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三重维度
2024-05-26孙全胜
孙全胜
(上海大学 智能社会与文化研究院,上海 20044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方面出现了新气象,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的贫富差距日益缩小,但仍存在分配不公问题,这容易引发底层人民的不满情绪,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马克思提出的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等命题,能够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立足于人的彻底解放,是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进一步阐释,能够指引中国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巩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一、理论依据:唯物史观支撑的分配正义理论
(一)西方学者质疑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正义理论
首先,西方一些学者怀疑马克思的批判不是为了正义。西方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为了激发无产阶级的斗争欲望,并不是要实现公平正义,而是要发泄心中的不满,马克思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资本主义对生产力提高的贡献,肯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正义性。“马克思是在总体性视域内,是在批判私有财产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是在阐发市民社会与人类社会辩证关系的维度中,介入正义论题并厘定正义思想的。”[1]由此,西方一些学者否认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正义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有阶级立场,却没有伦理立场,不仅没有伦理立场,而且否定了一切伦理道德。
其次,西方一些学者认为共产主义不是为了公平正义。西方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把共产主义设想为统一、和谐、团结的社会形态,是从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角度看待共产主义,而不是从自由、平等、正义等角度看待共产主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是借着公平正义,而是借着满腔的愤怒和对现实的不满。“在资本主义下,工人的工资是工人有的一切权利,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仅仅是资本家有的一种权利。”[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商品分配是公平合理的,不公平的是社会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这种贫富差距是私有制造成的,马克思要求打破这种私有制,恢复公有制,实现平等分配,不是要求政治解放,而是要求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最后, 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从生产角度而不是正义角度。西方学者用法律和生产方式的角度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公平正义做论证,认为西方法律保障了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消除了身份和地位带来的歧视,实现了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平等,达成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而这些公平正义是马克思倡导的社会主义中所不存在的。因此,西方学者认为,从未来社会的公平正义的角度来批判当前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分配不公是不合理的,也缺乏有力证据。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应该坚持技术性和理性,从与专制社会的对比中得到资本主义公平正义的合理性。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社会中具有基础作用,适应生产方式的就是正义的。“只要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相一致,就是正义的;只要与生产方式相矛盾,就是非正义的。”[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适应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自然是正义的。马克思对社会的评判是从生产方式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道德伦理理念出发的。
(二)国内学者批判了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的观点
首先,马克思对公平正义有很多论述。国内学者批判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正义理论的误解,努力维护马克思作为正义使者的形象,纷纷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马克思的正义理论辩护。马克思主义并不缺乏正义理论,提出了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正义理论。国内学者认为,马克思有着丰富的正义理论,而且马克思正义理论有着很强的当代价值[4]。人们要“理解马克思的正义理论”,“迈向马克思的正义理论”[5]。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不仅肯定了生产方式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而且肯定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主体作用,要求始终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可以有效运用无产阶级标准或者后资本主义标准,包括正义的标准,去评价资本主义。”[6]马克思认为,正义作为一种道德理念,是随着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主义的正义要比资本主义的正义高级很多。马克思认为,私有制带来了很多罪恶,让人们活在分裂的社会中,不能让公平正义显示在社会各方面。资本主义市场规则并不完全是正义的,剩余价值的获取是一种剥削,而不是一种正义。“资本主义至少在它目前的形式中带来了不必要的灾难……这些东西就是罪恶。”[7]
其次,马克思的正义理念立足于现实实践和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是有法权支撑的,既有批判社会的功能,也有解释社会的功能。马克思将正义范畴作为解释资本主义异化现象的重要概念,正确理清法权关系,将法权、公平、正义等范畴建立在物质生产和经济关系的基础上。马克思认为,公平正义的形式和内容是由物质经济条件所决定,这让正义具有复杂的形式,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阶级性。“资本主义的正义概念……都是预设了某种通常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实的归纳。”[8]马克思的分配正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分为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不仅发展了传统的正义理念,而且提出了实现分配正义的切实可行的路径,实现了社会异化批判和正义批判的结合。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分配正义的虚假性和政治意识形态性,用强烈的实践品格取代资本主义分配正义的思辨性。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具有强烈的批判性,能揭示资本主义的复杂的社会异化现象,并能揭示资本主义法权的虚假性,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提供理论前提。
最后,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因有唯物史观支撑而超越了以往的正义理论。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建立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批判唯心主义的分配正义理论,要求谴责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实行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创造财富,而是为了给资本家获取利润。资本家和工人订立的契约并不是自愿的、平等的,而是强迫和压制的,资本家不是给工人提供工作岗位,而是剥削和压迫工人。工人要去除剥削和压迫,就要打碎现存的生产方式,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集体劳动,恢复人的普遍交往。“分配决定产品归个人的比例(数量);交换决定个人拿分配给自己的一份所要求的产品。”[9]马克思并没有拒绝正义,而是坚持正义。马克思批判的是传统的正义观点,要消除的是陈旧的道德理念,去除资产阶级的政治意识形态。马克思把正义、平等理念看作政治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要求建构健康的社会有机体,让正义充满人间。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要通过暴力革命推翻现存社会制度,改变生产方式,夺取国家政权,才能实现完全的公平正义。
(三)马克思的分配正义具有充足的论据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分配不公的批判不仅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和坚定的阶级立场,也具有很强的理论逻辑性,其批判方式严密合理,具有充足的论据。
第一,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分配不公时,提供了很多现实证据做支撑。马克思不仅引用古典经济学家的原话,而且准确引用德国古典哲学家的论述,从而切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能够激发无产阶级的反抗。“劳动力使用一天所创造的价值比劳动力自身一天的价值大一倍。这种情况对买者是一种特别的幸运,对卖者也决不是不公平。”[10]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力提高对全体社会成员并没有坏处,资本主义的坏处是不能让全体成员平等地拥有社会财富。资本主义不仅有原罪,在现实上也是不公平的。马克思采用很多反讽手法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并详尽分析资本主义商品机制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号召人们团结起来建立更美好的社会形态。
第二,马克思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伦理价值的正义不一定等同。资本主义商品交换遵循平等原则,看似很公平,实际上仍会导致很多不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现阶段仍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终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被无产阶级抛进历史故纸堆。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合法性,但终究会落后于时代。马克思没有完全否定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而是肯定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和科技创新对生产力提升的巨大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1]405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是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变革的结果。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规律的产物,而不是正义带来的。资本主义是阶级斗争的结果,但阶级斗争并非是正义的,阶级斗争只是人们斗争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必然会消失。“这种私有制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11]416马克思要求消除私有制,让社会上大部分人都能获得财产。“要消灭那种以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11]416正义体现着分配的公正,是应得和所获的统一。资本主义私有制保护的是个人自由和个人财产,而不是贫困阶层的利益。资本主义仍然存在压迫和专制,呈现出很多不正义现象,必然激起无产阶级的不满。
总之,马克思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批判私有制带来的社会弊端,要求实现分配正义,达成社会的完全平等。“只有从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开创的哲学视角和理论视域中,才能真正理解分配正义的历史生成逻辑。”[12]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分配不公是为了指出私有制带来的社会异化问题,不是为了人在政治上获得自由权利,而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
二、私有制批判:对资本主义不平等现象的批判
马克思提出分配正义,不是为了从灵魂上救赎人们,而是在现实上切实实现社会平等。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做理论基础,具有很强的解构性和建构性,能够推动社会更加公平,达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资本主义因为私有制充满了分配不公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和公有制是根本对立的,他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极度不公平,要求推翻现存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生产方式及政治制度。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严重的贫富分化,分析私有制造成的严重的分配不正义,要求消除私有产权制度。私有产权制度保护的是少数人的财产占有欲望,忽视大部分底层民众要求消除贫富差距的需求。私有制导致少数人的富裕和绝大多数人的贫穷。“要消灭那种以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11]416过着异化生活,不能凭借劳动获得丰厚报酬,而资本家过着寄生生活,可以不劳而获。不合理的制度让工人变得贫穷,工人的贫穷程度和资本家的富裕程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工人的心理极度不平衡,对资本家充满了仇恨,有利于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进行暴力革命。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分配不正义的现象,生发出新的伦理价值观。
第一,马克思揭示了异化劳动的危害,批判资本主义的伪装性和压抑。资本主义看似正义和平等,看似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实际上现实和理念是不相符的,资本主义的现实有着很多不平等,这造成了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不彻底性和虚假性。“现代的国家不过是管理这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11]402资产阶级把控社会的全部资源,用私有制稳固了对物质财富的占有,用形式的分配正义掩盖社会的不公现象。资本主义用强制的权力和国家制度保证了剥削和奴役的继续存在,资本增殖逻辑让工人成为资本家获取利润的工具,成为资本和权力压制下的生产机器。异化劳动让工人失去对劳动的自由选择权,只有符合资本主义倡导的现代文明规则才能继续生存。工人成了资本增殖的载体,不能再从事自由自觉的活动,不能再进行普遍的社会交往,陷入孤独无助的状态。“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13]46异化劳动造成工人与自身价值、工人与劳动的本质发生背离,导致劳动不能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共产主义社会里,工人将自主地劳动,成为自由自觉的人,将恢复人的社会关系本质,实现彻底的解放。“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13]46要消除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就要消除异化劳动,让人们恢复自由自觉的活动,恢复集体主义和普遍的社会交往。“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它越是把更多的生产力据为己有,就越是成为真正的总资本家,越是剥削更多的公民。”[14]资本主义消除了人在政治上的等级地位,但导致各个阶级经济地位不平等,导致人在经济上的等级,让工人处于经济上被压迫、无法参加经济决策的情形。工人没有个人自由和政治权利,没有法律规定的政治平等和政治自由,只是资本增殖的工具,而资本家掌控了法律,让本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状况由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体现了私有制的要求,是商品经济在社会上的反映。
第二,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非现实性,批判资本主义伦理价值的短视和历史局限。资本家通过占据生产资料支配整个生产过程,让工人不能自主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和劳动产品,过着动物般的生活,终日麻木、冷漠地生活。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个人主义的产生,让人们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不断追求金钱,忽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导致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时常发生矛盾。“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11]403资本主义用资本统治取代政治权力统治,让人不再是政治权力和宗法制度的奴隶,而成了物品和金钱的奴隶,让人不断追求个人享乐和个人利益,没有了节制和利他的美德。资本主义让人们不再注重道德,而是注重个人利益,不断谋取最大利益,而且使用各种手段追求个人利益,不管手段是否正当。资本主义让生产力进步了,却让人们的道德水准退步了,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虚假和利己主义,让人们的所说和所做相违背。不合理的竞争、不公平的分配、暴力斗争、谎言欺骗等仍然存在,人们在利己主义的加持下变得更加冷漠自私。资本主义的道德和社会规则都是私人主义,马克思要求废除这种私人主义的道德和规则,废除现存的道德、法律、宗教,不要永恒的规则,而要具体历史的规则。“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11]421
第三,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私有性,批判了私有制和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阶级性。资本主义社会推崇的分配正义是为了维护市场机制和资产阶级利益而倡导的虚假政治意识形态,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集体意志和政治经济利益,用虚假的公平理念掩盖了实质的不平等。“用公开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11]403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正义显示了资本家的政治经济利益,体现了市场经济规则和个人主义原则。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虚假性和政治性是为了引出社会主义分配正义。他认为,社会主义分配正义能够倡导集体主义原则,消除异化现象和个人主义,恢复人的自由劳动和社会关系本质。马克思倡导消除人与人的剥削和压迫,消除国家冲突和民族矛盾,让城乡更加融合,打破地区发展失衡,消除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实行按劳分配,让劳动成为价值的主要源泉和伦理判断标准。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是被压迫的,受着多重奴役。“他们是产业军的普通士兵,受着各级军士和军官的层层监视。他们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他们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经营工厂的资产者本人的奴役。”[11]407资本主义让工人的压迫很重,让剥削和压制成为社会的明规则,让人们失去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工人的工资只是劳动所得的一部分,而不是劳动的全部,工人的剩余劳动被资本家占据。工人的工资只能维持工人的基本生存资料。资本主义用机会平等和形式平等掩盖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资本主义的形式平等虽然比古代的等级社会强很多,但理念和形式上的平等并不能完全解决现实的不平等,现实的不平等需要现实的实践才能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了科技,降低了体力劳动的比重,可在同一时间内,资本家竭力占据工人的剩余劳动,竭力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不断推动资本增殖。整个社会都通行资本增殖法则,让工人无法反抗,只能顺从市场秩序和生产规则。“工人只有当他们找到工作的时候才能生存。”[11]407资本主义社会仍是不完美的,充满了虚假和等级,只是实现了人的政治解放,而没有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11]404资本主义把市场规则用法律固定下来,用个人独立和自由取代集体劳动和普遍交往,用公开的相互监督体制取代宗教压制和政治压迫,导致社会仍不平等。资本主义的自由和平等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用分裂取代统一,用个人压制国家和集体利益,是新的压迫和剥削。资本主义没有实现国家和个人的融合,而是用个人利益取代国家利益,让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多元和分离,国家不能有效集合全体国民集中力量办大事,不利于国家集中力量对付外在的敌人。“当代消费经济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是将各种商品都转化为符号体系的过程,这既是资本的进一步扩展、资本增值的实然逻辑,又是技术理性的渗透、媒介信息的传播,还是物体系的形成、拜物教的深化。”[15]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弊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和分裂,揭露资本主义平等关系下国家和集体的分裂,显示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要求恢复个人和国家的融合状态,实现集体劳动和普遍的社会交往,实现完全的分配正义。
(二)达成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要求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完全的分配公平,超越政治解放,直接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大家知道,在真正的历史上,征服、奴役、劫掠、杀戮,总之,暴力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温和的政治经济学中,从来就是田园诗占统治地位。正义和‘劳动’自古以来就是唯一的致富手段,自然‘当前这一年’总是例外。”[16]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是集体主义,不是要人与人的分裂,而是要实现人与人的联合,达成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让全世界成为命运共同体,消除一切分裂和对立。
第一,批判市场和私有制对人的本质的限制,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推崇自由、平等、人权、正义等抽象原则,而不是切实解决现实问题,并不能让人与人团结起来,建立世界命运共同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用到公社中来。”[17]资本主义让人与人的互助关系变成单纯的利益关系,人们在资本增殖逻辑的支配下更加追求个人利益,加剧了阶级斗争、城乡对立,让富裕阶层凭借资本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让资本增殖持续不断进行,让工人日益贫困。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不能体现人的社会本质,让人的自由自觉劳动和社会关系的本质处于压抑状态,破坏了人与人的亲密关系。人们需要挣脱私有制的枷锁,恢复到集体劳动,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形态,打破身份和地位的差别,建立完全的分配正义。
第二,马克思要求的自由不是个人自由而是群体自由,要求实现全人类的自由发展,恢复人的类本质。马克思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为了激发工人阶级的斗争之心,实现改天换地,达成人类的自我本质。“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18]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是为了实现全人类的发展,不只是满足人对物质财富的需求,也不只是让人遵循自然规律,而是将人的全面发展当作目的,恢复人的类本质。资本主义将工人当作经济发展的手段,把赚钱当成人生目的,造成了工人的单向度、片面、畸形、冷漠和自私,不能勇敢地起来斗争,而是沉迷于物欲和利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要求恢复人的全面本质,将客体、工具、手段和主体、目的等结合起来,让人成为手段和目的、主体和客体的统一,能够自主生产和消费,让劳动成为人的本质,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景观生产批判理论由继承马克思对资本运行方式的考察起始,逐步进入对后现代消费社会机制的阐释,既是对当代发达消费社会异化现象的反叛,又是对被遮蔽的真实生活的正本清源。”[19]马克思要求人们把遵循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在普遍交往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性,在满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个人价值,在尊重国家意志和集体意志的基础上提高个人能力,抛弃个人私利和低俗趣味,成长为全面的人。无产阶级政党要按照自己的光辉形象改造自然和社会,建立统一、平等的社会制度,培养崭新的、具有斗争意志的无产阶级接班人。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要去建构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形态,蕴含着实现分配正义的伦理取向,能为人类的团结联合提供制度保障和价值前提。“通过深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历史性地考察长期掩盖在物与物的表象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揭示了资本剥削的秘密,戳穿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由、平等、正义的谎言。”[20]我们要继承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克服现实中的分配异化和不公平现象,实现人的彻底解放。
三、伦理取向:通过共产主义达成人的彻底解放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将是阶级斗争的消除,是人与人的和谐统一,能够恢复人的自由自觉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本质。“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1]422共产主义是社会的统一和联合,而不是社会的分裂和多元,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能够实现全体人类的共同发展,达到完全的公平正义。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工业革命正在蓬勃发展的时期,市场规则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上仍存在很多不诚信不正义的现象。马克思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平等地分配资源和劳动产品,是适应形势的。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是解构和建构统一,既解构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又建构了适合无产阶级立场和利益的分配制度,批判了现实的分配理念和实践,在批判中建构了新的分配体系,为共产主义按需分配提供了条件。“批判已经不再是目的本身,而只是一种手段。”[21]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严重的不公平现象,要求废除私有制,实现人类的理想目标,达成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是虚假的共同体,不能实现人与人的联合,只会加重社会的分裂和人与人的利益争夺,需要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让人与人的关系更加紧密,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一,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分配不正义。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进步带来了劳动分工和私有制,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但也造成了社会的分裂和人的单向度发展。资本主义的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是以牺牲大部分人的政治经济利益为基础,将底层人民当做了工具。“这些不得不把自己零星出卖的工人,像任何其他货物一样,也是一种商品。”[11]407资本让工人的活劳动成为增殖的工具,让资本增殖成为活的劳动。“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11]415分配不公平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独有的,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存在更严重的不公平。私有制是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但又相对不足的结果,只有物质条件不是最充足,还存在相对短缺才需要私有制。在私有制的社会里,一些人的发展是以牺牲他人的发展为条件,这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公。资本主义创造了较高的生产力,让人们有了自由选择的机会,打破了言论控制和思想控制,但仍存在贫富差距,这让下层人民极度不满。资本主义提高了生产力,却没有让工人过上资本家那样的富裕生活,工人对这种阶层分化极度不满,渴望通过打破阶层来实现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跃升。“现代工人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11]412工人对资本家充满仇恨,渴望消灭资本家,让大家变得平等。“社会再不能在资产阶级统治下生存下去了,它的生存不再同社会相容了。”[11]412
第二,马克思认为,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实现完全的分配正义。马克思认为,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必要的物质条件、制度条件和人的思想条件。“社会主义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设计的人类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具有实现分配正义的可能性。”[22]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步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了经济条件,能让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进行暴力革命。共产主义能够消除阶级差别,让人们恢复自由自觉的劳动,不必为社会不公而斗争。阶级斗争是工人暴力革命的基本方法,能够完成工人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成功夺取国家政权,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1]421马克思认为,民主并不是让公民做主,让公民参与政治,民主是阶级统治的体现,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因此与其要资产阶级的民主,不如要无产阶级的民主。无产阶级民主是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后,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强制性的干涉。”[11]417要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就要消灭私有制,让无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组织集体生产,让人们进行普遍交往。无产阶级政党要号召人们进行集体生产,尽可能地生产出更多物质财富,为社会的分配正义提供物质条件。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后,要废除土地私有制、废除高额税收、废除世袭制、消除阶级差别,努力实现社会整体上的公平正义。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通过社会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宣告了共产主义的必然到来,将公平正义的实现和人的自由发展联系起来,要求恢复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本质,达成人的彻底解放。
最后,马克思描绘了共产主义分配正义的美好图景。马克思描绘了共产主义的美好画面,认为共产主义是资源的公平分配、人的普遍交往、和谐的种族关系、统一和谐的伦理关系等。共产主义将让人们平等地占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共产主义实行的是完全的公有制,能让人们不再有私心,而是有完全的利他主义。“要想保全这个残存的公社,就必须首先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必须在俄国进行革命。”[23]人们在充足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建立统一、集体、平等的政治经济制度,彻底消除剥削和压迫,让人们过上集体性和和谐生活。共产主义让人们共享劳动产品,实现完全的分配正义。共产主义实行公有制,让物质财富能够被平均分配,消除异化劳动和对物质财富的私人占有,能够让劳动恢复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11]416共产主义消除阶级斗争和阶级差别,从而让种族和民族能够和谐地共同发展,民族差别消失,国家之间没有对立,让世界处于和谐统一中。共产主义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物质财富,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普遍交往的本质,获得彻底的解放。“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劳动将从一种负担变成生活第一需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城乡之间的对立将消灭。”[24]劳动不再是分工的,而是统一的集体的,生产资料不再是私人占有,而是集体共同享有,这能让人获得集体荣誉感,让人类更加团结。人类团结了就能更有力量对付外敌,获得更快速的发展。资本主义有着异化劳动,让人成为动物般存在,导致仍存在剥削和压迫关系,仍存在专制和暴力,不能让人们有效地团结互助,不能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共产主义是物质条件的充分满足,能让人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保障人的各方面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恢复人的本质。资本主义社会有着鲜明的阶级对立,让资产阶级用强制的办法压制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权利,让无产阶级从事着异化劳动、过着冷漠麻木自私的生活,造成社会的极度不平等。“历史无法改变,但未来可以塑造。”[25]共产主义会消灭阶层差别和阶级对立,让人类不再阶级斗争,而是结合成团结的大集体共同发展。无产阶级能够代表正义力量,能够打破一切限制本阶级发展的东西,占有整个世界,主导历史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行,世界变得越来越紧密,但世界仍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专制和暴力仍毒害着人们的生活。“分配正义,作为一种价值,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范畴,从古至今人们对分配正义的不懈追求,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6]我们需要坚持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吸取西方先进的正义理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的建构,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其他国家地区一样,我国在分配正义理论上取得巨大进展,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作为基本的正义原则逐渐成为普遍接受的价值共识。”[27]当今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暴力和谎言仍存在,需要我们批判地继承一切正义理论,发展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建立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提高党治理国家的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