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對接灣區,澳門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路徑

2024-05-22本刊編輯

澳门月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優勢大灣區生產

本刊編輯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方向。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問題統合為一體論述,“新質生產力”迅速成為全國最受關注的熱詞。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繼續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堅持依法治港治澳,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點,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報告又指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堅持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一體統籌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一體部署實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綜合改革,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動力。

中央明確指出須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作為我國獨特的經濟實體,粵港澳大灣區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既可攜手香港、澳門的國際化優勢,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引入更多國際高端人才,並強化金融與資本市場對創新的支持;還可聯手港澳高校等雄厚的科研能力,加強產學研協同和科技成果轉化。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科技集群”排名中,位於大灣區的“深圳-香港-廣州集群”已連續第四年居全球第二位。這些均將有效支撐大灣區乃至全國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拓展新質生產力。而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背景下,而澳門如何發揮自身的多元文化和國際化視野優勢,與大灣區實現近距離對接,互相借力,優勢互補,助力發掘新質生產力,更是我們需要共同探討和思考的重要議題。

因此,本期焦點直擊欄目: 對接灣區,澳門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路徑,邀請立法會議員、社團精英、科技專才,從不同角度分別進行探討,以增進社會各界對此的認識和理解。

在第一版塊,澳門立法會議員高錦輝以教育專家的視角出發,呈現了澳門當下教育的狀況:當前人才培養結構和質量能否準確匹配澳門乃至國家多元化經濟發展需求尚待時間去考驗;科研成果向市場應用轉化的機制有待完善,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和爭取更多政策扶持。在擴大教育規模的同時,如何保證並提升教育質量,使之與世界先進水準接軌,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從而建議:為應對挑戰和抓住機遇,澳門高校需要明確自身戰略定位,依託既有優勢,瞄準前沿科技、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甚至深入挖掘本土特色,如旅遊業和博彩業相關管理研究。通過加強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的建設,打造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教學與研究領域。此外,他建議澳門各高校打造鮮明的品牌形象和特色教育,不斷創新課程設計、教學方式和校園文化,培養出能夠順應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新型人才。

來到第二版塊,澳門經濟學會理事長柳智毅指出,澳門這樣一個極微型的經濟體,規模體量太小,在“引才”、“聚才”、“用才”等面臨著不小的挑戰。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科研成果轉化存在一定的挑戰和困難,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研人才的發揮。但澳門可以依託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在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創新平臺建設、科技領軍人才、戰略人才的“引才”、“用才”方面,發揮其優勢作用,助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並為澳門乃至國家經濟發展貢獻力量。他進而希望澳門有針對性地搭建“引才”、“聚才”和“用才”的平臺,吸引並培養各類人才,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一來,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令澳門可以成為高端人才的聚集地。二來,加強與國際知名高等教育機構的合作,提升本地教育資源,為長遠發展儲備人才。最後,他提出,澳門應當聚焦“1+4”經濟適度多元產業和關鍵領域。例如,人工智慧與綜合休閒旅遊、中醫藥大健康科技等領域,都是當前科技革命的熱點和未來發展的趨勢,不僅符合澳門發展的實際需要,也迎合了國家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進入第三版塊,澳門納金科技有限公司雷震董事長表示:長期以來依賴博彩業作為經濟支柱,形成了“一業獨大”的局面,導致經濟結構單一,使得澳門在科技產業化方面的基礎相對薄弱,缺乏多元化的產業支撐。他建議政府應持續推進“澳門研發+橫琴轉化”新模式,以及加大對於重點科技企業的財政扶持和配套支持,包括提供資金援助、稅收優惠、人才引入政策以及市場拓展服務等全方位的支持。更期望見證在澳門政府、社會各界和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之下,打造一個“人才儲水池”,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在最後的第四版塊,澳門大灣區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陳永健以一位資訊科技範疇培訓導師的視角,來看澳門存在哪些問題。他表示,四大產業都已經是新質生產力的產業結構,對人才的需求尤為迫切。澳門如何吸引到足夠的人工智慧人才,特別是頂級人才,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他認為:“人才引進計劃”,可吸引和培養中高端人才支持澳門經濟的多元化發展,但對於基層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需深入思考和策劃。另外,加強與內地及國際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建立人才培養和交流機制,也是重要的一環。同時,政府也需要通過宣傳和教育,讓市民瞭解未來的產業發展趨勢,引導他們選擇有發展前景的專業。此外,要培養更多具有跨界能力的人才,以適應未來的發展需求。最後,還要關注海外留學人員的引進。

猜你喜欢

優勢大灣區生產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 打拼的澳門人(下)
澳門青年具有語言等競爭優勢
生产企业原材料的订购与运输
古道散茶香
牛奶生产
是否贊成青年灣區發展
港人開啓「大灣區」生活
港人開啓「大灣區」生活
如何構建企業的生態優勢?
超级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