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红亮:用技艺留住记忆
2024-05-25隋萌
隋萌
在山西河津龙门村,矗立着一座长达81.6米的大型不锈钢雕塑《鲤鱼跳龙门》,这件获得“世界最大村门雕塑”吉尼斯纪录的作品,由运城市夏县易源雕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源雕塑”)的耿红亮主导制作完成。4月8日,《科学导报》记者走进易源雕塑,采访了该公司负责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耿红亮,听他讲述了自己的雕刻创作之路。
走稳非遗路
走进耿红亮的工作室,一件件颇具创造性、创新性的展品让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活”了起来,工作台上,除了制作工具和未完成的雕塑,还摆放着直播设备。他一边收拾一边笑道:“最近刚学会直播,粉丝不多,慢慢来吧,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手艺人的制作工序,了解夏县青铜雕塑。”
耿红亮,1976年生于运城市夏县,1998年至今一直从事雕塑及工艺美术作品创作工作。20多年的从艺生涯,使得耿红亮从小工艺品开发到十几米甚至几十米大型雕塑的制作都熟练掌握。他个人创作的各类高端青铜艺术品现有上百种,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十余种,多件产品获得国家及省级金、银、铜大奖。他参与制作的代表作有运城市盐池神庙的三大殿池神、风神、太阳神青铜雕塑,运城池盐博物馆大型青铜浮雕地铺《河东盐池之图》,宁波雪窦山大型青铜鎏金大佛,河东名人馆名人等雕塑。
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耿红亮以雕塑献礼党的生日,历时3个月制作了彭真、嘉康杰、冯彦俊、阴凯卿等山西早期优秀共产党员及革命人物的雕像,这些作品中的人物神态坚毅,栩栩如生。
“这些作品原型大多都是早期的革命人物,由于留存的图像资料有限,想要在创作过程中更精准地还原出人物形象比较困难。我通过大量查找资料和学习,才完成了这组作品的创作。”耿红亮说,“这些雕塑已展放在运城市工艺美术馆红色雕塑展区,希望更多的人通过雕塑来认识这些革命先辈,缅怀革命先烈。”
在耿红亮的工作室里,摆放着一尊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雕像,这尊塑像目光深情地望着远方,像是眺望着一望无际的稻田。“我对袁老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匠心及心系苍生的博大情怀非常敬佩,当时得知袁老去世的消息后,我加班加点制作了这尊雕像,以表达对袁老的哀悼和崇敬之情。”耿红亮回忆道。
随着作品数量和质量的飞升,耿红亮的工艺美术设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荣膺运城市第三届工艺美术大师、市级“铜器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助理美术师等,并于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荣获夏县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
传好接力棒
夏县是全国闻名的青铜铸造之都,走进县城随处可见各种青铜雕塑。尽管这座小城有着历史悠久的青铜文化,但耿红亮仍担心这种传统技艺的传承问题。
“从事制作雕塑行业几十年来,发现大部分还是早先和我一起成长的人在干,甚至比我还大的人在做,年轻人做雕刻的非常少。”耿红亮感慨地说。
通过走访大量雕塑企业,耿红亮发现青年人才传承问题迫在眉睫,这也是全国工艺美术行业面临的一个现状。
2023年5月,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的精神,切实强化高校实践育人环节,全面提高师生动手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易源雕塑公司分别与大同大学美术学院、运城学院、运城高等幼儿师范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获得授牌。易源雕塑公司作为各院校合作实践基地,有优先制作实习实践期间雕塑作品的权利,双方还在文创产品的设计研发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耿红亮的儿子耿博华受父亲影响,从小就对绘画、雕塑有着浓厚的兴趣。2020年,耿博华怀揣着对绘画雕塑和云冈文化的热爱,报考了山西大同大学。“上大学后,我的雕塑技法有了大幅提升,对雕塑理论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耿博华表示,雕塑作品不是冰冷的泥土或金属制品,而是有温度、有爱的表达和传递。
大四时,耿博华为学校的一位保洁大叔做了一件个人塑像,受到多方好评,B站、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播放量接近30万,众多网友纷纷留言,赞扬他的行为和作品。面对突如其来的荣誉,耿博华质朴回答道:“四年里,大同留给我很多美好的回忆,尤其是平凡的保洁大叔。我们相处了2年左右,大叔一直对我非常照顾。临近毕业,我想用学到的手艺为他做个雕像,表达对他的感谢。”
虎父无犬子,亲朋好友纷纷夸赞耿红亮教子有方。面对儿子的突然“走红”,耿红亮谦虚地说道:“孩子不经意的一次创作,没想到受到社会如此关注。希望他能不骄不躁,继续稳稳地走好以后的道路。”
产业助振兴
耿红亮在关注雕刻人才培养传承的同时,更关注雕刻这个产业如何能够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经他调查,工艺美术产业大部分位于县城和乡村,这将是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青铜雕刻作为工艺美术产业一个重要板块,更是如此。
“青銅文化产业作为夏县的富民产业,现为夏县地方的特色高端文化产业。我觉得可以从政策推动方面入手,比如金融、人才培训等,培训在乡村留守的劳动力,让他们能够从事这个富民的产业。”耿红亮说。在运城市绛县、稷山等地,工艺美术也蓬勃发展,带动周边相关行业的发展,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可以由政府建设或鼓励民间资本建设一批手工工坊、特色民宿、民间博物馆、美术馆、文创馆等,让工艺美术和全域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耿红亮说,作品不能仅停留在设计本身,再美、再纯粹的工艺作品也要服务于市场和大众,要为市场而存在,为受众而设计,否则再好的作品也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011年,耿红亮成立了夏县易源雕塑有限公司,公司位于夏县水头镇西下晁村,占地10余亩,拥有生产加工车间3000余平方米。公司现有员工15人、设计师3人、铸造工程师1名。经营范围包括专业化设计制作安装大、中、小型青铜雕塑,青铜艺术品,青铜礼品,青铜旅游纪念品为主,以及不锈钢、玻璃钢等材质雕塑制作。作为运城市市级“铜器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保护单位,多年来公司一直坚守“传承和创新才是传统文化最好的保护方式”的发展理念,其雕塑作品遍布全国,广受好评。
文化兴则产业兴。耿红亮说:“虽然传统工艺受到工业化的影响而逐渐式微,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艺美术的价值并不会消弥,反而会日益显现并得到广泛尊重。我们要看到工艺美术的文化属性和精神实质,而非一味停留在单纯的材料与形式变化。”
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耿红亮说,必须实行“双轨制”,一方面是要满足少数、高端的消费群体;另外一方面是普及型、满足广大民众需求的产品,这样才是合理的。作为工艺美术大师,最好是能掌握这两种类型的设计。
多年来,耿红亮的雕刻作品美化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为雕刻文化的传承作出了卓越贡献。谈及未来发展,耿红亮表示,振兴雕刻文化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将从科技化、艺术化、设计化、生态化等多方面发力,顺应时代的变化,丢掉旧的,创立新的,把中国优秀的技艺遗产能够长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