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2024-05-24徐晓明
徐晓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作为市场的行为主体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对象,是创新的知识生产和成果转化的中心,对生产力的更新换代发挥着主导作用,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企业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之间、企业与外部组织之间需要达成稳定互动,彼此生成社会资本理论所称的“规范、期望、信任和可信赖性”的关系,才能在产生和转移知识与经验的同时谋求资源、信息和优先权,创造出创新路径。因此,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以及领先用户等具备共生思维,并通过制度创新来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做到共创、共享、共同发展。
从实践看,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生产力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度重视了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工业体系不健全,需要通过全面学习才能初步具备工业生产能力。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十年,工业技术引进主要围绕发展重工業的思路展开,以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成套设备引进为主。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面临技术落后和经济困境的双重挑战。为推动科技创新,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促进政策。这些政策有效推动了技术进步,但在实施中也面临技术引进效果不明显、科技成果转化速度较慢、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在区域规划制定、环境营造、市场监督等方面不断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增强规模经济效益等,为多主体之间的技术转移和知识扩散开拓了路径。我国企业也积极融入加速推进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从依靠外部产业链的发展进行跟进式创新,逐步转变到成为某一行业或领域创新的先行者甚至引领者,不仅推动了科技创新制度环境的国际化发展,而且企业因创新效率不断提高提升了盈利水平,进而促进了总体的经济效率和福利水平,对化解外部经济遏制和支撑本国生产力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某些特色行业的科技创新已处于世界前列,具备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能力。
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通过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展新质生产力,也需要从这几个方面深入并开展相关活动。
首先,技术革命性突破意味着创新投入风险大,因此需要政府通过补贴、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加以支持,帮助愿意承担风险的企业和企业家寻求试错的机会,降低可能失败时的预期损失。
其次,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揭示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依靠科技创新,而且依赖制度创新。因此,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尤其是应通过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国内市场规则、标准和制度统一,使大市场建设和区域重大战略相协调,进一步释放国内市场潜力。
最后,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对产业结构调整、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等方面都提出了政策要求。为此,应高度重视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的核心引领及带动作用。在诸多市场主体中,应大力支持头部科技公司发挥创新引领功能。头部科技公司往往是中小型创新科技公司的重要风险投资者,也是很多中小型科技公司的孵化器和归属地,在创新生态的发展中起到关键的黏合和牵引作用,对产业顺利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