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企业家精神,打破“股市魔咒”
2024-05-21陈九霖
陈九霖
企业家精神是股市“产品”价值提升的源泉。唯有不断提升股市“产品”——上市公司的质量,才是股市实现可持续繁荣的根本逻辑。如果对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不能准确把握,我们对推动股市兴旺的任何做法都将事倍功半,乃至无功而返
笔者曾作为董事兼CEO经营过上市公司,目前经营的企业投资上市公司,笔者及经营的企业也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股权,因此一直关注股市发展和上市公司成长。
2007年2月26日,上证指数第一次突破3000点。此后17年3000点就像股市魔咒,上证指数始终走不出多远,长期在3000点上下徘徊。近来电视剧《繁花》引起国人强烈兴趣,其第一集开篇就说,1992年上证指数近1000点,而当时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为3300点。2024年4月3日,道琼斯指数达到39127点。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保持良好的增长,GDP翻了两番多,广义货币M2增长6倍,上证指数徘徊在3000点上下很不符合逻辑。对比中、日、美三国股市主要指数情况后,A股市场“牛短熊长”的表现令人叹息。问题的关键究竟在哪里?
上市公司老板究竟在忙什么
笔者经营的企业持股了一家上市公司,其所在行业特别棒,前几年做得不错,发展趋势非常好。然而,就在公司处于良好发展势头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脑子发热,一心想着拥有第二家上市公司。于是,他以所持控股的上市公司股票做质押,以高负债、高利率在高价位去并购另一家上市公司。当股市大幅下跌并持续低迷时,他的股票“倒腾”到了银行手中。他自己负债累累,也拖累了两家上市公司的发展——上市公司发行了大量债券,到期无力偿还,以致公司没有筹资能力和发展资金。结果,这位老板“破产”了,两家上市公司都走到破产的边缘。其中一家上市公司被迫进行债务重组,之后长期严重亏损。为弥补“窟窿”,这位老板连续数年指使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还违反法律规定砍掉了严重亏损的控股子公司。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后,持有其一家子公司股权的笔者经营的企业,拿回一些资金和部分上市公司股票。因为连年造假,加之连续多年ST,这家上市企业被迫退市。由此,这个老板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
我们在开展投资、投行业务时,遇到的类似情况不在少数。上市公司老板因心态膨胀而胡作非为、肆意造假掩盖经营失误等行为屡见不鲜。一些公司包装过去3年的业绩成功上市后,被实控人掏空;一些公司上市后,老板眼里只有减持与套利,上市公司的质量持续下降。
说到减持,技术性离婚、融券卖出、转融通违规减持等事件曾频频出现。网上一个笑话是,某著名资产管理公司投资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后发现,因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持续减持,再买下去自己就会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资产管理公司以为大股东推动公司上市是为了发展,谁知道人家居然是为了卖公司。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
股市不兴源于“产品”质量不佳
股票市场实质上是一个交易系统和交易场所,其发展取决于多重因素,且十分复杂。从股市和上市公司的关系看,股市由一个个上市公司组成,上市公司可谓股市的“产品”。
股市繁荣或衰败的关键,取决于交易系统和交易场所内的“产品”即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性价比。就普通商品而言,如果质量好、性价比高,一定会卖出好价钱,反之亦然;同理,如果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质量好、性价比高,股市自然兴旺,反之亦然。
前述上市公司老板所思所为的例子说明,如果老板不务正业,一心谋求个人私利而不是企业的发展,容易导致上市公司质量出现问题。上市公司质量不好,扩散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群体效应。久而久之,股市要么下跌,要么在原地打转。
有金融学教授认为,上证指数早就应该在10000点乃至12000点的水平,没有实现的原因是境外势力做空。笔者持上述“产品论”,完全不同意此观点。根据相关规定,境外投资者的境内证券投资,应当遵循两个持股比例限制:一是,单个境外投资者通过合格投资者持有一家A股上市公司股票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的10%;二是,所有境外投资者对A股单个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总和,不超过该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30%。境外资金在境内股市的整体占比,通常不会超过30%。把上证指数维持在3000点左右归咎于境外势力做空,没有依据、站不住脚。如果“产品”出了问题,自然影响到股市,上证指数长达17年在原地打转,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股市“产品”质量不佳。而股市情况堪忧,就必须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企业家精神是“产品”提质的源泉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要加强上市后监管,严肃整治、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和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这无疑是正确的。相比监管的增强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更能够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才是股市“产品”价值提升的源泉。狠抓“产品”质量,需要有效弘扬企业家精神。
有两句话说得很到位:实力决定一切;打铁还需自身硬。唯有不断提升股市“产品”——上市公司的质量,才是股市实现可持续繁荣的根本逻辑。如果对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不能準确把握,我们对推动股市兴旺的任何做法都将事倍功半,乃至无功而返。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企业家精神”的惯常提法前面添加了“优秀”二字。笔者特别赞同报告中提到的这句:“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积极支持企业家专注创新发展、敢干敢闯敢投、踏踏实实把企业办好。”尤其是企业家“专注”,这是高质量股市“产品”的核心特征之一。
专注企业主业、专注企业经营,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实控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专注也是企业家的独有和重要特征。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不专注创新发展的企业人,称不上企业家。
英伟达是以设计和销售图形处理器(GPU)为主的无厂半导体公司,1999年1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创始人兼CEO黄仁勋一直专注创新发展,没有像国内一些上市公司创始人那样热衷购买豪宅、减持套现,没有像一些老板那样一心想着持有更多上市公司股票、另外控股上市公司。英伟达利用上市的筹资2000年收购了3DFX的知识产权,促其技术实现行业领先。公司长期专注主业,创始人专注经营公司。股市给予了极大的回报:英伟达股价从2009年低迷时的个位数,涨到2024年3月时的高点974美元/股。其实,黄仁勋的坚持和专注不是一帆风顺的。在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和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这家公司举步维艰,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急剧下降。英伟达早年的口头禅是:我们公司再有30天就要倒闭了。正是黄仁勋专注的企业家精神,最终让公司走出困境。
我国也有许多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他们发扬专注、坚持的企业家精神,是其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希望这样的企业家精神能够更多地出现在上市公司。弘扬这种企业家精神,一定会促进股市“产品”质量的提升,最终也一定会让A股市场摆脱“3000点魔咒”!
作者系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专家组财金组秘书长、北京约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清华大学法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