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钢企“掌门人”谈钢铁业高质量发展

2024-05-22

中国钢铁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掌门人钢铁行业钢铁

本刊记者

在2024年1月12日召开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望明,湖南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建宇,建龙集团董事长、总裁张志祥,敬业集团董事长李赶坡先后就本企业和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发表演讲。

胡望明:以“四化”“四有”推进宝武高质量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宝武确立“四化”“四有”高质量发展路径,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是应对第六轮行业下行周期的破局手段,是结合公司实际,因时因势推出的战略安排,既聚焦当下又面向未来。实践证明,这一路径是理性务实、行之有效的。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四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国宝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注重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率的要求,结合钢铁行业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特征,提出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的“四化”发展方向。

高端化关乎核心竞争力。面向未来,中国宝武将坚定不移实施产品高端化发展战略,推进钢铁基础原材料进步升级和先进材料研制,开发“高强度、高耐蚀、高效能”的高端产品,筑牢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通过提供寿命更长、能效提升的高性价比解决方案,推动全社会制造和使用端技术的整体提升,进一步扩大包括钢铁在内的产品使用领域,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智慧化关乎能否顺应时代发展、跟上时代步伐。中国宝武数字化探索和实践起步较早,随着ONE MILL、工业大脑战略计划等理念的逐步演化,最终汇聚成为“4321”(一个大脑、两大中心、三跨融合、四个一律)的数智化体系建设。面向未来,中国宝武将坚持智能化升级,以数字化重塑传统钢铁业,用AI技术重新定义钢铁及产业链,探索大数据大模型应用新范式,并带动下游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挖掘数字时代发展新动能。

绿色化关乎未来生存。中国宝武在2021年初率先提出力争提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同年发布了碳中和行动方案和路线图,部署了极致能效、富氢碳循环高炉、氢基竖炉、近终形制造、冶金资源循环利用、碳回收及利用等六大方向的关键技术突破。此外,中国宝武还于2021年牵头发起成立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举办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论坛,并面向全社会设立低碳冶金创新基金,重点资助低碳冶金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低碳冶金工艺技术探索和重大创新实践,支撑低碳冶金技术进步和行业转型升级。

高效化关乎做优做强。高效化主要包括效率和效益两个维度,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最终都要服务于高效化。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中国宝武的发展必须注重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资金使用效率、人事效率、资源能源使用效率。

以算账经营为重点的“四有”

当前中国钢铁行业进入存量博弈、微利发展的时代,深化算账经营,推进精益管理,是应对市场的最有效手段。要学会算大账和算小账结合,算粗账和算细账结合,算当期账和算长远账结合。中国宝武提出以算账经营为重点的“四有”经营原则,即有订单的生产、有边际的产量、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的利润。

有订单的生产重点是强化市场意识。有订单才能生产,不能打白条,不能找中间商托底托盘,降低在市场下行阶段的减值风险。在行业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以及供强需弱的市场环境下,尤其要遵守这条原则。

有边际的产量重点强调收入扣减变动成本后必须为正数,也就是生产的产品要有边际贡献,这是经营纪律的底线要求。追求高效率首先要有产量,但也不能盲目追求总产量,没有边际贡献的话,生产越多亏损就越多。算边际贡献,要由原来关注规模发挥的外延式效率,转为更关注边际贡献的内涵式效率,强化动态思维能力,做好动态的成本核算,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

有利润的收入重点是防止增收不增利,要用财务尺度去评判项目回报,减少增收不增利的项目。华为的危机意识和战略思维非常值得学习,在被围追堵截、被制裁打压的巨大压力下,华为并不追求营收规模,而是潜心修行、努力锻造长板,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这正是我们现在“过冬”所需要的品质。

有现金的利润重点是在关注账面利润基础上,要算好当期账和长远账,平衡好现金流,同时加大回款力度,预防大幅增加应收账款坏账和存货减值损失,从而提升可持续投资能力,全面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含金量”。

如何做好算账经营,一要因势而变,多视角算账经营。算账经营的模式和视角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动态调整和差异化应对。根据市场上行阶段和市场下行阶段的不同特点,作出动态调整;结合不同类别产品,差异化建立竞争力分类指引,助力子公司开展产品经营及结构调整。二要见微知著,全方位算账经营。算账无处不在,在筹资、投资、生产和购销等各环节都要算账经营,只有算好账,才能全方位支撑公司业绩持续改善。三要一贯到底,精益化算账经营。精益运营是算账经营的基础,算账经营需要一贯到底的高质量数据支撑。四要积习成常,全员化算账经营,让“算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文化。

以“四化”“四有”为抓手,高质量推动2024年各项工作

“四化”“四有”相辅相成,“四化”重在提高可持续创新能力,“四有”重在提高价值创造能力,两者共同发力,助力中国宝武应对市场挑战、穿越行业周期、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进而更好地发挥核心功能作用,当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顶梁柱”。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央企负责人会议精神,有效应对钢铁行业长周期下行的严峻形势和市场压力,中国宝武将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四化”“四有”为抓手,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更加注重价值创造,坚定不移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效,高质量推动2024年各项工作。

具体来说,一是以科技创新为第一驱动力,构筑创新发展战略优势。二是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培育发展新动能。三是全面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四是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五是以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为抓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六是以“十三个坚持”为统领,着力提升党建工作质效。

中国宝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老大”变“强大”殷切期望,强化主题教育检视问题和中央巡视发现问题整改,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体要求,以“四化”“四有”应对钢铁行业减量调结构“寒冬”周期,着力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中国宝武新的更大贡献。

李建宇:以新兴产业赋能钢铁高质量发展

风高浪急、惊涛骇浪,是中国钢铁行业近年来的真实写照。钢铁企业要正视现实,积极应对。

把握“五个关键”,以确定性应对形势不确定性

2023年是后疫情时代经济重启的元年,我国经济爬坡过坎,逐渐夯实内生增长动能,宏观经济在“强预期、弱现实”中缓慢回升,原料价格高企,下游市场则呈现量价齐跌态势,钢材消费的周期性、结构性矛盾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湖南钢铁集团始终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积极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全年生产经营保持基本稳定。过去一年来,湖南钢铁集团主要把握住了“五个关键”。

一是强化政治建设,确保正确发展方向。2023年,湖南钢铁集团以主题教育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把集团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落实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统一到《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上,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是实施极致对标,系统提升效率。湖南钢铁集团持续完善对标体系,向民营企业学降成本、向行业先进学调结构,实现全系统降本增效。2023年,湖南钢铁集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持续优化,人均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三是突出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2023年,湖南钢铁集团以钢铁技术研究院建设为重点,推动科技创新,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3年,湖南钢铁集团共有19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增专利授权135项,30个钢种实现替代进口,还获得了2023年度冶金科技进步奖8项。

四是落实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激活内部活力。2023年,湖南钢铁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涟钢、华菱线缆分别入选国家科改示范企业及“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建设”名录;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年轻干部,集团“85后”“90后”中层干部占比达到35%。

五是加快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湖南钢铁集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落实“双碳”目标,加快超低排放改造,在前几年累计投入100亿元的基础上,计划再投入100亿元推动超低排放改造。

坚定信心、抓住时机、强化自律、跟进调整

今后一段时期,钢铁企业都将面临深度调整期。

从国际形势来看,全球金融稳定性承压,高通胀、紧货币、高利率、高债务、弱消费等因素将对全球经济形成负面冲击。叠加国际地缘政治冲突持续恶化、美联储政策面临转向,2024年降息概率较大,货币持续收紧的负面影响将加大。

从行业发展形势来看,供给方面,行业兼并重组提速,产品同质化竞争将加剧,建筑用钢需求将大幅下降,钢铁企业都在加快高端化转型。需求方面,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景气度仍在荣枯线下方,房地产市场趋于饱和,公用设施项目建设放缓,传统制造逐步转向高端制造,用钢量将大幅减少。原料方面,铁矿石垄断、定价机制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海外矿山定价权不断提高,产业链利润分配仍转向国际四大矿山。

在这样的复杂形势下,我们更应坚定信心,抓住有利时机,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强化自律,跟进调整,推动钢铁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赋能钢铁更高质量发展

在钢铁行业面临深度调整期的形势下,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有助于赋能钢铁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湖南钢铁集团坚持“一业为主、集群发展”战略,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融合供销、制造、物流、金融、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钢铁产业链+互联网”生态系统,为钢铁主业赋能。主要举措表现在六方面:

一是以资本运营赋能产业。2009年,湖南钢铁集团投资62亿元收购澳大利亚FMG17.34%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该投资项目被评为“首届中国海外投资经典案例”。此外,2023年,湖南钢铁集团旗下投资平台的产金中心实现2A评级,旗下迪策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迈上百亿元台阶。

二是以国际化战略赋能产业。2005年,湖南钢铁集团与安赛乐米塔尔战略合作;2008年,与其合资建立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有限公司(VAMA),引进安赛乐米塔尔先进的第三代汽车板生产技术,建设汽车板一期项目;二期项目已于2023年4月份建成投产。同时,湖南钢铁集团还与全球领先的气体公司——梅塞尔公司战略合作,成立湘钢梅塞尔公司,目前,产业辐射中南地区,在广东阳江及湖南常德、浏阳、株洲、衡阳、宁乡等地布局气体产业。

三是以体制机制改革赋能产业。湖南钢铁集团以“股权多元化、机制市场化、团队职业化、利益一体化”为改革目标,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2019年,华菱线缆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核心员工持股,2020年在深交所上市。

四是以产业链延伸赋能产业。湖南钢铁集团大力发展钢材深加工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集群发展格局。湘钢钢材深加工产业形成比较优势,涟钢薄板产业园年产值上升。湘钢洪盛物流、湘钢金属入选“湖南省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

五是以数智化转型升级赋能产业。湖南钢铁集团积极践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思路,重组整合集团数字化技术公司,统筹推进集团数智化转型工作。湘钢与华为公司合作建立了钢铁行业首个盘古大模型,力争将华联云创发展成为区域新兴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平台。

六是以发展贸易赋能产业。2023年,湖南钢铁集团旗下电商公司荷云采平台撮合交易额同比大幅增长,资源公司、湘钢国贸营业收入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张志祥:关于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三点思考

钢铁工业正处于重要的变革期,钢铁企业应注重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对产能治理与联合重组的思考

产能置换不是数字上的静态变化,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管理升级等,钢厂生产效率逐步提高,相同冶炼装备的产量将会提高。与此同时,国内钢铁需求目前已经达到峰值水平,未来钢铁需求将下降,并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低成本竞争力不可持续,出口需求也将下降,这将进一步造成供需矛盾突出。另一方面,现有产能置换政策引导冶炼装备大型化发展,增加企业投入,也使未来进一步去产能的成本和难度增加。因此,产能治理机制需要重新思考。

联合重组的关键在两个维度。一是区域内企业的协调和重组是当前促进供需关系合理化的重要抓手。产业集中度提高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统一协调,实现产能有序发展。二是产品细分市场重组是促进供需关系合理化的有效路径。高端产品生产企业通过协同推进细分市场重组,有助于改善产品供需关系。

对钢铁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思考

我国钢铁工业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科研生态,在与全球钢铁企业竞争中,具备全产业链比较优势。目前,我国的铁路、港口、桥梁建设企业及汽车、光伏等制造业企业已经广泛进行国际化发展,钢铁企业加快跟进,将在国际上形成产业链协同竞争优势。

建龙集团在“走出去”的时候就在反向思考,最早到中国来投资的企业有哪些?又有哪些到现在还发展的很好?汲取经验教训,钢铁企业国际化发展应着重考虑产品定位、合作伙伴选择、树立良好形象三个原则。在产品定位上,应着力于生产高附加值产品,避免与当地企业在低端产品方面竞争。在合作伙伴选择上,应选择当地具有较高管理和技术水平,且熟悉当地法律法规、风俗人情的企业开展合作,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在树立良好形象上,应围绕企业管理、环保治理、节能低碳、安全责任、本地人才培养、员工福利等内容提升企业形象。

对产融合作的思考

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写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科技金融5篇文章。钢铁行业规模大、场景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能够较好地支撑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等政策落地实施。

近年来,建龙集团积极推进产融合作,截至2023年底,建龙集团环保、节能降碳等20个绿色项目获得信贷支持,合计金额约26亿元;线上供应链金融取得突破,授信超过100亿元。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政策协同,进一步加大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库、绿色工厂融资等金融支持力度。希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牵头加强与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对接,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等相关金融标准的制定,共同研究可操作、可落地的支持措施,助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同时,呼吁民营企业要加强对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的研究。

李赶坡:乐观面对残酷竞争的钢铁市场 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发展道路

钢铁产量减少,无论从降低能源消耗,还是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等方面来看,对全社会来说都是件大好事,我们应该乐观地面对。

钢铁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残酷竞争

这次钢铁市场竞争的残酷程度比2014年还严重,主要有两方面不同:

一是市场低迷的持续时间不同。2014年钢铁市场低迷,2016年开始盈利。而这次钢铁市场低迷是长期的,是通过市场竞争淘汰过剩产能的过程,两年不行,三年、五年也不一定行。

二是钢铁市场低迷的结果不同。2014年钢铁市场进入低谷,到2016年迎来钢铁市场前所未有的活跃,2017—2021年五年中,钢企个个挣得盆满钵满。而这次的市场低谷,等待大家的是长时期的残酷竞争,钢企将进入“在市场低迷时减产,市场稍好又满负荷生产,造成产量过大、钢材价格下跌,之后再次限产停产”的循环,往复多次,直至一部分钢企倒下被淘汰出局,这是这场市场竞争的最后结果。谁存谁垮,一看区域位置,二看钢材品种,三看管理水平。

从钢铁供给多方增加看钢铁行业的过剩现象

这次钢铁市场长期低迷的原因,从供给方面看,是由于中国钢铁产能投资过大所致。其实,技术进步及其他原因也可以使钢铁产能不增、产量过剩,一些发展中国家钢铁产量突增也会影响中国钢铁产量过剩。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

一是钢铁行业的技术进步增加了中国钢铁产量。2016—2018年三年间,全国压减过剩产能1.5亿吨,2017年又取缔“地条钢”产能1.4亿吨,去产能总量超过2.9亿吨。2018年末全国粗钢产能约10.27亿吨,这些是符合国家当时需要的。

但是产能的减少,并不意味着产量的减少。中国钢铁行业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产量过剩。随着中国钢铁行业技术快速进步,炼铁、炼钢水平大幅度提升,钢产量在产能不增的情况下大大提升。1000立方米以上高炉利用系数由2010年的2.63提高至2022年的3.77,优秀企业可达4.0;100吨转炉的冶炼周期由2010年35.06分钟/炉缩短至2022年的24.73分钟/炉。

二是产能置换激活了部分钢铁产能。一些地处偏僻、远离原料和市场、管理不善的企业,在长期竞争中已经倒下,不再生产,或正在倒闭。一些企业通过钢铁产能置换政策,把这些产能转移到位置较好、管理先进的企业,于是这些被转移的钢铁产能大大释放,提高了产能利用率。

三是东南亚钢铁产量剧增基本等于增加了中国钢铁产量。据不完全统计,由中国企业主导在东南亚投资的已建和在建的钢铁项目超5400万吨,而且还有增加趋势。中国对东南亚钢铁的投资,不仅冲击了中国钢材向东南亚国家的出口,而且正在占领中国钢材的国际市场份额。随着东南亚钢企的产品正在由半成品+长材向板材升级,中国钢材出口将面临更残酷的竞争。

从永久失去部分市场看钢铁行业的残酷竞争

从需求方面看,现在钢铁行业失去的部分市场不是阶段性的,而是永久性的,再也不会回来。具体原因如下:

一是房地产市场明显饱和,发展减缓。2023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额12.28万亿元,较2022年降7.87%,较2021年降32.65%。房地产行业的下行,导致钢铁行业失去了房地产钢材市场。相配套家电用钢量的减少,也影响了一大块钢铁市场。国家提出的稳房地产,并不是大力发展房地产,房地产行业的根本矛盾是供需关系问题,所以稳定房地产行业对钢铁市场不会有太大拉动。

二是钢铁行业自身发展的用钢量大幅度减少。2000—2013年钢铁行业发展前期,钢铁企业的大力扩建,消耗了大量钢材;2016年以后的产能置换、异地搬迁以及环保设施提升,也消耗了大量钢材。现在,钢铁行业自身不再消耗大量钢材,进入稳定的消耗期。

三是中国高铁、地铁、高速等公用设施项目放缓。近年来,基建这驾马车在历届政府的保GDP中遥遥领先,起了很大作用,但这驾马车不能再无限奔跑了。目前中国的公用基建设施水平,有些方面已经超越了先进国家,建设速度必然放缓。

四是中国的传统制造逐步转向高端制造,用钢量大幅度减少。高端制造(包括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建设五个领域)都不需要太多的钢材,而是需要高品质的钢材。

钢铁行业失去的市场会永久失去,不再回来,这是社会进步必然的结果。回顾世界发达国家钢铁行业发展的历程,都经过高速发展、需求减弱、压缩产能的过程。英国历史最高钢产量为2783万吨,2022年钢产量为600万吨,下降78.44%;德国历史最高钢产量为5323万吨,2022年钢产量为3600万吨,下降32.37%;美国历史最高钢产量为1.37亿吨,2022年钢产量为8000万吨,下降41.61%;日本历史最高钢产量为1.19亿吨,2022年钢产量为8900万吨,下降25.21%。从国际先进国家钢铁行业的萎缩看中国部分企业的出局,就不感觉奇怪。这是社会转型升级的结果,是时代进步的结果。

钢铁行业的减量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应正确地面对,但是也不必要过于悲观,希望还是有的。总体上钢铁需求是有增有减,减的是普材,建筑用材、低端板材用量已经在减,还会继续减。增的主要是高端制造用材、智能化用材、新能源用材,还有一部分是中国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全社会方方面面用钢的普材换品种、热轧换冷轧、易腐蚀换耐腐蚀等。品种钢的新市场还在不断出现,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企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钢铁企业在未来有的会被动出局,有的会选择主动出局或者部分出局,只有选择适合企业自己发展的路才会破局。

一是高质量发展迫使部分钢企出局。我国继续坚定不移地落实党中央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间接地迫使部分钢企出局。自从工信部、发改委核定各企业的钢铁产能后,产能成了宝贵的有限资源。随着各省、市、钢铁企业发展钢铁的优劣势及对钢铁需求的明朗化,部分钢铁产能进行了大跨度转移。目前这次钢铁产能转移已经基本完成,各企业的产能置换也基本结束,中国的钢铁行业进入产能布局的相对稳定期。

近几年,由于国家出台了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政策,既要大力发展经济,稳增长、稳就业,又要能耗双控、碳排放双控,因此,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把钢铁产能看作重要资源,不再允许外流。钢铁虽是传统产业,但毕竟是发展的基础,有产能才能发展,才能转型。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也有引进钢铁产能、发展钢铁的计划,但即使能买进钢铁产能,由于国家能耗指标的限制,仍然不能置换。所以,目前形成了以省、市、自治区划界的钢铁产能不进不出的固化局面。区域及管理差的企业经营不下去,也不能卖产能,只能自生自灭。钢铁产量会逐步减少,这就是高质量发展政策间接地逼迫部分钢企出局。

二是钢企选择主动出局或部分出局。钢铁企业要分析自己优劣势,如不占优势,可主动出局或部分产品出局。

目前钢铁行业在进入一个“正确的误区”,就是全行业都在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说“正确”,是普材需求减少了,转型做优、特、精品种钢是正确的;说“误区”,是全国10亿吨钢,如果8亿吨转成品种钢,市场有如此大的容量吗?届时,钢铁行业将又是一波灾难。无论普材,还是品种钢,中国都不再需要十多亿吨钢材,总有一些企业要出局。与其被动出局,不如主动出局或部分产品出局。每个企业可以从区域、市场、管理、品种等方面综合考虑自己的优劣势,与其在竞争中被搞垮,不如早做计划,主动出局或部分产品出局。出局也是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一条出路。

三是高质量发展破局生存提升。目前,钢铁竞争的主要特点是低端产品的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且愈演愈烈,低端的部分普材将逐步退出市场。相对高端的品种钢市场随着中国高端制造的发展,还在不断开发扩大,有一定的市场潜力。一些钢厂根据自己的强项选择差异化发展,生产适合市场的钢材品种,并且做出品牌,走自己的路,占领一份市场,是一条可生存、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敬业集团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之路

敬业集团自2014年发现钢铁产能过剩后,就开始探索钢铁转型升级之路。我们到工业发达的德国蒂森克虏伯、日本的新日铁、韩国的浦项考察如何在钢铁基础上转型;到美国硅谷、以色列考察企业如何创新;到南美、东南亚、中东考察钢铁企业如何国际化。走遍全球收效甚微,但眼界还是宽了些,思路还是广了些。近几年确立了敬业集团五条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一是利用现有钢铁板块向内挖潜,高质量发展。敬业在“一棒三板”上下功夫提升品质。敬业的12条棒材生产线全部向500E以上规格发展,两条热卷板生产线向汽车大梁钢、深冲钢、硅钢等提级,三条宽厚板生产线向风电、海洋、高强、耐磨等品种钢转型,两条冷轧生产线向家电、汽车用钢转型。为了生产品种钢,敬业集团改粗放生产的旧观念、改生产管理制度、改原料精品采购、改工艺生产技术,全方位为品种钢生产服务。

二是利用现有钢铁产品向后延伸发展,消化自产钢材,减轻销售压力。敬业集团建立了钢材深加工园区,成立了方圆管、螺旋管、汽车改装、钢构科技等公司,还有两条冷轧生产线,每年消化钢材500万吨。这样既增加了附加值,又减轻销售压力,目标是利用两个三年规划再造一个敬业。

三是“一带一路”向国际市场发展。敬业的国际化理念是出口中国制造,进口国际资源。敬业集团建立国际营销、采购团队,在22个国家设点布局,出口钢材,采购铁粉、煤炭等大宗原燃料;走向全球布局钢铁制造,收购英国钢铁公司、荷兰轧钢厂。

四是颠覆性地高质量发展。敬业集团与北京机械研究总院陈蕴博院士合作建立增材制造,开发气雾化、水雾化金属粉末,在自产原料的基础上发展3D打印机械零件、注射成形民用产品、激光熔覆修复轧辊三个板块。在传统机械制造上,中国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在三五十年,增材制造相对差距较小。在制造业换跑道的过程中,敬业要抓好这个机会,争取不落后先进国家。此外,敬业集团与东北大学王国栋院士合作,引进短流程薄带铸轧项目,经过六七年的上百次试验,2023年终于成功,生产出高牌号硅钢,建成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条短流程薄带铸轧生产线。

五是减碳减排绿色发展。敬业集团积极参与金属回收加工产业,在全国布局设点,目前已在石家庄、山东潍坊、河南淇县、河南尉氏县、广东揭阳市设了五个加工基地,紧抓废钢各种源头和废旧企业拆除。敬业还在中东与淡水河谷探讨建立还原铁生产基地,为下一步低碳炼钢做原料准备。

2024—2025年是钢铁行业较为艰难的两年,既有危机也有良机。敬业提出,在这两年当中攻坚克难、爬坡过坎,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政策,既保生存又求发展,使敬业平安渡过危险期,成长为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型企业。

猜你喜欢

掌门人钢铁行业钢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施永雷:“零食第一股”的掌门人
《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解读
关于印发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
“钢铁侠”
扑面而来的“钢铁鸟”
掌门人秘史
钢铁行业PM2.5控制策略分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ROCK’S RENAISSANCE MAN 采访北京地下摇滚掌门人杨海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