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裂岩技术及经济性分析
2024-05-19高飞GAOFei
高飞GAO Fei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北京 100024)
0 引言
刚果金戈马机场跑道项目位于刚果金东北部北基武省戈马市,与卢旺达接壤,该地区地势起伏,北部靠近尼拉贡戈火山,南部面临基伍湖。该项目距市中心2km,周边人口稠密,周边居民较多,因火山吸引了大量旅游爱好者前来参观,交通较便捷。该项目工期16 个月,岩石开挖方量大,按照破碎锤施工方案,石方开挖时间将超过10 个月,严重影响后续施工。在此情况下,为高效快速地完成岩石开挖任务,项目引进二氧化碳裂岩技术和设备,加快现场施工速度。
1 二氧化碳裂岩技术
1.1 二氧化碳裂岩基本原理
二氧化碳裂岩原理是,在突然迅速加热的条件下,液态二氧化碳快速气化,急剧膨胀,产生强大冲击力,通过裂岩设备进行定向定量控制,形成破岩的目的。
首先,液态二氧化碳、释能片、发热管等通过充装机装入裂岩管内,钻机钻孔,裂岩管放进钻孔内,并对钻孔封闭,检查严密性;其次,使用电流触发器,促发裂岩管内的发热管工作,导致液态二氧化碳在快速加热的条件下迅速膨胀,达到原体积的1000-2000 倍以上,从而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可达200-400MPa);第三,气化后的二氧化碳冲破释能片,沿裂岩管中预定的出气孔急速冲出(如图1 所示),受到密封钻孔影响,气体无法泄出,从而冲击周围的岩石,破坏岩石结构,致使裂岩。
1.2 二氧化碳裂岩特点
①安全性好。液态二氧化碳相对稳定(如表1 所示),运输存储安全便捷;充装机与裂岩管是分离的,不管是充装还是裂岩,时间都比较短;施工时安全隐患小,安全警戒距离短。二氧化碳裂岩设备,从储存、运输、携带、使用、回收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表1 相关气体液化特性
②定向裂岩。在建筑物、桥梁、地铁、隧道等特殊环境下,施工时不会产生冲击波和破坏性震动,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
③材料安全,来源丰富。可根据需要就地取材,材料管理简便,使用操作简单易学。
④审批程序简单,周期短。无需使用炸药、雷管等管制材料,减少复杂的报批审批程序和管理要求限制;可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分裂作业,自由度高,更能满足工程建设需求。
⑤使用范围广。除在地上使用外,在矿井下使用,更能表现其突出的性能,瓦斯矿井、冲击地压矿井、易自燃矿井等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均可使用。
⑥有助于促进良好的社会安定。二氧化碳裂岩技术的使用,可有效减少不法分子获取炸药、雷管等管制物品的机会,促进社会安定和人民生命安全。
⑦可重复使用。裂岩后裂岩管可回收重复使用,操作简单方便,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⑧若使用在石材开采,裂岩不会破坏石材纹理结构,成材率较高,便于二次加工。
1.3 二氧化碳裂岩设备组成
二氧化碳裂岩设备主要由裂岩管、杜瓦罐、充装机、旋紧系统等组成。裂岩管在裂岩后可回收,重新加入发热管、泄能组件和二氧化碳后再次使用。
裂岩管包括充气头、热化器、主管、泄气头、密封圈及致裂片,主管两头均需要密封圈。
1.4 二氧化碳裂岩施工流程
二氧化碳裂岩施工主要流程有:施工前准备、钻孔、装管、填塞、裂岩网路连接、裂岩、裂后检查、提管回收、二次岩石破碎。具体施工流程如图2 所示。
图2 二氧化碳裂岩施工流程图
1.5 二氧化碳裂岩施工技术要点
1.5.1 施工前准备工作
包括液态二氧化碳供应、裂岩管组装、充装液态二氧化碳及设备运输,使用前应对设备进行调试。
1.5.2 钻孔
①剥离覆盖层,避免表土、风化层等污染孔洞,为裂岩施工提供作业面。
②布孔,根据施工经验及岩石厚度(平均厚度约3m),每次施工采用15 根管、密集式布孔进行裂岩工作,孔距排距均为1m,第一排孔至临空面2-3m,如图3 所示,详细数据可参考表2;该布孔方案能使气体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短暂的高压空间,到达对岩石劈裂、松动的效果。
表2 布孔参照表
图3 布孔示意图
③管孔深度2.5-3m 不等,管孔刚刚穿透岩石,气体做功位置处于岩石和沙土之间,从而能够劈裂、松动岩石。
④确定钻孔位置后进行钻孔,钻孔尽量采用垂直孔,操作容易,方便装管;钻孔完成后做好孔洞的保护,防止雨水、碎石等杂物掉落。
1.5.3 装管
①装管前对钻孔进行清理,以免影响裂岩管放置深度。②连接裂岩管和连接杆,使用挖掘机将裂岩管放至钻孔中,连接杆漏出地面。
1.5.4 填塞
使用干燥细石粉或者小粒径碎石,慢慢放置钻孔中,尽量使石粉或者碎石压实;钻孔中不得有水,并且填充材料中不得含有石块或者含水量大的石粉,防止裂岩管在裂岩过程中飞出,影响裂岩效果。
1.5.5 裂岩网路连接
①致裂孔数较多时,必须进行网路设计,合理分区连接,减少电阻值。首先使用1.5mm2的双根平行线作为导线,从裂岩管中引出导线,然后将所有裂岩管导线串联起来。②导线连接完毕,引至100m 外安全区域,进行接通测试,电阻应在60-80Ω;若发现串联不通,逐步进行排查,重新连接。测试通过后,将导线与起爆装置连接。
1.5.6 裂岩
①检查起爆装置正常,将起爆装置打开充电按钮,起爆装置进行充电。②约两分钟即可充电完毕,电压达到2400V;接到起爆指令后,进行起爆,起爆时间为2 毫秒。③起爆完成后,及时切断电源,将导线与起爆装置分离。
1.5.7 裂后检查
裂岩完成五分钟后,由专业技术员先进入现场进行检查,检查是否裂岩堆是否稳定,是否存在危险边坡、危石等;检查完毕确定无危险后,解除警戒,允许其他工作人员进入现场。
1.5.8 提管
岩石经过裂岩后,石层遭到破坏,裂岩管位置发生改变,部分裂岩管被埋置岩石下方,对于漏出岩石的裂岩管,使用挖掘机延连接杆一致方向提出,切勿暴力提拉。对于无法一次提出的或者埋置压实下方的裂岩管,经过破碎锤二次破碎后取出,再次使用。
1.5.9 岩石二次破碎
裂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大块岩石,无法直接装车运输,因此使用破碎锤进行二次破碎,将大块松动岩石破碎成小块岩石,再使用挖掘机(或装载机)将岩石装载到自卸车中,运输至指定地点。
1.6 安全、环境保护措施
本文案例中提及的项目为世界银行出资,对安全环保要求严格,在施工中做好相关措施:①除正常劳保服、劳保鞋、手套、安全帽等用品外,钻孔施工时还需配备护目镜、防尘口罩。②现场施工前,对周围居民进行宣传教育,讲解施工顺序以及可能产生的异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③裂岩管安装后,使用草帘或者苫布,对裂岩孔进行覆盖,避免裂岩片飞出,并减少粉尘量,等。④安全警戒。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安全警戒范围为50-100m。警戒人员穿戴有明显标志的衣服,在交通路口用警示带拦住过往的车辆和行人,确保无人闯入施工区。
1.7 二氧化碳裂岩效果及影响因素
岩石裂岩后,裂岩效果明显,整体裂缝长15m 左右,宽度7-9m,特别是裂岩管放置区域(长7m,宽5m),尤为显著,裂缝纵横交错,岩石层全部被破坏,只需使用破碎锤简单二次破碎即可。
经过多次施工及分析,影响裂岩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石质要求,该项目岩石均为火山岩,岩石孔隙多,岩层厚2-3m,岩层底部与旧地面有断层,密封性较差,不利于二氧化碳气体做功,降低裂岩效果。②钻孔孔距,该机场跑道项目前后左右孔距均为1m,梅花状密集分布,此分布方式不仅裂岩效果好,裂岩范围大,达到高效、节约成本的目的。③裂岩管数量,随着裂岩管数量增加,将提高裂岩效果和范围,但不一定达到最高效。因此不同地点、不同材质,需多次试验,调整裂岩管数量和孔距,提高裂岩效果。
2 二氧化碳裂岩技术的经济性分析
根据现场施工测算,在该项目使用二氧化碳裂岩设备进行岩石开挖的施工成本约10.11 美元/方,详情见表3;使用破碎锤进行岩石开挖的施工成本约9.84 美元/方,详情见表4。此单价不包含其他直接费、间接费和管理费。
表3 二氧化碳裂岩设备岩石开挖施工成本明细 工程量:1000 方
表4 破碎锤岩石开挖施工成本明细 工程量:1000 方
经过表3 和表4 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在该机场项目,使用二氧化碳裂岩设备进行岩石开挖的施工方案较破碎锤施工方案,工序更复杂,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员、设备和材料,施工成本约10.11美元/方,略高于使用破碎锤进行岩石开挖的施工成本(约9.84 美元/方)。②二氧化碳裂岩设备的使用,虽然增加了钻孔、二氧化碳裂岩的时间,但是大大减少了破碎锤的使用时间,但是增加了准备工作时间,每完成1000 方岩石开挖,共需要约8 个工日;在相同设备配置条件下(同一台破碎锤和一台挖机),每完成1000 方岩石开挖,共需要约11.5 个工日。因此,在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裂岩设备施工比破碎锤单独施工速度更快,可以减少施工时间及相应的管理费用。③影响二氧化碳裂岩经济性的因素:1)二氧化碳裂岩的效果,裂岩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二次破碎的工程量,裂岩效果越好,二次破碎的时间将会大大减少,从而降低石方开挖的总体成本;2)二氧化碳裂岩需要更多的人工成本,主要用于二氧化碳裂岩前的准备工作,如二氧化碳购买运输、裂岩管充装、钻孔、裂岩管安装,提高了二氧化碳裂岩的施工成本;3)液态二氧化碳的材料费用,当地市场是否根据施工需要及时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充分考虑液态二氧化碳的采购和运输成本;4)当地市场设备的供应和台班价格,本案例中,由于当地缺少潜孔钻和二氧化碳裂岩设备,需要充国内海运至非洲,增加了施工的准备时间,提高了设备的使用费用,是影响二氧化碳裂岩经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次经济性比较基于项目石方特点、当地人材机单价及功效等条件而得出,其他项目在确定施工方案时,可根据项目的石料特点、现场调价、材料来源情况、机械设备配置,编制施工方案,再结合项目工期和成本计划要求,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最优石方开挖施工方案。
3 结束语
二氧化碳裂岩技术的引进,一方面大大减少管制材料和施工方案的审批程序,减少施工周期,提高现场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促进二氧化碳裂岩技术推广;但其经济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分析。同时,鼓励中国企业不断把新技术、新设备引进到非洲,加速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和谐发展。