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干预对女性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聚焦超声治疗的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影响

2024-05-23赵雅娟靳利利魏磊彬孙杨李丛珊

河北医药 2024年9期
关键词:外阴部位依从性

赵雅娟 靳利利 魏磊彬 孙杨 李丛珊

硬性化苔藓时常发生在生殖器部位,当生殖器出现病变时,发展成为外阴硬化性苔藓(VLS),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病损区域为白色丘疹或斑块,同时伴有皲裂、糜烂、溃疡等,病变范围和涉及阴唇间沟、大小阴唇或会阴等,若病灶一直存在,还可能会伴有外阴结构内陷,导致泌尿系统障碍;病情反复发作时,可能引起阴道口缩窄或性交困难,甚至发生心理障碍。该疾病临床上通常于女性中多见,大部分患者发病年龄处于围绝经期。但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报道提示,VLS患者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年龄最小患者4岁,当前临床认为该疾病与自身性激素水平、自身免疫或遗传等因素相关,但其具体病因尚不清楚[1-2]。对于其治疗,国内外尚没有统一规范化的治疗方案。聚焦超声是治疗VLS的常用方法,在临床上经过多年的研究证实,效果颇佳且有一定的安全性。随着研究深入发现,VLS患者接受聚焦超声治疗同时实施干预护理可改善患者症状,保证疗效。故本次研究分析综合性护理对VLS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治疗依从性等方面,望能为广大女性患者提供有效干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VLS患者50例,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34.26±5.62)岁;平均病程(3.25±0.25)年。观察组年龄18~46岁,平均年龄(34.55±5.71)岁;平均病程(3.24±0.28)年。2组患者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患者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符合《妇产科学》[3]第3版中VLS诊断标准;②有性行为要求;③发生不同程度的皮肤颜色改变、皲裂、性交痛等症状。

1.2.2 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性或复发性的生殖道、泌尿系感染者;②发生外阴、阴道、子宫等生殖器恶性肿瘤者;③子宫异常出血者;④术前1个月内使用激素替代治疗者;⑤处于月经期、妊娠期或备孕期女性。

1.3 方法

1.3.1 聚焦超声治疗:①术前准备:详细询问和检查患者临床症状,并开展体格检查,观察病变部位及范围,术前在病变严重部位取活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引导患者完成心电图、血常规、传染病四项等相关检查,确定无手术禁忌证。②麻醉及体位准备:取膀胱截石位,将手术视野完全暴露,将2%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在会阴部病变区域,实施局部麻醉;麻醉达成后,常规消毒会阴部位,使用干纱布擦拭干净,开展手术治疗。③手术方法:使用同一型号的德国海极星妇科聚焦超声治疗仪,根据术前患者病情评估选择合适治疗参数,照射病灶部位,较快且匀速进行连续直线扫描,直到治疗区域皮温升高大约40°、轻微红肿或可触及皮下硬结时即停止治疗,治疗时拒绝停留以免局部烫伤。④术后处理:治疗后 24 h内给予局部冷敷,2组患者中如有治疗后水肿严重者,冰敷结束后,采取50%硫酸镁外敷,直至表面水肿消退。

1.3.2 对照组:行科室常规护理,术后叮嘱患者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并尽量减少对外阴的摩擦与刺激,叮嘱患者不可抓挠;衣着方面:尽量穿宽松、棉质或柔软的衣物,并及时更换;饮食方面:禁止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含有丰富微量元素的食物,同时适当参与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患者免疫力。

1.3.3 观察组:应用综合性护理,内容如下:①症状管理:除叮嘱患者不应随意抓挠外阴部位,同时还分发相关宣传宣教手册,指导患者如何清理外阴部位,穿戴柔软衣物,减少其外部因素对外阴部的刺激,同时告知患者避免盆浴,发生皮损时,在盆浴时不能对治疗部位大力地冲洗。②心理干预:有部分患者由于对病情过度担忧,病变部位较为私密,难以启齿描述病情,无形中增加患者的压力。护士针对该情况应耐心为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表现及治疗方法等,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同时展开综合性评估,分析不良心理发生原因,结合原因了解其程度并制定疏导方案,尽量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③热敷护理:接受聚焦超声治疗后24 h为患者展开热敷,将浸有30%~50%的硫酸镁溶液无菌敷料贴于患处,然后使用包着清洁毛巾的热水袋热敷,温度为50~70℃,热敷20~30 min/次,3~4次/d,对硫酸镁过敏者可使用温开水热湿敷,2次/d。④并发症预防:a 术后感染预防:接受聚焦超声治疗后,有部分患者由于治疗时能量给予过大,局部发生水泡,再加上会阴部位由于潮湿或大小便等刺激,易诱发感染,因此再次接受聚焦超声治疗后,要确保会阴部干燥,每日使用碘伏棉球擦洗会阴,便后使用,随时擦洗。对于有水泡形成的患者,可以使用湿润烫伤膏涂抹,随后使用无菌紫草油纱布覆盖;若水泡较大,可以在无菌条件下使用注射器将其吸取,然后使用无菌紫草油纱布换药,给予冰敷。b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因患者在治疗时采取截石位,由于长时间保持下肢屈曲外展姿势,血流滞缓,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因此,护士应该随时观察患者双下肢的血液流动情况,鼓励患者在床上展开下肢主动运动,如抬腿,膝关节伸膝运动等,必要时为患者按摩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症状改善评分、心理应激反应及治疗依从性。

1.4.1 症状改善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4]分析2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性交疼痛、外阴皲裂及外阴颜色改变的严重程度,0分表示无症状;1~3 分表示轻度;4~6分表示中度;7~10分表示重度,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症状越严重。

1.4.2 心理应激反应: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5]及抑郁自评量表(SDS)[6]评估,SAS评价以50分,SDS评价以53分为评价界限,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越强烈。

1.4.3 治疗依从性:使用医院妇科自制调查问卷,①完全依从:每周均能按照护士的指导完成相关护理;②不依从:每周依从性为完全依从。2次未能按照护士的指导完成相关护理。

1.4.4 知识掌握程度:在护理前、护理后,对患者的疾病认知、流程认知、风险认知程度进行调查,主要通过问卷答题方式进行,各项分值为5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认知程度越高。

2 结果

2.1 2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比较 干预前,2组皮肤瘙痒、性交疼痛、外阴皲裂及外阴颜色改变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2组各项症状评分均比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比较 n=25,分,

2.2 2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比较 干预前,2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2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应激反应比较 n=25,分,

2.3 2组患者知识认知程度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疾病认知、流程认知、风险认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疾病认知、流程认知、风险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知识认知程度评分比较 n=25,分,

2.4 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n=25,例(%)

3 讨论

VLS目前是临床妇科疑难杂病之一,会对女性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根据以往临床多采取涂抹激素药膏、局部封闭等物理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常规护理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方法之一,该护理模式会对患者的病情、症状等展开对症干预,但容易忽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综合性护理是一项具有整体性、全面性的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性护理的特色不仅是对患者生理方面展开护理,同时还强化患者的心理疏导,确保患者身心处于良好状态,有利于其病情恢复[7]。

聚焦超声是临床上治疗患者常用的物理方法,大量研究证实,聚焦超声有利于改善患者外阴瘙痒、皮肤颜色等[8-12],这可能是由于聚焦超声可将机械效应与热效应相结合,发挥较强的组织穿透能力及能量聚集的效果,这种高强度的能量聚集使之穿透病变组织,病变部位的水分吸收能量,促成局部微血管形成,从而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有效改善患者神经末梢营养水平,促使局部组织生长微环境得以改善,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改善病灶状态。入组患者均接受聚焦超声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不同干预。其中观察组应用综合性护理,观察组在心理应激反应、治疗依从性及症状改善方面更为突出。本结果显示,经过1个月干预,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性交疼痛、外阴皲裂及外阴颜色改变评分明显降低,说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更高。可能是由于综合性护理对术后干预更为全面,对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展开预防,尽量减少患者痛苦。另外强化心理护理,按照其心理评估实施对应疏导,体现针对性,使得患者心理应激得以降低[13-15]。另外全面、舒适的护理干预让患者感受到生理及心理上的愉悦,自愿配合护理,从而提升患者临床依从性,形成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用综合性护理有利于提升女性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聚焦超声治疗治疗依从性,对缓解其心理应激反应有积极影响,减轻症状对患者的干扰,确保其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外阴部位依从性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加味五味消毒饮熏洗坐浴治疗外阴白斑病验案2则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女人如何做好外阴和阴道清洗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惹人痒的外阴白斑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