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验:资源众筹助力劳动课程高质量实施
2024-05-20管光海
管光海
为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实施,浙江省采取了“课程教材设计、教学资源支持、项目学习实践、评价引导、研修策划”的五部曲工作法。其中,构建教学资源以支持劳动课程的高质量实施是关键举措。2023年,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启动了劳动课程教学资源众筹建设工作,汇聚广大劳动教研员和教师的力量,共同推动劳动课程高质量实施。
劳动课程教学资源众筹建设的背景
教育部正式颁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全面实施劳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程标准》的发布明确了劳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为学校在“整体规划、纵向推进、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原则下开发和组织劳动项目提供了明确指引。尽管如此,学校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如何精准设定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如何有效开发劳动项目”等诸多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开发了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省级教材《劳动》。该教材紧扣《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劳动素养引领,以项目形式让学生在完成真实、综合性任务当中,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深化劳动实践的教育意义。然而,劳动课程的实施现状表明,以兼职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迫切需要更多辅助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资料等。一直以来,劳动课程教学多采用传统的“讲解与练习(包括制作)”模式,缺乏多样化劳动实践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难以产生深远影响。有的劳动教师虽尝试因地制宜地开发教学资源,但往往更多关注资源本身,而非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因此,如何构建既能满足劳动课程教学实际需要,又能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课程资源,成了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劳动课程教学资源众筹建设的过程
在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两种模式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前者依赖于课程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共同开发,优势在于保证教学资源的高质量,劣势在于可能与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存在偏差,而且对于教师来说仍然是一种被动使用。后者则是通过征集、评审来遴选优质教学资源,更有利于激励一线教师积极参与,但可能面临资源缺乏统一性和质量不一的问题。鉴于此,我们决定采用资源众筹的方式来应对这些挑战。
资源众筹的核心理念是以资源建设促进劳动课程的有效实施。该方式通过构建一系列高质量的劳动教学资源,以实现资源共享并提高劳动课程的实施质量。此外,资源众筹的过程旨在促进区域内部的研究与研修活动,借此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区域性劳动教研经验,从而支持教师专业成长。
在操作层面,资源众筹项目以县(区、市)为单位开展,同时选择十个具有资源开发经验的区域承担主要任务。整个过程包括任务分配、工作会议召开、样例征集与优化、中期研讨、资源提交与审核、最终资源审定与发布等关键环节。同时,省级劳动实验学校也参与资源建设,通过发布《资源众筹建设方案》,明确资源开发的目标和标准。每所实验学校负责制作选定年级的两个项目课件和微视频,并完成相关设计任务。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一是确保资源的广泛覆盖;二是考虑到劳动课程实施的区域差异性;三是通过资源建设促进劳动教师团队的发展和成长。
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和探索,我们不仅旨在提供有效支撑劳动课程实施的优质资源,而且希望以此来推动和深化劳动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劳动课程教学资源眾筹建设的重点
教学资源众筹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课件与微视频。课件部分涵盖核心任务、学习支架和劳动评价,微视频则专注于劳动技能或知识的传授、实践操作的示范以及劳动安全的讲解。每项内容均紧扣教学实施的核心需求,并围绕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目标展开。其中,重点在于核心任务的规划、学习支架的设计以及劳动评价的深化。
核心任务的规划依托于问题解决的主线,是项目的关键。这一过程首先要确保学生实践活动的中心地位并强化教师的指导角色。其次要注重实践活动的连贯性,以避免孤立或零碎的活动,保证学生经历劳动实践的完整过程。最后,通过真实的情境体验来推动学生完成任务,逐步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核心任务时,教师须关注任务的相关性和真实性,确保任务与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同时要具有一定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将教师角色转变为提供学习支架的协助者,是以学生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所必需的。学习支架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情境型、策略型、资源型,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工具和策略,帮助他们更有效率地完成劳动任务。教师可以将这些支架嵌入课件,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提供支持,也可以辅助资料的形式下发,供学生使用,这种灵活性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同时也增强了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和实践性。
探索表现性评价是劳动课程教学资源众筹建设的一大特色。我们鼓励教师围绕表现性评价进行创新性研讨,这不仅能够使其在劳动项目实施中持续关注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还能帮助其有效利用评价的导向作用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评价标准,侧重学生劳动实践的过程。同时,细化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工具,并提前明确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劳动素养。
教学资源众筹建设内容的设计和实施强化了劳动教育的特色,通过精心规划核心任务、有效设计学习支架、深化与创新劳动评价,为劳动课程提供全面、系统的教学资源支持,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
劳动课程教学资源众筹建设的策略
在教学资源众筹建设的过程中,各区域通过持续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套既能反映劳动课程理念,又能积极推进课程资源创新开发的有效策略,共同促进了劳动课程资源的丰富和优化。
教师研修的深化实践。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资源的质量。有的区域基于教学资源众筹设计了综合性研训计划,其中包括深度的课标研读、教学要素的解析、实操技能的磨炼以及案例的共享,为教师提供了全面的教学策略和技能提升的机会。此外,研修培训还着眼于挖掘对劳动教育具有深刻理解和创新思维的教师资源,将他们聚合成跨年级、跨学科的资源众筹团队,促进课程资源的多元化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互动增效。
课例观察与深度研讨。课例观察策略的实施强调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精心组织的课例研究,教师们围绕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效学习支架进行深入探讨。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讨论不仅能够加深教师对劳动课程目标与实施策略的理解,还能够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教师们能够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需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支架,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调整,以达到更佳教学效果。
样例的深度研磨。样例研磨旨在通过细致的分析和提升样例的质量,为其他资源开发提供参考。深度研磨的过程开始于对选定样例的全面分析。这一步骤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理解样例背后的教育意图和可能的学习成果,同时识别样例中可以进一步优化的要素。基于初步分析的结果,教师再针对样例中的关键点进行具体改进,如调整实践流程、丰富学习材料或是设计新的互动环节。深度研磨还包括对样例实施效果的评估和反思。这一步骤不仅是检查样例改进的成果,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估和反思让教师收获宝贵经验。
持续迭代的资源优化。该策略是确保课程资源保持活力和时效性的关键,通过从实践中收集反馈、整合建议,周期性地更新教学资源,保证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时效性,也通过区域间合作构建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的教育生态系统。这种开放迭代的机制,为劳动课程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同时为资源创新开发提供了宽阔的视角,确保教育资源与时俱进,满足教育的动态需求。
劳动课程教学资源众筹建设的成效
促进教师素养提升。在劳动教学资源众筹工作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要成为课程内容的开发者和创新者。这要求他们必须深入研究劳动课程标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应用教材的过程中准确把握劳动素养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浙江省一些区域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发展活动,包括工作坊、研讨会、在线课程等,不仅为教师分享和学习彼此的经验提供了平台,还激发了他们探索新教学方法和技术的热情,提升了他们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还有一些区域进行优秀资源的评比和展示,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和教师专业成长。这不仅为参与资源众筹的教师提供了展示工作成果的平台,而且为其他教师借鉴和学习提供了机会,进一步激发了一线教师参与资源开发的积极性,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积极推进课程常态化实施。资源众筹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优质的课程资源支持,推動劳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通过众筹活动,教师能够获取和分享一系列创新、实用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广泛征集校内外的建议和意见,不定时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积极实践以挖掘教学资源的应用价值,这些探索在实现课程目标和提高学生劳动素养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支持劳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一些区域还特别强调校际合作。通过建立教育共同体,各校之间可以共享资源、经验,从而提升劳动课程实施的效果和影响力。这种跨校合作模式,增强了教学资源的可用性和多样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有效提升区域教研水平。资源众筹在区域层面有效促进了教研方法和教研工作的提升。教研员主动采用需求导向的策略,定期对教学实践中的资源使用情况、教师反馈和学生学习成效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调整和优化资源众筹的方向和重点。这种基于实践的优化过程,提高了教学资源众筹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了教研资源的开发更贴近实际需求,在区域层面推动了教研方法的创新。同时,区域内的教研活动也由此变得更加活跃、高效。我们通过建立跨学校、跨学科的教研团队,鼓励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开展共同研究项目,共享教学资源和经验,提升了教研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除此之外,劳动课程资源众筹的实践还加强了区域内外的合作。我们通过定期举办教育论坛、研讨会和展览等活动,邀请教育专家、学者以及其他区域的教师分享经验和成果,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教育生态系统。这不仅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劳动教育质量的提升,也促进了区域内教育创新和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
通过以上举措,教学资源众筹已成为区域整体推进劳动教育落地的重要引擎。这一过程不仅优化了教研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还促进了劳动教育课程的创新与实施,为探索区域劳动教育新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