育”,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多经历一些艰难困苦,这样才能知晓人生的意义。然而,结果往往是孩子们体验了皮肉之苦,却未能获得有意义的成长。“吃苦教育”并非简单地让孩子吃苦,而是要考虑让孩子吃什么样的苦,以及如何吃苦。只有吃有价值的苦,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

吃苦文化的时代新内涵

1.不盲目吃苦,不歌颂苦难。

对于贯穿于教育之中的“吃苦文化”,年轻人会下意识表现出抵触,因为在这种文化背后,不仅仅包含着努力上进的积极符号意义,还有很多附加的“绑架含义”。吃苦不应该被否认,但是盲目颂扬吃苦的行为确实不值得提倡。

2.对于吃苦,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解读。

由于社会发展变化,每个时代的苦都不相同;由于所处生活环境的差异,每个人对于苦的理解也不相同。对于新时代青年而言,“苦”已不再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肉体之苦。“能吃苦”不是“找苦吃”,不是故意降低生活标准、制造苦难历练;“能吃苦”不是“受贫苦”,甘愿贫穷、不求上进并不代表吃苦能力强;“能吃苦”也不是“干苦力”,消耗体力并非吃苦意志的全部体现。他们推崇的是有意义的吃苦,而不是平白无故地找罪受。

3.无论社会如何进步,“吃苦”永不会终结。

其实,大多数当代青年并不缺乏“吃苦”能力,他们目睹了前辈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做出的取舍和牺牲,更多的知识储备也让他们锚定清晰的目标,专注当下,放眼未来。因此,“吃苦”永不会终结。真正的吃苦,是给有准备、有雄心的青年最好的人生跳板。

素材链接

2023年7月24日,高二学生徐烽城历经23天,成功从成都出发骑行到达拉萨。虽然他之前骑行到过海南和青海湖,但是西藏独特的海拔和自然环境仍然给他的骑行带来不小的挑战。骑行途中,他不止一次遭遇突然的暴雨、大风,骑行的压力陡升。最危险的一次,是骑行第11天,在海拔5000米的东达山遭遇了冰雹。“累,但是值得,回味一路上的这么多挑战都挺过来了,未来也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了。”徐烽城如是说。他的骑行,是对自己梦想的追寻,其本质上也是对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挑战。这一趟骑行之旅,无可置疑,对于他本人是有意义的。对此,网友纷纷评论,这才是应该吃的苦。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2012年开始,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收尾处,都会专门设置一个寄语青年的段落。二十大报告的倒数第二段,号召广大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最新一批成长起来的青年是00后,这是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高速发展进程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整体而言,他们成长于较80后、90后更为优越的时代背景和家庭环境之中。那么,为什么在物质生活已很丰裕的今天,仍然强调青年要“能吃苦”?青年该吃怎样的苦才更有意义呢?

前进中学团委将组织以“丰裕时代中的‘吃苦’”为话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例文

吃苦奋斗,擘画未来

□辽宁省鞍山市第八中学 张翔宇

站在历史的海岸回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在盛世将颓、临渊而侧的岁月里,曾有人经历千辛万苦,诠释爱国情。如今,虽已国泰民安,生活丰裕,我们仍然不应该忘记“吃苦文化”。

丰裕时代,青年为什么要吃苦?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由此可见,吃苦造就人才。揆诸当下,不少青年沉溺享乐主义,在物质生活的温柔乡中迷失自我,从而丢失了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最终碌碌无为。这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正身处于剧烈变化的时代,培养吃苦精神至关重要,这也是对青春最好的礼赞。

丰裕时代,青年吃什么苦?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美是艰难的”,优秀来自苦难。这种苦难并非是在物质丰裕的今天制造苦难刻意历练,而是居安思危,大事临头不怕事;是面对逆境保持定力,不退缩、不怕压;是面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做好应对的思想准备;是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海明威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会被打败”。我们不讴歌苦难,但面对苦难,要接得住,挺得起,扛得下。

丰裕时代,青年如何吃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提倡吃苦的要义,恰在于磨砺自我应对挑战。我们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不仅要学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学实践中的知识;要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局中不断提升体能、技能和智能,更要在新际遇中持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使自己成为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思维的集成体。这样,才能在未来在世界面前展现中国青年的新风范。

苦难方显勇毅,淬火方显永恒。十八而志少年游,心似山河挺脊梁。于吃苦中奋楫扬帆,待明日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

(指导教师:安慧/编辑:王冠婷)

猜你喜欢

年轻人意义时代
一件有意义的事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有意义的一天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年轻人如何理财
HANDS OFF THE WHEEL
年轻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