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共产党员的奋斗足迹
2024-05-22刘文平
本刊记者 刘文平
将星璀璨 自宁都起义踏上红军征途披肝沥胆为国家建立卓越功勋
高山仰止 以耄耋之年丹心培养新辈栽桃育李谱华章堪称民族楷模
引子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
诗人臧克家这一诗句,道破了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真谛。2024年5月12日,是我军著名高级指挥员、原总参谋部顾问孙毅将军120周年诞辰纪念日。如果说人生是一枚火炬,那么孙毅将军生命的100个春秋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熊熊燃烧,那样义无反顾,那样光芒四射,那样催人奋进。
北京的四月,桃红柳绿,春和景明。记者乘坐公交、地铁,穿梭于北城南城,倾听孙毅将军后辈、生前工作人员的深情讲述,阅读孙毅将军传记、自述和相关报道,我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一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在枪林弹雨中建立卓越功勋的老红军、“胡子将军”,一位参加许多重大战役、见证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我军高级指挥员,一位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诚而忘我奋斗的老共产党员,一位献身于党的青少年教育事业,数十年作报告1000多场、直接听众30多万人的老英模、“雷锋爷爷”,孙毅将军具有穿越时空的思想品质、彪炳千秋的人格魅力和撼人心魄的精神力量!孙毅将军的人生是一座高山,崇高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永远被人们敬仰;他的人生是一首壮歌,为祖国和人民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远传唱;他的人生是一部大书,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如磐的理想信念。
品如翠竹励后世,人若秋水映忠魂。可以告慰孙毅将军的是:这盛世如您所愿,您关心过的青年军人已经成才成功,有的当上了将军;您帮助过的各界青年朋友,已成为业务骨干,不少当上了部门领导;您辅导过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成为伟大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生力量。
参加宁都起义,开启红军生涯
孙毅出身贫寒,早年入河南陆军军士学校学习,后在旧军队颠沛流离。如果说人生就是选择,那么孙毅跟随原第26路军参谋长、共产党员赵博生参加宁都起义,加入工农红军,无疑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转折。
1930年底至1931年上半年,蒋介石向红军中央根据地连续发动两次反革命“围剿”,都被红军粉碎。穷凶极恶的蒋介石下令第26路军开赴江西宁都“剿匪”。具有西北军传统的第26路军官兵,对蒋介石颇有积怨,为此消极怠战。中共中央抓住有利时机,在第26路军秘密发展党员。在此期间,少校参谋孙毅受到第26路军参谋长、共产党员赵博生革命思想的影响,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
宁都是赣南一座古老的县城,坐落在赣江支流梅江西岸。第26路军进驻宁都后,官兵厌战情绪持续蔓延。1931年9月8日,日寇侵占东北。九一八事变如一声惊雷,给困在宁都的第26路军官兵以极大震动。他们无比愤慨,要求回北方打日本鬼子。其间,赵博生密派孙毅到第25师参谋处任中校参谋。
1931年12月14日黄昏,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人策划指挥下,发动了宁都起义。国民党第26路军1个总部,辖1个师部、6个旅部、11个团部等,共17000多人宣布起义,通电全国。加入红军为劳苦大众谋幸福,孙毅的梦想终于实现。
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起义部队被编为红军第五军团。孙毅随部队开赴石城县以南龙岗、秋溪等驻地整训。为尽快传承红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急需开阔眼界。一天,军团参谋长赵博生通知孙毅来办公室,指派他带部分干部赴红三军团参观学习。他嘱咐孙毅:“到了那里一定要遵守纪律,虚心学习请教。”
孙毅带领200多人从石城县出发,经瑞金直奔会昌红三军团驻地。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滕代远热情接见了参观团成员。彭德怀在讲话中勉励孙毅一行:“红军是为贫苦工农大众打天下的,我们军民团结一定能把地主、资产阶级打倒,解放劳苦大众。”孙毅原计划带队下到团、营、连参观学习,但因红三军团临时接受战斗任务,只好终止计划。第二天,参观团奔赴红色首都、革命圣地瑞金。
参观团成员进入瑞金,感到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新气象。中央领导接待参观团见面会在操场上举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政委、朱德总司令等首长健步走来。
“起立!”孙毅发出口令。红军总政委周恩来向大家招手致意,和蔼地说:“同志们,欢迎大家的到来!请毛泽东同志给大家讲话!”
毛主席操着浓重的湖南乡音说:“同志们来瑞金参观学习,我非常高兴。你们到瑞金,就是到了自己的家。大家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提出。因为瑞金驻有党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党中央就是咱们自己的党中央,蘇维埃政府是咱们自己的政府。我们欢迎你们到这里来,为工农红军增添了新的力量。”接着,总政委周恩来、朱总司令先后讲话,系统阐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建军原则等,令参观团成员大开眼界。孙毅回驻地对大家说:“毛主席的讲话这么生动、亲切,我从心里感到温暖,浑身充满了力量。”
孙毅按计划带领参观团到军委各部办公室参观、学习。在红军学校,孙毅登台致答谢词,他含泪激动地说:“非常感谢红军首长和红军学校对我们的热情接待。我们一定虚心学习,把红军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尽快学到手,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为人民立新功!”此后,孙毅再次带队赴红三军团参观学习,重点是连队训练、作战和一日生活制度,以及红军战士如何遵守纪律、怎样维护军民军政团结等。
经过系统整训和教育,红五军团军政素质和战斗力建设焕然一新。不久,孙毅调任红五军团第38师参谋长。
参加平型关战役,开辟抗日根据地
“西安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孙毅跟随八路军转战抗日根据地。参加平型关战役,成为孙毅军旅生涯中的高光时刻。
平型关位于山西灵丘县南,与河北省涞源、阜平接壤,是河北通往山西的交通要冲。1937年9月22日,疯狂的日军第5师团一部,进驻平型关以北的东跑池地区。23日,八路军总部命令115师向平型关、灵丘间进发,侧击向平型关进攻的日寇。
115师分两个梯队先后到达指定区域,孙毅随第二梯队到达上寨。师长林彪和副师长聂荣臻得到情报,日军大队人马向平型关方向运动。他们决心利用险要地形打出八路军的威风。随即,将作战部署上报八路军总部。
当时,115师参谋长周昆未到职,孙毅也有令调343旅任参谋长。聂荣臻对孙毅说:“老孙,周昆尚未到职,现在战斗紧急,你要遂行师参谋长的职务。”孙毅坚决执行命令。
9月24日,林彪、聂荣臻组织营以上干部进行现场勘查。傍晚,孙毅在师部接到国民党阎锡山部队送来的作战计划,说他们担任平型关的正面出击。当晚,大雨滂沱,林彪、聂荣臻根据情报,让孙毅通知部队“今夜12时出发,天亮前务必进入埋伏阵地”。为了战斗的胜利,他们在指挥部制定詳尽作战计划,熬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9月25日清晨,大雨骤停。十里长沟的东南山头格外寂静,左面埋伏的是杨得志685团,右面埋伏的是李天佑686团。徐海东344旅687团奉命隐蔽地穿过沟道,占领东河镇以北高地,以便切断敌人后路。688团作为师预备队听令待战。
25日7时许,日军板垣师团第31旅团的辎重和后卫部队骄横地进入视野,前方日寇红色小膏药旗清晰可见。鬼子兵分三路纵队,其后是载有日本兵和军用物资100多辆汽车,200多辆骡马大车拉着步兵炮和给养紧随其后,压阵的是骑兵。
伏击部队的报告汇集到指挥所。林彪下令:“出击!”随着3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沉默的大山怒吼了!枪弹和追击炮炮弹密集扑向敌群,打得日本侵略者血肉横飞,鬼哭狼嚎。一时间,日军汽车撞汽车,人挤人,马狂奔,乱作一团。
聂荣臻看到日军利用汽车作掩护负隅顽抗,急忙与林彪商量,决定把鬼子切成数段,逐段歼灭。八路军和日寇展开肉搏战,互有伤亡。战至8时许,林彪提议聂荣臻赴685团阵地督战。林彪和孙毅转移至山沟隐蔽指挥所继续指挥战斗。
经过激烈战斗,我军占领老爷庙制高点等有利地形。12时,被堵截在辛庄、小寨村等山谷中的1000多名鬼子遭到歼灭,八路军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击毁汽车100多辆、马车200多辆。独立团在灵丘和涞源之间,击毙增援的日寇300多名。由于国民党军未按作战计划出击,致使日军由团城口突围。
9月25日14时许,林彪指示孙毅到山下电台,向八路军总部和延安发电报。孙毅沿着羊肠小道一路小跑,半小时抵达电台,很快拟好150多字电文。孙毅交给译电员,把平型关大捷的消息发给八路军总部并延安毛主席。
当晚,林彪、聂荣臻、孙毅同睡在一个炕上。因打了个大胜仗,三人彻夜未眠。
平型关战役后,抗日战争进入艰苦的“反扫荡”阶段。孙毅担任冀中军区参谋长,他和军区党委书记黄敬、政治部主任孙志远密切合作,率领1万多人军区部队,冲出日寇的九路包围,没有牺牲一人,抵达行唐县一带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
担任抗大二分校校长,从严治校建功勋
1938年12月,中央军委组建抗大二分校,负责为晋察冀边区八路军培训军政干部。1939年1月28日,抗大二分校在河北省灵寿县陈庄一带开学。至1940年7月,学员毕业两期。校长陈伯均6月离职赴延安。
由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提议,经军委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司令批准,孙毅接任抗大二分校校长。学校设训练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下属设一、二、三大队和特科大队,总人数达上万人。孙毅上任后,感觉责任很重。
在晋察冀边区敌后办学,不仅条件艰苦,而且距敌不足百里,随时准备自卫和战斗。农舍、棚圈就是宿舍,树林、山坡就是课堂,学员们珍惜学习机会,刻苦钻研政治理论和战略战术。孙毅在学员大会上指出:“在缺衣少粮的艰苦岁月里,只要大家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哗!”大家雷鸣般的掌声,压住了夏日的蝉鸣。孙毅说:“我们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为加速培养大批军政干部而努力奋斗!”孙毅具有感召力的演说,增强了大家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不久,分校高上科和上高科合并为高上科,4个学员队500多名。不少学员带了马匹和饲养员,营职干部还带了勤务兵。孙毅趁合并之机,当众宣布:“所有干部必须过学员生活,不管什么职务,进学校就要‘下马。勤务员编入后勤部门工作,带来的马匹交后勤管理。学员毕业后马匹归还原主。”
“下马”令发出,虽有人不满意,但知道孙毅治校严格,也只好照办。很快,上百匹战马集中成立了运输队,由战马驮运军粮。
孙毅贯彻毛主席为抗大制定的教育方针和校训,倡导“苦、严、行、正”的“四字”精神。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磨炼坚强的意志。严——严格训练,严格要求。训练从难从严,决不苟且马虎。只有在训练中多流汗,才能在战场上少流血。行——言行一致,言教与身教结合,身教胜于言教。领导者必须率先垂范。正——-光明磊落,作风正派。待人以诚,实事求是,不徇私情。孙毅深化教学内容,主张“以政治教育为中心,以战术课程为重点”,强调“战训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说与做结合”等原则。
1941年8月至10月,日寇对晋察冀边区进行残酷“大扫荡”,把“消灭抗大”作为重点之一。孙毅带领教职员工边学习、边战斗,先后转移42次,紧急突围7次,行程600多公里,粉碎了日寇的阴谋。孙毅担任校长4年,为八路军培养2万余名军政干部和66位共和国将军,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热心青少年教育事业,为革命奋斗不息
改革开放以后,重新工作的孙毅积极支持军队干部队伍年轻化,3次给总参党委写信请辞顾问职务,还率先请辞全国政协委员。孙毅的想法很明确,主动让贤,发挥自己多年从事军队教育工作的特长,向青少年宣传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
1985年5月,离休后的孙毅将军来到大连陆军学院,为教职员工和学员作了两场报告,引发热烈反响。孙毅还为学院公园凉亭题名“爱晓亭”,他解释说:“长沙岳麓书院清风峡有个爱晚亭。当年,毛泽东、蔡和森曾在爱晚亭纵横时局,探索革命真理。我题写‘爱晓亭,‘晓字即拂晓的‘晓,是太阳即将升起之意。希望年轻教员和学员们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工作学习,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此次出京,孙毅顺路参观了抚顺雷锋纪念馆,认真阅览雷锋事迹资料和图片,并瞻仰了雷锋墓。他说:“雷锋同志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雷锋精神是永存的,将随着时代发展绽放灿烂的光芒。”孙毅题词:“学习发扬雷锋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孙毅在大连陆院的报告很快有了成效。1986年5月,孙毅收到一封云南老山前线的来信。信中说,我们是大连陆军学院24名新毕业学员。去年聆听了您的报告,坚决响应您的号召,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我们24人全部担任一线排长,为保卫祖国英勇战斗。在此向您报告:我们没有辜负您的期望,人人争当突击队员,个个奋勇杀敌,2人荣立一等功,4人荣立二等功,13人荣立三等功。孙毅立即回信给予鼓励。
孙毅不仅是一位战功卓著、德高望重的老红军,而且是一位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的演说家。孙毅除了担任总参青年工作顾问外,还担任了清华大学、北海中学、锦什坊小学等全国60多所大中小学的名誉校长和校外辅导员。他善于把丰富的革命经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渊博的知识寓于饱满的演讲中,使报告极富感染力。孙毅以八九十岁高龄,活跃在青少年教育讲台上,彰显了老英雄风范和老战士情怀。仅离休后的4年间,孙毅作报告200多场,直接听众10多万人。他的报告充满豪迈的革命激情,感人肺腑,催人奋进。
孙毅虽身体硬朗,但毕竟寿登耄耋,身体患有多种疾病,曾在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作报告时,突发脑溢血后晕倒。1992年3月,总参党委发出《致孙毅同志一封信》,称赞“您的人生经历和奋斗业绩是一部活生生的闪烁着共产主义思想的教科书”。同时,为保护孙老的健康,总参慎重作出决定,恳请他“今后除参加组织上认为十分必要的重要活动外,其他一般性活动尽可能不参加或少参加”。可是,孙毅是一位意志坚强的老红军、老英雄,依然是“解甲不下鞍”,虽外出作报告时间减少,但在家中接待来访者多起来。他认真回忆和总结几十年为党工作的经验体会,出版了《走向征途》《孙毅将军自述》等专著,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孙毅还把工资很大一部分用于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坚持每月拿出300元,常年为他关心的青少年买书寄书。两年时间里,孙毅为希望工程累计捐款6400多元,救助了16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少年儿童。
受捐助的失学儿童,大多数来自河北省灵寿县革命老区。这些重返校园的孩子及家长,对孙毅非常感激。一位家长来信说:“我们全家牢记您的恩情,是您给了孩子重新上学的机会,是您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我们把您的爱心化作动力,建设好家乡。让孩子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1998年,孙毅收到1万元稿费。经商议,孙毅把这笔钱捐助当年战斗过的晋察冀军区所在地——河北满城县刘家台乡黄龙寺小学,兴建了电化教室“三晨影库”。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孙毅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卓越功勋、崇高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缅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价:“孙毅将军与党的三代领袖交往是那样的亲密,他与老百姓的友谊是那样的深厚。”河北广播电视台评价:“孙毅功勋卓著,毕生以奋斗争先要求自己,却从不居功自傲,视名利淡如清水。”《安徽日报》评价:“为了青少年教育事业,这位不知疲倦的老红军无私奉献了一切。他以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生命不老、火焰不熄的人生真谛。”河南《党史博览》杂志评价:“孙毅以共产党人的榜样力量,缩短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责任编辑:刘文平)
孙毅跟随八路军转战抗日根据地。参加平型关大捷,成为孙毅軍旅生涯中的高光时刻。
孙毅不仅是一位战功卓著、德高望重的老红军,而且是一位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的演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