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乡村规划编制研究

2024-05-21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4年4期
关键词:空间规划村庄用地

陈 瑶

(青田县建筑规划设计院,浙江 丽水 323900)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统筹理念日益被重视,村庄规划编制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村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刘月红[1]在分析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三个转变的基础上,结合调研结果,深入探讨了当前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策略选择,为提升村庄规划编制水平提供参考。唐星星[2]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村庄规划的要求,总结了构建层次化规划架构、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活力、引导村庄差异化发展、建立数字化智慧管理平台、采取空间精细化治理方式等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刘丹凤和胡俊辉[3]提出当前我国乡村空间规划应注重空间规划用地分类、空间开发“双评价”等基础工作以及实现的技术方法,将乡村地域“三区三线”提升为“四区四线”,以期为乡村地区空间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官卫华、杨梦丽、朱晨[4]结合南京地方实践,分析新型城乡关系发展变化特征,然后面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深入认知当前村庄规划管理需求,以规划创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戴玲玲[5]通过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研究,发现村庄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村庄规划编制的具体发展路径,结果表明,该村庄规划编制方法可实现村庄合理规划,促进乡村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乡村规划编制路径,以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管控与统筹。

1 村庄规划编制背景

2019 年,丽水启动“花园乡村”顶层设计和大推进行动,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要求,全面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的丽水版。2021 年,丽水市青田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强村富民行动、乡村建设行动、乡风文明行动、数字赋能行动、强基固本行动等五大行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初步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区域协调、整体智治、共同富裕的新局面,为建设浙江“华侨经济文化”和丽水“两个较快增长”重要窗口,争创山区加快跨越式发展先行区贡献“三农”智慧、增添“三农”风景。2023 年,青田县以“稻鱼共生+产业发展”,构建特色鲜明、共富共享的稻鱼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2 洞背村现状调研与分析

2.1 区位及生态环境分析

洞背村坐落在浙江省青田县石门洞景区“华东一绝”石门飞瀑的山背上,风景优美,全村总面积3.5km2,共有耕地108亩,林地面积4 552 亩,洞背村村庄四面环山,多条山体汇水溪流将水汇入至位于村庄中心的太极湖,湖面面积约3 公顷,村庄四周多为山林及竹林,整体生态环境良好,属于典型的浙南山地生态村落洞背村生态环境如图1 所示。经过调查,洞背村国有土地所有权的土地面积为4.9137 公顷,地类主要为水库水面,占整个村域面积的1.43%,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土地面积为338.1815 公顷,占整个村域面积的98.57%。

图1 洞背村生态环境图

2.2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以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为主,无第二产业。洞背村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引导发展蔬菜、中草药等特色种植业,鼓励发展特色林果业,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力争建成洞背村百亩采摘园。第三产业以旅游为主,近年旅游业持续复苏,石门洞景区、伯温古村洞背游客量同比增长93%,旅游收入同比增长790%。支持洞背村进一步提高村庄品位和公共空间利用,并植入更多的旅游元素,建设乡村度假、休闲农业项目,开发乡村旅游度假产品,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实现景区游、乡村游、人文游等多种旅游业态的互补联动发展,做活“旅游+”文章,用旅游带动一产、激活三产,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2.3 国土空间现状调查与分析

2.3.1 国土空间现状情况

洞背村总面积343.0951 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为12.4714 公顷,占村域总面积的3.63%;生态用地面积为321.3219 公顷,占村域总面积的93.65%;建设用地面积为7.2891公顷,占村域总面积的2.12%;其他村庄用地面积为2.0127公顷,占村域总面积的0.59% 。

2.3.2 农业耕地情况

耕地及基本农田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耕地及农田基本情况

2.4 公共配套设施用地情况

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用地总面积0.9151 公顷,约占村庄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2.55%。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较小,分布零散,配套设施老旧不健全。具体如表2 所示。

表2 公共配套设施用地明细

2.5 洞背村居民点调查与分析

建筑质量普遍较好,个别建筑质量较差,建筑密度过大。建筑结构现状建筑以砖混结构为主,建筑使用性质现状村内基本以居住建筑为主,少量公共服务、公用基础设施。建筑层数现状以2 ~3 层建筑为主。建筑质量洞背村经前些年综合整治,建筑质量普遍较好,且外立面风格相对统一,但建筑密度过大,且存在部分建筑间距不足等问题。如图2 所示。

图2 洞背村房屋建筑

2.6 景观与环境状况

经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之后,洞背村面貌焕然一新。结合了自身固有的历史文化特色及地域文化特色,设置了多个景观节点。如图3 所示。

图3 洞背村景点及环境图

2.7 公共服务设施

整体配套设施不健全,村庄内部道路路面保洁整体良好,但高差较大,停车场地不足。

对外交通道路:现状道路路幅宽5.0m。

村庄内部道路:普遍偏窄,现状路幅宽3.0 ~5.0m。

公共交通:洞背村无城乡公交,只有便民小巴,村民出行不便。

公共停车场:村内现状无成型停车场,由于洞背村文旅项目的推进,游客数量不断增多,停车需求逐渐增大。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洞背村整体生态环境良好,气候适宜,山峦起伏,古树苍翠,太极湖位于村庄中心,是典型的浙南山地生态村落,文化发展旅游潜力较大,但休憩功能比较简陋,健身设备老旧,使用率低,村内现状无成型停车场。

3 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乡村规划编制路径

3.1 明确村庄规划的整体定位和目标

将乡村农田保护、耕地保护、历史文物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村庄安全、住宅布局以及近期开展实施的项目等作为规划的主要内容。根据村庄的具体发展状况、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条件制定适宜本地区的规划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村庄各类条件与资源。在科学的指导下,详细制定出所有规划用地适合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明确规划用地性质。

3.2 优化乡村空间布局

(1)不断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加快村落空间集聚发展,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对乡村公共空间的闲置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利用,结合乡村发展需求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甚至还能够根据需求对一些零散的农户住房进行拆除,统一安置到集中居民点,以租赁等方式来获得私人土地的使用权,将其与公共空间闲置土地进行共同利用,这样便能够使得整个乡村的布局更加有序,而且在进行空间利用的时候也能够起到更好的利用效果,推动乡村居民区和农业区、畜牧区等区域的合理规划和管理,从而促使乡村经济更加快速地发展。

(2)整治生态环境,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高品质人居环境。以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为重要抓手,采取成片拆除重建改造、局部改造、有机更新等举措,针对强度挖潜、用途改变、功能改变、保护改造、拆除重建等类型,提升城镇功能和用地效益,优化城镇品质。以“以旧腾新、空间变换”的方式,持续改善村民的住房条件和服务设施,构建良好的居住环境。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如图4 所示。

图4 生态环境修复思路

3.3 科学提效,发展生态农业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和病虫害统防统治为重点的专业组织服务形式。推广以“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为内容的配方施肥技术和水稻“湿土播种、浅水护苗、旱灌培根、沟水育穗、干湿防衰”为内容的节水灌溉技术。同时,积极引进推广高效低耗价格适宜的新型小型农机具,实行机械化作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技术支撑。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联建原料基地,促进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如图5 所示。

图5 优化农业技术

另外,采用“稻鱼共生+农业传承”“稻鱼共生+EOD 模式”和“稻鱼共生+减污降碳”的方式,深挖稻鱼共生系统中的生态环境价值,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一态多赢”的模式。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新建稻田养鱼示范区、稻鱼共生系统研学基地等,综合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梯田湿地生态系统等多重优质资源,深挖稻鱼共生系统中的生态环境价值,全面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充分发挥生态互惠作用,助力生物多样保护,进一步传承千年的“共生”之道,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一态多赢”的模式。

3.4 人居环境优化

规划编制的重点要放在提高资源开发效率和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上,洞背村生态环境较好、具有一定的旅游资源,规划编制过程中可以适当考虑旅游业的发展。对乡村居住区进行集中化改造,有效地提升该区域的开放性,从而保护乡村总体建筑,使乡村的容貌得到改善。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重点,切实抓好环境整治,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洞背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从自身实际出发,推动洞背村旅游发展,对全村的危旧房、泥瓦房,按照统一样式进行了整村改造,所有民居按元明古民居风格和青田山区特色进行改造和新建,一个“错落有致、特色鲜明、如诗如画”的“伯温古村”形成。逐步转变为一个集疗养旅游、商务旅游、仿古旅游、怡神养性、消遣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带动着村民就业、拉动着村内旅游经济,依托石门洞景区及洞背村自身的地域文化优势及自然资源禀赋,做大做强洞背村的文旅项目。如图6 所示。在洞背村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结合村庄产业定位,增加一处名人故居,增设两处文旅项目用地。在交通设施规划上,对道路系统进行梳理,结合广场增设停车泊位,保留洞背村现有对外交通道路及村庄内部道路,增设一条由洞背村至黄镇村的公路。

图6 文旅空间布局

4 结论

乡村空间规划是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相关部门要结合乡村振兴发展的内在需求,重新整合乡村空间结构,实现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在对乡村规划进行编制时,应厘清规划编制思路,对乡村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将地方优势产业、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历史文化等进行综合分析,在为村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维护生态平衡。

(2)重视生态农业,提高生产技术,如发展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等,避免土地资源浪费,提升乡村空间利用率,合理布局乡村土地。

猜你喜欢

空间规划村庄用地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再认识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空间规划的海外经验探讨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考与展望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村庄在哪里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