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适老性设计研究
2024-05-21唐橙
唐 橙
(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 荆州 434000)
0 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如何为老年人提供适合他们生活和社交的公共空间变得越来越重要。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其公共空间的适老性设计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角度出发,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适老性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1]。最为突出的是历史文化街区通常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在适老性设计中,需要充分尊重和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通过设计手段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使老年人在享受公共空间的同时,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众多学者开展相关研究,并已经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如文献[2]通过深入分析包容性的内涵和原则,将适老化和包容性相结合,构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适老化公共空间,提高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的“包容度”和“体验感”;再如文献[3]中基于PSPL 调研法,对武汉7 个老旧社区中的老年群体进行调研,分析总结了老旧社区户外运动空间的空间特征和老年群体活动特征,构建了户外运动空间适老性评价体系,并提出相关设计策略;文献[4]以长沙M 小区室外空间改造为例,通过小区空间挖潜调研来评析精细化指标适宜性,然后在建成环境下开展适老性改造精细化策略。在上述基础上,本文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适老性设计研究,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的方式,对设计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 工程概况
A 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所在市区的核心区,是所在城市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街区之一,拥有超过2 500 年的历史,曾是明清时期所在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则以其独特的地方风貌、古朴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居民。A 历史文化街区以所在主干路为主轴,两侧分布着众多的古建筑、宅院、商铺和园林,展现出了江南水乡的典型风貌,其具体信息如下:
1.1 A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现状
在建筑院落分布情况方面,A 历史文化街区两侧的建筑以传统江南宅院为主,多数为2 ~3 层的木结构建筑,灰瓦白墙,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院落分布紧凑而有序,宅院之间通过狭窄的巷子相连,形成了独特的街巷格局。宅院内部通常包含天井、花园等空间,是居民日常生活和休闲的重要场所。A 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布局情况如图1 所示。
图1 A 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布局示意图
在建筑用地方面,A 历史文化街区大部分建筑用地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也有一些建筑因为年久失修或不当改造而失去了原有的历史风貌。部分建筑被用作商业用途,包括茶馆、书店、工艺品店等,为街区增添了活力。还有一些建筑被用作居民住宅,保留了传统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氛围。
在公共空间节点分布方面,A 历史文化街区有多个重要的公共空间节点,包括广场、古桥、庙宇等,这些节点是街区的标志性景观,也是人流聚集的地方。同时节点之间通过街道和巷子相连,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景观变化。
1.2 A 历史文化街区活动现状
在人群活动情况分布方面,A 历史文化街区是所在区域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购物。游客主要集中在A 历史文化街区主街上以及各个重要的公共空间节点附近,如古桥、庙宇等。当地居民则主要分布在街区两侧的宅院中,其日常生活和休闲活动也构成了街区重要的文化景观。
在人流车流数据方面,节假日或周末时A 历史文化街区的人流量较大,尤其是在平江路交通主街和各个节点附近,人流密度较高。车流量相对较少,因为街区内的道路较窄,不适合大量机动车通行,但也有一些游客选择自驾前来,需要合理规划停车和交通流线。
1.3 A 历史文化街区空间适老性设计需求分析
结合A 历史文化街区的实际情况,在开展空间设计过程中,适老性方面的需求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无障碍设施:在街区的公共空间节点和主要街道设置无障碍通道、坡道、扶手等设施,方便老年人行走和通行。
(2)休息设施:在街区内设置足够的休息座椅和凉亭等设施,供老年人休息和遮阳避雨。
(3)导览系统:设置清晰易懂的导览标识和地图,方便老年人了解街区的布局和各个节点的位置。
(4)安全性:加强街区的安全管理和监控,确保老年人的人身安全。
(5)文化体验:结合街区的历史文化特点,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制作、戏曲表演等,让老年人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A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适老性设计
2.1 水平停留空间适老性设计
在座椅设计方面,选择扶手材质时,优先考虑其防滑、耐磨、耐腐蚀和易清洁的特性,重点应用不锈钢、实木或合成材料(如PVC)[5-6]。在具体的规格上,设计扶手直径在40.0 ~50.0mm之间,确保其既方便抓握,也不会过于粗壮。同时扶手表面设计为带有轻微纹理或凹槽,以增加抓握时的稳定性。对于扶手高度,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安装在850.0 ~900.0mm 的高度。考虑到不同身高的老年人实际情况,对于高密度区域,安装可调节高度的扶手[7-8],使其更加人性化。在扶手固定方式扶手应使用坚固的支架和螺丝进行固定,确保其稳定性和牢固性。对于在扶手转角处,设计其为圆角或弧形,通过这样的方式避免老年人在转角时发生磕碰。对于座椅之间间距,以方便轮椅用户进出为基础设计,设置具体间距为1.2m[9],以此满足老年人之间的交流需求。
在环境美化方面,种植了易养护、四季常绿的植物,具体为松树、桂花等,以此提供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景观。在景观小品设计方面,本文充分考虑了A 历史文化街区自身的文化特征,设置与对应历史文化元素相契合的雕塑、石刻等,以展示街区的历史风貌,同时作为交流的焦点[10],其具体设计效果如图2 所示。
图2 水平停留空间适老性设计效果图
在上述基础上,对A 历史文化街区功能设计方面,设置了包括棋牌桌、阅读桌的多功能活动区,以此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活动选择,同时设置提供茶艺表演和品茗的茶艺区,作为老年人品味传统文化的场所。
2.2 垂直交通空间适老性设计
在楼梯设计方面,设置踏步宽度为280.0 ~300.0mm,以此确保老年人的脚步能够舒适地放置,避免过宽踏步导致的步行稳定性下降问题,以及过窄踏步导致的老年人感到不便。在踏步高度上,控制其在140.0 ~150.0mm 范围内,以减少老年人上下楼梯时的膝关节负担。对于特别陡峭的楼梯,在中途设置了休息平台,让老年人在需要时能够短暂休息。在照明设计方面,灯具类型选择柔和、均匀照明的灯具,具体分别为LED筒灯和吸顶灯,以此避免使用过于刺眼或产生阴影的灯具。在灯具布局方面,在楼梯间进行合理的灯具布局的执行基础是确保每个踏步都能获得足够的照明强度。相邻灯具之间的距离控制为3.0m,以此避免产生照明死角。在灯具安装位置的设计方面,灯具的安装高度根据楼梯的高度和宽度确定,具体确定方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h表示公共空间灯具安装高度,H表示楼梯的高度参数,d表示楼梯的宽度参数,Sl表示光线需要覆盖的范围,n表示安装灯具的数量规模,k表示灯具光线重叠系数,一般情况下,该参数的取值范围为0.15 ~0.20。按照上述所示的方式,确保光线能够均匀照射在楼梯上。
在防滑处理方面,选择表面纹理明显、防滑性能好的陶瓷防滑砖和天然石材。对于现有楼梯,对其进行涂抹防滑涂层处理,以增加踏步表面的摩擦力。对于电梯与升降平台,设计操作面板上的数字和文字使用20.0mm 以上的大字体,确保老年人能够清晰地读取信息。同时采用高对比度的色彩搭配,黑底白字或白底黑字,提高视觉识别度。在此基础上,增加语音提示功能,当电梯到达指定楼层时,发出清晰的声音提示。从便捷操作的角度出发,为升降平台设置了一键式呼叫按钮,方便轮椅用户和无障碍需求的老年人快速召唤升降平台。同时在升降平台四周设置稳固的安全护栏,防止老年人意外跌落。在坡道设计方面,在坡道表面使用防滑系数高的材料的基础上,采用平缓设计,确保最大坡度不超过1:12,以减少老年人在行走时的肌肉负担。
3 设计空间适老性分析
在对具体适老性设计效果进行分析时,随机对200 名55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空间适老性评价,单项评价指标的最高值为10,最低值为0。以此为基础,得到的数据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A 历史文化街区适老性分析
结合表1 所示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对于A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的设计,老年人对其的适老性指标评价结果达到了较高水平。其中,除活动场地休憩设施配置和车行道路及管理指标之外,其余指标的评价结果均值均达到了8.00 以上。在整体空间适老性评价指标中,最低值为6.0,表明其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基本活动需求。综合上述测试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所提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适老性设计能够满足老年人的活动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4 结论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适老性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历史文化保护、老年人需求、空间可持续利用、社区参与以及安全性和无障碍性等因素。因此本文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适老性设计研究,得出结论如下。
(1)应用所提适老化设计,老年人对街区的适老性指标评价结果达到了较高水平。
(2)除活动场地休憩设施配置和车行道路及管理指标之外,其余指标评价结果均值均达到了8.00 以上。整体空间适老性评价指标最低值为6.0,代表其可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应用效果较好。
通过本次研究,可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升方面具有一定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