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数据流动,打造数字贸易新动能
2024-05-24石青川
4月1日,2024年全国数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国家数据局成立后首次召开的全国性工作会议。会议不仅对2023年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数字经济的初步框架作了肯定,更是对2024年数据相关工作作了规划。会议指出,要提升数据领域国际合作水平。统筹做好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完善国际数字治理“中国方案”,持续优化数据跨境流动规则。
就此,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国家近期在数据流动方面政策部署的加速推进,正是对我国数字贸易发展需求的回应。
贸易的数字化带来了大量数据,数据的流动进一步助推贸易数字化进程,而数字贸易的高速发展又为中国企业出海开启了一扇窗和按下加速键。那么,从事跨境数字贸易的企业将迎来哪些机遇?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不可阻挡的数字化浪潮
4月10日,在重庆果园港码头上,颜色各异的集装箱整齐地码在园区里等待出港。自动化的港口机械设备井然有序地处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货源从水路、铁路、公路源源不断涌入涌出,尽管码头上几乎没有工作人员,但整个物流枢纽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由于港口也掌握着运输线路上的载货数据,经过精准计算与分类后,就可以提前规划,待集装箱运送到后可以迅速将其放至定点位置。记者看到,现如今的码头基本实现了无人化搬运集装箱,货物的进出全部即时反应,机械起重机、检验检疫设备与运输车辆之间配合完美。
这样的即时反应来源于数字化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在各个环节应用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不久前,重庆银行落地了全国首笔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一单制”数字提单信用证业务。这笔“一单制”数字提单信用证业务是支持重庆一家企业进口巴基斯坦铬矿而开展的。据了解,这批货物由陆海新通道运营公司全程承运并签发数字提单,铁路运输、海运、仓储“一单到底”;同时重庆银行研发了将铁海联运“一单制”数字提单作为押品,支持企业通过数字提单进行融资。
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项工作包含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升服务运营水平中,是数字单证扩大应用的情况。他透露,去年重庆牵头沿线省(区、市)共建“单一窗口”西部陆海新通道平台,单证处理耗时压缩80%,准确率提高到99.99%。
高效的服务运营背后同样得益于数字化赋能。上述负责人表示,西部陆海新通道以数字赋能推动内外资源整合。数字化已在通关、物流、贸易、金融等重大场景广泛应用,构建形成数字资源管理体系、数字通道标准规范体系、数字安全体系。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整体通关时间压缩比已在50%以上。
物流的迅速与数字订购模式的畅通,使得如今我国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突破2万亿元,5年增长了近10倍,跨境电商主体超10万家,跨境电商贸易伙伴遍布全球,我国上万家中小微制造业企业参与了海外市场,高效的组织供应链,带动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以数字化方式进入国际市场,重塑了我国贸易竞争新优势。
数据“永动机”赋能国际贸易
贸易数字化带来了丰富的数据,数据流动又成为推动数字贸易发展的新动能。跨境电商只是一个缩影,更多层面上,数据企业与贸易需求正在双向奔赴。
青岛东石创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簡称“东石创新”)正在筹建中马互贸综合服务平台,筹建人之一的牟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企业的贸易信息数据在金融机构是没有打通的,中国企业想要获得马来西亚金融机构的服务,就需要两边的数据流通起来。牟兰他们的中马互贸综合服务平台便是依此来创造价值。
“当今的国际贸易是关于数据的‘永动机,贸易的过程消耗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又源源不断产生海量新数据,而云计算、5G等技术又为大数据的存储、计算和快速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美国学者马修·斯劳特(Matthew J. Slaughter)和大卫·麦考密克(David H. McCormick) 认为。
“2019年是个分水岭,全球数据跨境流动所伴生的GDP总值已经超过了货物跨境流动伴生的GDP总值,所以这两年数据要素的流动越来越受到重视,这跟整体技术环境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吴沈括透露,数据环境甚至可能影响到该地区的经济活力与经济发展前景。
许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看到了数据的价值,选择乘势而为。
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东信”)国际总经理、东信研究院院长封万里同样感受颇深。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东盟目前对于数字化建设的需求非常强烈,基础设施完善的国家需要处理数据,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国家需要建基站、服务器来产生数据。
“在电商成熟的印尼,我们做在线支付、智能客服等项目;在马来西亚,我们做在线聚合收费平台与共享电动车;在越南,我们建设电子口岸。”对于这些项目,封万里如数家珍。
他进一步解释,像印尼、马来西亚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国家,数字产业市场较大,人才规模也大。预计近几年会有快速发展的窗口期。但是,这些国家缺少成熟产业链,因此正是我国相关企业的大好机会。而在柬埔寨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国家,尽管条件不完全成熟,但也给了相关企业在当地从“零”开始规划、建设、运营的机会,这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在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的国家,他们同样深知数据对日后全球贸易的重要程度。封万里透露,中国东信在一些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东盟国家也接到不少数字化建设项目。他提到,柬埔寨在数字化建设方面态度很开放,比如智慧港口、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信息化产业等都希望引进。他们希望在传统产业稳固的基础之上,增加一些数字经济部分,以期改善本国经济情况。
位于重庆两路果园港综合保税区的成渝RCEP 跨境贸易中心已覆盖各类数字化服务
中国( 重庆)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过“数智化”实时记录每一条通关数据
重庆果园港码头上准备运往各地的集装箱
“跨越”门槛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我们想借今年中国、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的机会推出中马互贸综合服务平台。” 筹建人之一牟兰边说边向记者展示了相关的知识产权申请表。
牟兰表示,国内企业出海的需求越来越高,东石创新还筹备了中国—阿联酋互贸综合平台。她表示,由于法律法规不一样,大量企业出海时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在当地注册公司、开展某些业务的审批、获得金融服务等,牟兰筹备互贸综合服务平台便是看中了这部分市场,为这些数据互通提供服务。
多位受访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包括税收规则差异、数据所有权差异等曾让他们在海外蒙受过损失。
封万里谈及在海外拓展数字项目最大的困难时,他的第一反应便是法律法规差异。当采集数据比较粗糙时,就会涉及数据处理等技术问题。国内将数据处理好再传输到境外的过程中,就会涉及合规性的要求。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双方规定,也需要大量业务层面与技术层面的流程。
吴沈括对此解释,最初各国从个人信息保护角度出发制定了数据管理制度,但技术经济发展迅速,各国对数据重要性认知越来越多,对数据的保护也拓展到了个人数据以外。又随着数据保护的延伸,包含在其中的诉求也越来越复杂,包括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安全等诉求,乃至经济竞争的诉求也被包含其中。
吴沈括继续解释,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对于数据管理的出发点不同。所以在国际层面上没有统一遵循的规则,但是相关区域或国际组织也在努力统一规则。近几年,在多边贸易协定中也常看到对数据管理提出要求。
“所以,数据跨境制度目前在各个国家迭代频率非常高,国际组织层面上制度调整得也非常快。”吴沈括表示,“大家越来越重视,都在积极推动。”
随着数字贸易越来越频繁,吴沈括也发现,一个国家对于数据跨境事件的处理甚至会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力和发展前景。吴沈括建议,我国应积极参与数字贸易多边谈判,推动多边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拓展更多数字贸易合作伙伴。
展望数字贸易新引擎
世界范围内的数据流动会让全球化的包容性进一步增强。重庆琼舟实业集团是一家从事跨境物流与跨境贸易的企业,全球数字贸易的规模与日俱增令其董事长王盛永感受到了跨境业务出现的新趋势。
“现在,贸易方式正在数字化,由科技公司主导的数字平台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载体,正推动传统贸易的商业场景进一步数字化。”王盛永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此外,他认为贸易对象也在数字化,“基于数据要素产生的商品和服务已成为重要贸易标的物,新型商品及服务推动了全球价值链跨越地理空间。数字引擎能让我们以更低成本、更好效果进入国际市场。”
牟兰认为“数字化”打破了传统贸易地理和时间限制,商品和服务的流通更为迅速和广泛。她表示,数字贸易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了进入国际市场、捕捉全球机遇的低成本途径。
“现在印尼计划在雅加达以外打造新都,这个新都的建设方案就对标了智慧城市。城市建设包含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大量智能化的城市解决方案。”封万里透露,数字城市将产生大量有用的数据,数字城市的建设与数据处理都需要企业参与,“当地没有成熟的智能系统行业企业,但他们在方方面面需求强烈,希望企业带着方案、资金、技术、人才去参与共建。”
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早在2014年,全球间数据流动直接创造的价值就高达2.8 万亿美元,预计到 2025 年,数据跨境流动对全球 GDP 的贡献价值将达到 11 万亿美元。
王盛永表示,他的公司在波兰与德国开展的业务,现在都是用云展会平台,“5G、视频直播、VR、大数据、AI等新技术,帮我们打破了很多时空限制,可以让其他国家的客户随时随地看到我们的产品,极大加强了我们与客户的联系,提高了营销效率。”
大量企业近两年在跨境贸易领域扩大了规模。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统计,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41.5%;我国数据产量达8.1ZB,同比增长22.7%,在全球占比为10.5%,居全球第二。另外,我國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达2.51万亿元,同比增长7.8%,在全球已名列第五。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石青川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