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探究
2024-05-22张医萍
张医萍
(延边社会脑康医院、延边荣军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0)
在精神疾病中慢性精神分裂症较为常见,其会导致患者行为﹑情感﹑感知觉等方面发生扭曲,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社交功能[1]。因此,早期治疗十分重要。临床上多选择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能够改善病症,但由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周期较长,患者思维大多处于异常状态,容易引起睡眠效率低下的情况[2]。再加上抗精神类药物长期服用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在上述因素影响下睡眠质量低下,依从性降低,对其病情恢复有消极影响[3]。有研究发现,运动康复训练的应用能够改善患者病情﹑认知功能,对提升其睡眠质量也有积极影响[4]。对此,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引入运动康复训练的效果及对其认知功能﹑睡眠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内行样本收集,均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选入60例,随机分组,研究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区间在30 ~ 65岁,均值(47.36±3.21)岁,病程在1 ~ 10年,均值(5.06±2.15)年。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区间在31 ~ 65岁,均值(48.17±3.35)岁,病程在1 ~ 9年,均值(5.12±5.04)年。组间一般信息对比,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 符合ICD-10《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中诊断精神分裂症的标准;② 临床资料完整;③ 知情,同意参与者。
排除标准:① 合并肿瘤(性质:恶性)疾病患者;② 合并脑外伤﹑其他脑器质性疾病患者;③ 于中途因个人因素退出。
1.2 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① 病情监测:对病情变化﹑体征波动持续监测,若出现情绪波动较大﹑体征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临床医生。②用药指导:指导与监督正确用药,说明相关药物的作用原理﹑正确服用频率等。③ 健康教育:予以健康手册,结合口头讲解说明发病原因﹑治疗方案﹑潜在风险等,增加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并解答其存在的疑问。④环境护理:定时维护病区环境,做好通风﹑消毒处理。
基于此,研究组行运动康复训练,每周进行5 次运动康复训练,以50 min 为参考控制每次训练时长,连续进行八周。每次训练前10 min 指导患者进行热身训练,包括动态拉伸﹑慢走与快走,之后进行40 min 的专项训练。在1 ~ 2 周以柔力球抛接训练﹑气排球传递训练为主,将患者划分小组,成员共3 名,以3 m 为间隔站立,形成三角形,1 名患者负责随机抛球,另外2 名患者则负责接球,以5 min 为一组训练后进行1 min 的休息,抛接球角色可按顺序转换,共计进行5 组训练。之后指导进行柔力球训练,持续10 min。3 ~ 4 周可以记忆行走为专项训练内容,由康复师与护士制定5 条路径,均为10 m长,患者需要记忆路径标志,并根据指令在路径中行走,时长为10 min,以此为一组循环进行4组训练。5 ~ 8 周时以综合训练为主,包括乒乓球训练﹑沙包训练等,以3 人为一小组,轮流投掷与躲避沙包,以1 min 为1 轮,共计进行10 轮训练,并每轮休息1 min。
1.3 观察指标
(1)PANSS 评分:选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英文简称:PANSS 量表),纳入阳性症状(区间:7 ~ 49 分)测定值﹑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区间:16 ~ 112 分)测定值﹑阴性症状(区间:7 ~ 49 分)测定值,条目共30 个,以1 ~ 7 分为评分区间,分值越低提示受测者精神分裂程度越轻。
(2)认知功能:选取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简明成套测评(BACS)量表,纳入工作记忆(区间:0 ~ 28分)测定值﹑语言记忆(区间:0 ~ 36分)测定值﹑执行能力(区间:0 ~ 22分)测定值,测定值越高提示受测者认知功能越好。
(3)睡眠质量评分:选用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量表,总分设置为21分,共计6个项目,区间在0 ~ 3分,分值越高提示受测者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输入SPSS 24.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ANSS评分
干预前组间数值相近(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值均较低,P<0.05。见表1。
表1 PANSS评分对比(,分)
表1 PANSS评分对比(,分)
组别n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阴性症状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研究组3018.21±3.269.05±2.4125.65±6.1218.05±4.9119.62±4.7512.51±3.07对照组3018.33±3.3412.36±2.5325.71±6.3322.63±5.0419.68±4.7814.85±3.48 t值—0.1415.1890.0373.5650.0492.762 P值—0.8890.0000.9700.0010.9610.008
2.2 认知功能
干预前组间数值相近(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值均较高,P<0.05。见表2。
表2 认知功能对比(,分)
表2 认知功能对比(,分)
组别n工作记忆语言记忆执行能力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研究组3014.06±3.2116.88±3.3210.09±2.4512.36±2.7511.63±2.9213.92±3.12对照组3014.15±3.2214.87±3.2610.12±2.4811.03±2.0111.65±2.9412.05±3.05 t值—0.1082.3660.0472.1390.0262.347 P值—0.9140.0210.9630.0370.9790.022
2.3 睡眠质量评分
干预前组间数值相近(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值均较低,P<0.05。见表3。
表3 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3 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分)
组别n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睡眠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研究组302.36±0.230.61±0.122.45±0.470.61±0.132.46±0.510.71±0.18对照组302.38±0.251.82±0.512.51±0.431.58±0.312.48±0.551.65±0.42 t值—0.32212.6500.51615.8050.14611.267 P值—0.7480.0000.6080.0000.8840.000组别n睡眠效率入睡时间催眠药物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研究组302.51±0.620.45±0.122.25±0.460.56±0.242.04±0.820.59±0.12对照组302.53±0.671.65±0.412.29±0.421.66±0.412.07±0.781.59±0.33 t值—0.12015.3850.35212.6820.14515.598 P值—0.9050.0000.7260.0000.8850.000
3 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目前并不十分明确,大脑结构异常﹑神经递质因素﹑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均与该疾病的发生有较高相关性[5]。该疾病由于发展速度较慢,导致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见临床症状表现为睡眠模式改变﹑反应缓慢等[6]。随着病情持续性进展会引发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前者主要包括行为与思想异常﹑幻觉﹑思维混乱,后者则主要包括焦虑﹑抑郁﹑攻击性暴力,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自杀意图与行为,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7]。药物治疗可改善病症,但长期用药容易引发不良反应,使得远期疗效欠佳,再加上患者受疾病因素影响存在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的情况,因此在治疗中选择高效辅助干预措施十分重要[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干预后PANSS评分,研究组的值均较低(P<0.05)。相比对照组干预后认知功能评分,研究组的值均较高(P<0.05)。原因分析:运动训练能够对神经﹑大脑供血起到刺激作用,影响神经突触的可塑性改变,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有积极影响。运动训练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阶段进行基本训练,以传递为主,不仅能够锻炼其反应能力,还可培养协作能力,有利于提升社会功能[9-10]。在中期阶段,增加训练强度以记忆力训练结合运动训练为主,不仅可改善其记忆力﹑认知能力,还可使其注意力﹑执行能力得到提升。后期阶段增加互动活动,可进一步增强其上述能力,使其认知能力﹑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干预后睡眠质量评分,研究组的值均较低(P<0.05),由此说明,运动康复训练的应用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可辅助改善其睡眠质量。原因分析:通过运动康复训练能够使患者全身肌肉关节活动度提升,在持续训练下有利于提升其心肺功能﹑增强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从而有利于改善其睡眠质量。同时,通过运动康复训练可使患者机体疲劳度提升,有利于释放体内能量,并且运动康复训练能够转移患者注意力,在互动活动中可使其与多人接触互动,对提升其社交能力有积极作用,可缓解负性心理,从而缩短其入睡时间,提升睡眠效率。
综上,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引入运动康复训练对改善其认知功能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提升睡眠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