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与儿童诗
2024-05-22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攻读教育学博士,回国后从事教育事业。陶行知终生将普及大众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国家人才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人们熟知陶行知是教育家,却甚少知道他还是一位诗人。陶行知一生创作了900多首诗歌,是一位高产的诗人。他的很多作品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比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他的著名诗句。1936年,萧三曾发表过一篇名为《中国的大众诗人——陶行知》的文章,对陶行知的诗歌进行了研究,认为陶行知是一位大众诗人,他的诗“非常通俗,大众化而又有诗味,读了令人兴起,令人深思,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大众所需要的诗。”1947年,郭沫若在《行知诗歌集》的校后记中评价“陶行知的诗,不仅量多,而且质好。”
陶行知的诗作语言明朗流畅,充满仁爱之心,通常用大众能够理解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见所闻写出来。这样的诗歌虽然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但在当时推崇典雅含蓄的诗歌界却不被认同和重视。陶行知对于诗歌的创作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诗兴未到,诗是诗,你是你,讀诗虽多,终不相干。等到你是诗,诗是你,你和诗分不开了,才有好诗出来。世界上作诗的多,好的少,就是因为作诗的人,不能把生命放在诗里,不能把诗放在生命里,不能把诗和生命合二为一,换句话说‘没有诗的生命,绝做不出生命的诗。”
正是因为把诗歌和自己的生命联系在一起,陶行知在创作中表达出了非常真挚的情感。他针砭时事,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他记录大众的苦难生活,表现底层民众的深层疾苦;他循循善诱,传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因此,有人将陶行知的诗歌分为政治诗、教育诗和记录时代的生活诗。
陶行知提倡诗教,希望用诗歌的方式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受到教益。他前后共创作了600多首教育诗歌,大多收录在他的《行知诗歌集》中。他的儿童诗歌语言直白,朗朗上口,诗歌的主题思想很容易被儿童接受。
儿童节儿歌
四月四,
四月四,
小孩要立志:
小时做小事,
大时做大事。
四月四,
四月四,
小孩要立志,
肯用手做事,
肯用心做事。
四月四,
四月四,
小孩要立志,
手到心到做小事,
心到手到做大事。
(作于1946年)
注:在当时,4月4日为儿童节
这首写于1946年的儿童诗特别能体现陶行知儿童诗的特点。在儿童节这天,诗人对小朋友有一些寄语,他用诗歌进行了表达。三个小节的结构一致,没有特殊的意象和形象,平白如话的语句让儿童读者读完就能领会诗中的教育意义。
送给翁家山小朋友
春花落,茶叶绿,
老老少少摘茶去,
小小先生急得哭。
“小先生,不要哭!
生手一天摘十斤,
好手能摘三十六;
我们一村人,
靠此喝碗稀米粥。
如果懒动手,
生命不可续。
只等到,
桂花香,栗子熟,
我会拿书来,
天天跟你读。”
(1935年10月16日《生活教育》2卷16期)
这首诗是陶行知反映民生疾苦的一首诗。陶行知用诗歌的形式表现了翁家山的孩子在采茶季不能到校上课的原因。诗歌采用了对话的方式,将种茶人家的困窘和无奈写得清楚明白。种茶人对小先生(老师)的解释,有着叙事诗的特点,同时也较好地表达了种茶人的情感。
自己的学校
割茅草,
搬石块,
自己的学校自己开。
我们互相教导,互相亲爱。
读书不做读书呆,
想想从前,
抓住现在,
创造未来!
(1934年《老少通》)
乡村学校的建设有着难以想象的困难,然而在陶行知的笔下每个人都意气风发,干劲十足。虽然语句直白,充满了教育意味,但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刚刚开始用白话文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写出这样的诗句是难能可贵的。
老鼠
你,你,你!
自己不做工,
倒要吃白米。
打个洞儿住,
也在别人的房子底。
日间不常出来,
鬼鬼祟祟在夜里。
一见猫儿来,
吓得个魂不附体!
猫儿捉老鼠,
捉得太多了。
肚子装不下,
放你回洞跑。
一见妈妈面,
便说猫儿好。
忘了亲姊妹,
已供猫儿饱。
(1930年11月11日)
这首诗虽然有一定讽刺意味,但因为充满童趣,也被儿童读者所接受。老鼠和猫的形象在诗中非常生动,让人读后忍俊不禁。
陶行知的诗歌题材非常丰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也饱含着他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陶行知的诗句写的是什么样的内容,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为大众而歌”,因此有人称陶行知为“把诗歌和人民结合的第一人”。
作者介绍
余雷:中国作协会员,昆明学院教授,新阅读研究所副所长,《儿童文学》十大金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