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民生區環境很是有必要
2024-05-22
對於美化民生區的環境,您認為有必要嗎?其他地方有無好的做法值得澳門借鑒?
澳門立法會顏奕恆議員:我認為民生區環境美化是有必要的,部分舊區的建築殘舊、老化,墻面有裂紋,不夠整潔、亮麗,不過舊建築、舊街的美化需要保留其獨特的韻味,把握中間的度。建議可以參考內地、新加坡、香港、台灣活化舊區的經驗,以整個社區作保育,關照當地居民社區歷史文化和特色,保留街道建築風格、氛圍,並融入適當商業元素,與周邊社區產生聯繫,例如上海石庫門里弄、香港藍屋建築群等。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港澳台研究中心左曉安副研究員:優美、整潔的環境能夠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讓澳門更多民生區居民共享澳門經濟發展帶來的社會進步、公共服務提升的成果。從引客進入民生區來看,美化環境、增加民生區中外文化交匯的獨特文化藝術氛圍還能吸引更多遊客前來遊覽,提升經濟效益和就業。因此,美化民生區的環境很有必要。
在改造、活化城市歷史片區方面,中外一些城市都有值得借鑒的做法,如被列入國家級老舊社區改造試點的廣州市荔灣區恩甯路西關永慶坊旅遊區。借助街區保護活化提升工程,將社區老舊建築、基建翻新與嶺南特色文化傳承與創新性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緊密結合,打造出廣州獨具魅力、遊客嚮往的特色街區。借鑒這些經驗,澳門民生區在改造中需要突出重點,篩選、珍視不同街區的個性特色和歷史文化遺存,適當增加當代休閒服務配套,給遊客帶來在獨特中葡文化薰陶的煙火氣息中,體驗現代休閒慢生活。
澳門北區工商聯會馬建釗副會長:對於美化民生區的環境,我認爲很有必要。例如關口的環境面貌大家有目共睹,亟需優化口岸的環境,關口可以說是澳門的“門面”之一。遊客一出關後,常常立即上車,難以吸引遊客。多年來口岸環境幾乎沒有改變,政府在旅遊區投入較多。其實口岸經濟大有作為,可以將口岸經濟擴大範圍,輻射至整個北區。
政府可以做的是改變口岸的環境,令到旅客有舒適的感覺,環境改善了,亦有利吸引品牌餐飲企業的進駐。建議首先美化下游客出關之後進入澳門的道路,想辦法延長旅客逗留北區的時間。
深入到民生區,就需要用文化來包裝。參考其他地區,如馬來西亞一些舊街道的文化包裝值得參考下,據了解馬六甲市中心的雞場街是馬來西亞世界文化遺產核心的歷史老街,如今已是遊客來到馬六甲的必經之地,成為馬六甲最熱鬧的街,擺攤展售各種地道美食、精美藝品、聞名土產,沿路還有街頭藝人等。又如鬼仔巷,這是一條巷子連同十間老店一起翻新的一條小小巷子,充滿了60年代的生活氣息,遊客很是喜歡。澳門可以學習將舊樓宇的外墻包裝,做成遊客喜歡的打卡點,又如海上皇宮,是否可以從中挖掘下旅遊資源呢?
澳門中區社諮委莫超群委員:我認為美化民生區的環境對於一個城市的發展和居民的生活品質非常重要,美化環境可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同時也能吸引市民跨區活動和吸引遊客,促進經濟發展。澳門是一個富有濃厚中西文化歷史的城市,更應好好利用我們的這個特色對各區進行專項的活化,內地許多城市已經實施了各種成功的民生區活化計劃,可以為澳門提供一些借鑒的做法。
例如無錫市新吳區梅村街道通過升級改造老小區原有綠地設施,改善了轄區綠化環境,吸引市民及遊客前往打卡消費;南京市秦淮區通過美化街巷空間、提升功能等措施,營造出舒適的購物環境,因此,城市內的民生區是有美化及改善的必要。
建議增加綠化空間和植被,種植樹木和花卉,可以改善空氣質量,改善建築外觀,提升建築物的外觀質量,改善外牆塗裝、立面設計和裝飾,使民生區更具視覺吸引力。在計劃整改期間,應鼓勵居民參與美化民生區的計劃,提供意見和建議,加強社區凝聚力和認同感。特區政府應持續推進宜居城市建設,加快建設宜居智慧綠色澳門,不僅關注經濟發展,也要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城市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