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联卫生纸简史

2024-05-23孙越

领导文萃 2024年10期
关键词:琳娜如厕卷筒

孙越

我在20世纪90年代去苏联,住在莫斯科中学教师马琳娜家。她第一天带我参观她家时,我注意到卫生间水箱盖上立着一卷卷筒式卫生纸。

马琳娜老师对我说:“卫生纸,保证满足你的使用。”我謝过她,内心颇为感动,因为我知道,卫生纸在俄罗斯几十年都是个大问题。

19世纪末的俄罗斯帝国时代,偌大的国家上千万人口,仅有彼得格勒省一家卫生纸厂,年产量仅为12万包,根本无法满足百姓之需。20世纪20年代,苏联成立之后,卫生纸问题并未解决,人们如厕先是用布片和棉花代替卫生纸,再后来,家家户户便开始将《真理报》和《消息报》废物利用。

1937年,苏联政府决定普及卫生纸,但工厂技术落后,无法满足国内需求,所以只得从英国进口。1939年,苏联开始生产卫生纸,但产品质量差。生产和普及卫生纸的计划泡了汤。

苏联人如厕用报纸的习惯,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1956年,苏联政府决定由立陶宛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的工厂生产卫生纸。

根据苏共中央指示,卫生纸生产出来后,成为苏共高干的专属特供产品,普通人没资格使用。除特供外,苏共中央还将卫生纸配给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的涉外酒店,意在向全世界证明苏联卫生纸可以自给自足。

到了60年代,苏联卫生纸逐渐普及民间,但供不应求,因为那时苏联城市化改造速度远超农村,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消费者数量激增,卫生纸极其短缺。

苏联政府无奈,又开始向英国求购卫生纸,以缓解国内矛盾。但英国卫生纸因为价格昂贵,所以进口数量有限,并不能解决苏联人的实际需求。

1969年秋,苏联从英国进口两台造纸机,在列宁格勒州生产出颜色灰暗、纸张坚硬的卷筒卫生纸——它虽然质量差,但比用报纸等替代品强多了。政府宣传部门赶紧开动宣传机器,通过院线和报刊大力推广卫生纸。最后,苏联百姓终于尝到了使用卫生纸的好处,商场货架上的卫生纸一扫而光。

80年代,苏联人口增至2.6亿,而全国卷筒卫生纸的年产量仅为6700万只,就是说差不多有2亿人上厕所没纸用。全国陷入如厕纸荒后,官方力保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供应,其他城市实施限购。比如1975年,苏联乌拉尔地区居民便凭票买卷筒卫生纸,每家每月凭票到指定商店购买——一张卷筒卫生纸票限购5份,指定的商店经常无货,卷筒卫生纸票却经常过期作废。

80年代中期,苏联卷筒卫生纸价格飙升,单件价格堪比一本印刷精美的杂志,甚至还更贵。苏联百姓囊中羞涩,只得又恢复使用报纸上厕所。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苏联经济凋敝,就连莫斯科的商店也见不到卷筒卫生纸的影子,因为它已成为莫斯科黑市的抢手货。在这种情况下,房东马琳娜老师竟然能保证我使用卫生纸,真是一诺重如山啊!

(摘自《看天下》)

唐代文人做到大官的很少,高适后来因为特殊的机遇当到节度使,算是很少见的一个例外,《旧唐书·高适传》甚至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一人”。到宋朝以后,士人们的浪漫情绪大为弱化,不大做一步登天之类的浪漫美梦了;但宋代文人出任高官的却比较多。唐宋文化以及士人心态之不同,这也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方面。

——顾农《从“莫愁前路无知己”看盛唐气象》

猜你喜欢

琳娜如厕卷筒
下期预告:如何帮助幼儿愉快、轻松地进行如厕训练?
论跨性别者如厕权实现的困境与方式
Students’ Feedback on Integrat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Cases into Lecture Task in Course of Built Environment
幼儿如厕能力的培养策略
1450卷取机卷筒的优化改进
New twist on Old Style
卷筒花
艾琳娜和她的狼伙伴
卷取机卷筒径向压力的研究
Passage F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