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朝的那些贡茶

2024-05-24陈勇光

茶道 2024年2期
关键词:芽茶武夷茶贡茶

陈勇光

正因为故宫留存下的贡茶,使我们可以穿越一两百年的时光,在迷雾与惊叹中寻找芬芳。这十多个省进贡的茶叶,仍旧可以遵循蛛丝马迹寻找它们的故事与传奇。今天,龙井、碧螺春、武夷茶、普洱茶……仍旧享有无上盛名,在它们老去的面貌中,折射出百年茶路流转的时光;在这些记录在案的笔墨字迹里,依稀有溢出的茶香。

当贡茶走到清朝

贡茶自古有之,自唐朝形成完善的贡茶制度,有名者如顾渚、阳羡、蒙山茶等。而宋代则专门在福建的北苑(建瓯一带)设立贡茶院,此时,北苑贡茶名冠世间,留下了“龙凤团饼,甲于天下”的无上传奇。元代则在武夷山四曲溪畔建立御茶园,另选择常州、湖州、四川、江西等地的芽茶进贡。到了明太祖时期,改为散茶进贡,此时有南直隶(今安徽、江苏、上海等地)、江西、湖广、浙江、福建等地进贡。

时光走到了三百多年前的清朝,此时的贡茶制度更趋完善、产区与品种更为繁多。可以进贡的人员如亲王、郡王等皇室宗亲,大学士、尚书等在京高级官员以及地方上的总督、巡抚、将军等。当然,专业机构如织造、盐政也在做这件事,另外还会将此“荣誉”给予特别的代表儒家道统的衍圣公(孔子的后裔长孙)。

贡茶有例贡与非例贡之分,例贡指的是常例的贡茶,如元旦、冬至、万寿庆辰这些重大节庆的进贡。非例贡则是临时的进贡,有迎銮贡、代表谢恩或朝廷另外的传办等。

清朝的贡茶由户部和礼部掌管。具体操作上,这些茶大都由当地地方官负责采办,由官茶局或衙役具体操办,并由专人押送进京,多在谷雨后十日开始起解,最后交到宫廷广储司的茶库。

清朝贡茶,谁的进贡量排第一?

清朝各地贡茶的数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变化。如有名的六安茶,康熙时进贡三百袋,最多时为四百袋;而到了乾隆元年达到了七百二十袋;后来发现地方负担过重,在乾隆六年时又回到四百袋的数量。

普洱贡茶从雍正七年(1729年)一直到光绪年间,进贡数量上大体比较稳定。

在有记录的档案中,安徽茶进贡的体量排在前列。除了至今闻名的六安、松萝、黄山毛峰茶,也有梅片、银针、珠兰,皆为绿茶。山东和陕西、广东等地的数量较少,品种也很单一。例如广东进贡的是鹤茶,鹤县属于江门市,今天人们对鹤茶已经很陌生了,江门新会的陈皮更为有名。在贡茶的档案里,还没有看到广东凤凰单丛进贡的记录。

此時主要有十三个省进贡,当今很有名的一些茶已经出现。

在查慎行的《海记》中列出清初各地贡茶的条目,其中徽州府和池州府以及苏州府为进贡的大头,都为3000斤,建宁府建安县(建瓯)1360斤,而崇安县(武夷山)为941斤,此时长兴县才35斤,安化县22斤,浙江临安县20斤。而此时云南茶还未出现在名录中。

后在乾隆五十九年记录的御贡茶数量里,普洱的大中小茶、女儿茶、蕊茶、茶膏就显然在上了,有云贵总督富纲进贡的,有云南巡抚费淳进贡的。此时,浙江巡抚吉庆进贡的龙井芽茶仅58瓶,福州将军魁伦进贡的天桂花香茶有100瓶。

清代这十三个省进贡的茶叶,包括了福建的武夷茶,各种小种、花香一类,另外有莲心绿茶,以及很特别的兴化府(莆田)的郑宅茶等。

云南有普洱芽茶、大小团茶、女儿茶、茶膏等多种品种。

湖南的有君山银针、安化茶、界亭茶(产沅陵县)等。

四川有仙茶、蒙顶山茶、灌县(今都江堰)细茶、青城芽茶等。

江苏有碧螺春、阳羡茶。

浙江则是龙井、黄茶、日铸茶、桂花茶膏、人参茶膏等。

安徽有名者如六安茶、松萝茶、黄山毛峰茶、珠兰茶、银针茶等。

江西有庐山茶以及我们现在都很陌生的安远茶、永安茶砖、宁邑芥茶等。

另有三个省份,因为产茶量少,贡茶的品种就很单一,广东省以鹤茶为主,而纬度偏北的陕西只有吉利茶,山东只有陈蒙茶。

武夷茶、普洱与龙井“三剑客”

清朝的贡茶中,武夷茶、龙井与普洱茶都是响当当的存在。要知道,福建茶一直在历代贡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明代时依旧占据着贡茶总量的一半左右,闽茶中又以武夷茶最为有名。

武夷山有仙气,武夷茶也自带光环。武夷茶在清朝进贡的时光中,从清初一直到清末,皆未中断。乾隆也称“就中武夷品最佳,滋味清和兼骨鲠”。武夷贡茶由崇安县令负责征缴,这些贡茶由茶农、僧人制作,地方官会在星村茶行甄选购买,成品以锡罐木匣包装,贴上黄色封签,由专员押运进京。从武夷山赴京的陆路有四五千公里,除了陆运,河运、海运也纷纷上场。

《清稗类钞》中记录,“竟尚武夷,最著者日花香,有花香而等而上者,日小种。”可以看到,故宫所藏小种花香茶,以锡罐包装,五罐一组,用黄色封签。这种锡罐的密封程度很好,从干茶颜色上看仍旧黑褐,梗红褐。

闽省还进贡有郑宅茶,此茶知者甚少,但当年亦为“闽茶绝品”。清朝徐昆在《遁斋偶笔》中认为:“郑宅茶,闽中兴化府(治仙游)城中郑氏所制,有茶二株,香美甲天下,虽武夷岩茶不及也。所产无几,邻近有茶十余株,味甘美,合二十株。有司先时使人谨伺之,烘焙如法,籍其数以进贡。”想想看,正品仅两株,加上邻近的茶共二十株,自然珍贵异常。《兴化府志》称“仙游县出郑宅茶,真者无几,大都以赝者杂之,虽香而味薄。”

据说乾隆很喜欢郑宅茶,在《咏茶诗赞郑宅茶》中赞到:“梦回石鼎松风沸,先试冰瓯郑宅茶。”

清朝中后期,与龙井、武夷茶并列称为上品的,就是普洱茶了。

普洱茶始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入贡。值得记录的事件是雍正七年(1729年),云南实行“改土归流”,即土司制度改为官员流动派驻制度,正式设立普洱府(管辖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茶山的第一任主管者为曹当斋,在他的精勤管理下,调和了茶山各民族间的矛盾,人们以茶为业,经济大为发展,汉族移民增加,其杰出政绩多次受到清廷褒奖。正所谓,以茶叶在边境筑起一道“绿色长城”。乾隆元年(1736年)后,清廷在普洱府设立茶厂、茶局,茶叶的加工和贸易更为完善,以倚邦茶山为主的古六大茶山的茶叶得以更多地进入宫廷。这是普洱茶历史中极为兴盛的时期,光是西双版纳六大茶山最高年产量曾达到八万多担。这时候的普洱茶采摘细嫩,贡茶选料极为考究,根据阮福《普洱茶记》所述:“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茶”。末代皇帝溥仪曾回忆:“清宫生活习惯,夏喝龙井,冬喝普洱,拥有普洱茶是皇室地位的标志。皇帝每年都不放过品茗普洱头贡茶的良机。”

故宫的“金瓜贡茶”曾于1964年,与其它紧压茶一起从故宫被清理出来交予北京茶叶总公司,所以北京茶叶总公司还留有这些珍贵的茶样。2007年3月,骆少君等茶叶审评专家曾审评过北京茶叶总公司留下的5斤重团茶“金瓜贡茶”。留下来的审评记录里,“金瓜贡茶”的外形被描述为“色泽红褐、细嫩显毫”;茶汤红艳明亮;香气和滋味皆为“陈韵显”;叶底嫩匀柔软,红褐匀亮。备注中写到“头3次冲泡,内质特征几乎相似,第4泡以后,汤色逐渐偏淡,滋味变醇和,陈香纯正”。

云南还进贡有茶膏,茶膏系茶叶熬煮后所得的精华,冲水即可饮用,有药效。相传“肚胀受寒时,用姜汤与茶膏同煮饮,使身体出汗即愈,当口破舌喉受热疼痛时,用五分茶膏噙口过夜,即愈。擦破皮肤出血时,将茶膏研面敷患处,即愈”。

不过茶膏可不仅仅是云南的特产,浙江也有生产,故宫至今还留有浙江生产的桂花茶膏与人参茶膏。比较有趣的是,浙江进贡的茶膏,是将茶叶和人参、桂花一起熬煮后形成的茶膏,人参茶膏和桂花茶膏这两者,皆以瓷瓶储藏,瓶身以黄绫包装,瓶口用黄色封签。

乾隆之后,最为推崇龙井茶,并且四次来到龙井产区。这时候的贡茶有龙井茶、龙井雨前茶、龙井芽茶等。浙江的茶,当然首推龙井,正所谓“龙井色香青郁,无上之品”。取雨前细芽,一旗一枪,方为珍品。自古龙井即推崇一芽一叶初展的采摘嫩度。从故宫留存的龙井贡茶来看,当时的外形为卷曲均匀,茶叶紧细,和今天的外形大不相同了。

浙江还进贡有黄茶,作为烹制奶茶的原料。浙江进贡的黄茶每年达数百斤,远超龙井的数量,毕竟熬制奶茶需要的茶量太多了。或许我们可以猜测,这种黄茶有轻微堆积发酵,外形金黄,滋味温和了。

宫廷贡茶里有一截安化干两茶,这是嘉庆皇帝生活用品中整理出来的,曾被张冠李戴为“树形普洱”,后来纠正为安化千两茶。这款茶通高27.5厘米,直径17厘米,有明显的竹篾箍印和箬叶印痕。2021年10月,故宫的干两茶曾回到安化的中国黑茶博物馆展出。当年,湖南进贡的安化茶很受欢迎,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很适合拿来煮奶茶。故宫的安化茶砖,选料均为细嫩芽叶。

湖南省的贡品另有君山茶,不过此时君山茶还不是黄茶类,在大学者、美食家袁枚看来,“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可见这时候还是绿茶的形态。

仙茶、吓煞人香与脚揉的贡茶

苏州的碧螺春又称吓煞人香,明末清初有产。清代王应奎在《柳南续笔》写到“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每岁土人持竹筐采归,以供日用,历数十年如是,未見其异也。康熙某年,按候以采,而其叶较多,筐不胜贮,因置怀间。茶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吓煞人者,吴中方言也,因遂以名是茶云。”关于碧螺春的名字,书中还写到“康熙乙卯,车驾南巡,幸太湖。巡抚宋公,购此茶以进。上以其名不雅,题之日‘碧螺春。自是地方大吏岁必采办。”这就是碧螺春与吓煞人香的故事了。可见,真正的碧螺春茶,最初是生长在“碧螺峰石壁”上的野生茶。现在东山岛上满植果树,真正的群生种还留存有一些,依旧香高韵长,内质丰富。

陕西紫阳曾进贡有白茶十四斤,《紫阳县志》记载,白茶即是芽茶,于清明前采摘,和今天的白茶工艺完全不同。

贡茶中亦有脚揉的记录。现在留下来的关于青城山芽茶的工艺记录写得很详尽有趣,这是清人江锡龄在《青城山行记》中写到的在青城山圆明宫的见闻,近暮春,快到了进贡的时期,山里人躬自做苦。看到巨锅六七具,负墙而立。炒茶时不用竹箸,不用铲,完全用手来炒。炒后放在纱囊里,“踏之以足,往复蹂躏”,最后“叶片缩如豆,白毫茸茸然,所得不过四五两。”炒后放在纱囊里再经脚揉,茶叶才能这么紧实,短小卷曲如豆。所以,今天谈到脚揉的茶,不用惊奇,它还曾进入皇室宫廷呢。

作为天府之国,道家与佛家皆兴盛的四川,有一款名叫“仙茶”的贡茶,与同样来自四川的陪茶、菱角湾茶、春茗茶、观音茶等茶,皆以银罐储藏,底款镌刻有“纹银·罗记·天宝”。银为贵重金属,以彰显其珍贵。要知道,其他省的茶都是以锡罐包装呢。这款产自蒙顶山的仙茶,产量实在珍稀,记录中写到,仙茶“每岁采贡三百三十五叶”。看来,光光数茶叶就够累的。珍贵的仙茶瓶口用黄纸封签,两个银瓶放入一个木匣内,加以黄绫包装,今天看起来仍然漂亮又精细。仙茶珍稀,还有神话的光环加身,“甘露禅师所植也,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其上,凝结不散。”

这个仙茶用途也很特别,应了仙茶之名——“天子郊天及祀太庙用之”,专门用于祭祀之用。

本来蒙顶山茶自唐代开始就有贡茶之名,尤其是半山之上的永兴寺,至今犹有僧人制茶,这是甘露祖师的道场。仙茶之外的陪茶、菱角湾茶,皆是仙茶的外产者,相距仙茶的产地十数里,以弥补仙茶产量的不足。如此看来,茶也是最近“天”的物品了。

猜你喜欢

芽茶武夷茶贡茶
河南药茶 连翘芽茶
小枣叶托起致富大产业——阳府井枣芽茶引领吕梁药茶发展新引擎
吕梁枣芽茶产业蓄势待发
送茶五吨
送茶五吨
明清时期武夷茶鉴评辑考
悄然崛起的武夷
紫芽茶的研究进展
武夷山茶叶包装中地域文化的渗透
贡茶第一寨仙游伍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