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虑有两面

2024-05-24肖赣贞

检察风云 2024年10期
关键词:现实性病理性心理学家

肖赣贞

成为普遍心病

现代人愈加受到焦虑情绪的困扰,各年龄段和各职业群体似乎都不能幸免:面对一场重要的考试或一个艰巨的任务,和恋人或朋友发生激烈争吵,生了一场大病……我们常常一想到这些就焦虑不安,担心自己解决不了,害怕遭人嘲笑。甚至连别人的一句批评、一个眼神,有人也会担心不已、坐卧不宁。在大部分情况下,焦虑彻底影响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体验,让我们开始陷入自我怀疑。

焦虑,是个人对即将来临的事物所表现出的一种心理状态,大多人会因此感到惶恐,认为未来所发生的事可能不太乐观。焦虑与恐惧并不相同,这样的情绪具有“弥散性”,也就是说,当个人因为某件事开始焦虑时,这种情绪会渗透到其他事物之中。正因如此,那些焦虑程度较高的人,会长时间处在紧张不安、担惊受怕的状态中,感到格外痛苦。

心理学家按照焦虑情绪的不同来源,把焦虑分为两类:现实性焦虑和病理性焦虑。

现实性焦虑属于人类适应现实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情绪反应,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反应模式,大部分人其实都有。它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当我们压力过大,或者处于危险环境中、受到他人威胁时,就会出现紧张、害怕、担心、恐惧等情绪。

现实性焦虑的强度与环境的危险程度、威胁程度、压力强度等是一致的。此外,当环境危机解除、威胁得到控制、压力或人际冲突得到了消除,这些焦虑情绪也会随之消散。现实性焦虑能够提升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血流加快、血压增高,从而提升我们应对环境的能力。此外,现实性焦虑还可以让人准确识别危险存在與否,并迅速判断接下来的行为是“战斗”还是“逃跑”,以便我们更好应对复杂情景。

而病理性焦虑已经从普通的情绪表现转变成一种心理疾病,不仅包括焦虑的情绪体验,也会在我们的身体出现一些症状。作为一种较为持久的心理状态,它会给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这种焦虑产生的现实依据往往是不固定的,我们的自我效能感也会因病理性焦虑大幅下降,比如在处理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事务时,我们的思维效率会明显降低。

病理性焦虑相对持久,即便是当下问题已得到解决,这种焦虑情绪仍会一直存在。除了有情绪上的起伏,我们的身体也会出现一些不适。有人会坐立难安、来回走动、手抖或全身抖动,甚至产生出汗、口干、恶心、头晕、心悸、睡眠紊乱等症状。

产生原因复杂

心理学家指出,焦虑已经成为现代人普遍的心病。而造成人们焦虑的原因,除了社会环境因素以外,还有自身性格、生物因素等。现代社会,大部分人离不开电子产品,长时间沉迷于游戏、短视频、朋友圈,对电子产品的成瘾实则是我们为了代偿某些情感而作出的补偿行为,本质上是舍近求远。我们很容易因为内在情感需求的不满足,陷入信息过载的状态,从而产生焦虑情绪。当我们渴望变得更好时,例如获得更好的身材,或在某个领域有更好的表现,常常会要求自己第一次就要做得很好。而当达不到这样的高要求时,我们会不自觉地贬低自身的价值。但真正的完美主义,是努力尝试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明白成败结果并不等同于个人价值,从失败中学习,树立终极目标,但从不以最终目标为现阶段目标,把终极目标细化成年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等。在遭遇了重大变故之后,我们往往会因为痛苦陷入强迫性思维,在脑海中反复重现某一观念、场景或概念,同时会出现强烈的痛苦感。其实我们也明白,这完全没有必要,并努力加以排除。但越想这样做,烦恼反而越挥之不去,在脑海中不断回放。例如失恋后,我们会时常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幸福的时光,以及最后让人痛心的分手时刻。尽管当事人明白不能再继续想,试图停止,但最终反而会失控,不停在脑海中循环。

在平时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如果人们承受的压力过大,也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比如说工作任务难以按时完成,或者是制定的目标无法达到。当一个人把注意力聚焦在学业和工作在内的诸多事情,最后反而会被恐惧主导,导致事态发展变糟,让自己越来越焦虑。我们也会因为目标的缺失而感到焦虑:在某一个时期不知道自己要走向何处,未来归属何地,担心未来自己能否正常生活,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焦虑情绪。

接纳才能释放

心理学家通过深入研究后,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焦虑程度较高的,通常是高智商、高学历的人。这类人对于自我行为是能够掌控的,更偏向有针对性和有计划地做事情。对于能力而言,聪明人通常看得更加长远,能够快速适应竞争环境,并为此完成自我规划。恰恰是因为这种习惯,让他们对于不确定的未来感到忧虑,因此更容易陷入焦虑之中。

许多时候,我们都误解了焦虑,认为它是我们的敌人。事实上,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焦虑是我们大脑的一种防御机制,能帮助我们对周围环境作出恰当反应。作为成长的催化剂,焦虑如果能够被正确看待,可以帮助我们更客观地认识自身的处境。

由进化心理学可知,焦虑也是一个人融入陌生环境的方式。既能够让我们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更好地处理未知风险,也可以帮助我们积累一定的经验,从中学到更多。因此,适当焦虑能够促进我们的发展,是有益处的。同时,焦虑作为一种心理“疼痛”,人人都希望免受它的折磨。不过,我们不能忽略它的作用,必须加以正视。

心理学家将必要的焦虑称为合理性焦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心理状态是为了保护我们,提醒危险来临之前要时刻保持警惕,随机应变,主动寻找解决方案。焦虑带来的折磨就像汽车上显示“汽油不足”的警示灯,提醒我们要提前做好规划。如果忽视了这个提示,继续向前驾驶,很可能会出现“油尽灯枯”的结果。

焦虑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就像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所说的那样,呈现出一个倒U型曲线——在我们不焦虑或焦虑程度很低时,工作效率也会低;当焦虑程度很高时,工作效率同样会低;但焦虑程度适中的时候,我们的工作效率则会达到峰值。这个现象也可以从生理学上解释: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的制约与平衡中。当处于焦虑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会起主导作用,从而引发心搏加强和加速、新陈代谢亢进、疲乏的肌肉工作能力增加等身体表现,这时人的各种思考和行为反应都会加快。

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导师泰勒·本-沙哈尔指出,接纳焦虑,才能释放焦虑。走出焦虑的关键,是学会接纳自己的“不接纳”。那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呢?因为此时我们在自己心里有一个预设,那就是自己要接纳。当心里提前建立预设时,这个时候的行为其实已经不再是接纳了。就像放松,当一个人努力要放松的时候,是无法放松的,只有当不努力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放松。

投稿邮箱:vermouthfang@163.com

猜你喜欢

现实性病理性心理学家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谁更难过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人生什么最重要
牛贝诺孢子虫病的发生、病理性诊断及防治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