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风寰宇 美器中的中西互鉴

2024-05-24耳东

茶道 2024年2期
关键词:茶器茶具饮茶

耳东

紫禁城作为皇家宫殿跨越明、清两个朝代,这段时期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成熟时期,也是茶文化海外交流的兴盛时期。清代的茶文化相较明代,更加世俗化,深入了平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茶在中国的普及,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群因茶而增进交流。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使不同国家的文化因茶而彼此交融。茶风寰宇,故宫里收藏的欧美及东亚诸国的各式茶器反映了世界多元的饮茶方式,也映射出海内外茶文化深度的交流互鉴。

瓷尚西风,创彩瓷之冠

明朝开茶叶清饮风气,摆脱了饮茶历史上延续干余年之久的繁琐程序,茶具制作在这个朝代也有了显著的进步。作为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明朝烧瓷工艺以青花瓷为代表,达到了繁荣和鼎盛。

在永乐盛世之后,明代的制瓷技术又迎来了一次更大的革新。据说当年明成祖打下南京后,担心建文帝没死,曾派郑和多次率领船队出海,查访其下落,交游诸国。结果,建文帝没找到,郑和下西洋却打开了中国与周边各国交流的“新世界大门”。当时,中亚伊朗等国在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中,学会了在瓷器中添加珐琅质,使器皿变得更加璀璨夺目的“料彩”技术。通过海上贸易,这种技术为明朝工匠所掌握,并融入瓷质茶器加工中,使明朝后期逐渐出现了“五彩瓷”、“斗彩瓷”等画工精细,造型繁多的茶具。

著名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在古时候就价值连城,有“成杯一双,价值十万”之说。还有全世界仅故宫一对的明成化斗彩三秋杯,轻灵秀巧,洁白细腻、薄如蝉翼的胎体上绘了两只蝴蝶在山石花草中蹁跹飞舞。

受文化交流的影响,伊斯兰文化瓷器在明代出现的数量颇多,主要体现在器物的造型、纹饰和铭文三个方面。典型的伊斯兰纹饰也是别样的存在,如阿拉伯文、古波斯文、多菱纹、宝相花纹、缠枝宝相花纹等都在盘、盌、杯上得到应用。尤其是正德瓷器中大量应用了阿拉伯语作为装饰,可谓“奇葩”。比较知名的有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明正德白釉矾红彩阿拉伯文波斯文盘,盘内底四周四个阿拉伯文释义为“清高尊大的真主说”。而明天顺青花波斯文三足炉腹部以青花料书写有三行波斯文,取自波斯诗人萨迪的诗集《果园》。

东风西渐,茶路通四海

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18年后,终于用两座自鸣钟,敲开了紫禁城的大门。他凭借钟表、乐器、望远镜等西方奇物“求关注”,成功融入中国皇家圈层。

四十年后,崇祯皇帝在利玛窦的贡品中发现了一架古钢琴,命当时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修理。汤若望与其他西方传教士一起,协助修订了新的历法,开启了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修历的先河。通过贸易、外交、宗教传播等途径,明朝的对外文化交流在各个领域都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作为最后一个由汉族统治的中国朝代,明朝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二百多年,但对华夏民族的衣食住行、文化风俗,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其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与明朝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必需品——茶叶。

茶叶作为和丝绸、瓷器、香料齐名的中国对外贸易的“大杀器”,对外国商人的吸引力十分诱人。我们所熟知的茶马古道,在明朝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条道路加强了与云南、四川、西藏三地之间的联系,而外国商人也是借這条道路穿越西亚,联通欧洲。

茶马古道是非常传统的一条运输茶叶的道路,也可以称之为“陆上丝绸之路”,而“海上丝绸之路”的出现也是在明朝,由于当时世界局势发生变化,新航路开辟拉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西班牙和葡萄牙作为海上霸主地位如日中天,但荷兰这个小国家却不容小觑,他们找到了稳定与中国进出口茶叶的方式,并且实行垄断,如此一来,荷兰一家独大,包揽了欧洲大多数的茶叶来源,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也让中国的茶文化走向了世界。

中西互鉴,接纳与吸收

尽管清朝末年遭遇了西方先进科技加持下的降维打击,给后人留下了“闭关锁国”、“愚昧落后”的印象,但事实上,清朝中前期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和欧洲的统治者会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对方的文化,上演着非常重要的东西方大规模文化交流事件。

中国的诸子百家著作在欧洲掀起文化和思想界的“中国热”,成功“圈粉”以伏尔泰为代表的第一批欧洲思想巨人。同时,欧洲的音乐与科学在中国宫廷中得到了热烈的追捧,激起皇帝和群臣们的好学精神。如康熙皇帝努力学习《几何原本》,深入研究了欧洲的天文、地理、机械以及文化和历史知识。他还设立了《蒙养斋算学馆》以培养高端数理人才,亲自制作了手摇计算器。

尽管东西方交流果实曾“束之高阁”,中国和欧洲的统治者会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对方的文化。当时许多西洋面孔都成为了皇宫里的欢乐之源,正如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所认为的一样,“在故宫里,表面上看,到处是墙,是一个独立、封闭的世界。实际上,故宫到处是门,向整个世界敞开。书写故宫,就是书写整个世界。”

从17世纪到19世纪,西洋贡品源源不断涌入中国宫廷,成为中西政治文化交流过程中具有特殊价值的历史珍存。西洋贡品大多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遥远的欧洲进入清宫的,这些珍品不仅折射出清朝皇帝对西方的认知与态度,也是清代海上丝绸之路交往的重要见证。

康乾盛世,朗朗乾坤,在饮茶习俗风靡全球之际,借助海外对中国瓷器的需求,营造盛世的清朝统治者,将茶叶和茶具运销海外。海外贸易产生的利益,既给中国的盛世带来更大的物质基础,也为欧洲的流行文化提供丰富的遐想空间。从中国走出的茶文化,对世界文明史的影响力是无以复加的。茶在中国经历了不同朝代的演变,通过茶马古道、茶叶之路等贸易通道传播到世界各地,各国结合自身文化和传统,对茶文化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茶文化特色,茶器就是其中一种载体。

在影响世界的同时,中国茶文化也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清代宫廷便会陈设、使用产自西方国家的茶器。在清宫亦看到“西洋风”的兴起,比如清乾隆铜胎画珐琅开光山水花鸟图八棱提梁壶,是一件中西合璧的铜胎画珐琅精品,体现了清代宫廷对西方饮茶文化的接纳与吸收。

茶风寰宇,美韵器中藏

清代宫廷中使用和收藏的来自异域的茶器,以及由清代宫廷造办处制作的外国风格的茶器,共同展现茶文化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中的交流互鉴。

唐代初年,茶已被新罗国王列入祭品之列。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逐渐传播到朝鲜半岛、日本等地。饮茶方式和审美在日本本土化的改造和适应,也在故宮展出的精美茶具上有着淋漓尽致的表现。

如银鸢尾花纹茶具套装为日本横滨武藏屋制银茶具,原藏永寿宫后殿。武藏屋为日本明治时期有名的金属工艺品制造品牌。此套银茶具由时任日本驻华公使林权助所进贡。林权助(1860-1939年),日本明治昭和时代外交官,光绪变法时期两国政府间重要的联络人。

还有黑漆描金山水图提梁壶,在日本制造,为清宫旧藏。描金漆器,日本称“莳绘”,在清官档案中称为“洋漆”,地方官员常以此进贡。此漆壶外形与中国茶器相似,并不是日本传统生活用器的造型,其纹饰亦是受“唐风”影响的山水题材。因漆材质不适宜盛装热的茶水,故漆壶或漆杯会采用适宜饮茶的材质做内胎。髹漆描金覆盖紫砂原本细腻的质感,既能实用,又满足了王公贵族的赏玩之意。

除了东亚地区,茶在亚欧大陆上的传播也非常广泛。在欧洲,人们还仿照中国瓷茶具、宜兴紫砂器烧制陶瓷茶具,其造型和纹饰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在故宫中可以看到各种与中国茶文化有关的文物,如珐琅彩仕女图壶等。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也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程。

17世纪末,随着中国茶叶的输入,饮茶在俄国社会迅速普及。俄国民众喜欢甜茶,浓茶并搭配茶点。饮茶时,往往在茶中加入糖块、柠檬或牛奶。为保持茶水的温热,俄国在18世纪独创饮茶时的热水器皿——茶炊。饮茶器具随之固定为茶炊、茶壶、茶杯、杯托、茶匙、茶碟、糖块夹等成套的组合。

这些美器,中西共融,见证着千百年来,茶从中国走向世界,在各国人民的共同创造下,绘就出绚丽多彩的茶文化世界地图。通过茶具的形式、材料和装饰等方面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日本、欧洲以及现代科技和设计等不同文化的影响。中外茶具的融合不仅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鉴赏茶具的可能性。相信在未来,茶道的发展和古今茶具的文化融合还将成为人们不断探索和创新的领域。

责任编辑/吴少宇 美术编辑/王晋

猜你喜欢

茶器茶具饮茶
《香林德水》茶具设计
漆工艺在茶器上的应用与研究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陶艺茶器设计风格及思想文化体现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疫情下 茶器行业将发生哪些变化
浅谈陶艺茶器设计风格和思想文化之间的联系
美轮美奂的茶具
作品四
四季饮茶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