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2024-05-22何岩巍

前线 2024年4期
关键词:大运河运河法国

中国大运河始建于春秋,至隋代基本完成,元代将其裁弯取直连接大都和杭州,形成如今京杭大运河的基本格局。元明清三代,这条运河途经今北京、天津两直辖市,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横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水系,全长1700多公里,是世界上工程量最大、航运里程最长的古代运河,担负着漕粮北运王朝都城的重要任务,同时也带动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繁荣。早在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提出中国大运河申遗的设想,经过政府与社会各界多年努力,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通惠河北京老城段和通惠河通州段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点段。

法国米迪运河连接法国南部重要城市图卢兹和地中海,已有300多年历史,主体河道全长200多公里,支线河道100多公里。该运河于1667年正式开始修建,直至1694年通航,是欧洲17世纪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米迪运河担负着沟通大西洋和地中海的航运重任,在建成后的近200年时间里推动了法国南部地区的商贸往来,促进了图卢兹、赛特和里昂等城市的经济发展。199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该运河创造了世界现代史上辉煌的土木工程奇迹,为工业革命开辟了一条航线,运河设计师德里凯的构思使运河和周边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产生一种和谐美的效果,堪称建筑技术史上的佳作,并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两条运河虽然建造的初衷不同,但都是世界工程史上的奇迹,体现出两国水利专家的卓越智慧,也都为本国的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更加令人赞许的是,关于这两条运河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两国政府都在逐步推进并日臻完善。

工程浩大  构思精巧

因复杂的地理条件,中国大运河在修建过程中遇到很多技术难题,首当其冲的便是因运河沿线海拔高差造成某些河道水流困难的问题。1289年,元政府从山东寿张到聊城、临清开会通河连接济州河和卫河。因会通河正好处于淮河和海河的分水脊上,为解决高差问题,专门建造了26座插板门船闸,以便通行。1291年至1293年,元政府又开凿通惠河,从今天通州区到大都建造了二十几座船闸,其中自西向东较为著名的船闸有广源闸、朝宗闸等。利用这些船闸,才使漕船经通惠河直达城内的积水潭。明代初期,大运河北京部分已不能通航,明政府專门疏浚河道,恢复了通惠河段的运输能力。但是因会通河海拔最高点——南旺与该河南北端存在高差,致使会通河水源不足,影响了通惠河的通航。永乐年间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会通河改造工程,技术人员在解决这一难题时展示了高超的智慧。他们以南旺为分水点,引汶水入会通河,为此还大量兴建水柜(贮水之用)和船闸确保汶水能够安全地汇入运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会通河水源的问题。

法国的米迪运河在修建过程中也遇到了类似的困难。米迪运河一路穿山越岭,开凿的技术难度大。第一个难题就是分水岭问题,也就是找到运河所经路线上的最高点。设计师德里凯为解决这一难题采取的方法和上述中国技术人员类似。他和助手们先在运河所经的山区不断修建小型水坝抬升水位,然后撤掉石头看水流是否向两边分流,即可证实此处是否为分水岭。最终,他们在瑙鲁兹地垒上找到了分水岭。在分水岭处为运河补给稳定水源成为第二个难题。他们在据此20公里的黑山河谷建造了一座大坝,形成水库,再修建引水渠将水引至分水岭处,使水流分别流向大西洋和地中海方向,为新修建的米迪运河提供全部水源。德里凯修建的这座大坝称为圣费雷奥尔大坝,蓄水库容达到600多万立方米,成为当时法国的一大建筑奇迹。

促进交流  繁荣商贸

在古代社会,运河作为一条重要的交通干线,不仅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运输手段,也极大促进了商品流通、人员流动,为商业繁荣提供了基础条件。许多城市沿河而建,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市场。

中国大运河虽然为北运漕粮而建,但其建成后对沿线各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非常显著。因漕运的需要修建了许多水利设施,推动了相关地区的农业生产。漕船南返时携带的北方货物促进了南北的商品流通,形成了庞大的商业网络,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运河沿线,如山东的济宁、临清,江苏的扬州、淮安等城市的兴起。

法国修建米迪运河的首要目的在于不经过西班牙控制的直布罗陀海峡(为避免征税)而沟通大西洋和地中海,但该运河的价值显然不止于此。法国南方的许多城市可以利用运河运输货物,方便了各地的经贸交流。为了进一步便利交通,法国又陆续修建了沟通大西洋到图卢兹的加龙运河及沟通地中海沿岸塞特港到罗讷河流域的塞特—罗讷运河。从此,由大西洋岸边波尔多出发的船舶可以将货物经加龙运河、米迪运河运到南部港口城市塞特,然后从塞特港沿塞特—罗讷运河直达法国东南的重要城市里昂。这一水道推动了法国南方的经济发展。19世纪铁路运输尚未普及时,米迪运河的货运量曾达到数百万吨之多。

统筹协调  全面保护

千百年来,运河滋养着沿线城市和居民,是两岸人民的幸福河。如今,加强对运河的科学保护,才能使它跨越时空,重新活起来、美起来。对此,中法做法虽不尽相同却殊途同归。

法国中央政府目前是米迪运河的所有者,设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机构负责运河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央层面的管理者是法国国家航道管理局和国土设施交通整治部的下属机构。法国国家航道管理局主管水利工程的修建、维修和商业开发工作,以及航运安全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国土设施交通整治部的工作是水运交通的管理监督。法国环境部和文化部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参与运河的管理工作,主要职能是对运河相关建筑和景观的确定进行监督。具体水利遗产的管理则在法国《公共水域及运河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有非常明确的规定。按照《条例》规定,运河水体的管理属于法国国家航道管理局和地方村镇。二者的分工在《条例》241—244条中描述得很详细。米迪运河所在的大区政府不参与具体的运河管理,但会提供运河整治维修的部分资金。由此可见,法国对米迪运河的保护从管理部门到法律法规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

在我国,《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北京段)》于2012年正式公布。2022年京津冀三省市人大常委会分别表决通过了《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创新合作方式、拓宽合作领域,探索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决定》明确,应当统筹大运河及沿线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文化资源,构建跨区域文化遗产连片、成线整体保护体系;还提出加强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休闲产业协同发展。当然,上述措施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法律的作用非常重要。《决定》强调京津冀三省市制定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有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重要政策、重大规划时要加强沟通与协作,推动机制制度、监管措施、法律责任等内容相协调;建立健全执法协作机制、推进执法信息共享、协调跨行政区域重大案件办理、开展联合执法。根据国情特点,我国正在逐步走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大运河保护之路。

进入新时代,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全过程,对引领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统筹区域创新、融合、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实践证明,推进新时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实现大运河文化高质量发展,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战略选择。

(作者简介:何岩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 / 金蕾蕾

〔编者的话〕

2014年,历经多年申遗之路,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绵延千年的大运河展现中国气象、彰显时代精神,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2024年,在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北京文脈”栏目历时一年多匠心推出的大运河文化带系列报道也即将告一段落。12篇系列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向读者展示大运河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和悠久厚重的独特魅力,也展现了新时代运河沿岸城镇的发展活力。

千里运河迤逦穿行,千年文明弦歌不辍。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探索文明原点、追寻文化足迹,用更生动的表达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袤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典章古籍里的文字鲜活起来,滋养美好新生活。我们深知,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只有固本开新,才能唱响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时代乐章。

猜你喜欢

大运河运河法国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法国(三)
法国(一)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放歌大运河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