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教师评价素养实践进路
2024-05-21付卫东
付卫东
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兴技术风起云涌,人类社会正加速步入智能时代。随着智能环境的变化,教师评价素养也要随之产生重大转变。新兴技术助推教师开展教育评价的理念、观念、情感和态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落实以综合评价为核心的评价育人本质诉求。智能时代,以全面、个性和差异化为表征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学生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技术在学生综合评价指标建模中的运用,建立学生高质量发展的监测与评价平台,支持来自不同平台多源数据的汇聚,实现学生学业质量、艺术素质、科学素养、品德发展、劳动教育、体育技能等多方面评价数据采集,全方位、多形式记录并呈现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凸显五育融合,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表现。
二是强化过程性评价观,注重将智能技术应用于教与学全过程。教师通过智能技术引入,在教与学过程中应用全过程伴随式数据采集、多模态数据诊断分析与实时反馈等,通过综合运用智能传感器、信号处理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建立过程数据采集的系统与设备,实现对教学数据的全过程采集与汇聚,使评价更具有连续性、真实性、动态性。随着人脸、语音、表情、体态等识别技术的成熟使用,聚合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汇聚多维数据,具有真实、实时、连续的优势,实现学生学习全过程、即时、多维的诊断。
三是注重技术与人文有机结合,重视发展“软”“硬”兼备的评价技能。教育的过程永远是情感和精神的活动过程,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數据等新兴技术尽管很发达,但始终无法替代师生之间的情感、体验和交流。因此,智能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硬”智能评价工具助力教育教学,还需要掌握包括情感沟通、人文关怀等在内的“软”技能。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智能评价工具开展教学评价,而且要调动批判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冷静看待利用先进智能技术开展教学评价的两面性,防止过度重视技术赋能,却忽视了情感沟通和人文关怀,导致学生情感缺失和交流缺位。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