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信息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应用与发展探析

2024-05-24殷俊

村委主任 2024年4期
关键词:创新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安徽省

殷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振兴成为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电子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其实施应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给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文章以安徽省为例,深入分析了电子信息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应用及其发展现状,深入探讨电子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创新应用及其对促进乡村发展的显著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和路径,以期促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乡村的广泛运用。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乡村振兴;安徽省;创新应用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4-023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TN0;F323      文献标识码:A

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对传统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转型的要求,更是对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全方位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探索。电子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范畴,其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该技术主要指利用电子设备和系统来处理、存储、传输和交换信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石,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治理水平,推进农业智能化生产,实现农村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其在探索电子信息技术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道路上,不仅促进了当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其它省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文章旨在探析电子信息技术在安徽省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应用与发展,可为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地等都具有重要意义[1]。

1 安徽省乡村信息化发展基本概述

农业对于安徽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乡村信息化是提升安徽省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的关键手段,同时也是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安徽省通过组织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开展数字乡村智慧农业暨农业产业互联网“5+8”试点示范,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截至2022年年底,安徽省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达到54.95%,居全国第4位,其中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52.15%,比上年提高10.5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位。目前,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突出表现在生产智慧化、经营网络化、服务便捷化等方面。安徽省已建设数字农业工厂105家,数字农业应用场景1 000多个。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农业生产综合增效5%-10%[2]。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率先在全国建成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2 电子信息技术在安徽省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安徽省各地坚持因地制宜,数字技术与区域特色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数字翅膀”,带动传统农业高质量发展。皖北地区大田生产、畜禽养殖信息化率均在60%以上。沿江和江淮地区数字水产覆盖面较广以及农产品网络销售额最高,主要应用环境自动监测、智能增氧等技术。皖南地区水稻种植信息化率和设施栽培生产信息化率相对较高,分别为63.4%和41.98%,主要应用大田四情监测技术、设施环境智能控制技术、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等技术[2]。在具体应用方面,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类。

2.1 智能农业的实施与创新

智能农业,作为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重要体现,其核心是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和自动化控制。首先,智能化传感设备的广泛部署使得农场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候变化、作物生长状况等关键数据。这些数据通过先进的通信网络实时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经过深度学习算法的分析和处理,为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常见的如智能灌溉系统,通过对作物需水量的精准预测和对环境湿度的实时监测,根据作物实际需求进行定量供水,既保证了作物的生长需求,又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3]。例如安徽芜湖三山经开区的中联峨桥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1.362km2的数字化高标准农田,只需要4人就能完成管理。安徽蚌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采用智能化温室监控、全程无土化栽培、自动化流水线生产、物联网产销模式等现代设施农业种植技术,进行现代化农业种植。与传统种植相比,可节约土地40%,提高产量3倍-4倍[2]。宣城市蒙城县兴农绿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建立的智慧农业系统不仅可以自动采集蔬菜大棚中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各项环境参数,还能实时获取作物生长信息,并根据各类信息的反馈,对园区实行自动灌溉、降温、卷膜、施肥等一系列的自动化控制[4]。

2.2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监控中的运用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监控中的应用,是农业生产由传统模式向智能化、网络化转变的重要标志。物联网技术通过将传感器、终端设备、通信网络及数据处理平臺相结合,构建起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实时监控体系。传感器作为物联网技术的感知层,能够监测环境参数,这些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至数据中心,在此基础上,农业生产者可以远程控制灌溉系统、施肥设备等,以实现精准农业管理。物联网技术将农田的各个角落紧密联系起来,如同织成一张无形的网络,确保信息的无缝对接和实时响应。例如,安徽省芜湖市探索运用数字化管理方法种植“芜湖大米”,针对土壤气候数字化建模,实现智慧农业赋能的水稻全程标准化种植,并大力实施智慧“芜湖大米示范128”工程,推广种植智慧“芜湖大米”示范面积186.7km2。在畜牧养殖方面,安徽省泗县也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泗县牧原、新联禽业已实现投产场区的物联网应用和养殖数字化应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依托智慧农业谷,构建了一个全面的数字化监管体系,涵盖了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该系统包括数字化的草莓生长监控、农户管理、仓储物流、农业旅游、市场交易以及消费者体验等多个模块。在生产环节,通过传感器技术实现了对草莓生长环境中温度、光照、湿度、土壤条件、施肥和用药的实时监测,并将这些数据可视化,以便于精准管理[5]。

2.3 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在农业决策中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能够处理和分析来自各个源头的海量数据,包括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市场数据等,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全面的决策依据。云计算技术则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通过云平台的资源共享与服务,实现了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应用。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农业生产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物生长的规律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环境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可挖掘出作物生长的最优条件,从而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案。同时,大数据还能够帮助农业生产者进行产量预测、价格预测,从而降低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例如,芜湖智慧稻米生产基地将水稻生产过程划分为播种、插秧、分蘖、孕穗、成熟等13个环节,识别出了包括品种选择、种子用量、播种密度、土地平整、氮肥施用、田间水管理、稻曲病防治的关键时期以及最佳收割时机等共计49个关键决策节点[6]。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农田环境和作物生长状态,为农户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建议。安徽省歙县黄山贡菊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依托黄山移动打造5G+数字乡村智慧农业云平台的5G网络、监控系统、传感器和虫情监测传感网,通过大數据技术,实时采集种植物影像数据,通过病株影像大数据对比分析,能实时监测基地菊花生长环境、虫害预测分析等,实现精准化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 电子信息技术在安徽省乡村振兴中的优化路径

安徽省电子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各地坚持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大胆探索多元化多形式运营模式,涌现出“政府+企业”合作模式、“国企+科研”联动模式等,但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不足,因此下文特提出以下优化路径。

3.1 制定创新驱动发展策略

虽然电子信息技术在安徽省农业数字化发展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与广东、浙江和安徽以及山东等经济发展较好的省份相比,仍存在创新力度不足的问题。因此安徽省在未来农业发展中要以创新为核心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为先,围绕电子信息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需求,以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将关注焦点放在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等关键领域,挖掘电子信息技术在这些领域中的潜力和应用前景。并且,在策略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乡村地区的资源禀赋和文化特色,结合地方实际,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模式。目前安徽省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累计达9家,未来还需进一步进行创新平台的构建,如设立乡村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中心,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平台,以此吸引和汇聚各类创新资源,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7]。

在具体实施中,创新驱动发展策略应注重实施效果的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可以通过定期发布电子信息技术在乡村振兴中应用的案例分析报告,为相关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提供依据,同时也能为其它乡村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在此过程中,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农户等多方利益主体应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到创新驱动发展策略的实施中来,通过协同创新来提升整体效能。

3.2 实行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安徽省部分农村地区网络覆盖不全面,通信设施落后,导致信息化水平不高,难以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而安徽农村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投资不足,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为确保电子信息技术在乡村振兴中得到有效应用与推广,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安徽省相关部门应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税收减免、资金扶持、项目奖励等,以此降低企业和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电子信息技术的门槛和成本。同时,还应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比如建立电子信息技术推广站点,提供设备购置、技术培训、售后服务等一站式服务,以提高乡村地区对电子信息技术的接受度和利用率。激励机制方面,可以设立特色示范区、创新试点等,通过点的突破带动面的扩展,形成辐射带动效应。通过评选“电子信息技术乡村振兴先进单位”“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个人”等荣誉称号,表彰在乡村振兴中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先进典型,以此激励更多的主体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来。此外,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的建立也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鼓励发展低碳环保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比如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驱动的电子设备,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8]。

3.3 加大乡村人才培养与技术普及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9]。但是安徽省乡村地区缺乏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难以推动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再加上部分农民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不高,缺乏必要的操作技能和应用意识,影响了技术的普及和利用效率[10]。

因此,安徽省乡村人才培养与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工作至关重要。一是乡村人才培养应加强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高水平的教学资源和科研成果,通过设立研究助理岗位、人才落户补助等方式,吸引优秀学子和专业人才到乡村从事电子信息技术相关工作。通过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逐渐形成乡村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二是技术普及工作不仅需要在学校和培训机构中推进,还应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深入到乡村社区和家庭中去。例如利用乡村广播站、电视台、网络平台等媒体资源,定期发布电子信息技术知识普及节目,以及通过举办科技活动、技术展览、应用体验等形式,让更多的乡村居民直观感受电子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他们的技术接纳度和应用激情。

4 结束语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详细探讨了电子信息技术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和实际应用,并提出了扩大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的一系列可行性措施。未来,安徽省相关部门需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中的作用,需要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农民的信息素养,优化政策环境,促进技术创新和应用普及。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安徽省能够更好地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安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田聪.新农村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的思考[J].南方农机,2018,49(03):105-106.

[2]史力.安徽省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52.15% 居全国第1位[N].安徽日报,2023-05-24(2).

[3]朱毅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助力乡村发展的策略[J].乡村科技,2021,12(05):121-122.

[4]魏林海.关于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3,7(09):226-229.

[5]赫磊,孙瑜.农业机械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2022,53(09):102-103+107.

[6]董春岩.用活数字技术 建强智慧农业[J].农村工作通讯,2023(01):43-45.

[7]李键.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浅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电子信息技术在农村机械中的应用前景[J].数字通信世界,2017(10):148-149.

[8]景玉荣.“电子信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J].中国果树,2023(06):149.

[9]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J].创造,2022,30(05):1-8.

[10]任静锋.工业智能化时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23,24(10):141-143.

猜你喜欢

创新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安徽省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电子信息产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策略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数媒绿化设计在大连地铁站中的创新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