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家巷:自治拆迁的样本

2024-05-22顾悦旻

巴蜀史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片区居民历史

顾悦旻

曹家巷,是成都众多街巷中一条普通的小巷 子。然而,2013 年 1 月 4 日晚 7 点,曹家巷片区“自 治拆迁改造”做法的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 播》节目头条播发,随后还推出系列报道《曹家巷拆 迁记》,让这个小巷子一夜成名,这里“群众主体、政 府主导、公开公正、依法依规”的拆迁模式成为全国 自治拆迁的样本。

追忆:洋盘的红房子

曹家巷位于成都市金牛区驷马桥街道曹家巷 社区,曹家巷片区是指南至星辉东路、北至马鞍东 路、西到马鞍南路,东至府青路一段的区域。早在 民国时期,人们就已经使用曹家巷这个地名,世人 如此称呼这条街道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光绪年间。 人们为何称这条小巷子为曹家巷呢?据《成都 城区街名通览》记载:“1990年地名普查中,经查,巷 南诸多大院中,无一曹姓人家。”①据七十高龄吴姓 老人援引其母回忆说:“清光绪末年,现在巷西端陡 坡地仅有几十米从桥头铺下的石板路,余为土质路 面,并无巷名。当时交通工具落后,重载运输多用 鸡公车,年深日久,石板路上形成条条沟槽,故后人 以‘槽字的谐音称之为曹家巷。”②

1953年,为支援成都工业建设,西南第一工程 公司将其总部从重庆迁移到成都。随之搬迁的人 口涉及上万名员工及其家属,故此史称“万人大搬 迁”。初到成都时,由于缺乏固定的住宿设施,员工 们只能暂时居住在当地的民宅中。为解决员工的 住房问题并帮助他们在新城市扎根,成都市建筑工 会在这里为西南建筑一公司等单位的建筑工人修 建了“工人村”,共计26栋双层楼房作为临时住所, 成为了1949年后成都最早的一片集中的职工宿舍 区。此后,建筑行业又相继在此处修建职工宿舍, 使曹家巷片区成为了改革开放前市内两个集中的 职工宿舍片区③。20世纪50年代,府南河和一环路 不断建设发展,曹家巷以此为依托,发展势头迅猛, 成为片区的中心。随着住宅区的初步建设,二街坊 的建设工作也随后展开,曹家巷周边区域逐渐扩展 成为专门为建筑行业职工设计的宿舍区,形成了成 都最早且集中的职工居住社区之一。

这片位于曹家巷的红色砖砌建筑群“红房子”,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成都市所建立 的首批多层住宅楼。这些楼房多隶属国有企 业或省级单位,提供给其员工作为住宿之用。 红房子通常为 5 层高,每层设有 4—5 个住户 单元,2个公共厨房和2个公共卫生间。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曹家巷意味着人人称羡的 “高端社区”。然而,到了 20世纪 70年代,周 边经济迅速发展,曹家巷的发展速度渐渐放 缓。随着经济不断向外辐射发展,到20世纪 90年代,曹家巷发展停滞,从片区中心转向了 阻碍周边发展的棚户区。与 20 世纪 50 年代 的高端形象相比,曹家巷已成为一个典型的 城市中心地带的城中村。

拆迁:矛盾浮出水面

随着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位于城北的 曹家巷“红房子”渐渐落伍,成为亟待改善的 “棚户区”。成都市政府为改善城市北部地区 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 改善民生福祉,2012 年正式启动“北改”工 程,曹家巷拆迁改造工程成为“北改”的第一 个项目①。

曹家巷片区需改造的面积约 198 亩,涉 及各类不同房产3765 套(其中65 幢危舊房、 7 个旱厕)、居民 3364 户 14000 余人②。拆迁 动议一出,这个曾经“十年拆不动”棚户区的 三大矛盾再次浮出水面。

居民安置。由于曹家巷的房屋多为老旧 建筑,居住条件较差,因此在改造过程中需要 对居民进行重新安置。然而,由于居民对原 有生活环境的依赖和对新环境的不确定性, 使得这一过程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一方面, 居民对于搬迁补偿的期望值与政府或开发商 的补偿标准存在差距,导致双方在谈判过程 中产生矛盾;另一方面,居民对于新居的选 址、户型、配套设施等方面有自己的需求和期望,而这些 往往难以得到完全满足。

历史保护。曹家巷作为成都市的历史街区,拥有丰 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在改造过程中保护和利用这些 资源,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过度的商业开发 可能会破坏历史街区的原有风貌,引发公众对历史文化 遗产保护的关注和质疑;另一方面,如果过分强调历史保 护而忽视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改善,也可能引发居民的不 满和反对。

商业利益。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造项目往往需要追 求经济效益,而这就需要在改造过程中引入商业元素,提 高地块的开发价值。然而,这种商业化的改造方式往往 会改变原有社区的性质和风貌,引发社区居民的反感和 抵制。同时,商业利益的追求也可能与历史保护的要求 产生冲突,需要在改造过程中进行妥善的平衡和调整。

破题:妙手的工作法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开发商和社区居民 的共同参与和协商,以实现改造项目的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双赢。居民们期望能有一个代表他们利 益的组织来统一处理与拆迁改造相关的事务,以免 个体行动缺乏协调。与此同时,区委、区政府也支 持建立一个民间的自我管理机构,以提供一个沟通 协商的平台,使得政府、居民和企业等不同利益相 关方能够进行有效的对话①。

2012年3月5日,曹家巷成立了“自改委”,成为 全国第一个以居民自治模式改造棚户区的实例,提 出了“依靠群众去做群众工作,依靠多数群众去做 少数群众的工作”的“曹家巷工作法”,成功破解了 拆迁户数过多、利益难以协调等问题。曹家巷工作 法是一种以居民参与为核心,以社区自治为基础, 以历史文化保护为目标的城市更新模式,在中国旧 城区改造中起到了先锋作用。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曹家巷原为20世纪50年 代修建的职工宿舍区,居住在曹家巷片区的人们普 遍拥有着一种对苏式红砖筒子楼的群体记忆。建 筑多为两层建筑,街道尺度宜人,邻里关系非常和 谐,生活氛围浓厚。市井文化在其间孕育发展,休 闲、茶馆等传统的人文特色牢牢扎根于该片区②。

曹家巷工作法却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作为首要任 务,通过修缮和改造旧建筑,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同 时保留了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底蕴。这种做法不 仅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也提升了旧城区的文化价 值和吸引力。

群众主体的工作思路。曹家巷的拆迁工作主 要涉及大量的“单位人”和市场商户,他们的需求多 样,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工作量巨大。在改造过程 中,金牛区通过深入研究历史资料、实地考察,转变 了政府的角色,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 工作方法,团结并引导群众发挥积极作用。这不仅 充分尊重了群众的主体地位,也通过团结和引导群 众发挥正向作用,创新演绎了基层党委的基本职 责。金牛区的群众工作经历了从“群众的事情主要 由政府管”到“群众的事情主要由群众管”的转变③。 “曹家巷工作法”将居民参与和社区建设作为重要 环节。通过开展居民座谈会、征求意见等方式,听 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纳入改造方案中。同 时积极组织社区活动,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 属感。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曹家巷片区由于建 筑密度较高、布局紧凑,导致该片区缺乏片状的绿 化空间,并且公共设施不足,公共卫生条件较差。 此外,在早期规划中,道路系统没有进行充分的考 虑和规划,缺乏道旁绿化塑造。道路的存在主要是 为了满足建筑布局需要,因此在人流高峰时显得拥 挤不堪④。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曹家巷工作法将可 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作为核心原则。他们通过引 入绿色建筑理念、推广节能减排技术等措施,减少 了改造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注重保护和恢复旧城 区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时也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 量,切合现代社会对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经济的 要求。

文化传承和创新。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城市 的快速发展与建设常常让原有城市形态被破坏为 代价。大量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在城镇化转型 期遭受破坏,传统的空间环境逐渐消失,人们对城 市的记忆也变得越来越模糊⑤。因此,在城市设计 中,应该在挖掘区域原有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 保护这些资源,并将历史文化的元素融入到城市 空间结构的设计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设计区域的文脉得以延续,确保人们对区域的记忆不被抹去①。

曹家巷工作法将文化传承和创新作为重要目标。通过举办 文化活动、开设文化创意产业等方式,传承和弘扬传统文 化,同时也鼓励创新和多元化发展。这种做法不仅丰富了 旧城区的文化内涵,也为其他城市的旧城改造提供了有益 的借鉴和思路。

曹家巷工作法是一种以社区自治为核心的城市治理模 式,其在政府行使职能思路改变的背景下,展现出了显著的 适用性。

曹家巷工作法强调居民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这与 政府职能转变中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相契合。在这种 工作法中,政府不再是唯一的决策者,而是變成了引导者和 协调者,更多地依赖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其 次,工作法注重问题的解决和矛盾的调解,这与政府职能转 变中强调的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一致。在这种工作法 中,政府不再简单地下达命令或制定规则,而是积极寻找问 题的根源,通过协商和对话,寻求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 案。同时,工作法倡导公开透明和民主参与,这与政府职能 转变中推崇的公开透明和民主监督相符合。在这种工作法 中,政府不再是信息垄断者,而是变成了信息提供者和传播 者,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让居民了解政策的制定过程和执 行情况。

蝶变:巴适的打卡地

见证了新中国建立与发展的曹家巷,经过改造后,这条 承载着几代人记忆、汇聚历史文化的街道 现已成为一个集时尚、美食和文化于一体 的繁华地带。

曹家巷以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现代气 息相结合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和 时尚达人。这里汇集了各种独立设计师的 工作室、创意市集和时尚潮店,形成了一个 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时尚圈。无论是精致的 手工艺品,还是前卫的建筑设计,都在这里 找到了展示的舞台。同时,以曹家巷为设 计灵感的各种艺术作品也经常在各种艺术 展上秀出风采,“曹家巷文化”俨然已成为 成都的精神文化象征之一。漫步在街巷之 间,整洁宽阔的柏油路上,随处可见设计者 的巧思,移步换景,便可见跨越时代的 风情。

至于必不可少的美食,今日的曹家巷 不仅有传统的四川菜、火锅、小吃等地道美 食,还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异国美味。 充满特色的咖啡厅和酒吧,也为都市的人 们提供了休闲放松的好去处。而在那些树 荫悠悠、宁静闲适的街道上,旧时的饭馆带 着不变的香气连接着人们的记忆,味道唤 起的,便是曹家巷人独有的乡情。

一群人们、一片街区、一段历史、一座城 市。岁月变迁,不变的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 的追求,是城市管理者对于旧城区改造、公 共管理的深入思考。在“样本曹家巷”的工 作法引领下,居民成为城区治理的积极参 与者。在居民自治模式下,有利于形成良 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增强居民之间的凝聚 力和归属感,从而为城区的可持续发展奠 定坚实的基础。曹家巷工作法在中国旧城 区改造中起到了不容置疑的先锋作用。

(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片区居民历史
石器时代的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