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实践

2024-05-22由淑萍汪慧才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10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产教导师

由淑萍,孟 娜,林 昕,蔡 雯,汪慧才,2,田 萍,3,颜 萍*

(1.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3.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等部门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规程》(2019 年修订)指出: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制订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需求,大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1]。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 — 2025)》[2]明确提出,至2025 年,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2/3 左右。由此可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将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是为满足行业实际工作需求而培养的高质量护理专业人才,MNS 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学术性特点[3],不仅应具备扎实的医学护理学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其中实践创新是MNS 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成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关注的焦点。学术界针对MNS 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围绕师资队伍、教学模式、实践创新能力的构建方法等展开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更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是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已成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4]。MNS 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需要校企、临床、社区护理专科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实践基地”)等多元主体参与,共同构建实践创新平台以及搭建学科间交叉、融合、协同育人的系统工程。因此,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多元—交叉—融合—协同”四位一体探索MNS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是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使命和要求,是新时代、新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医疗护理事业飞速发展的重要需求,已成为各护理院校MNS 教育改革实践的重点。目前,我国MNS 在招生规模上已超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MNS 是面向医疗护理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护理学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解决复杂临床护理问题与患者需求的工作能力及高级护理管理能力(即实践创新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护理工作中。基于此,遵循新时代、新医科要求,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进行MNS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改革,培养复合型优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使其具备创新性、专业性、实践性,以推动护理学科建设与发展。

1 MNS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1.1 MNS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及课程体系有待增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中指出,要健全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创新培养模式,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紧密衔接,提升教育质量[2]。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MNS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中,需要高校、实践基地等多方协同培养合作、优势互补[5],其中实践基地的深度参与是保证产教研深度融合的关键[6-7],也是增强MNS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系统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因此,MNS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应为多主体协作的整体系统,涉及制度、结构、利益等复杂关系。从系统性来看,虽然MNS 人才培养方案考虑到了理论课程和实践创新等环节的要求,但并未在培养模式构建中引入恰当的理论,既能把握其微观的复杂性,又能剖析宏观的问题;同时聚焦护理学科、护理行业重点与难点的护理案例、培养MNS 更具实践创新竞争力的前沿课程比例不高,课程体系仍需优化。

1.2 MNS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中多元主体间的协作融合深度不够

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并将其付诸生产实践,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8]。MNS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涉及基础理论、护理专科实践、科学研究、学业考核等,由学校、学院、实践基地和导师共同负责,各司其职,但多元主体间的融合深度不够、部分院校MNS 的指导教师系单独的校内(校外)导师,没有实现校内外双导师的全覆盖;校内外的导师在指导MNS 方面各有侧重,如个别校内导师更关注理论学习指导,不能与实践基地深度融合,MNS 更多的是被动完成专科实践任务;少数实践基地导师在专科实践环节还停留在指导MNS 熟悉临床护理工作流程等浅层次上,MNS 实践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因此,产教融合背景下,推进多元主体间协作融合的深度,促进MNS 培养环节各多元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强化实践基地建设,保障专科实践的制度化、规范化,提升MNS 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是探索MNS 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改革的另一动因[9]。

1.3 MNS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中产教融合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欠完善

完善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是实施MNS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条件,学校、学院、实践基地和导师等是产教融合的共同体,需要齐心协力在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等方面深入合作,但在保障机制方面目前还存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刚性约束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同时,对MNS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评估评价主体单一,缺乏行业、医院以及第三方中介组织等的参与,对MNS 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也不完善,如对实践基地的同质性、专科实践的规范性、学位成果的多样性等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这些均影响了MNS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2 MNS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针对以上MNS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短板,课题组通过与国内多所知名院校进行密切交流、合作,反复多次梳理问题并分析论证,经过不断总结和实践,改革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2.1 更新MNS 培养核心理念,培养MNS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MNS 不仅应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还应具有职业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等,基于此,紧密围绕国家促进实践创新能力教育的相关政策、MNS 培养方案及行业对MNS 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协同理论,引入MNS 实践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即知识、能力、行为和素质,选取最能有效促进其要素发展的培养方式,即课程体系、科学研究、专业实践和职业素质进行组织设计(见图1),构建“多元—交叉—融合—协同”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培养MNS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图1 “多元—交叉—融合—协同”四位一体的MNS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Figure 1 MNS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with four in one system of "diversity-intersection-fusion- collaboration"

2.1.1 更新MNS 培养核心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作为两类主流学习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两大理论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为本”,而协同理论则可以很好地弥补效率不足的问题,强调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并形成有机整体。围绕这3 种教育理念,护理院校应反复对MNS 的培养目标进行再学习再讨论,以产学融合为背景,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MNS 培养核心理念的更新:以MNS 的职业能力提升为导向,以MNS 为中心,持续改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10]。首先,对MNS 教育采用协同合作的共管模式,认真对高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教育者、实践基地教育者及MNS 等多元主体进行调研,同时深入挖掘学校关于MNS 培养的相关制度、结构与实施方案(见图2)。其次,加强与实践基地的深度融合,明确学院与基地的责任分工,其中,校院围绕学校要求和MNS 人才培养目标制订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管理办法并进行监督,对各实践基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遴选,并联合实践基地对MNS 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实践基地管理MNS 的具体实践过程,监管其实践过程中临床护理病历等过程性材料的书写,促进多元主体合作协同育人,提高MNS 与医疗护理行业需求的契合度。最后,引导并培养MNS 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积极鼓励其围绕专科实践中的临床科研问题自主进行科研创新,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能解决实际临床护理问题的专门化高层次护理人才。

图2 MNS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中的多元主体Figure 2 Multivariate subjects in the research of MNS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2.1.2 搭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平台,构建MNS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在MNS 培养过程中,为更好地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校出台了系列激励政策,大力推进MNS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包括每年资助MNS 创新创业项目,鼓励MNS 接触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以此加强其实践创新能力。护理院校应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药学等学科优质的科学研究、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资源,搭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1)课程体系平台[11]。学院围绕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以护理学位点合格评估与专项评估为载体,结合MNS 实践性强的特点,将各类实践创新课程和环节有机融入MNS 课程学习、医院临床实践、实践创新基地孵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建立各课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矩阵,重新规划课程体系。在制订课程体系时,邀请护理领域专家参与,共同论证培养目标,共同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MNS 实践创新课程体系,突显厚基础、多学科融合交叉、强实践等特点。具体包括理论教学:组建教学、科研带头人及骨干的教学团队,开展实践创新课程,如开设基础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高级护理实践、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将护理研究方法、循证护理方法与实践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前置等,加强培养MNS 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实践教学:整合校内、外实践基地,强化人文、管理、道德修养、思政教育,定期邀请护理领域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专家学者授课或举办讲座,参与科研指导,培养MNS 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解决临床问题能力[12]。

(2)科学研究平台。护理院校可依托附属医院、社区共建科学研究平台,从进入研究生阶段开始,由学院、医院和社区导师形成导师小团队,共同指导MNS 的选题、研究设计等护理科研过程。在学院正式开题前,导师小团队多次反复指导MNS 进行预开题,协同指导其选择合适期刊、投稿、修稿的过程,鼓励其将临床护理工作与科研工作结合起来,积极申报研究生科研创新课题,并以临床护理、健康管理、医养结合、康养结合为方向,参与“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活动,通过科学研究平台提炼科研创新成果。

(3)专业实践平台。护理院校可鼓励学科交叉导师组联合指导MNS,提升其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产学融合,搭建创新能力训练的专业实践平台,整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药学等学科优质的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行业资源,进行专业实践与创新思维训练。学院负责实践基地的遴选、监督管理与总结考核等工作,给实践基地指导教师提供进修、学习、观摩、实践的机会,建立学院与各实践基地的良性互助机制,激发专业实践平台对MNS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功能。

(4)职业素质平台。大量文献研究表明,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是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职业素质提升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此时,学生更愿意积极主动学习,在竞赛中锻炼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针对MNS 的竞赛并不多,护理院校可在MNS 培养中,积极与国内知名护理院校对接,协作开展学科技能竞赛、临床护理案例竞赛、科研设计大赛等,提升MNS临床实践、创新意识和专科护理能力,提升其职业素质。

2.2 多学科协作,完善实践创新管理机制

MNS 的培养应坚持“面向护理学科前沿”的学术价值取向和“完成复杂的专业护理技术工作及高级护理管理工作的能力”的社会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符合MNS 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因此,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护理院校可不断完善临床导师遴选机制与考核评价机制,遴选师德师风优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承担一定科研项目的临床教师担任导师,并每年进行导师招生资格评选。同时,打破学科壁垒,组织护理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预防医学等不同专业的导师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组建跨学科导师团队,如针对围术期急危重症患者护理,可组织护理学、重症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等师资,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导师团队成员应选择在相关行业影响力突出的专家学者。此外,学科内导师需全程参与MNS 录取、复试、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实践以及学位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质量评价等关键环节,强化MNS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临床护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2.3 优化评价体系,构建决策导向评价模式(CIPP 评价模式)

CIPP 评价模式即决策导向评价模式,由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结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构成,它更注重评价方案的改进,使其更具成效,是一项全方位评价工具。CIPP 评价模式认为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它主张评价是一项系统工具,为评价听取人提供有用信息,使评价方案更具成效。基于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协同理论,护理院校可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形式对MNS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循环采用访谈法征求多元主体的意见和建议,搭建创新实践教育(课程体系)、实践(专业实践)、项目(科学研究)和竞赛(职业素质)四大平台,完成输入评价;围绕“多元—交叉—融合—协同”四位一体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实施过程,通过考查MNS 学位论文选题方向、创新性、实践意义等,监督、评价MNS 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并重点围绕MNS 课程教学、专业实践、科学研究和学业考核四大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和评价,实现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

3 结语

为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医科对MNS 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以产教融合为背景,不断进行教育改革,构建“多元—交叉—融合—协同”四位一体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全面提升MNS 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和社会、医疗护理行业需求的契合度,促进MNS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护理学科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产教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V eraW an g
导师榜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