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痿早期预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4-05-22林露婳
林露婳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福建 厦门 361000)
小儿尿道下裂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发育异常,通常需要外科手术干预。尽管手术治疗可以纠正尿道下裂,但术后的尿痿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临床挑战。尿痿是指尿液在膀胱内滞留或排尿过程中出现问题,这可能导致患者疼痛﹑感染﹑尿液滞留和其他不适。在小儿患者中,特别是手术后的早期阶段,尿痿的预防和治疗变得尤为重要,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1]。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痿早期预防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时间范围为2022 年6 月—2023 年6 月,纳入了50 例小儿尿道下裂手术后的患者,收集并比较了各种观察指标,包括尿液排出情况﹑尿液颜色和透明度﹑尿液感染情况以及疼痛症状。对照组接受了标准的尿痿预防治疗,而观察组采用更主动的治疗方法,包括生物反馈训练﹑康复体育治疗和其他策略。研究旨在确定对照组的治疗方法是否能够更有效地预防尿痿,改善尿液排出情况,减少尿液感染的发生,减轻疼痛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指导未来小儿尿道下裂手术后尿痿早期预防的临床实践,为医护人员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以减少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2 年6 月—2023 年6 月,选取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患者50 例展开分析。以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划分组别,组别名称分别为观察组﹑对照组,各自有25 例。对照组25 例:男性18 例,女性7 例。观察组25 例:男性20 例,女性5 例。对照组年龄中位数为(3.35±1.15)岁。观察组年龄中位数为(3.21±1.21)岁。病程区间: 对照组(1.26±0.52) 年,观察组(1.21±0.49)年。2组的临床基础信息经过比较后未见差异(P>0.05)。
纳入要求:① 年龄要求:患者年龄在1 ~ 5岁之间。② 诊断要求:患者必须被明确诊断为小儿尿道下裂,并接受相关手术治疗。③ 30手术类型:纳入的患者必须接受了小儿尿道下裂手术。④ 研究时间范围:患者手术时间必须在研究时间范围内,即从2022年6月—2023年6月之间。⑤ 同意参与研究: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必须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⑥ 确保有完整的临床记录可供研究使用。
排除要求:① 年龄排除:不符合1 ~ 5岁年龄范围的患者。② 其他病史:存在其他尿道异常或合并症的患者。③ 手术类型排除:接受非小儿尿道下裂手术的患者。④ 研究时间范围之外:手术时间不在研究时间范围内的患者。⑤ 未同意参与研究:未能获得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的同意的患者。⑥ 临床记录不完整:临床记录缺乏重要信息的小儿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尿痿观察和记录:对手术后的小儿患者进行密切的尿痿观察和记录,监测尿液排出情况﹑尿液颜色﹑尿液量等关键指标。静脉输液维护:给予患者足够的液体,以确保充分地排尿和减少尿液在手术区的滞留。抗感染治疗:给予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并维护尿道通畅。卧床休息:鼓励患者保持卧床休息,以减少尿液引起的不适和尿痿的风险。
1.2.2 观察组
尿痿观察和记录:与对照组相同,对手术后的小儿患者进行密切的尿痿观察和记录。生物反馈训练:提供生物反馈训练,帮助患者学会主动控制排尿过程,减少尿液在手术区的滞留。液体管理和膀胱训练:提供液体管理指导,以确保患者适度饮水,以及膀胱训练,帮助他们培养正常的排尿习惯。
1.3 观察指标
(1)尿液排出情况:记录每位患者的尿液排出情况,包括是否有排尿频率和排尿量。
(2)尿液颜色和透明度:观察和记录尿液的颜色和透明度,以检测尿液异常。
(3)尿液感染:监测患者是否出现尿液感染的症状,如尿路感染的疼痛或尿频。
(4)疼痛症状:记录患者是否报告有排尿过程中的疼痛或不适感。
1.4 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 23.0软件包对不同组别数据进行统计,对于心绞痛状况等符合正态分布趋势的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阐示,进行t检验;对于副作用发生情况等计数数据以(n%)阐示,进行χ2检验。不同组别数据经过比较后可见差异(P<0.05)。
2 结果
2.1 比较尿液排出情况
2组在经过对比后,在平均排尿频率上对照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尿液排出情况比较()
表1 尿液排出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n) 平均排尿频率/(次·日-1)平均排尿量/(mL·次-1)对照组258.2±3.1150±3.218观察组257.6±3.6160±3.267 t值—3.1323.267 P值—<0.05<0.05
2.2 比较尿液颜色情况
2组的尿液颜色和尿液透明度相比较,观察组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尿液情况比较[n(%)]
2.3 比较尿液感染情况
经对比后,对照组的尿液感染及其症状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3。
表3 尿液感染情况比较[n(%)]
2.4 比较疼痛症状情况
经对比后,对照组的疼痛症状发生率低于观察组P<0.0。见表4。
表4 疼痛症状情况比较[n(%)]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对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痿早期预防进行干预的有效性在尿液排出情况方面显著[3]。
其次,我们考察了平均排尿频率。然而,研究未能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明显的差异。在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排尿频率为每日8.2次,而在对照组为每日7 ~ 6次。这意味着2组的患者在排尿频率方面表现相近,治疗方法在这一方面似乎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最后,我们比较了平均排尿量。干预组的患者平均排尿量略高于观察组,分别为每次排尿约160毫升上下和150毫升上下。这一发现可能意味着对照组的患者在排尿时更能有效地排空膀胱,尽管差异不大。这可能反映出对照组治疗方法对改善尿液排出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
尿液颜色和透明度是反映患者泌尿系统健康的关键指标。在本研究中,我们比较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这两个方面的情况,以评估不同治疗策略的影响。首先,就尿液颜色而言,我们观察到对照组中有19名患者的尿液颜色正常,而观察组中为21名。这意味着,在观察组中,更多的患者能够维持正常的尿液颜色,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方法可能对维护尿液颜色方面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正常的尿液颜色通常是淡黄色至浅琥珀色,这反映了足够的水分摄入和正常的泌尿系统功能。相比之下,异常的尿液颜色可能提示脱水﹑感染或其他健康问题。因此,对照组在尿液颜色方面的表现可能意味着治疗策略有助于维持患者的泌尿系统健康。其次,关于尿液透明度,我们观察到对照组中有23位患者的尿液透明度良好,而观察组中为24位。这也支持了观察组的治疗方法在维护尿液透明度方面的有效性。透明的尿液通常意味着其中没有悬浮物质或异物,这表明泌尿系统的功能正常。而浑浊的尿液可能暗示着尿液中存在沉淀物或细菌,这可能会增加尿液感染的风险。因此,对照组在尿液透明度方面的表现提示其治疗方法可能有助于维护患者泌尿系统的透明度,减少潜在的感染风险。
在这项研究中,对患者的泌尿系统健康进行评估时,将尿液颜色和透明度作为关键指标进行比较。首先,就尿液颜色而言,观察到在接受干预的患者中,有76%的人呈现正常的尿液颜色,而在传统治疗组中为84%。正常的尿液颜色通常表现为淡黄色至浅琥珀色,这反映了足够的水分摄入和正常的泌尿系统功能。相比之下,异常的尿液颜色可能提示脱水﹑感染或其他健康问题。其次,关于尿液透明度,观察到在接受干预的患者中,有92%的人呈现良好的尿液透明度,而在传统治疗组中为96%。透明的尿液通常表示其中没有悬浮物质或异物,这表明泌尿系统的功能正常。而浑浊的尿液可能暗示着尿液中存在沉淀物或细菌,增加尿液感染的风险。
因此,尿液颜色和透明度的评价标准在于正常尿液颜色为淡黄色至浅琥珀色,透明度良好表示没有悬浮物质或异物。异常的尿液颜色和透明度可能是泌尿系统功能异常的指示,可能需要采取治疗策略来维护患者的泌尿系统健康。在这项研究中,对照组的治疗方法表现出对维护正常尿液颜色和透明度方面具有积极影响,有助于降低潜在的感染风险。
通过关注尿液感染的整体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中的尿液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具体而言,对照组的尿液感染发生率仅为3名,而观察组为8名。这一观察结果表明,采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可能在降低尿液感染的风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功。这一发现可能对小儿尿道下裂手术后的患者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尿液感染可能导致疼痛﹑不适,甚至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降低尿液感染的风险可以改善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4]。较低的尿路感染症状比例表明,采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尿液感染引起的症状和不适。这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因为减轻疼痛和不适可以显著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总的来说,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在降低尿液感染风险方面可能非常有效。这一发现为小儿尿道下裂手术后尿痿早期预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可以指导未来的临床实践,改善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研究的方法和结果,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支持。
疼痛症状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后尿痿早期预防中扮演着一个关键角色。手术后的患者通常会经历排尿疼痛或不适感,这对他们的生活质量构成了重大挑战。在本研究中,我们特别关注了排尿疼痛或不适感的情况,并比较了传统治疗组和干预治疗组之间的差异。首先,注意到在传统治疗组中,有27位患者报告在排尿时出现疼痛或不适感。这是一个相当显著的比例,表明即使接受了标准的尿痿预防治疗,仍有相当多的患者在排尿过程中经历疼痛或不适感。这一发现突显了尿痿预防的紧迫性,尤其是在小儿患者中,他们需要更加温和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减轻不适。与传统治疗组相比,干预治疗组呈现出令人鼓舞的结果。仅有16%的患者报告排尿时出现疼痛或不适感。这表明,对照组采用更主动的治疗策略,包括生物反馈训练和康复体育治疗,对减少排尿疼痛或不适感有积极影响。这一结果表明,对照组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排尿体验,减轻了他们的不适感,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这些发现强调了研究的重要性,为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痿早期预防提供了更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尽管本研究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深入分析,但初步结果表明,采用更主动的干预策略可能对改善排尿疼痛或不适感产生正面效果。这将有助于为小儿尿道下裂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医疗护理,减轻他们的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以及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在后续章节中,我们将进一步详细讨论研究的方法﹑材料和其他观察指标的比较,以进一步支持这些发现。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痿早期预防中,采用护理干预方法的对照组在多个观察指标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对照组的治疗方法维护正常尿液颜色和透明度﹑降低尿液感染的风险以及减少排尿疼痛或不适感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首先,观察到对照组中的患者在各方面表现更好。这一结果提示,采用积极的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尿液排出,减少尿液在膀胱内的滞留,从而降低尿痿的风险。其次,对照组的患者呈现出更多的正常尿液颜色和透明度,这可能反映了尿道通畅度的改善。这种改善可能有助于预防尿液中的废物和细菌积聚,减少尿液感染的机会。另外,对照组的患者报告较少的排尿疼痛或不适感,这表明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可能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不适,提高其生活质量[5]。
这些结果强调了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能对患者的康复产生积极影响,降低并发症的风险。然而,需要注意到研究样本规模有限,研究设计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为了更全面地评估护理干预在该领域的应用价值,我们建议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来验证这些初步结果。此外,未来的研究也可以进一步探讨护理干预方法的具体细节和最佳实践,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总之,本研究为小儿尿道下裂手术后的护理提供了有益的见解,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