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纳洛酮在院前急救意识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4-05-23吴云龙

北方药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纳洛酮障碍剂量

陈 鹏,吴云龙

(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护理部,福建 厦门 361000)

院前急救是医院急救体系重要组成内容之一,给予患者第一时间抢救可以延长对其生命挽救时间[1]。颅脑疾病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与中毒患者极容易出现呼吸抑制,导致其发生低氧血症,使机体器官组织功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尽早实施对症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恢复。纳洛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药,包括注射液和舌下片,不同剂型的作用、用途、用法不一样,对处于应激状态下的病人能够产生拮抗作用,从而保护了脑组织,但是针对纳洛酮在院前急救使用剂量有所差异,例如4mg剂量的纳洛酮,其药物疗效相对更高[2-3]。基于此,我院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院前急救意识障碍患者(共120例),作为参考对象,分析探讨采用不同剂量的纳洛酮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院前急救意识障碍患者(共120例)作为参考对象。根据数字随分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参照组60例,试验组60例,参照组:男35人,女25人,年龄51~72岁,平均(61.50±3.50)岁,发病到救治时间集中在3~12小时,平均为(7.50±1.50)小时,体质指数为 18~23 kg/m2,平均体质指数(20.50±0.83)kg/m2;疾病类型:20例重型颅脑损伤,20例脑梗死,20例脑出血。试验组:男34人,女26人,年龄52~73岁,平均(62.50±3.50)岁,发病到救治时间集中在3~11小时,平均为(7.12±1.33)小时,体质指数为 19~23 kg/m2,平均体质指数(21.32±0.67)kg/m2;疾病类型:29例重型颅脑损伤,21脑梗死,20例脑出血。GCS评分:最高15分,表示意识清醒。3~8分,表示昏迷。低于3分表示严重昏迷。纳入标准:①两组患者均符合《神经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与临床》中意识障碍的诊断标准;②两组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愿意配合调查;③两组患者年龄均小于80周岁,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有严重肝肾功能损伤以及出血患者;②有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③既往存在神经功能方面的损伤者;④不同意参与本研究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参照组采用采用2mg纳洛酮治疗:(规格:2mL:2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3316),选取2mg 纳洛酮加在0.9%的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进行稀释配比后,予以静脉注射,此时药物浓度为0.004mg/mL。

(2)试验组采用采用4mg纳洛酮治疗:规格:2mL:2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53316),选用4mg 纳洛酮添加在0.9% 的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进行稀释配比后,予以静脉注射,此时药物浓度为0.008mg/mL。两组均在患者意识逐渐清醒后停止输注,期间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根据《神经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与临床》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100%。显效:患者经经抢救后,于30min内恢复清醒;有效:患者经经抢救后,在30min~2h恢复清醒;无效:患者经经抢救后,于4h内没有清醒迹象。

1.3.2 观察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CysC、S100β水平

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5mL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参数设置为(3000 r/min、10min),取其上层血清,对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进行检测,对血清胱抑素 C(CysC)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

1.3.3 观察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丙二醛水平

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进行检测。

1.3.4 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面色潮红、恶心呕吐、胸闷、心动过速等,予以详细记录。

1.3.5 观察两组患者GCS评分、语言功能以及肢体功能

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进行评估,满分为15分,分值与患者的精神状态呈正相关。依据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对患者语言功能进行评估,满分为10分,分值越高患者失语症越严重。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患者肢体情况评估,满分为100分,分值与肢体功能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试验组为96.67%,参照组为81.67%(χ2=6.988,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2.2 比较两组患者血清 NT-proBNP、CysC、S100β水平

与参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血清 NT-proBNP、CysC、S100β水平略低(t=24.007,9.136,5.179,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血清 NT-proBNP、CysC、S100β水平

2.3 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RP、MDA 水平

与参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血清CRP、MDA 水平略低(t=17.020,16.058,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RP、MDA 水平

2.4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试验组发生率为8.33%,参照组发生率为1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4,P<0.05),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2.5 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语言功能以及肢体功能评分

与参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GCS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语言功能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41,41.824,12.427,P<0.05),见表5。

表5 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语言功能以及肢体功能评分分)

3 讨论

意识障碍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数是因患者高级神经的中枢神经外周受损造成的,通常与颅脑外伤、热射病、外源性中毒与严重性感染疾病有关,上述共同的症状就是脑缺氧或脑水肿[4]。针对意识障碍疾病,临床主要通过院前急救,能够尽早实施治疗干预,缩短患者意识恢复时间,进一步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纳洛酮是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的一种类型,也是临床常用的阿片受体拮抗剂,该药物可以作用与机体中枢神经与呼吸兴奋性,对迷走神经也具有抑制作用。意识障碍患者机体会处于应激状态,使得内源性阿片会被大量放出,而纳洛酮可以通过阿片受体对竞争性实现相结合后,在患者机体内会产生神经毒性。有关资料显示,采用纳洛酮药物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可以改善神经功能,并且也起到保护作用,将其用于院前急救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目前,临床在院前急救使用纳洛酮的剂量仍缺乏明确标准。一般情况下常用剂量为2mg,因剂量小对部分患者催醒效果较差,但如果盲目增加剂量也会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会加重病情[5-7]。本文主要分析探讨选用2mg纳洛酮与4mg纳洛酮对院前急救意识障碍患者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为96.67%,而参照组为81.67%(P<0.05),提示4mg剂量的纳洛酮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原因是药物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更快发挥疗效,因此提高了治愈率。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参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血清 NT-proBNP、CysC、S100β水平略低(P<0.05),说明4mg纳洛酮可以调节患者血清 NT-proBNP、CysC、S100β水平,从而达到改善机体状况的目的,原因是人体处于低氧血症状态之下,体内的巨噬细胞会释放 CysC,在反复作用下会损伤神经元细胞,而S100β蛋白水平的升高,可将其作为脑屏障受损与神经系统损伤的指标。NT-proBNP 可作为判定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参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GCS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语言功能评分均降低(P<0.05),由此可见,给予院前急救意识障碍的患者实施4mg的纳洛酮治疗可以促进催醒效果,原因是其可以快速穿过脑脊液的屏障,并阻断阿片类的物质对患者脑部组织造成的损伤[8-10]。

综上所述,对院前急救意识障碍患者,4mg纳洛酮的治疗效果高于2mg,可以为后续救治工作争取更多时间。

猜你喜欢

纳洛酮障碍剂量
结合剂量,谈辐射
·更正·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纳洛酮联合NIPPV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