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
——第六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 综述

2024-05-22龚明远,吴尚

经济科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院长中国式经济学

编者按: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更好地促进经济学教学研究,肩负起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于2023 年12 月16 日至17 日举办第六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 暨“首届孙尚清发展知识研究与交流奖颁奖典礼”。来自全国200 余所院校的52 位校长和262 位院长围绕“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 主题,探讨如何守正创新地推进中国经济学理论发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学术支持。论坛由开幕式、首届孙尚清发展知识研究与交流奖颁奖典礼、主旨演讲、圆桌论坛、中国百所经院人才招聘会、平行分论坛和闭幕式等环节组成。我们将其中部分精彩发言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一、守正创新地推进中国经济学理论发展

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代表论坛主办方致欢迎辞。他提出,希望本届论坛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做出贡献:一是经济学理论发展如何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坚持主体性与原创性、时代性与开放性并举,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求,深入研究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问题;二是经济学科建设如何与其他学科协同发展,坚持本土化与国际化、系统性与综合性并济,达到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彼此渗透、协同并进的良好局面;三是经济学人才培养如何紧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政治性、实践性、专业性并重,以强烈的紧迫性和使命感,聚焦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不断探索创新,力争培育一批具有深厚理论功底、扎实分析能力,能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性阐释中国理论的经济学栋梁之材。本届论坛新设立“孙尚清发展知识研究与交流奖”,旨在推动中国经济学知识交流、政策研究与理论发展。董志勇表示,北大经院愿与各兄弟院校携手,共同推动经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担负起历史和现实赋予的光荣使命。

教育部经济学教指委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发表了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教学建设问题” 的主旨演讲,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这一命题的历史规律性、学科规律性和人才培养规律性三个重要维度展开了论述。他首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命题的提出有着其自身的历史实践背景。中国在推动现代化建设、摆脱贫困等领域的历史性贡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历史根据。其次,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要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符合经济学自有的科学规律。刘伟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2022 年4 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所做出的关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相关指示,指出在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对以往知识既要有批判性,同时也要有继承性,并在此基础上以本民族的智慧去影响世界文明的进展。最后他强调,经济学人才培养要尊重人才培养规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考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系列课程的系统训练,也要考虑对当代国外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其有益部分的吸收掌握,同时还要具备扎实的经济分析工具基础,从而培养出有情怀、有担当、有民族责任感,同时有本领、有能力并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学人才。

二、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

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楚国清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真正实现公平竞争,同时实现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合作和竞争等问题,值得在具体研究中进行更广泛深入的探讨。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陈衍泰认为,习近平经济思想从三个角度深刻指引了中国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平台经济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增进消费者福利;第二,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树立和坚持新发展理念;第三,既要构建支持平台经济的创新活力,又要构建公平透明的规则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高文书认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特点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必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作为支撑。而要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在着眼未来的同时,应妥善利用优质人力资本带来的优势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东北大学党委书记郭海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习近平经济思想使得教育经济学伦理判断的价值基础更加稳固、教育经济学伦理判断的方向更加清晰、教育经济学伦理判断的价值选择更加系统,对教育经济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吉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孙杰光从吉林省发展冰雪经济的成功案例角度讨论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对经济实践的指导作用。在习近平“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重要论述精神的指引下,吉林省大力发展冰雪经济,在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等冰雪经济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成果。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慕云围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展开讨论,表示各民族共同实现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和重要要求。其核心要义在于,要赋予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尹志超认为,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主题,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最关键是落实到发展上去。当前的经济形势仍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如微观主体的活力不足、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认为,把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理论阐释落实到实践应用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来指导研究,把过去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纳入自主知识体系中,转化为新假说、新理论。第二,用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解政策与制定政策。

三、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

北京城市学院党委常委蔡派认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主要在于:一方面,要加快知识创新、方法创新、理论创新,回答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另一方面,要本着学术开放的理念,对当前世界经济学的先进成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进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樊士德指出,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有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结合中国经济思想的演进过程、围绕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演进特征与发展规律来进行建构,同时创新建构中国自主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

烟台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冯素玲指出,中国与其他国家发展路径的差异使得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成为当下的重要任务,在此过程中则需要具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开放的态度。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瑾结合自身院校所在省份福建省的特点,认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其次可总结福建省经验,深入实施“探源计划”,同时深入挖掘不同地区经济学家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文化资源。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聂军从发展经济学角度讨论了经济学理论的“自主化” 和“体系化” 问题。他认为,以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中国经济在不同阶段的事实经验,可以实现发展经济学的“自主化”,而以中国经验推动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拓展和完善也可实现“体系化”,此外,中国自主理论不能仅仅适用于中国,应使理论具有普遍性,以彰显中国经济理论对世界经济理论所作的贡献。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施先亮则结合自身院校特点,从学科体系的构建、学术体系的构建、话语体系的构建三个维度分享了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经验与建议。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春超从劳动经济学体系的自主知识构建的角度指出,首先,劳动经济学应立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从而构建中国特色的就业理论;其次,劳动经济学应以开展中国自主的理论创新为出发点,适应当前数字时代发展,从高质量充分就业、体制机制与人力资本的协同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新疆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铭山指出,人类的行为偏好具有共同性和一般性,但是政策实践和体制设计具有很强的独特性。目前中国学者已经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涌现出的新现象、新内容和新规律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但仍需进一步对此进行规范的模型化表达。

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蒋永穆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角度进行了分享,他指出,需要充分认识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实践具有世界价值与世界意义,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中国特色的根本方面,人口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武汉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罗航从信息科技角度分享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和理解,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科技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化,也是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科技教育和人才战略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高校发挥其重要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司伟表示,粮食安全问题是中国经济安全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石,当前中国粮食生产根基仍然不牢固、粮食需求增长较快、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因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粮食安全是特别重要的话题。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王伟同从东北全面振兴工作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和研究工作进行了探讨。他指出,做好东北全面振兴工作,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总结梳理过去二十年以来东北振兴战略的成绩与教训,对于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辽宁大学经济学部副主任谢地认为,发挥城市土地出让金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对于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他指出,城市土地出让金制度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城市土地出让金与地方土地财政相关联,自身弊端逐渐显现,因此,如何完善城市土地出让金制度从而更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成为重要的研究主题。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徐丹丹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有特征。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发展了独特的现代化实践范式。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包含了共同富裕,是人和自然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的现代化范式。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的并非独善其身的方式,而是与发展中国家共同的现代化。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易靖韬分享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认为其本质上是一种全新的话语体系,旗帜鲜明的中国式现代化体系的提出是对世界知识版图的重要贡献。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很多中国经济学的理论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炼与创新,从而构建中国自主的理论知识体系,支撑宏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院长张中祥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关键路径。他指出,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中特殊性与一般性的联系,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关键需要把握决策的科学性,不断推进观念的现代化和思想的现代化。

五、构建新发展格局研究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马莉莉重点就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机遇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下,国民经济循环的变化为国内欠发达地区带来了更多发展的机遇与可能,欠发达省份和地区要积极利用新的生产方式,把握内需潜力释放的机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共同支撑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贵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留彦结合贵州省的发展经验和目前的转型方向指出,贵州省在过去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发展可持续性等问题。在新发展格局下,贵州省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不懈探索和实践,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为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强动力。

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杨国涛认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保障;而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需要保持开放,通过创新要素流动和技术学习实现更快的技术进步,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疆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力通过新疆棉花及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转型的案例分享了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见解。他认为,全球供应链变动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制约和挑战,在新发展格局下,创新驱动的数字化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则可以有效提升全产业链的发展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魏枫认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随着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程度下降,全国各地区需要处理好内生动力和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在新发展格局下找准自身定位,切实解决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孙景兵认为,高校要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培养与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对接的高水平人才,持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应有的贡献。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盖凯程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角度提出,要通过产权制度、市场体制、利益机制重构城乡土地要素市场,破解城乡间的制度性壁垒,打通要素在城乡间循环和流动的障碍,从而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为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做出应有贡献。内蒙古大学副校长、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杜凤莲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的重要战略抉择,是应对各种危机和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提升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更高水平的开放。

六、多角度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九个平行分论坛上,参会嘉宾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的众多重要议题展开了内容丰富、视角独特、观点新颖的讨论。其中,福州大学原副校长黄志刚总结了参会嘉宾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讨论,认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并从科技创新、国际合作、金融服务等角度加强政策引导和机制设计,以此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侯俊军总结了嘉宾对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的主要观点,认为应以科技引领为核心,并根据不同产业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以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湘潭大学商学院院长韩雷对参会嘉宾有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的讨论进行了归纳,认为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着人才短缺、资金困难、经济与生态冲突、产业制度冲突等问题,并从乡村环境建设、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村普惠金融、改善农村教育、提升农业收入等角度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春敏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的讨论进行总结,认为对待区域协调发展问题需要有整体观,并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人才跨区域交流、数字经济转型、边疆建设等角度对区域协调发展路径加以完善。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祝志勇对有关“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的讨论进行了总结,提出当前中国对外开放需要适应新时代需求,发挥现有优势,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和交往合作,以应对高水平对外开放所面临的贸易摩擦、技术壁垒等挑战。中央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林光彬归纳了嘉宾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的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建构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总结中国经验、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性和逻辑性的不断提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小平总结了有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 的主要观点,认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关键是在满足合规性下实现数据要素的充分流动和共享,这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主体的协同合作,以在不同区域、行业、企业间充分实现数据要素价值。

西安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宋敏从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路径的角度总结了嘉宾对“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 的讨论,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方面,需要在政府主导下,由企业和社会各界持续推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测算;在生态环境保护实现路径方面,需要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完善生态文明保护措施,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的科研交流、人才培养与社会合作。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学勇对嘉宾有关“统筹发展与安全研究” 的观点进行了归纳,认为在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发展与安全的动态平衡,注重发展与安全的边界,同时关注重点行业领域的发展与安全。

猜你喜欢

院长中国式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中国式民主
简明经济学
As Light as a Feather
Looking Forward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院长的春节
院长究竟该拿多少钱
中国式失败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