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星照亮太行山

2024-05-23钱国宏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24年5期
关键词:刘邓刘伯承太行山

钱国宏

随着《浴血太行》《太行山上》等影视作品的热播,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成为很多国人向往的“打卡”地。前不久,在河北邯郸文友的陪同下,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驱车来到了位于邯郸市涉县境内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景区。

这是太行山下一个普普通通的村落——赤岸村,房屋多为毛石砌筑,院落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布局严谨。一些门楼饰以雕刻、彩绘,柱础、门墩常见石雕,照壁上有传统的福、禄、寿等砖雕图案……整个村落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在鲜艳的红旗、红色标语、红色雕塑、红色街灯的映照下,整个村落又成了红色的海洋。整个景区由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将军岭和一二九师陈列馆3部分组成。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带着满腔的崇敬,来这里寻找红色的种子。

1940年6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的率领下,临危受命、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山,进驻涉县,直到1945年12月底才离开。5年多时间里,一二九师浴血奋战,成为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克星”。他们还和边区政府一起发展地方武装,巩固抗日政权,以涉县为中心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我穿胡同、进街巷,登上几级石阶,拐进了一个白墙、黑门、青瓦的院落,这便是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院子并不大,由上、下、后3座相邻的农家四合院组成。下院是司令部办公的地方,北屋正房为司令部会议室,西屋为刘伯承的办公室,东屋为警卫室,南屋为一二九师办公室。院内,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当年亲手栽植的丁香和紫荆树长势葱茏,花开正盛,清香扑鼻。屋内的所有陈设,依然保留着当年的简朴面貌,走进每个房间,目睹每一处陈设,都令人产生一种岁月回放的感觉,景仰之情充溢胸间。

走出下院,往西爬5个坡,便来到了上院。赫然入目的是门上刘华清题写的“刘邓旧居”匾额——这里是两位首长当年生活过的地方。刘邓的居所极为简陋,屋内只有一床一被一桌一灯,墙面亦有些斑驳。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与清贫自守的品格,从中可见一斑!

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后院。后院是司令部的作战室,为机关办公地,院东南角有一防空洞。后院和上院相通,南房5间,原为司令部作战处办公室,刘邓就在这里指挥了大小战役31000多次,收复了198个县城。司令部作战处办公室已改设为太行木刻版画展室,里面陈列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太行部队文艺工作者在当年创作的木刻版画,它们再现了当年太行军民在抗击敌人中的艰苦生活。

司令部旧址当时就是农家院落,所以至今村中仍有村民居住。我们在同当地村民闲谈时,他们介绍说,当年村中家家有八路。八路军官兵平等,对待群众极为和蔼,经常帮助他们做农活儿和家务。村民们至今还习惯称呼刘邓为“刘师长”“邓政委”——那是一种抹不去的情结、忘不掉的记忆。

一二九师陈列馆的展览主题为“我们在太行山上”,共分为4个部分,集中反映了八路军一二九师转战太行山、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历史性贡献的光辉历程。馆内珍藏着500余件八路军一二九师将士用过的战斗和生活用品。一件件文物,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是那段峥嵘岁月的再现,也是一二九师将士浴血奋战、顽强不屈的英雄气概的体现,更是太行山“军民团结,抗战必胜”的伟大信念的宣示!这一切,都凝聚成一部不朽的晋冀鲁豫抗战史诗!

山河有幸埋忠骨,草木无声述峥嵘。时光变幻,而将军岭上却是一片葱茏。岭上安放着刘伯承、徐向前、李达、黄镇、王新亭等20位将帅的灵骨。从岭下登上129级石砌台阶,就是刘伯承元帅纪念亭。出纪念亭,往上再登129级台阶,就到达了徐向前纪念亭。从徐向前纪念亭再往上登129级台阶,就到达了将军岭的顶峰,峰巅的绿荫中矗立着邓小平塑像。1990年10月,邓小平为将军岭题写了岭名,为刘伯承元帅纪念亭題写了亭名。这处山岭,目前是除八宝山之外安葬共和国元帅、将军最多的地方。

站在将军岭上回望,赤岸村变得很小。可就是这个不起眼的村落,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后,这片红土地走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和2位元帅、3位大将、18名上将、48名中将、295名少将,先后有近百名一二九师老领导担任党和国家重要职务,成为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坚力量,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纪元。

太行巍巍,丰碑高耸。吟咏着“入目斑驳岁月更,千年赤岸战旗红。数间陋室谁堪信,刘邓曾驱百万兵”的诗句,耳畔仿佛响起那惊天动地的枪炮声、冲锋号声。那声音仿佛在提醒我们:铭记峥嵘岁月,擎旗勇毅前行!赓续红色血脉,致力于民族复兴!

猜你喜欢

刘邓刘伯承太行山
憨二叔“刘邓”
《太行山写生》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激战汝河
抢渡沙河
太行山(外二首)
太行山上忆当年
太行山下最可敬的人
刘伯承治校三法
刘伯承带兵思想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