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认识全球”专题综合测试题
2024-05-23韩增磊
韩增磊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2022年4月正式颁布,其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对“认识地球”的重点内容进行了重要调整(如下表所示),并融入了“在做中学”、加强信息技术教学以及家国情怀教育等多个角度的要求。为了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并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本专题特别设计了一套综合测试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并提供一个全面检查对该专题知识理解情况和应用能力的机会。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部分修订内容
一、选择题
北京市的小明同学,去参观了科技馆后,对地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图回答1~2题。
1.小明画了一幅太阳系的地图,左图中字母代表地球的是( )
A.AB.BC.CD.D
2.右图是科技展中地球的名片,请从下列选项中选一项,完善这张名片( )
A.恒星B.行星C.卫星D.彗星
3.2020年暑假某市科技馆开展了“仰望星空”天文科普展,其中一件展品为“给地球量腰围”。请问,如果给地球量腰围,那它最大为( )
A.4万千米B.6371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D.4万米
4.“嫦娥”连地月,千里共婵娟。“嫦娥一号”获取了我国首张120 m分辨率全月影像图,探明了14种有用元素在月球上的分布特征。以下哪项不是我们要对月球进行探索的目的( )
A.月球能够为我们提供新的资源与能源
B.抢先登陆月球,可以将月球视为本国的“自留地”
C.月球是理想的对天观测和对地监测站
D.月球是人类深入认识地球和太阳系的科研场所
5.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火星的自然条件与地球最为类似。据以下表格回答,火星与地球最为接近的条件是( )
A.质量B.体积C.自转周期D.公转周期
6.(多选)“天问一号”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的科学探测,实现了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天问一号”的探索任务包括( )
A.探测火星生命活动信息B.火星的演化以及预测地球未来的变化
C.探讨火星的自然环境特征D.今后大量移民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前景
中国空间站(天宫空间站)每90分钟左右环绕地球一周,在日落后不久的傍晚以及日出前的清晨,空间站会反射傍晚或凌晨的太阳光,只要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肉眼可见。根据图片和材料,回答7~8题。
7.关于“天宫空间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属于天体 ②不属于天体 ③与月球同级别,都属于地球的卫星 ④“空间站”不属于地球的卫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2022年10月13日“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目前城市路灯的开关主要是根据日出和日落时间自动开启关停,当亮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路灯开启,反之则关闭。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时,下列城市路灯最早开启的是( )
A.香港B.拉萨C.哈尔滨D.北京
9.2022年11—12月第32届世界杯在卡塔尔(约25°N,51°E)举行,北京的经纬度是(40°N,116°E)。小明同学从北京出发到卡塔尔观看比赛,下列哪种现象不可能发生( )
A.卡塔尔天气寒冷,当地居民多穿厚羽绒服
B.小明行李箱中携带遮阳帽、防晒霜
C.晚饭时给北京的奶奶打电话,奶奶已经睡着
D.相比北京,卡塔尔的旗杆影子更短
二、非选择题
10.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模拟实验,请完成实验过程。
实验器材:地球仪、台灯。
实验目的:用地球仪、台灯模拟地球自转,并观察现象。
(1)步骤1:摆放地球仪,地球仪的北极应对着___________方向。
(2)步骤2:在暗室中,将台灯水平置于桌面上,使光源水平照射地球仪,台灯模拟的是___________,此时被灯光照亮的半球是___________(填“白昼”或“黑夜”)。
(3)步骤4:拨动地球仪,随着地球仪的转动,发现地球表面出现___________现象。
(4)步驟5:随着地球仪的转动,她还发现,位置越靠东越早被照亮,说明越靠东,见日出越___________(填“早”或“晚”)。
(5)结论: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地球自转会产生___________现象。(多选)
A.昼夜更替B.时间差异
C.四季变化D.昼夜现象
参考答案:
1.C 2.B 3.A 4.B 5.C 6.ABCD 7.B 8.C 9.A
10.(1)北极星 (2)太阳光 白昼
(3)昼夜更替 (4)早 (5)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