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古诗词里的树
2024-05-23翟凌枫
翟凌枫
人们常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凡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寓意。在古诗词中,树更是一种常见的意象。诗人托物言志,常常借助树的意象表达自己的观点、感情和志趣。访遍诗山词海,古诗词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树木当属柳树、松树和梧桐。春暖花开的时候,让我们跟随古人的脚步,在轻吟细品中邂逅古诗词里的树吧!
柳树是历代古诗词中最为常见的树木之一。因“柳”与“留”谐音,故古人离别时,常有折柳相赠的风俗。因此,柳树多为离别之象征,但也不尽全然。
唐代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在前两句明写春色,暗寓离别,烘托了全诗的伤感气氛。后两句则道尽离别的悲苦惆怅。清代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评价此诗:“送别诗要情味俱深,意境两尽,如此篇真绝作也。”柳树在此为“别离之景”。
唐代白居易亦写柳,其《种柳三咏》写道:“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不及栽杨柳,明年便有阴。”诗人通过亲身实践,得出了种植杨柳以及其他树木的经验和感受。柳树在这里充当为人提供阴凉的“有用之材”。
清代高鼎在晚年归隐时创作《村居》,至今广为流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此诗展现了春日乡村独有的迷人景色,为读者生动描画了一幅春日孩童放风筝的温馨画面。全诗气氛轻快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柳树在这里俨然成了迷人春色的参与者、欣赏者和享受者。
作为岁寒三友之一,松树不惧严寒,四季常青,默默见证着四季更迭和岁月葳蕤。因此,历代文人墨客都十分倾慕松树的品格,而松树则有品德高尚、坚韧不屈的寓意。東汉刘桢的《赠从弟》写道:“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其堂弟坚贞自守、不忘本心,读来倍感情深谊长。在此,松树象征高尚的志趣和情操。
西晋左思别有才情,他在《咏史》中写道:“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诗人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门的有志之士,又以“山上苗”比喻出身世家的纨绔子弟,形象生动。该诗借用自然景象,反映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表达诗人的愤懑之情。此诗中,松树为“高尚之士”。
唐代白居易在《放言五首·其五》中写道:“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本诗写在白居易被贬途中,为政治抒情诗。作者认为,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根本规律,不必强求寿命的长短,应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多做贡献。松树在这里又成了千年不老的“长寿之树”。
梧桐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树种之一,其树干挺直,光滑碧绿,有凤凰木、青桐、桐麻、碧梧、青玉、庭梧等雅称。在古代传说中,梧是雄树,桐是雌树,二者同生共死,故梧桐有“爱情树”的美誉。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写道:“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这里以松柏和梧桐枝叶相互覆盖、交缠,象征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坚贞不渝。梧桐在这里是“忠贞之木”。
诗仙李白也曾写过梧桐,其《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中有“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一句,寥寥十字,便呈现出一幅苍凉凄美的深秋画卷。此诗写于李白被赐金放还后,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悲苦之情。语言清新脱俗,意境苍茫旷远,实乃千古佳作。该诗中,梧桐为凄凉秋景。
南唐李煜的《相见欢》名满天下,其中写道:“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此诗作于北宋开宝八年(975),当时李煜被俘北上,阶下囚的生活使他倍感哀伤。该词极其生动形象地描画了一位亡国之君囚居在寂寞深院的落魄之相。这里的梧桐,是和李煜一起被深锁的“凄凉之木”。
莺飞草长,春光正好。让我们约上二三好友,同至春堤湖畔,任由刚冒新芽的柳条轻垂在手中的诗卷上,迎着略带青草味儿的春风,与古诗词里的树来一场美妙的邂逅,岂不快哉!
编辑/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