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五四 那时的高师
2024-05-21魏书亮姜思宇
魏书亮 姜思宇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战后协约会议,把持会议的英法美等国家无视中国作为战胜国的权益,竟然决定将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一野蛮行径,激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彼时,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称“高师”,现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全程参与。
高师学生冯克书在写给家人的书信中,表达了青年学生的不满情绪:“今者,欧战告终,已开和平会议。吾国被德国前所夺去之青岛当然归还中国,而日本欲继承德国之后。夫青岛为山东咽喉,山东又为南北之要道,倘一旦青岛入于日人之手,则南北隔绝,中国必亡。青岛存亡,即中国存亡之问题也。”
时为高师学生的陈荩民,回忆起五四运动前的学生反应,虽时隔多年仍历历在目。他说:“5月3日,北京各校学生纷纷在晚间集会,讨论对策。我们高师学生也在校内风雨操场集会,同学刘庆平当场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以示反帝反卖国贼的决心。有些同学赶制‘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等标语,还有些同学赶印传单,以声讨反动北洋政府的卖国罪行,呼吁各界支持这一爱国正义行动,并派出代表到各校联系。”
5月4日下午,北京高师学生最早到达天安门国民大会会场,由史地部学生张润芝撰写的丈余长巨幅“挽词”——“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余孽死有头”,署款为“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遗臭千古,北京学界同挽”,竖立在金水河边,格外引人注目。
游行队伍路过中华门,绕经前门,向东交民巷挺进,希望通过向英、美、法、意等国驻华使馆提出“说帖”,争取国际支持,表达中国的民意。遭到拒绝和阻拦后,转向赵家楼曹汝霖住宅。
随后发生的匡互生(高师数理部学生)等火烧赵家楼、青年学生痛打章宗祥,经多方传颂,已成传奇。应该说,“火烧赵家楼”点燃了反帝爱国运动的第一把火,也引燃了全国民众的怒火。
对于北京高校学生的政治诉求和行動,各地青年学生纷纷响应,社会各界民众也纷纷给予声援。“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发动青年学生宣传救国救民的道理,并号召全国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北京高师学生承担了西城和前门地区等关键地点的演讲工作,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有组织地上街演讲。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女高师”)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到五四运动中来。5月7日,女高师发起成立了北京女学界联合会。联合会以“提倡社会服务,发扬爱国精神”为宗旨,发出《告女界学生书》《北京女校致巴黎和会各国代表电》。
在青年学生带动下,上海工人罢工,商人也开始罢市,高潮时多达10万余人。罢课、罢工、罢市很快在全国蔓延开来,发展至全国20多个省的100多个城市,北洋政府的统治面临失控。1919年6月10日,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被迫下令撤除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人的职务,6月28日,在全国的抗议声中,又电令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北京师范大学(简称“北师大”)的五四纪念碑坐落于京师学堂西侧,上书“浩然正气”四个大字。主体部分讲述了青年学子在五四运动时挺身而出、抛洒热血的事迹,时刻提醒着当代大学生坚守和践行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在北师大五四纪念广场,刘和珍浮雕默默矗立。旁边卧石上刻有鲁迅先生撰写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名句:“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刘和珍,1923年秋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入女师大英语系。由于她思想进步、成绩优异、善于团结同学,深受同学的尊敬和信赖,被大家推选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曾带领同学发动“驱杨运动”,后在三一八惨案中壮烈牺牲。在她身上,表现出的是“中国女子的勇毅”和中国青年不甘国家沉沦、受压迫的爱国之志。
北师大校园里矗立的一二九运动纪念碑,纪念碑由碑座和碑身组成:青石碑座高0.3米、长2.74米,汉白玉碑身高1.6米、长2.5米。石碑的正上方刻有“时代先声”四个字,下面刻着碑名和碑文。碑文撰写于1984年,刻于1992年,记述了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参加一二九运动的辉煌历史。
作者简介:魏书亮,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党史研究室、校史研究室)副馆长(副主任);姜思宇,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新媒体主编
责任编辑:丁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