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野下农村女性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2024-05-22宗苏秋
宗苏秋,王 虹
(山西医科大学)
2018年国家卫健委和扶贫办共同印发的《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强调指出:“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提高人民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方案定于2018—2020年在贫困地区全面开展健康促进攻坚行动,旨在提高贫困地区居民健康素养。农村女性在整个家庭的健康生活、习惯养成、行为方式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是家庭健康的主要执行者和引导者,她们的健康理念会直接影响整个家庭的健康水准。因此,培养和提高农村女性的健康知识水平尤为重要。为此,调查组于2021年12月到2022年3月在山西省平陆县开展调查,以了解农村女性健康状况,探讨其相关因素。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在平陆县三门、长乐、圣人涧等13个村镇对符合调查条件的女性(排除有认知障碍)随机发放问卷530份,回收有效问卷506份,问卷有效率为95.5%。
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对健康的认知、对女性健康的态度等4个部分,统计数据用SPSS22.0录入及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一般人口学特征
调查对象的年龄为18~76岁,其中30岁及以下173人,占比34.2%;31~50岁249人,占比49.2%;51岁以上83人,占比16.4%。婚姻状况为已婚的409人,占比80.1%;未婚的95人,占比11.7(其中2人婚姻状况数据缺失)。文化程度为“初高中或中专”的249人,占比49.2%;“小学及以下”的128人,占比25.3%。自我健康评估为“一般”和“差”的共244人,占比48.2%;“好”与“很好”的共262人,占比49.8%。健康自评的结果与2015年浙江大学开展的《中国农村家庭调查》(以下简称“浙大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一致:农村女性认为自己身体状况“好”与“非常好”的比例是45.4%。
(二)健康的生活常识知晓率低
健康生活常识直接影响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选择,是个人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的重要基础。该模块调查内容共有11项: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成年人一天食盐推荐摄入量,成年人一天食用油推荐摄入量,有害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否愿意改变,厨房砧板的正确分类使用,运动频率,是否做到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被犬、猫抓伤、咬伤后怎样处理,是否注重家庭饮食营养搭配,食物保质期的正确认识,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后的做法。根据各项具体情况将被调查者作出的正确选项和“是”视为知晓和正确做法,赋值1分;对不正确选项和“否”或“不知道”视为不知晓和不正确做法,赋值0分,满分共11分,得分情况详见表1。
表1 农村女性健康生活知识知晓率得分情况
(三)对健康观念的理解和认知
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开展的健康教育在农村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过半数农村女性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是也要看到,还是有约一半的农村女性作出错误或含混的选择,对健康观念的理解和认知存在偏差。
表2 农村女性健康理念的理解和认知情况
(四)缺乏必要的健康支持条件
第一,缺乏合适的运动场所和设施。数据显示,在“影响运动的因素”中选择“从不运动”和“很少运动”的395人中,有176人选择了“没有合适场所和设施”,占比45%。这个结果与浙大调查全国农村社区公用健身设施覆盖率为47.1%的情况基本一致。
第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不理想。调查中,在问及“有没有签约家庭医生”时,348人选择了“没有”,108人选择了“有但是用处不大”,只有50人选择了“有且用处很大”。家庭医生签约率为31.4%,但是真正起作用的仅有9.94%。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农村家庭医生数量不够,二是农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居民获得感不强。
第三,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单一。调查数据显示,定期做基本体检的人数仅为74,占比14.6%。有65.4%的女性认为通过体检和医院医生的建议获得的健康信息更加准确可靠,但是只有14.6%的农村女性有条件经常体检。由此可知,农村女性对于体检和自身健康有很强的需求,但是现实条件不能完全满足。这与基层医疗机构“重疗轻防”、工作内容单一、服务对象主要是急慢性病人、缺少服务主动性有很大关系。
第四,健康教育力度不大,形式单一。数据显示,在调查“生活所在村庄的健康教育形式”时,选择“宣传栏”的占比41.3%,选择“知识手册”的占比21.1%,选择“健康讲座”的占比14.4%,选择“入户宣传”的仅占5.7%,还有16.4%选择“什么形式都没有”。结合前面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健康理念认知等情况综合分析得知,目前农村存在健康教育力度不足、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化的问题。
第五,农村女性对于自身妇科健康关注度不够。调查中问及“是否做过妇科检查”时,选择“定期去”的仅有70人,占比13.8%;选择“身体发现异常才去”的有345人,占比68.2%;有87人“从来没去过”,占比17.2%。对女性保健知识“了解较多”的只有95人,占比18.8%;有62.1%的人“了解较少”,“根本不了解”的占比17.6%。
三、结论与建议
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女性对于健康本身以及健康养育、健康生活方式、健康劳作等方面的需求强烈与现有的健康支持资源有限之间存在矛盾。由此,开展可持续且科学有效的健康促进行动迫在眉睫。
(一)加快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第一,健康促进强调公共政策在营造支持性环境方面的作用以及对健康观念的影响,强调政府在健康促进方面所起的制定有利于全民健康相关公共政策的责任。在农村地区,健康促进不仅仅由卫生工作人员参与和负责,更要强调将健康融入相关政策,村委会、乡村振兴办等部门应把健康问题提上日程,制定并实行多样且互补的健康促进政策,帮助人们作出更有利于健康的选择。
第二,丰富健康教育内容。公众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健康知识和干预健康行为,促进公众主动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是一项低投入、低风险、高收益的保健活动。达尔格伦和怀特海德在1991年提出了健康社会影响因素的经典模型(见图1)。该模型将个体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分为5层,每一层包含的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影响,这和我们现在倡导的“大健康”概念相吻合。“大健康”是指疾病的全生命周期、每个个体的健康(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影响健康的多种因素(环境、遗传、生活习惯)等。健康的影响因素繁多,我们只有形成全面、科学、系统、主动的“大健康”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应用到我们的健康教育中,才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体系。
图1 健康社会影响因素模型
(二)营造有益健康的环境
在调查中,有80.4%的农村女性在被问及“影响健康的因素”时选择了“居住环境”,说明她们已经认识到居住环境对健康的重要性。因此,相关部门应把创建有益于健康的环境和氛围作为健康促进的重要举措,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作为根本目标,安装适宜的多样化的体育健身设施,保证公厕正常使用、干净卫生,促进群众卫生环境改善。应加强学校的体育活动场所建设,并考虑在寒暑假、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等非教学时间向村民开放,为村民的健康创造有利条件。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农村女性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
第一,深入公共场所,在文化站、学校门口等女性容易集中的地方开展宣传活动,促进宣传工作常规化,摆放可移动宣传栏、宣传展板,开展健康知识咨询、健康讲座等活动,将健康宣传活动与农村女性日常生活、娱乐活动等结合起来,寓教于乐,雅俗共赏,使宣传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第二,利用现代科技通信手段加强健康素养知识宣传。开发权威、科学的公众号或者小程序,采用打卡或者知识竞赛等方式,调动农村女性的参与积极性;充分利用多媒体动态图画、小视频等灵活多变的宣传形式,提高宣传效果。
第三,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厨房行动”“健康儿童餐”等活动,推广适合家庭的低盐低油菜谱,增加健康宣传活动的广度和有效性。
第四,开展专门的女性健康教育,依托多种形式,根据不同年龄或者职业、病种等成立各种健康促进小组,选取在村里有影响力的女性做带头人,促进女性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爱护。
(四)调整农村卫生服务方向
第一,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除了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还应走出医院,主动了解和关心民众的健康,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纳入整体工作计划中,形成有效的宣传网络,因地制宜建立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应力所能及地给农村女性提供针对性服务,从个体生理心理健康、孕前准备、孕期检查、产后护理、日常妇科检查、妇科疾病筛查,再到扶老育幼等。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和个体需要不同健康知识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跟进,这就需要大批人才作支撑。需建立长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和成长机制,逐步建立起一支稳定的医疗队伍,这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和根本保障。
第二,在“互联网+”的助力下,促进健康管理逐步迈向个性化、精准化,进而实现“我的健康我能管”。在这次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农村女性采用手机、电脑等互联网设备获取信息,这为“互联网+”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可实现的基础。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普遍应用,农村女性可通过智能手机、腕表等移动设备和相关应用软件,全面记录并上传运动、身体健康、生理状况等数据,在完善健康档案的同时,让医生更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其健康状况,并加以引导和教育,逐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第三,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到实处。为了让农村女性在有医疗需求时可以及时有效地寻求家庭医生的帮助,获得更便捷精准的医疗卫生服务,除了传统的上门服务等途径之外,还可以将智能设备作为载体,为签约居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在线健康咨询、慢性病随访、预约转诊等多种服务,让家庭医生更好更精准地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使农村女性在医生的辅助下更好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