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画卷
2024-05-20陈红春
陈红春
预测理由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中考选择与“自然画卷”有关的阅读文本,意在考查考生通过阅读、理解、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文本阅读
又是一年梨花开
◎李 宁
“我的家在那棵老梨树下。春天里,梨树上开满了洁白的花。花开花落,我渐渐长大。长大后,我还是那梨乡的娃……”儿时的这首歌谣,至今还萦绕在我耳边。
我的家乡河北魏县,是一座有花有水的小城。小城的花是梨花,水是漳河水、黄河水。这里四季分明,景色宜人。清明时节,20万亩梨花竞相绽放。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小城,也迎来它一年中最娇艳的时刻。
万亩梨花香雪海,踏春赏花正当时。走啊,叫上几个知己好友,一起去赴一场梨花的盛宴。
徜徉在乡间小道,放眼望去,广袤的梨园就是没有尽头的白色海洋。大片的梨花,就像一朵朵飘浮在半空中的白云,一树树舒展白玉般的容颜,向天边蔓延开去。低头细瞧,一朵朵的梨花,有的含苞欲绽,有的昂首怒放,缀满虬曲的枝条。那花蕊或浅黄或淡紫,又有几柱嫣红自然点缀。空气清新,微风吹来,花瓣摇曳起舞,便有清香袭来。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花枝洒下来,拈一羽花瓣在唇间,思绪也随梨花飞扬。
“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在不知不觉里开花,在悄無声息里绽放。置身梨花树下,几十亩梨花在眼前缓缓铺开,一树一树开得正好,粉红的桃花、金黄的油菜、碧绿的麦苗点缀其间。远处,清澈的河水恰如一抹蓝色丝带,淙淙流水,幽幽花香,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俨然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彩画。如织的游人,有的兴致勃勃观赏梨花,有的坐画舫、乘快艇,享受花与水相交融的乐趣……
梨花开时,也是梨农们最繁忙的季节,他们忙于给梨花授粉、浇灌,面带微笑忙碌着、劳作着,和梨花一样,站成春天里一道靓丽的风景。梨花清纯高洁,秀而不媚。梨乡的人们憨厚善良,聪慧能干。他们辛勤的汗水洒遍了家乡的每一片土地,一步一个脚印创造着自己的新生活。
细细咀嚼梨花的美,不仅仅是姿态,还有内在的精神。年年岁岁,它们坦然地开着,助推一方经济的繁荣,帮助乡亲们走出一条“致富路”。那一棵棵梨树从小树苗到粗壮大树,从春天开花到秋天结果,不仅赏心悦目,还能让你唇齿留香,生津清肺。但我还是更喜欢那一树树如雪一样洁白的花朵、那一抹沁人心脾的芳香——在我心里,这些胜过了千山万水的风景。
“长风响梨叶,秋光遍原埠”,这句诗说的就是魏县鸭梨。魏县鸭梨个大、皮薄、核小、肉细、汁多,酥脆可口。身为梨乡人,这也是我引以为豪的事情。
这些年,我目睹了魏县的巨大变化。漫步城区,宽阔整齐的马路两旁,幢幢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城市建设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一座秀美、宜居的园林化小城呈现在人们眼前。如今,行走在这座美丽的小城中,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花与城相映,人与景共美。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4月3日,有删改)
●训练
1.第三段中,作者写道:“叫上几个知己好友,一起去赴一场梨花的盛宴”。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下列诗人描写的景致,作者最不可能看到的是( )
A.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
C.李德裕——芳草连谿合,梨花映墅开。
D.王维——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鸟藏。
2.作者在文章开头以歌谣入笔,这样写有何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注意下面句子中黑体字的词语,试对这个句子做一个批注。
大片的梨花,就像一朵朵飘浮在半空中的白云,一树树舒展白玉般的容颜,向天边蔓延开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第七段中写道,“细细咀嚼梨花的美,不仅仅是姿态,还有内在的精神”。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梨花拥有怎样的姿态美和精神美。
答:
夜茶飘香
◎梁路峰
罗霄山脉,几乎无处不产茶。在江西省遂川县汤湖镇狗牯脑茶山,无论山上山下的田园土坎,还是村民的房前屋后,都遍布着茶树。
如果说茶姑们挥舞纤纤细手采茶是一幅山水间的秀美图画,那么山村之夜人们三五聚首,一边喝夜茶一边谈天说地,则是一幅升腾着地气的烟火画卷。饮茶融入乡土生活,少了几分风雅,却多了几分自在。茶不似酒,却也让人沉醉在浓郁的芬芳中。
三十年前,我借调到汤湖,办公地点就在茶山边的白土村。在这里,我工作了一年零四个月,一有空就跑到对面梁伯家去喝夜茶,那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日落西山,炊烟升腾。在茶山上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吃过晚饭,便赶往梁伯家喝茶去。梁伯家是地道的茶农人家,粉墙黛瓦的老屋,桌椅都是原木的,墙上挂着蓑衣、斗笠,墙角摆着被磨得溜光的犁耙、锄头,自然质朴之中带着田园生活的随性与亲切。
在梁伯家喝茶,泡茶的是梁伯家的大女儿。她泡茶,火是梗柴生火,壶是上代留下的老式铜茶壶,水是山泉水,泡沏的是狗牯脑山上的香茗。观杯中清茶,嫩叶载浮载沉。闻着沁人心脾的茶香,轻轻地细啜一口,满嘴的芬芳。劳作了一天的茶友们似觉两腋风生,疲劳、困顿都融进清茶的甘醇之中了。
于是乎,话匣子打开了,话题扯得老宽、老远。有说儿媳妇孝顺、妯娌团结的,也有说年成、子女的,谁家子女读书厉害,谁家子女在哪任职……几轮续水,夜色愈深,大家谈兴愈浓,真是“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时间恍如白驹过隙,一晃三十年。我再回茶乡,汤湖的茶园变大了,产量也不知翻了多少番。狗牯脑茶在乡亲们的打理下,名气越来越大,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三十年了,茶乡人爱喝夜茶的习惯却始终未改,若要论其中有什么变化的话,最明显的便是喝夜茶的队伍扩大了——老年人钟情依旧,年轻人追逐新潮,“茶乡夜茶”频频被年轻人“晒”到网上,吸引天南地北的朋友争相前来“打卡”。
品茶时的话题也有了变化。一些夜茶老店悄然化身为交流致富信息的“信息站”。夜茶桌上的话题从家长里短的议论,变成了谁家的新品种茶卖得好、哪里的制茶技术走在了前沿。聊天的中心人物也变成了那些走南闯北、了解市场信息和致富技术的茶农。他们畅谈自己的致富经验,交流商情和购销信息,传授制茶实用技术。茶桌边,一缕茶香伴随着的,是专注的倾听和似有所悟的附和声。
茶农们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许多茶农的年纯收入达到二十多万元,高的更是有三四十万元。如今,农家旧舍已经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富有现代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新楼。在楼里喝夜茶,自然与以前不同,液晶电视里播报着新闻,柔和的灯光照着四壁的书柜和精致的茶器……
呵,茶乡的夜茶早已今非昔比,不变的是那氤氲着幸福的香气。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4月10日)
●训练
1.作者三十年后回到茶乡,看到茶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
2.文章以“夜茶飘香”为题,有什么含义?
答:
3.当地的一名年轻人,想把“茶乡夜茶”视频“晒”到网上,吸引更多的朋友前来“打卡”。请你根据汤湖镇狗牯脑茶的特色,帮这位年轻人配上一段简短的解说词。(50字以内)
答:
4.请结合文章倒数第二段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农村发展的看法。
链接材料:前不久回老家安溪村,村里利用当年建设的安溪水库自然风光,把安溪村打造成了安澜谷乡村旅游度假区。乡亲们开起了农家乐,游客可以荡舟湖面,品尝农家美食。乡亲们耕耘着庄稼地,经营着农家乐,大家的心里格外亮堂。
(文章标题为《乡村灯火》,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1日)
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