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导向的培智学校生活数学个别化教学设计
2024-05-23芮代琴
芮代琴
【摘要】 基于目标导向的培智学校个别化教学,能有效助力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提高能力。在生活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从以精准的评估制订目标、以适切的策略落实目标、以即时的评价检测目标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基于目标导向的个别化教学,助力学生数学素养提高。
【关键词】 目标导向;个别化教学;生活数学;培智学校
【中图分类号】 G764
【作者简介】 芮代琴,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特殊教育学校(南京,211800)。
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是制订教学目标,进而开展教育教学、进行教学评价的指南和依据。培智学校课堂教学应立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通过个别化教学将课程目标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中,促进所有学生的适性发展。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2016年版)》实施背景下,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堂教学应怎样设计和实施,才能实现课程育人目标呢?笔者结合人教版二年级生活数学《5减几》的教学案例,从目标设计、目标落实、目标达成三个维度,谈一谈对个别化教学设计的思考与探索。
一、以精准的评估制订目标
培智学校学生障碍类型复杂、障碍程度不同,每名学生学习的起点、方式、能力存在差异,教师教什么、如何教、教得怎样,都依赖教育评估。通过评估,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能力现状、学业水平、生活经验、学习特质等情况,继而立足学生发展需求,确定适合的教学目标、内容和策略。
(一)全面评估
1.发展能力评估。我们通常使用《孤独症儿童发展性评估量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估量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评估量表》等评估工具,对智力障碍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发展、动作发展、社会交往以及情绪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估,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现状、学习特质及优劣势,为个别化目标制订、教学内容选择以及教学策略运用提供依据。
2.学业评估。我们通过课程本位评估,了解学生的先备知识和先备能力,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明确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确定接下来的学习或训练目标,为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二)制订目标
1.筛选共性目标。评估结束后,对全班学生的评估结果进行整理和比对,梳理出比较集中的、需要在支持下完成的项目,也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目标,将之作为班级共性目标。
2.确定个别化目标。个别化目标要依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和教育评估的结果,在精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整体、科学、全面、适切地加以制订,目标内容要明确具体,可实现、可观察、可测量,与教学内容相匹配。《5减几》教学目标见表1。
二、以适切的策略落实目标
培智学校中多为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他们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弱,逻辑思维能力低下,因此,教学设计应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组织适当、适量、有效的教学活动精准落实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个别化教学设计应体现“三个基于”。
(一)基于生活的情境创设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程内容是智力障碍学生能够掌握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内容均来自学生的生活,最后也要回归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生活服务,以此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能力。因此,教学设计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习惯,以生活实践为切入点,将个别化目标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和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经历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过程,促进学习真正发生。
如《5减几》新课导入环节,教师PPT出示夫子庙图片(学生刚去过夫子庙开展社会实践),并提问:“同学们,瞧,这是哪里呀?”姜同学说:“南京。”孙同学说:“夫子庙。”教师肯定地说:“对,这是南京的夫子庙,你们瞧,夫子庙有吃的、有玩的,真热闹啊!我们一起去夫子庙逛一逛吧!”接着,教师PPT出示“卖气球”的图片,提问:“卖气球的人手里有多少气球?殷同学,你来数一数。”然后,教師用语言和动作协助学生点数。随后,教师用动画演示飞走了2个气球,并提问:“原来有几个气球?飞走了几个?”孙同学在教师协助下说出:“原来有5个气球,飞走了2个。”最后,教师请其他学生也像这样说一遍。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情境导入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推进了课堂教学。
(二)基于兴趣的内容转化
数学知识内容抽象,逻辑性强,智障学生因智力上的缺陷,学习数学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根据他们好动、爱模仿的特点,将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者活动。比如,教学设计中将动画人物、学生熟悉的身边人物贯穿于活动情境中,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如《5减几》教学中,教师用PPT出示自己和学生买茶叶蛋的图片,并演示“5个茶叶蛋吃了2个”。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他们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王同学在教师提示下说:“老师买了5个茶叶蛋,吃了2个。”教师追问:“还剩几个呢?”同时,教师提示学生观察图中还有几个茶叶蛋。徐同学说:“3个。”教师肯定后说:“原来有5个茶叶蛋,吃了2个,还剩几个?我们用图片来摆一摆、圈一圈、划一划。”然后,发放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设置学生喜欢的互动游戏、实践操作、模拟表演等多元开放的活动,带领学生多感官参与、多方式合作,让学生在“玩”中看、听、说、数、算,从而将学生个别化目标有效地落实在各个环节中。
(三)基于目标的任务设计
课堂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学生易懂、易学、易参与的活动,有效落实个别化目标。一节课,无论是准备活动,还是新知学习、巩固环节,每个环节、每项活动都应与对应目标相关联,服务于目标达成。即使同一个环节、同一项学习内容或同一项任务,每名学生的学习任务也不尽相同,如:能力强的学生独立完成,能力一般的学生在一种支持下完成,能力弱的学生减少内容或获得多种支持。任务设计既要有挑战性,又要兼顾达标的可能性,这样才能让教学更有效。
如《5减几》教学中,用学具摆一摆、划一划,就对应学习目标“能用圈划、图示的方式表示‘5-2=‘5-3=算式的意义”。其中,孙同学用实物圆片在磁性板上摆一摆、圈一圈,再说一说图意;冯同学在教师语言提示下用茶叶蛋图片在磁性板上摆一摆、划一划;殷同学在教师语言提示下用茶叶蛋图片在有虚影提示的作业单上摆一摆、划一划。个别化教学设计体现的是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真切关照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个性发展。
三、以即时的评价检测目标
教学评价在强调了解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以教学目标为指引,确定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课程评价内容,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由于智力障碍学生短时记忆占优势、记忆广度小,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个别化目标,设计适切的评价内容,采用课堂观察、口头问答、个别化作业单、实践操作等评价方式,进行即时性评价,以获得学生学习的相关信息,检测相关目标是否达成,并为优化和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一)针对知识点的形成性评价
生活数学课堂教学多依据“小步子多循环”原则进行教与学。实践中,我们将学习内容进行梯度分解,由易到难逐个学习,在学习每个知识点后,师生共同完成知识或方法的提炼整理,接着安排针对性练习,检测这一知识点学生是否掌握,由此形成新知学习的“小闭环”,实现所教即所学、所学即所评,确保教学目标有效落实。
如,在学习算式“5-2=3”后,教师安排了“划一划实物图”的针对性练习,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减法的意义,见上页表2。
(二)针对整堂课的巩固性评价
一节课结束后,教师基于教学目标设计个别化作业单来巩固本節课所教知识,同时评价学生个别化目标是否达成。如果发现学生哪里掌握得不够好,此时还可以将知识要点再次进行整理和强化,或者开展课后辅导和补救。作业单设计既要考虑班级学生的共性需求,又要与学生的个别化目标相对应,根据学生能力,进行个别化处理。作业单在内容的难易、题量与支持策略多少等方面,都应体现层次性,让学生在思考分享、交流进阶、迁移泛化中培养应用意识,发展核心素养。
如,教师让学生完成的《5减几》作业单,其中第1题对应课时目标1“能用圈划、图示的方式表示‘5-2=‘5-3=算式的意义”,第2题对应课时目标2和3“能看图说出图意,列出算式‘5-2=‘5-3=”“能用数或借助5的分合式计算出‘5-2‘5-3的结果”,第3题对应检测目标3“能用数或借助5的分合式计算出‘5-2‘5-3的结果”(见图1)。接着,结合现场学生表现,设置情境题“分糖果”,对应课时目标4“能用‘5-2=3‘5-3=2的算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检测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
(三)针对多维目标的总结性评价
在一节课最后的综合活动环节中,教师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并从学生课前准备、课堂参与度、课堂表现、学习效果四个维度进行总结性评价,让学生的“学”看得见。
目标既是起点,也是方向,更是归宿。在课程标准下的生活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承接课程标准,成为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为实现有效教学提供重要的导向和指引,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要以目标为导向,优化设计,关注过程,提高效率,服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责任编辑:赵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